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唐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唐人-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中暗笑,真是现世宝,才十三四岁就如今心性,今生恐怕也是难改了,且看他横行到几时,过几年玄武门宫变且留他们一天命就是的,全当全了这一份血脉之情

    ,堂堂大唐养这几个闲人根本不是个事,后世明朝还养了几十万皇族宗室呢。

    心中如此想到,也没兴趣去跟几个孩子较劲。就径自上马车,也忘记了跟长孙无垢一起。

    长孙无垢看见了李破军看李承道兄弟的眼神,心中也是无奈,她读懂了那含义,那是深深的不屑与看不起。

    长孙无垢心中也不知这是好是坏,看不起纨绔行径是好,说明本身正直气正,但那一丝不屑让长孙无垢担心李破军会高傲狂妄,加上李破军才华过人,想及此处,心中更是忧虑,想到以后要加强李破军的教导了。

    李破军没想到长孙无垢一时间想了这么多,他此时早讲李承道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心中满满的都是那天下第一城——长安城。

    马车嘎吱嘎吱走着,不知不觉已近长安了。

    已经到了长安城东的万年县了,已经到长安的范围了。

    近了,更近了,李破军心中激动着,起身走到车前室去了,也就是马夫赶车的地方,站在上面眺望远处,一个巍巍大城的轮廓逐渐映入了眼帘。

    李铁上前说道:“郎君,这就是长安,长安城到了,某以前随王爷来过,现在似乎人比以前少了”,说着说着发现李破军怔怔的看着巍峨的城墙痴着,只得说道“那某先去随管家前去通关了”。

    李破军理都没理李铁,只看着那城墙。

    放眼望去,这巍峨的城墙,雄厚方正,巍然耸立,给人坚固持重和凛然难犯之感。

    伫立在宽阔高大的城墙下,在广阔的天宇下,只觉得人力之渺小,是何等伟力才能有如此壮举,建造出如此敦厚大气的建筑。

    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战火摧残出它的沧桑墙上的刀迹箭痕宣示着它曾经的战绩,但它仍雄立一方,如同一位怒目金刚,它经历过多少凄凉,有风花雪月的繁华,好似即将来到的大唐散发勃勃生机;也有人走茶凉的悲伤,恰好映衬这隋王朝的日落。

    兴致一起,高声吟道: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长孙无垢听见李破军又吟了一首诗,赶忙记了下来,心中更是高兴的很

    这首诗乃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所作,描绘了巍峨好大的长安城,体现了长安城雄壮和繁荣,用于此时恰好应景,后面还有一大段确实不合时宜,虽有韵律有点不齐,但仍是一首上品。

    这时,旁边一架马车停了下来,里面传出一声“好诗,好诗,不知是何人所作,老夫萧瑀有礼了”。

    话声刚落,李破军只见那马车帘子被掀开了,里面下来了一个年约四五十的人下来了,气质昂然。

    李破军此时想起来了,萧瑀不就是哪位萧梁皇室后人,萧皇后之弟,被老爹李世民称作“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城臣”的那位吗,也是一位大臣名臣啊。于是赶紧见礼,自报家门,萧瑀一听也是感慨神童,这时长孙无垢也出来向这位名宿见礼了。客套了一番各自就进城了。

    李破军没想到,就这一次偶遇,让他在长安城里声名鹊起,萧瑀将这首诗传颂出去了,加上从秦国公府传出的几首诗,李破军更是被长安文人所追捧。原来李世民将长孙无垢的信中说的李破军所作的诗在同僚吹捧中传出去了。

    名声来的太快,李破军一时间还有点不适应,却没想到,到了长安后更大的麻烦要来了。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

第十五章:父子初交手,得赐龙渊剑() 
15。父子初交手,得赐龙渊剑

    上回说道

    初到天下第一城

    破军才名传长安

    话说这李破军经过了个把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这神往已久的长安城,一到这长安刚进住了秦国公府,就听到了他神童的才名动长安,对于他也只是微微一笑,名利名利,有名来了自然有利。

    对此李世民也是对其嘉奖不已,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赏赐的,毕竟李破军现在还小又没有分府,都还住在一起,吃住都无需自费的。

