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唐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唐人-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另一方面,更令李破军深思,那就是李渊的好基友裴寂。

    这家伙一进言就将李渊的另一个心腹全家给直接送到阴曹地府,这份影响力,真特么绝了。

    一众大臣听完了圣旨,纷纷是出班拜谢,李破军自也是在其中,他可是有着神策大将军这个封号呢。

    拜谢罢了,李世民起身伸手朗声说道:“晚间摆宴千秋殿,与诸公同庆”。

    众臣闻言,又是拜谢。

    李世民还没坐下,正当想着说退朝。

    这时,众臣出现一个白胡子大臣,只见得他朗声说道:“陛下,如今国事唯艰,关中饿殍遍野,此时实不宜铺张设宴,老臣建议一切从简”。

    众臣听了,皆是佩服他的胆气,这可是李世民登基的庆祝宴啊,堂堂皇帝,能搞简单了吗。

    李破军闻言眉头一挑,看过去,那人正是历北周、隋、唐三朝的老臣太子少保李纲,当然他教导的前太子已经死了。

    此时只见得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臣,虽是面露老态,但是身板挺得笔直,面容无悲无喜,丝毫不为方才的谏言所影响。

    李世民闻言面容一滞,微微愕然,心底肯定是不爽的,朕的登基庆宴,怎能简单了。

    再看那鼻子昂到天上去的李纲,再想想眼前这人是自己那可恶大哥的老师,顿时心里更是不喜。

    李破军原本想着李世民应该是理智纳谏的,可是他隔着李世民近,看着李世民那冕服下的手竟是紧捏在一起了。

    不妙,老爹竟是生气了,应该是今天的大喜,骤登高位,对于今天逆了他意思的前太子旧臣略有不喜了,得提醒下了,老爹啊,这时候,莫犯浑丢人了啊。

    稍一思略,李破军便是出班了。

    只见得他龙行虎步来到陛下,行礼拜道:“陛下,臣以为李少保所言甚是。

    如今国库空虚,幸逢圣主,我大唐正值百废待兴之时,臣窃以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况且现今并不富足,岂能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在列诸公,皆乃大唐顶柱,又岂会贪那口腹之欲,陛下赐宴,纵粗米野菜食之也好似山珍海味,

    再者,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我大唐欲超周汉,陛下要越尧舜,勤俭二字丢不得”。

    李破军这话一说,又是满堂寂静,继而纷纷响起一阵阵喝彩。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名句警言啊,殿下好彩”。

    “好句好句,回府定裱于堂上,以作家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好彩,好彩,殿下一语道尽历朝兴衰之本质,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第三百七十五章:气倒三朝老臣() 
375。气倒三朝老臣

    李世民听了李破军的话也是一滞,继而眼神一清明,超越尧舜,超越尧舜……对啊,朕之志在超越尧舜,看向李破军,只见得李破军眨眨眼,顿时明白了,方才自己却是着相了,还是我儿了解朕啊,超越尧舜……

    再见得这么多人同意,李世民当即大笑道:“好,好,太子所言甚得朕心”。又向看着李破军一脸欣慰的老臣李纲说道:“王卿公忠体国,当赏,传旨,加封王卿尚书郎,太子冼马。负责督导太子,愿卿莫负朕望”。

    李破军一听,嘎,傻眼了,啥玩意儿啊?啥玩意儿公忠体国就给我找了“师傅”来管着啊。

    好不容易蒙学过了,摆脱了孔颖达这个老顽固,好不容易混到现在还没上学,好不容易可以大展拳脚了,好不容易……这就给我找了个“师傅”啦。

    但是他能反对吗,肯定是不能打,李纲为人正直,任过几个太子的老师,应该是挺厉害的。

    嗯?等等,任过好几个太子的老师?握草!

    历史上的李纲官历北周、隋、唐三朝,与太子很有缘分。先后担任过前隋废太子杨勇的太子洗马、唐隐太子李建成的太子詹事、唐废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少师,一生教导过两朝三位太子,结果三位太子两位被废、一位被杀,所以这个老臣李纲可以称得上是“太子杀手”了。

    我去,这个太子杀手属性的老师来教导我这个太子……会不会……

    但是很快,李破军摇摇头,便是将这个荒谬的想法扔掉了。

    开玩笑,他是杨勇,李建成,李承乾那等人吗,最起码这个太子之位就要坐稳当了。

    “嗯?太子为何摇头?可是对朕的安排不满意?”忽的李世民威严的声音打断了李破军的胡思乱想。

    李破军一听一怔,忙是说道:“不敢,臣对陛下安排甚为满意”。

    废话,能不满意吗,还能不满意吗,父亲为儿子找老师,何况这个父亲还是皇帝,这个苦逼的儿子还有权利拒绝吗。

    李世民听了李破军这话没有再多言语,反倒是李纲上纲上线了。

    “老臣斗胆请问太子殿下因何摇头?可是认为老臣不配任殿下之师?太子殿下莫要以为作得几首诗作,念的几句经书便是自以为熟知这治国之道了,老夫今岁七十有九,年近耄耋,五论经书,烂熟于心,岂不能教导你这黄口孺子乎?”。

