《羽化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羽化浮-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哼,天行有常,我命无常,我命由我,岂能由天!”

    那老道听到这郑注说到此处,把那吃完的鸡腿骨头往外一扔,大声叫道,

    “说得好!”

    郑注被这老道突如其来的叫声吓得浑身一哆嗦,又扯到那受伤的臀部引起一阵剧痛。郑注呻吟了两声,冲那老道士骂道,

    “你个老疯子,一惊一乍的干什么?有鸡吃还堵不住你的嘴吗?”

    “哈哈,郑居士果然不是一般人,竟能在无意之中说出我晋朝道学名家葛洪的言论,看来果然是与我道家有缘!”

    “晋朝?葛洪?什么言论?”

    “哈哈,那葛洪是晋朝我道家的先辈,懂得医理以及炼丹之术,曾著有《抱朴子》一书,其中有一句,“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正是和你郑居士所言不谋而合啊!”

    “不谋而合?不谋而合那又怎样?”

    “那正是说明郑居士有我道家的慧根,不入我道门实在是可惜了,若是郑居士不嫌弃的话,你我做个师徒如何?”

    郑注听着这老道说话有些奇怪,又问道,

    “自古以来有求别人做自己师傅的,你这老道怎么还求我做你的徒弟呢?谁没事跑去给别人当徒弟伺候人吗?”

    “呵呵,正所谓遇良才不可交臂而失之,我刚才掐指一算,你我有场师徒的缘分,所以说此事已是上天注定,不可更改,你还是认下我这师傅吧!”

    “呵呵,你刚刚还说我命在我不在天,如今又说上天注定,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哎,身处逆境,不想屈从,自是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说。如今你我师徒将成,倒不如顺水推舟,成其好事,自然信奉“上天注定”之说,你说是不是?”

    “哈,我被困在这大牢之中,估计是出不去了,一个将死之人,还拜得什么师傅啊?还有这必要吗?”

    “郑居士此言差矣,孔夫子曾经言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就算你难逃一死,临死之前能领悟我道家的学说,参透我道家的精髓,也算不枉此生啊。只不过,我道家收徒,光有慧根还不够,还需具备。。。”

    “哦,还需具备什么?”

    那老道目视前方,捋了捋胡子,想了一阵,突然低下头来对郑注说道,

    “你还有银子吗?”

    (本章完)

第142章 道可道() 
那郑注听这老道讲了一大堆的道家理论,又说自己拥有道家慧根,以为这老道会说出什么更为深奥的东西,哪知道又是要银子。此刻郑注也不生气了,遇到老不要脸的还能有什么办法,于是又把手放在怀里不停摸索,摸了好久,最后又摸出两块银子,看样子大概有五两重,随手又扔给了那老道,说道,

    “老道士,想要银子直说就行,别绕那么大圈子,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这是我身上最后的银子了,都给你,别烦我了,让我清净会儿。”

    “呵呵,张居士勿怪,非是贫道我见钱眼开,只是我做师傅的收徒弟总是需要收些礼物银钱,算是徒弟给我的孝敬,这样做只是为了不要破坏祖师定的规矩。既然这银子是你孝敬为师的,为师就收下了,今日你有伤在身,我们就凡事从简,就当收徒之礼已成,你先休息几天,待你伤势有所好转之时,为师再教你我道家的本事。”

    郑注无奈地笑了笑,说道,

    “行,你想怎样那就怎样吧?我无所谓!”

    这郑注由于屁股疼痛,一直不敢翻身,就这么一连几天都趴在这茅草堆上。这郑注也算命好,那江州刺史王大人最近几天突然患了眼疾,迎风必然流泪,进而眼睛肿胀起来,无法上堂,只得日日在家调养,这就给了郑注大把的恢复时间。

    一连过了五六天,这郑注屁股上的伤虽然没有完全好利索,但是已不影响活动。这一日那老道见郑注恢复的也差不多了,便问道,

    “徒儿,既然已经恢复,还不过来拜见师傅?!”

    那郑注一听,溜溜达达地走到那老道面前坐下,说道,

    “道长,你说你要做我的师傅,不知你能教些什么东西给我呢?”

    那老道拂尘一甩,单手捋须,说道,

    “贫道无所不通,无所不会,但凡是我道家已有门类,都可以传授与你!”

    “哦?那您看我这样的适合于学些什么呢?”

    “为师通过这几日对你的观察,以及与你的谈论,对你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你看起来虽貌不惊人,但是头脑灵活,做事胆大心细,既有诡辩之才,又能专注用心,看来我道家各种门类皆是适合你学。既然你做过郎中,那为师不如就教你些速成的针灸治病之法,先让你有个手艺维持生计,你看如何?”

