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唐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唐人- 第4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知道,大将军且放心吧,哈哈。”李震也是哈哈笑着应着。

    而前方,那驾金丝楠木马车里面,坐着一男一女,男的须发皆白,约有六七十岁了,看着眉头微皱,魂不守舍的清丽女子,也是挑眉调笑道:“怎么?我家的明珠动心啦?”

    女子听得这话,回过神来,也是脸颊升起一丝红晕,继而又是蹙眉摇头道:“二伯祖可知道那少年是何人吗?”

    那须发皆白的老人闻言一怔,也是沉默了,想了想直说道:“方才我从窗格看见那人年不过弱冠之龄,丰神俊朗,额缠龙纹抹带,又被人称为大将军,身边猛士随身,若是没错的话,那人应是当朝太子殿下了,亦是太子亲军神策军的大将军”。

    那女子听了也是低眉点头,“是啊,那可是太子殿下呢”。

    “太子殿下怎么了?我家婉儿可是我郑氏明珠了,与他做个太子妃也是绰绰有余了。”老头身形颇为高大,直肃脸说道。

    这清丽女子郑氏荥阳郑氏的嫡女郑丽婉,未解郑善愿的刁难在安抚了郑善愿之后连夜去接郑常去了,这位须发皆白的高大老人正是郑氏安远堂的族老郑常,也是郑仁基这家主一脉的支持者。

    听见郑常牛逼轰轰的话,郑丽婉也是俏脸微红,直摇晃着郑常胳膊,“二伯祖又在取笑婉儿了”。声音清吟娇憨,着实动人。

    郑常也是哈哈笑着,眼中却是若有所思,想了想,竟是咦的一声说道:“婉儿,我观你二人好像是看对眼了,而且当朝太子储君之位甚是牢固,若是你能够成为太子妃,此事甚好啊”。

    郑丽婉就算是再聪慧,但毕竟也是个十七八岁的姑娘,被长辈当面谈论婚事,也是极为羞赧,直低头摇头。

    “能告诉二伯祖为什么吗,那太子殿下不仅地位崇高,更是年轻俊杰,风头无量,只要婉儿愿意,郑氏再运作一番,太子妃之位未尝不能再次落在我郑氏啊”。郑常越说越是觉得可行,直看着郑丽婉眼神烁烁的问道。

    之所以为什么要说再次落在郑氏,那是因为废太子,后来追封的世祖仁皇帝李建成之妻就是郑氏的,名叫郑观音,只不过郑观音是著经堂一脉的,其父郑继伯是著经堂族老,是北齐的吴山公,前隋的括州刺史,跟郑仁基这一脉却是不对付的。

    李建成政变败亡之后,郑观音倒是幸免于难,幽居深宫,抚育孤幼,郑氏这一步投资却是以失败告终了。

    现在郑丽婉跟当朝太子有了这一番际遇,郑常年老成精,方才透过窗格也是看的出来,李破军似乎对郑丽婉也是很对眼,若是能够运作一番,待得将来太子上位,郑氏中兴在望啊。

    而且素传太子殿下对世家有成见,将来登基以后定是要打压世家,若是丽婉成为皇后,届时也可保郑氏无忧,甚至是中兴啊。

    想到这儿,郑常越是觉得可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他现在都懒得询问郑丽婉了,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待去了长安郑府,跟郑仁基等人商议一番再做定夺。

    见得郑常似乎很是上心在意,郑丽婉也忙是打消他这个念头,直说道:“二伯祖勿要再想了,此事却是不可能了”。

    “为何?婉儿,此事恐由不得你了,为了家族存亡,你也知道,世家女子婚姻,身不由己”。郑常粗大眉头一挑,直正色说道。

    郑丽婉闻言凄然一笑,她自是知道的,生为五姓女,婚姻之事岂能自己做主的,只能听从家族安排,跟最合适的一方联姻罢了。纵使二伯祖,堂伯祖再是疼爱她,也不可能在这件事上迁就她的。

    马车继续走着,郑丽婉看了看窗外,直幽幽说道:“因为我郑家已经跟太子结仇了。大兄他受人蛊惑,与人结盟。一直想着加害太子,促使太子被废,重新拥立另外一位皇子”。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回了() 
    1064。回了

    听得郑丽婉的话,郑常大惊,噌的挺直身子,头还差点撞在车大将军什么时候回来呢?听说这回可是伤亡了不少兄弟,不知道大壮那货还好不好?”一名高壮军士看着前面不远处潏水上的那座石桥,现在那座桥被附近百姓称作太子桥,坚固的石桥百年后也应当会留下一些传说逸事吧。

    “应该快了吧,说到大壮,某倒是很是羡慕他,能够随军出战,我们只在这儿守着门儿,忒是无聊”,对面一个军士也是百无聊赖的叹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兄弟们是伤亡了不少,可那突厥蛮子死的更多”。

    哥俩你一句我一句打发着这无聊的午后时光,这时,只觉得地面震动,战马哞叫,河的对岸掀起了一阵冲天烟尘。

    “你看,那是什么?”