    李纲眉头一挑,直接问道,可谓是丝毫不给李破军面子的。

    李破军一听,先是吃惊,这老头七十九啦,还经历了三朝战乱,生命力真是顽强啊。再听得他的话,不由得头一大,贞观一朝怎的如此多的铮臣啊,魏征如是,王珪如是,封德彝如是,眼前这个吹胡子瞪眼直咳嗽的须发皆白的老头李纲也是。

    而且这些铮臣还似乎偏偏对我有着不小的偏见啊,看着那吹胡子瞪眼的老头。

    李破军的犟的也出来了,直说道:“孤非有此意,李公何故以莫须有强加于孤,若真要言明,李公前生教导前隋废太子杨勇,更有我朝武德前太子,然则此二人一废一暴,何曾成了明君?”李破军说这话也是毫不留情,踏前一步,将李纲“太子杀手”的前科说出来了,直朗声说道。

    众臣一听,皆是一愣,继而也是莫名的看向这位三朝老臣,心里皆是大呼,

    我去嘞,好像真是的啊。

    一生教导两朝太子,这是何等殊荣,然而这两朝太子都是没有好下场的,都是没有成为一个明君的,当然也有个别人心底深处的深处在暗想,或许建成太子是个明君吧…………

    李世民听了也是愕然,继而看着愣住的李纲一阵扶额,这混小子,尽找事,人家李纲都快八十了,你再跟人家气出个好歹来,可就不好办了。

    果然,李纲听闻李破军的话,初时不觉,再一细想,老夫一生教导两位太子……然而二人皆是没有好下场,难道……

    忽的,李纲脸色一别,手捂着胸,竟是直直的倒了下去。

    李破军见状大惊,由于二人皆是在殿正中央对话,隔得最近,一个疾步上前扶住,要不然,就这八十老头这么一头栽下去,头一磕碰,说不得就去了。

    众臣也是大惊,李世民忽的一下站起身来。

    李破军忙是一探鼻息,众人包括李世民都是直看着李破军,李世民的脸色难看极了。

    李破军大松一口气,抬起头郁闷的说道:“无碍,只是气晕了”。

    众臣听了绝倒,这还无碍?人家三朝老臣,连太上皇都不直呼其名,连圣旨上都是称呼表字的老臣被你给气晕了,你还无碍,还只是气晕了,难道你要把他给活活气死吗。

    李世民脸色阴沉,直把手一挥,“将李卿扶到偏殿,速传御医”。

    王敬忠听了吩咐人去喊御医了,就想着下去扶李纲。

    李世民又是喝道:“太子亲自背负李卿。太子殿前失仪,禁足五日”。

    李破军听了也是当即蹲身将瘦成皮包骨头一般的老人李纲背在背上背去偏殿了。

    背上这位骨瘦如柴的老人,李破军心中忽的觉得一阵歉意,其实这位老臣一生刚正,对杨坚,李渊,李世民三位帝王多有劝谏,像刚刚这节俭一类的劝谏举不胜数。

    李渊都对他说过:“今我有公,遂使刑罚不滥也”。历代史书都对他有所赞誉,可算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正臣,李破军忽的觉得为了一时之气气倒一位为民请命,忠心劝主的老臣很是混蛋。

    而李世民让太子李破军一国储君背着李纲这位臣子,也就是对方才李破军的怒怼的惩罚了,甚至堂中有人暗想,哎,如果我也晕一回,让一国储君背背我,也挺好啊。这可是千古留名的啊,谁见过君主背臣子的啊,人家太子储君那也是君啊,平日可是高高在上的,啧啧,李纲这老家伙享福了。

    李世民说罢之后,看着李破军将李纲背到偏殿,便是挥手说道:“退朝”。

第三百七十六章: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 
376。

    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

    众臣退朝之后,纷纷三两成群的聚在一起,多是在讨论封赏之事,也有少许人在谈论李破军那点破事儿。

    为了体现新君的气魄,还有共享富贵这个诺言,这回李世民的封赏力度可是非常之大的。

    单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侯君集,杜如晦等功居第一的五人,这是第一层次的,食邑就加了一千三百户,而且还是实封的,要知道虚封实封的差别可是非常之大的,