    “针灸?你还懂医术?”

    “呵呵,为师早就跟你说过了,这道家的各种门类为师我是无所不精……”

    “好了,好了,道长不必说了,学艺先不着急,你说你是我师傅,最起码你得告诉我你姓甚名谁,籍贯何处,今年多大年纪吧?”

    “呵呵,为师如今已是半仙之体,那姓名籍贯皆是俗世间的东西,为师已然忘却了,只记得为师当初求道之时,俗家好像是姓袁,至于年纪吗,这寒来暑往,日升日落,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这年纪为师那就更是记不得了,只是依稀记得太宗皇帝在位之时,我常在那京城行走,如今已不知过了多少年了。”

    “太宗皇帝在位?”

    这郑注脑子里开始回忆这太宗皇帝在位之时是哪一年,心里算到,

    “太宗皇帝,是贞观年间,然后是高宗皇帝,中宗皇帝……,宪宗、穆宗、敬宗,此时是太和年间。。。”

    郑注不算还好,大概一算心里当时吃了一惊,心说,

    “按照这老道的说法,他今年已经两百岁左右了,怎么可能?”

    郑注转头看着这花白胡子老道,虽然有些鹤发童颜的意思,但是看着也就七十多岁的样子,再说两百多岁的人自己也从来没有见过,谁知道长什么样啊,又转念一想,

    “这个老疯子,估计又犯疯病了,在这里胡说八道,冒充半仙之体,哼,他的话岂可尽信?”

    便有些戏谑地对那老道士说道,

    “按照道长您的算法,那可有两百多岁了吧,道长果然是寿与天齐,半仙之体啊!”

    “呵呵,是吗,为师还从来没有仔细算过,照你这么一算,原来为师已经跳出那生死轮回,不受这幽冥地府所管,预计离这羽化登仙之日也是不远了!”

    “是,道长半仙之体那是人尽皆知,既然道长欲传授我些技艺,是否可以先露一手让做徒弟的见识一下,也好让徒儿开开眼界?”

    “呵呵,徒儿,不知你想如何开眼?”

    “道长,我也不想看别的,您说您会这针灸之术,我这两天总是趴着睡觉,有些落枕,您看这针灸该当如何治疗?”

    “落枕,小事一桩,此时你可有银针在身上?”

    “银针?对啊,我身上的银针都放在那背囊之中,我的背囊哪里去了?”

    那老道随即从身后拿出一个事物,问道,

    “是这个背囊吗?”

    郑注一看,确实是自己偷来的那个背囊,说道,

    “对,确实就是这个背囊,咦?怎么会在你这里?”

    “啊,那天你被扔进来之时,那背囊落在那牢门旁边,我怕里边有什么贵重之物,以免丢失,所以就替你收起来了,嘿嘿。”

    郑注接过背囊,心想,

    “就算有什么贵重之物,经过你的手之后估计也没剩什么东西了。”

    郑注在背囊里左翻右翻,把那一卷布包的银针找了出来,拿在手里,又向那老道问道,

    “落枕该如何治疗?”

    那老道拿起一根银针,说道,

    “落枕,用银针扎你手背上的外劳宫穴便可治疗,来,你把手伸过来。”

    郑注将右手伸了过去,那老道,拿起一根银针,在郑注的手背第二和第三掌骨之间的末端凹陷处轻轻扎下,然后将银针捻了几下,郑注只感觉这手背传来阵阵酥麻之感从手背直达指尖,针扎处还有些酸胀的感觉。少顷,那老道拔下银针,问道,

    “你再晃晃脖子,看看此时感觉如何?”

    郑注听那老道的话,又把脖子前后左右转了一转,感觉确实这脖子上的僵硬之感确实轻松了不少,当时对这老道就增添了几分佩服。又对老道说道,

    “道长,我前几日不慎从墙上摔落下来,此时感觉那腰部还有疼痛,不知这针灸该如何医治?”

    “腰部疼痛?具体是何处疼痛?是腰脊正中疼痛,还是腰眼疼痛?是腰部两侧连带屁股都疼啊?”

    “这还有什么区别吗?”

    “那当然有所区别,刚才我所说几种疼痛分别归属督脉,肾经、胆经,不同部位的疼痛要扎刺不同的穴位方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比如那腰脊正中疼痛,需要用银针扎那后溪、命门两个穴位,而腰眼疼痛则需要扎那太溪、腰眼两处穴位,腰部两侧连带屁股疼痛乃是分属胆经,需要用针扎那悬钟、环跳二穴,若是。。。。。。。”

    那老道还未说完,只见那郑注突然“咕咚”一声,头冲着老道的方向立即趴伏在地上,把那老道吓了一跳,说道,

    “怎么?你那腰部竟然如此疼痛?快过来,我替你诊治一下!”