    “那是……大将军,大将军回来了,老三,快去通报,大将军回军了”。那名高壮汉子远远的就是看见一面旗帜,上书“神策”二字,便知是李破军回军了,高兴的跳脚高喊。

    喊罢便是急急迎上去,那一人也是兴奋的进去通报了李正李铁等人了。

    护龙山庄……当看见这座隐在山林间的山庄时,李破军的心好像也是送了下来,这才是属于他的地方,只有在这里面,他才感觉到了安逸和充实。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什么情况?没有盐税?() 
    1065。什么情况?没有盐税?

    回了护龙山庄,看着兴高采烈的李正,李破军屁股还没坐热乎,便是一道快马来报,“圣人急召殿下进宫”。

    李破军一怔,也是将刚刚扔下的头盔戴上,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带着陈康以及亲卫数十就直奔城中。

    玉顶马已经死了,李破军痛失宝马,现在坐下的这匹马虽然也是草原上等的好马,但是终究比不上玉顶马那等灵性,李破军也是兴致缺缺,一鞭子下去,坐下战马尖鸣着撒开四蹄向前奔去。

    陈康骑着他那匹大黑马紧紧跟随,丝毫不落下风,要搁着以前,玉顶马一撒蹄子早就将他们甩到身后了。

    “殿下,这匹马着实有些配不上您,不够神骏,还是玉顶神气些”。陈康跟上前笑呵呵说道。三儿话说完他就知道不妥了,果然,一提到玉顶,李破军面色一沉了。

    不过李破军也是摇头一笑,摸着坐下这匹毫无灵性的战马,“玉顶乃是灵性宝马,懂得我意,自是神气一些,这匹马终究只是个替代品而已,替代品永远只是替代品”。

    李破军一个动作玉顶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个口哨玉顶马也是领会,不像这匹马,打一鞭子跑一会儿,完全就是傻马一样。

    “殿下也不用担心没有宝马,此番平定突厥,草原上马匹数以百万计,李大总管一定会找一匹比玉顶马更好的宝马的”。陈康也是宽慰道,然而这大个儿似乎并不知道如何宽慰。

    对于李破军来说,还有比跟他从小一起长大的玉顶马更好的马了吗,或许体格品质有,但是感情上,却是再也没有了。

    眼看着前面到了长安城了,李破军直说道:“玉顶骨灰好好看护着,待明日我要给玉顶建个马冢”。

    说着快马一鞭直向城门冲去。

    片刻后,太极宫,承天门禁军,直听得阵阵马蹄声,踏在石板上哒哒作响,都是一震,敢在皇宫里纵马,似乎只有一个人了,难道……他回来了,看去,果然,一个黑甲少年纵马而来。

    “哎呦,殿下,一去四月有余了,您可算回来啦”。到两仪殿前,王敬忠也是老远的就迎上来笑道。

    看着李破军风尘仆仆,黝黑的甲胄上也是厚厚的一层灰尘,一张脸更加的棱角分明,白皙的皮肤也是有些古铜色了,比之前更加的坚毅,王敬忠感慨不已,这就是昔日的秦王啊。

    “哈哈,王公公,多日不见了,一样可好啊,我阿耶身体可好?”李破军也是不待战马停下,便是翻身跃下,稳稳的站在地上,走过去笑道。

    “好好,有劳殿下挂记,老奴好着呢,大家龙体康健的很呢,就是时常想念着殿下啊”。王敬忠见得李破军仍是如此客气,对他从没轻视也是很高兴。

    “王公公会说话,依我看啊,阿耶他一定是这样想念的:那浑小子怎么还不给我滚回来。是不是这样啊,哈哈”。说着李破军学着李世民往日板着脸呵斥他的样子有模有样的,说着自己也是笑了。

    王敬忠愣了愣也是笑的直哆嗦,直说道:“殿下还是这般风趣,大家等候多时了,殿下自去吧”。

    李破军拍了拍王敬忠肩膀,从怀中抠搜几下,也是拍着肩膀笑道:“方才回来还未卸甲换衣,没带金银,下回吧,哈哈”。

    王敬忠脸皮子扯了扯,忙道不敢,送着李破军进殿去了。

    看见李破军的背影,王敬忠感慨万千,摸了摸脖颈间的一条细痂,眼中闪过阴狠:太子殿下如此仁厚,待咱家热情,毫无轻视,于情于理,说什么咱家也不能让你这狂妄狠毒的小子上位了。如此想着,王敬忠又想起了那天午后,李世民用饭后喜欢小憩一会儿,那胖小子来求见,他不过就是阻拦了一下,便是被其手中软鞭打在了脖颈上,想他作为内府总管,便是皇后王公见了也是彬彬有礼的,小儿怎敢如此相辱,但是奈何主是主,奴是奴!