    另外还有七个层次的加邑封赏。

    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李孝恭等四人,食邑一千二百户;

    张公谨、刘师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户;

    李勣、刘弘基二人食邑九百户;

    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四人食七百户;

    安兴贵、安修仁、唐俭、窦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八人,各食六百户;

    李靖、钱九陇、樊兴、公孙武达、孟尝、段志玄、庞卿恽、张亮、杜淹、元仲文十人,各食四百户;

    张长逊、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六人,各食三百户。

    这里的所谓食邑户数,除了实封的邑,仅具虚封性质而无衣食租税意义,其中的食邑若干户只是虚假的名号,只有食实封若干户的才会得到封户交纳的赋税。

    唐初,封爵以虚封为主,加实封的一般没有真户,只是给增布、田宅等“封爵皆设虚名,其食实封者,给增布而己”。

    这是因为李唐政权还未真正的统一天下,社会不稳定,经济生产较少,而且唐政权对赋税的征收也仅限于关中,所以无法给食实封者以大量的赋税。也有个别加实封的,但仅赐予布帛、田宅等。

    而这时候,老臣王珪独身一人这时候正脚步顿顿的出的左延明门欲往门下省而去,虽是下朝了但也得上班不是。

    只见得王珪嘴里呢喃着什么,过得左延明门之时,门卫将军忽的行礼道:“末将见过王大夫”。

    老王珪思路被打断,一看,见得眼前这个粗眉横脸的将军,略有不满的神色也是稍微一放。

    勉强笑道:“李中郎啊,有礼了”。

    这李中郎正是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本来是前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属官,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败亡后,李安俨曾在东宫为李建成拼死搏斗,直到圣旨到了才放下武器,李世民认为他非常忠诚,是个忠义之人,也是非常欣赏他,命他掌管宿卫,守卫着左延明门,封左屯卫中郎将。

    李安俨见得王珪走路神神道道的呢喃着什么,又是跟王珪是前太子旧臣,二人旧识,也是好奇的问道:“王大夫可是有甚心事啊?往日过这左延明门,却是要上来叙叙旧喝杯茶的,今日怎的心不在焉啊,哈哈,可是封赏太多,忧心府中存放不下”。

    王珪翻翻老眼,他也是清楚眼前这位李中郎的性子的。

    直脱口而出说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安俨一愣,然而他也不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武夫,也是出身小世家,读过圣贤书的。

    再一回想这句诗句,直喝彩道:“好句好句,哈哈,叔玠公不愧是经书大家,出口成章啊。此句一言道破兴衰本质,可为传世警句也”。

    王珪闻言也是一愣,哎,真是老糊涂了,脑子懵懵的就按照脑中所想的说出来了。

    听的李安俨此言,王珪笑道:“李中郎误会了,此非老夫所作也”。

    “噢,那是何人?竟有如此才情还有这般心境?嗯,待我猜猜,可是文纪公(李纲字文纪)?还是玄成公(魏征字玄成)?”

    李安俨似乎是在这儿守门有些寂寞无聊了,好不容易找着个乐子竟是追问到底。

    王珪闻言也是直摇头,直说道:“此乃太子殿下所作”。

    李安俨一愣,继而眉头一挑,嘴角一扯说道:“如此佳句,竟是孺子所作”。

    “放肆,殿下乃东宫储君,君君臣臣,岂能口出不逊”。王珪听得李安俨的话还有口气直喝道。

    李安俨也是忙是陪着笑,又是说道:“嗯?怎的不见得文纪公一起啊,今日不去门下了吗?”

    王珪听得李安俨问起李纲,也是不由得苦笑。

    “文纪兄这几日恐是来不来了”

    。

    守卫快守出病来的李安俨听了,又来兴趣了,忙是追问。

    “怎的了?可是文纪公又惹陛下不快了?”李安俨一脸疑惑的问道,他可是知道,李纲那臭脾气比起眼前这位王珪,还有那魏玄成来,可是丝毫不差的,一说话就让人想揍他的。

    当下里王珪便将大殿里李破军和李纲的那点破事说出来了。

    李安俨闻言也是击掌说道:“文纪公三朝功勋,孺子怎可如此无礼”。

    “哼,李中郎再是如此无礼,老夫定要向陛下参上一本。”王珪闻言脸一板,直瞪眼李安俨说道。

    李安俨闻言嘴角一撇,又是问道:“文纪公都是气晕了,难道陛下就没有惩罚孺……太子殿下?”

    “怎的没有?陛下已罚太子殿下禁足五日”。

    李安俨闻言一愣,嘎,啥玩意儿?

    禁足?只五日?将一个近八十岁的三朝老臣给气晕了,就给禁足五日?

    “禁足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