    这时只见郑注双手撑地抬起头来,对着那老道说道,

    “徒儿拜见师傅!”

    (本章完)

第143章 学医求道() 
那袁老道一见这郑注趴在地上,以为这郑注腰疼的厉害,没想到郑注跪在地上,大声说道,

    “徒儿郑注,拜见师傅。”

    那袁老道一听,心中是又惊又喜,连忙说道,

    “嗯,徒儿请起,呵呵,好,你倒是终于认我这个师傅了。”

    “师傅有如此真本领在身,做徒儿的哪敢不认,还望师傅教授徒弟一些本领,好让徒弟出去之后替我师门扬威。”

    “哎,扬威自是不必,你有道家慧根在身,你我又如此有缘,收你为徒自当是为了将我道家学说发扬光大而已。徒儿,为师再来问你,你究竟想跟为师学些什么本领?”

    “这个,师傅,容徒儿仔细想上一想。”

    郑注坐到这茅草堆上,心想,

    “看来这老道身上确实有几分真才实学,跟他学点什么好呢?这针灸必须要学一学,出去之后,还能凭此技艺给人看点小病挣两个钱维持生计,要是碰上富贵人家,有可能多要一些酬金,嗯,对,针灸必须要学。然后,然后再学点什么呢?”

    这郑注转头又向这袁老道问道,

    “师傅,咱们这道家自古以来有哪些门类可以和富贵人家或是帝王之家接触到的?”

    那袁老道稍一沉思,说道,

    “自古以来,我道家各种学说一直就是伴随帝王之家发展起来的,如帝王治世之道,排兵布阵之道,医药养生之道,炼丹求仙之道,占卜星象、预测推理之道等等,哪一项不是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让我道家始终在我中原大地之上占有绝对的地位。”

    “哦,师傅说的是这些门类还真的都跟帝王之家分不开,哪些门类能够好学一些?或者说各个门类需要多久才能出徒啊?”

    “嗯,时间并不需要太长,像你刚才所问的针灸之术,若想认穴准确,手法娴熟,最少也要五年时间。帝王治世之道,多是借鉴历朝历代的兴衰而总结出来的再加上老、庄的学说组合而成,理论的东西比较多,若是勤加细读背诵的话,三至五年可有小成。医药养生之道那就复杂太多,各种草药星星点点多如牛毛,各种方剂也是数不胜数,若要精通,至少需要二十年沉浸其中。炼丹之道,若是有配方在手,也许能简单一些,只是药材难找,丹炉的火候难以把握,若想有所成就,也不得少于三年。占卜之说可分两种,一种多用于民间的算卦相面,也是有成形的文字可学,若是勤加背诵练习,一年也可有所建树。另一种多用于观看天象、星象来推测预知国运和个人命运的,比较复杂一些,而且伴君如伴虎,即便预测出某些端倪,有些话语也不可乱说,否则容易招来杀身之祸。所以若想完全掌握,也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郑注听着学这些东西动不动的就要十年八年方可学成,顿时犯了难,又问道,

    “师傅,我刚才看你用这针灸之术不是挺简单的吗?一根针轻轻一扎就能治疗落枕,为什么还要学上五年这么长的时间呢?”

    “哎,落枕这点小毛病当然好治,一根银针就能解决。若是碰上疑难杂症,最多要用上几十根银针方能医治,而且每根银针认穴都要准确无误。人体之上有七百二十个穴位,三百六十五条经络,就算最基本的病症你完全掌握治疗之法的话,五年的时间你说长吗?”

    “这个。。。?”

    郑注一想到这七百二十个穴位,三百六十五条经络就感觉有些头大,又问道,

    “师傅,那可不可以只教给我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啊?比如最常见的一些头疼病,牙疼病,筋骨疼病,风寒、拉肚子、以及各个年龄段常患的一些疾病等等,我只要学习这些简单的治疗方式就可以了,其他太复杂的我就不学了您看行不行?”

    “嗯,像你说的这样也可以,但就算是最常见的病症,病因也各有不同,怕是学来也不轻松啊!”

    “那就看我个人的本事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过,师傅,这王大人若是一心要置我于死地,那我学这些本事岂不是无处可用,白学一场?”

    “呵呵,这个你自不必担心,为师已是半仙之体,倘若那王大人哪天真要置你于死地之时,我便教你个穿墙之术,你穿墙而逃不就是了吗?”

    “穿墙之术?世上可真有这等神奇的法术?”

    “呵呵,为师说有就有,难道为师所说的话你还不信吗?”

    “师傅所说,徒儿定是深信不疑,只是师傅能不能再给徒儿演示一下?”

    “哎,穿墙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