    李破军进了殿去,便是看见李世民坐在榻上批着奏疏,看见李世民略显发福的身躯,鬓角更是显得有些花白了,李破军也是心头一震,直噗通一声跪下拜道:“不孝儿拜见阿耶”。

    …………

    静,很静,只听得见李世民手中笔轻微的唰唰声和翻阅奏疏的声音,李破军一脸懵,这是个啥意思呢,玩儿冷漠?

    又是高声拜道:“不孝儿拜见阿耶”。

    “嚷嚷什么呢,一边儿等着去,没见我忙着呢”。砰的一声,李世民一把把一份奏疏砸他头上,不满的嘟囔道。

    李破军愣了愣,苦笑一声,揉了揉膝盖站起来了,看见压在脑袋上掉在地上的那份奏疏也是捡了起来,正待合上,却是一怔。

    这是一本贞观初年的奏疏,上奏者正是时任度支司员外郎的第五琦,他请奏朝廷重收盐税,恢复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盐利,官收官卖,然而当时方才登基的李世民却是给否了。

    这是什么情况?李破军却是愣住了,看向李世民,李世民也是放下笔来,看着李破军,直轻笑道:“看明白没有?”

    李破军很是老实的摇摇头,他确实没明白,盐税……这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吗,那这份奏疏是什么情况,第五琦请求恢复盐税,丰盈国库,但是李世民却是给否了…否了,那就是说明现在的大唐是没有盐税的。

    李破军猛的抬头看向李世民,眼中竟是惊异,李世民也是微微点头,给李破军解惑道:“没错,如今是没有盐税的,前隋开皇三年,文帝首开盐池盐井之井,与百姓共之,废除官卖,免于征税,大唐立国后,沿隋制,亦无盐税。百姓制盐只需官府开具的盐引即可,但盐引控制严格,有此盐引方为官府认可之有资格开采盐池盐井之人,然而许多人没有盐引没有资格采盐,亦来贩盐,便是为私盐。废除盐税至今亦五十余年,初时确是盐价平稳且低廉,造福于民,只是如今,私盐愈发猖獗,朝廷开具之盐引也是可有可无了”。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重收盐税,宏观调控() 
1066。重收盐税,宏观调控

    李世民说罢后,李破军久久没能缓过来,挠着头有些不解,怎么会没有盐税呢,不是从古至今,盐税都是必有的吗,说到底,这还是李破军的历史知识不够精深。

    事实上,中国历史数千年中,确实有一个盐税中空期,从开皇三年隋文帝开放盐池,与百姓共之,一直到开元六年,唐玄宗才重收盐税的,这期间总共一百三十年,是中国食盐无税时期,但也就只有这一百三十年,其中开皇盛世,贞观之治,永徽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这五个盛世连在一起,百姓富足,国库丰盈,这才没有盐税,自从春秋时期管仲提出食盐官卖以来,这是封建王朝里唯一的一个食盐无税期,

    这却是少被人知的,除非去专门了解盐法,这一点,至少李破军是不知道的,以至于他一直以为现在大唐还在收着盐税。贩卖私盐确实是有,只要不是官府认可的盐商贩卖的盐基本上都是私盐,并不是李破军认为的只要是私自卖盐就属于私盐,但是恰恰,李破军逮着的郑家就是贩卖私盐的,龙门郑家并没有官府出具的盐引,这一点当初彻查郑家的丁同甫张文瓘等人都知道,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李破军压根就不知道没有盐税这回事,看见李破军如此愤怒贩卖私盐,还以为李破军知道盐税呢,贩卖私盐,这是条重罪,这是共识,但是李破军和丁同甫他们脑中的贩卖私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想通了这些,李破军也是哭笑不得,李世民站起起身,背手踱步,直咬牙切齿说道:“朝廷放开盐法,与百姓共之,本是造福于民之举,但是这些黑心商贾却是根本无视朝廷盐引,私自采制,破坏盐价市场,着实可恶”。

    李破军听了也是眉头一挑直说道:“那为何不收盐税呢?这是一项大财源,只要收了盐税,国库丰盈,再设置严厉盐法,平稳盐价,百姓亦无碍,此乃两全之事,岂不是更好,总比便宜了那些商人要好吧”。

    李世民听了却是一瞪李破军,“你懂个屁,开盐池盐井之禁,与百姓共之,这是万民赞颂的德政,岂能跟区区利润相提并论”。

    李破军一怔,有些不明白,德政……能跟谋利相比吗,确实不能,肯定是谋利重要啊,没见国库穷的嗷嗷叫嘛。

    但是接下来李世民的一句话就是让李破军明白了,只见得李世民背着手幽幽说道:“文帝凭此一政,便可名垂青史,是为明君了”。

    明君……德政,李破军明白了,邀名,无非就是邀名罢了,又是想当明君的梦想惹的祸。

    不收取盐税,食盐百姓自个采了吃多了拿去卖,多好啊,百姓吃盐不用交税,这可不就是德政嘛。但是在李破军看来,这样的德政不要也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