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唐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唐人- 第5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苏将军先有献计之功,现有斩杀白兰王,功莫大焉啊,快快歇息,与我细说,苏将军是如何斩杀这白兰老贼的”。

    白兰王可不是普通人,他可是吐谷浑数一数二的大名王,斩杀白兰王这等人物可谓是大功一件,李大亮怎么可能还去怪罪,至于什么穷寇莫追的就更是不用谈了,失败了那叫穷寇莫追,成功了这就叫大功一件了,虽不是他斩杀的,但他作为领军主将,也是有功劳的。

    待得苏定方说完了过程,李大亮也是惊叹道“苏将军仅率十余骑追杀至曼头城下,斩杀白兰王从容归来,真是好胆魄啊”。

    契苾何力也是敬佩的称赞道“苏将军真乃万人敌,一人吓得曼头城全城吐谷浑人不敢追击”。

    苏定方却是擦了擦脸上的血水汗渍,略过话题直说道“总管,末将方才看那曼头城防守人数不多,城不高,墙亦不厚,我军宜一鼓作气,拿下曼头城”。

    李大亮闻言一怔,有些迟疑,毕竟厮杀了这么久,军士疲惫,若再是强攻曼头城,说不定会碰壁,到时候,折了锐气反倒不妙。

    这时,契苾何力却是皱眉说道“总管,我军帐篷已经全部焚毁了,白兰部营帐也烧毁大半,已不够我军晚上驻扎了,至于那些俘虏,更是没有住处,说不得要被冻死了”。

    “既如此,总管还有何犹豫,且驱赶白兰部俘虏前去攻城,十几具尸体堆积,便可轻易踩踏登上曼头城,而且此刻曼头城见了白兰王尸体,定是惊慌失措,人心惶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再是犹豫,我军疲倦,可就是时机不再了”。

    苏定方也是面露焦急,站起身来急忙说道。

    听得苏定方的话,李大亮二人嘶了一口冷气,好狠,这苏烈平时看着和气,却是出口就是用尸体去堆积…踩着俘虏尸体登城……

    见得苏定方如此坚决,李大亮也是同意了,毕竟苏定方西征以来,这才短短半月不到,就是表现突出,可见确实是有几把刷子的。

    苏定方了命令,大喜,忙是出去手拢本部人马,却是发现,归属他的五千本部人马此时只剩三千多人了,来不及心疼,苏定方胯上了自己的草原良马,领军直奔曼头城。

    曼头城距离曼头山不过十余里之远,快马奔驰,不多时就到了。

    苏定方看着眼前低矮的曼头城,不屑之色溢于言表,这么低矮的围墙也敢叫做城池,这种砾石沙土夯成的墙壁,他甚至都能够徒手攀登上去。

    身后契苾何力驱赶着俘虏还在后面,苏定方大喝道“我乃大唐左领军卫将军苏定方,贼酋何在?”

    听得苏定方这三个,矮墙上的吐谷浑人一阵慌乱骚动,毕竟城门前的血迹还未干,就在几刻钟之前,这个汉人将军当着他们三千多勇士的面,杀了他们强大的白兰王,而后安然离去,这等威慑不是短时间能够消去的。

    “大、大王,他就是刚刚那个唐军将领,就是他杀了白兰王……”。

    墙垛之后,一名身材瘦小的吐谷浑人正在向一旁一个衣着华丽的人颤颤说道,

    毕竟吐谷浑之中也不是人人都听得懂汉话,这个驻守在曼头山的名王就是不懂汉话,只得靠翻译。

    这个名王就是吐谷浑的广定王,也是吐谷浑传承甚久的一位王爵,而且还是慕容家族的嫡系后裔分封的,血统高贵,这曼头城便是他的封地,但也仅限于这一小小的城池,广定王的势力比之与白兰王的势力来说不值一提,毕竟白兰王是割据一方,而广定王仅仅只有这一座小城。

    而且白兰王虽是有些自矜功伐,性格霸道,但是好歹有些能耐,而这个广定王就是出了名的懦弱昏聩了。

    听闻外面那个英武的汉家将军就是将白兰王斩杀在自家门前的人,广定王浑身一个激灵,刚刚看见白兰王那具无头尸身,他可是颤栗了许久的,白兰王那么厉害的人物都被他杀了,我、我能抵挡得住吗?

    。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未动兵戈,迫降一城() 
1234。未动兵戈,迫降一城

    苏定方策马来到曼头城前,只是看见约摸两丈高的矮墙里面人头攒动,却是并没有一个人出来搭话,当即也是大怒,又是催马向前几步,已经进入了吐谷浑人的弓箭射程,亲兵忙是跟上,苏定方却只是摆摆手。

    “城中主将,速速出来搭话,如果不然,十息之后,定当踏平曼头城”。苏定方举枪高指着城门楼大喝道。

    声浪阵阵,低矮的曼头城上听得很是真切,广定王听得大喝,只觉得双耳嗡嗡,脸色煞白,“这……这可该如何是好?”说话间手都在哆嗦。

    吐谷浑虽是鲜卑族,也是擅长骑射、崇尚勇武的草原猛士,但是偏安西北之地数百年,承平日久,这群分封下来的名王更是住进了汉家的城池,少数人的血性早已经消磨殆尽了,像天柱王、白兰王那样嗜血好战的名王也不多了。

    广定王就是此中的代表人物,偏居于曼头山天堑之后的曼头城,也没有人来功打,自由自在的当着自己的名王当惯了,哪里见过这等场面,面对苏定方这样智勇双全的将领,早就是肝胆俱裂了。

    良久,十息时间已过了,苏定方心里也是猜度出来了一个大概,这样当面叫阵,敌方将领还不出来搭话,看来太子的暗影所献的情报当真是真实,这曼头城之内的广定王当真是懦弱不堪。

    对于怯弱的人,你可以去吓唬他,但是也不能将他逼急了,苏定方心思急转,也是喝道:“广定王听着,我大唐厚待俘虏,你若早降,还可以去大唐长安城快活的做个寓公,如若不然,待我十万大军踏破这低矮的曼头城,鸡犬不留。你广定王也当剥皮枭首,传阅四方”。

    此话一出,城门楼后躲着的翻译脸色一白,广定王见状,忙是问道:“快说,汉人将领说什么了?”

    那翻译脸色煞白,眼珠子一转,直哆嗦说道:“那汉将说,大王若是投降,可以去那极乐的长安城享受富贵,汉人的美食美人任由大王挑选,还可以赐予大王精致的佛像,如果不投降,那就……”。

    “美食、美人,还有佛像?那好啊,嗯,如果不投降那就怎么样?”广定王听得美食美人佛像的时候也是面露喜色。

    “如果不投降,唐军十几万大军将会将曼头城踩平,然后一个活口不留,大王也要被……被斩头分尸,埋在四方各地不得……不得全尸”。那翻译眼中闪烁着惧色说道。

    广定王一听,果真脸色大骇,斩头分尸……不得全尸,不行,绝对不行,这样子死了是不能够去佛主的极乐世界的。

    要知道吐谷浑盛行佛教,特别是上层贵族更是身心佛陀佛主,若是老死之后,尸首不全是不会的佛主护佑的,那将会堕进阎罗地狱,受尽折磨……

    而广定王明显是被翻译的话语给吓到了,却是压根没深想过,苏定方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而这翻译却是叽里咕噜的叭唧的好大一堆,分明就是这翻译怕死。

    曼头城只有三千人马,而且久不经战阵,断然不是城外那些强大的唐军的敌手的,翻译也是善于察言观色的,岂能不会为自己谋取生机。

    城外的苏定方又等了一会儿,看了看身后三千军士,已经面露疲惫,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这么消磨下去,恐怕士气尽丧。

    当即也是喝道:“全军听令,弓弩攒射”。

    三千将士闷哼一声,张开了弓弩,苏定方神色低沉,右手高高举着,只待一声放便可以箭矢齐射。

    正在这时,只见得城头一名瘦小的吐谷浑人站起来,慌忙摆手叫道:“将军且慢,慢着,慢着千万别放,我们投降,我们大王愿意投降……”。

    苏定方听了一喜,却是面色冷峻,仍然没有让将士收起弓弩,只是喝道:“让广定王自缚双手,出城献降”。

    那翻译听了忙是点头应着。

    不多时,只见得矮小的曼头城门被打开,一名很是年轻的吐谷浑人身着华服,手被束缚在身后,慢慢的走出城来,还不待苏定方说话,那广定王竟然很是光棍的啪嗒一声跪在地上,用着非常生硬生疏的汉语说道:“我…投降”。

    一旁的翻译也是手捧着广定王大印,恭敬的奉上,“罪臣吐谷浑广定王及满城吐谷浑民奴,愿降大唐,恭迎将军进城”。

    苏定方眼睛一眯,着重看了这翻译几眼,看来这翻译背地里为广定王做了不少主啊,至少苏定方看得出来,面前这怯弱的广定王是不可能说得出来这番话语的,因为他连汉话都讲不清楚。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广定王能够弃暗投明,归服王化,可喜可贺”,虽是看透了,但是场面话还是要说的,苏定方毫不客气的接过了广定王大印。

    继而一拔腰间横刀,直吓得广定王一个颤栗,刀光一闪,广定王背后的粗绳应声而断。

    “全军收弓,持兵进城”。苏定方又是喝道。

    而后一千兵士收起弓弩,手持横刀,列阵进城了,苏定方在其后谨慎相随。

    直到进了城,看见城中约摸几千吐谷浑军士惶恐不安的站在空地上,苏定方这才放下心来,当即派人接管了城防,并且将三千吐谷浑兵马缴械看管。

    继而在城头插上大唐旗帜,大开城门,迎接总管李大亮进城。

    未动兵戈,就让吐谷浑为数不多的城池之一的曼头城归降了,不得不说,这是极大的军功,其威慑力影响力比之一场大胜,更甚几分,毕竟说出去就是威风许多了。

    全歼白兰王所部,攻下曼头城,李大亮这一支偏师的军事目的就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只有稳定曼头城,向朝廷报捷,向主帅李靖请示下一步动向了,而后李大亮喜不自胜的写好捷报和军报,分别派人送出。

    而距离此地千里之遥的蜀地,崇山峻岭,道路险峻,这一刻,李破军算是明白了什么叫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经过数天的行军,李破军已经进入了剑南道,也就是西蜀地界,看着这盆地天然的屏障,李破军也是终于切身了解了公孙述、刘备和刘文彩等人能够占据川蜀称霸一方了,山好水好物产丰饶,天堑屏障蜀道艰险,无愧天府之国之称啊。

    。。妙书屋。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羌人乌珠() 
1235。羌人乌珠

    李破军率领八千神策军并没有庆州、原州经过去洮州,而是向着西南方向从梁州再到利州,进入了巴蜀地界,而后沿着羌水、岷水北上去洮州。

    因为李破军知道,洮州羌叛乱之后一定会关注朝廷动向,而自己若是面对面的从原州过去,必定会被洮州羌所察觉。

    而且暗影早已经探明,洮州羌就居住在洮州治所临潭以南的白石山和大岭山一带。

    自己不从西北方向走,反而绕道西南,经由梁州、利州进入岷州,而后顺河而上,直插其后背,一直盯着原州方向的洮州羌料不到李破军会从南边打来,定会大乱。

    进入岷州之后,李破军就更是隐匿行踪了,密令岷州刺史,不得声张,这岷州也不大,领溢乐、和政和祐川三县之地,而在岷州治所溢乐县西北就是洮州了。

    洮州乃是岷州西北门户,在岷州溢乐和洮州美相、密恭的交界处,还有一座名山,那就是崆峒山,这崆峒山乃是西出关中的要塞,东望八百里秦川,北靠萧关,南依关山,西皆大岭山、白石山等连绵山脉,可谓是关中屏障了。

    李破军昼伏夜出,明明是去打仗却是弄得偷偷摸摸的,不过这样的效果却是极好的。

    当暮色降临,李破军领军来到崆峒山下的关口之时,守军将领都是大惊,太子殿下怎的领军到了这里,连唐军将领都如何吃惊,就别说躲在山那头的大山里面的洮州羌了。

    当夜,在关口歇息半晚,及至下半夜,李破军便是拔营,沿着关道向大岭山而去。

    神策军将士饮食良好,身强体壮,也没有这个时代的人常见的夜盲症,借着皎皎月色,在唯一的关道里倒也不至于走丢。

    而与此同时,在距离李破军近百里之外的白石山,也是有人未曾入眠。

    白石山,这是洮州羌盘踞的老巢,山寨之中,住的就是洮州羌人,洮州羌也是西羌的一大分支,在这洮州岷州附近生活繁衍了数百年,也曾不服管教过,但是由于洮州羌势单力薄,又不事生产,轻而易举的就被按在地上摩擦了。

    北周至前隋的时候,在高士廉的老爹高劢担任洮州刺史的十数年里,洮州羌更是丝毫不敢蹦跶,而到了隋末,天下大乱,朝廷无暇顾及西北,洮州羌又是出山来劫掠反叛,可是没想到西北之地多出豪杰,先有薛举薛仁皋父子割据西凉,建立西秦。后有李轨作乱,尽占河西,建立凉国。

    满以为天下大乱了,这些洮羌好不容易没人管着可能出来快活了,结果这些割据的枭雄也没一个是软蛋,相反还一个个的凶巴巴的,直把洮羌打回山里,不敢造次。

    白石山,这座山位于连绵山区中间,左有莲花山,右有大岭山,向被数十里就到了洮州治所临潭县,地理位置时分显要,山中沟壑纵横,奇木怪石,显得十分的粗犷,透露出西北之地的狂野风气。

    山中间就是连绵的山寨,数万洮州羌就在这群山中居住着,有着少量田地耕种,这是数百上千年来和汉人的交流而获得的一些耕种技术,但也不多,毕竟没有耕种习惯,更多的人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边可以渔猎,山中可捕猎,家家户户还豢养着大量的猪牛羊鸡,勉强果腹,生活物资集齐贫瘠。

    所以历代羌人首领就没一个稍微老实一点的,基本上都会叛乱,到汉地进行劫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汉人的生活物资充裕,有粮食有铁器,还有布匹瓷器等等,都是山中的人所需要的。

    和木智就是这样的一位首领,他本性情较为温顺,其父亲一生都生活在高劢、薛举等人的威压之下,不敢炸刺,和木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是不敢轻易与汉人交锋,但形势不饶人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