    这天李破军正随着长孙无垢在花园玩耍,长孙无垢不喜欢运动,是温婉恬静的性子,只自己去亭子里坐着了,李破军无聊也就让阿正去拿来自己的特制虎头盘龙戟在花园练起来了,长孙无垢在亭子里安静的看着自家孩儿在外面耍起武艺,让侍女煮起了一壶热茶,倒也是恬然自得,母子俩就这样安静的享受着下午茶时光,好一个温馨情景,可是这份恬静很快就被打破了。

    李世民快步昂扬的走了过来,看见这母子俩在此,一眼看去就是空地上虎虎生威的一威武英俊小子,身着素罗袍,脚蹬虎头靴,额头上系着麒麟金抹额,舞起一把与身体相称的威武小戟,虽是小小身影,但也是赫赫生威,很是威风。

    又看向另一边,一个端庄雅静的气质贵妇安坐在亭子,手持一杯香茗,静静的看着场中挥汗习武的童子,正是长孙无垢。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李世民现在心中那是志得意满,有妻有子如此夫复何求,此时他恰逢被徙封赵国公,拜为右元帅,统军十万,马上将要东进伐隋,建立功勋,可谓是平步青云,加上妻贤子孝,人生若此,怪不得他气志高昂。

    一时兴起,李世民拔出腰间剑来,一个跳步进入李破军的戟圈里,吓的李破军一惊,又怕误伤人又恐是刺客,赶紧收手防守,得亏李破军武艺小有所成,才能攻防如意。长孙无垢也惊得站起身来,待二人定睛一看,原来是李世民,不待二人说话询问。李世民就说话了。

    “虎奴你只管全力攻来,让为父检验下你苦练的成果”

    李破军一听,原来父亲是要来考验他来了,又知道李世民也是一员沙场宿将,此时又正值年富力强,就放下心来,全力舞起虎头盘龙戟抖擞精神攻上去了。

    一把小戟长度重量与李世民手中宝剑相当,但也是毕竟长兵器,一寸长一寸强。

    刺,跳,钩,啄,劈,砸,挡几式使出来也是威猛无比,大开大合,开始一时也是不落下风,但一寸短一寸险,李世民手持宝剑格挡戳刺劈砍也搞得李破军手足失措。特别是李世民此时年富力强,力气充足持久,完全虐败李破军。

    这时李破军败势已现,只见荡开李世民下刺的一剑后顺势一戟扫过去,李世民一侧身让过,一剑挡在虎头小戟枝之上使劲一拉,李破军手中戟便脱手。

    败了,而且败得挺惨,连武器都丢了,但是并不丢人,要知道李破军此时也才三岁,而李世民更是从小习武,上过战场杀过人的武将。

    李破军深信,给他时间必定能战胜李世民甚至战胜当世有名武将,因为他如今才三岁就自己力气过人,天生神力,且有绝世武技,岂有不胜之理。

    所以李破军虽然战败但还是一副斗志昂扬的样子,输人不输阵。

    这时李世民说话了,“哈哈,不错不错,看来你苦练武艺没有白费,这个年纪能在我手中坚持十几回合已经很不错了,再进步进步就能进当世三流武将之列了”。

    说完李世民拉着沉思刚刚李世民所说话的李破军进去亭子了。

    长孙无垢迎上来了,拿出帕子为父子俩擦汗拭灰,一边埋怨道“二哥你也是真是的,尽吓人,伤着虎奴了可如何是好”。显然是对刚刚李世民不打招呼检验李破军心有怨念了。

    李世民“哈哈”笑着拉着长孙无垢的手,“观音婢啊,你看这虎小子可会伤到吗,不愧我儿,小小年纪武艺了得,更难得是文采也过人啊,虎奴神童之名如今传遍长安了,哈哈,那《登鹳雀楼》和《临长安》气势磅礴,可见我儿英雄气概啊,你可是为我生了个好儿子啊”。说完又拍拍长孙无垢的手。

    长孙有些羞缅挣脱手,“二哥,你尽夸奖他,你小心他骄傲自得”。

    说完一瞟李破军,只见李破军正因享受千古一帝唐太宗的夸奖而得意呢。

    李世民见状一打李破军头,“刚想夸你败不馁有斗气,这时夸几句就娇纵了,日后切记不可如此,否则自将取祸”。

    李破军赶忙表示记住了。又问到“父亲,您刚刚说我再进步就可进去当世三流武将是什么意思啊?”。

    李世民一听拉住长孙无垢坐在石凳上,端起一杯茶小酌一口说道:“这也是当世武将常识,等你长大后自然知晓,既然你问起,那我便告诉你也无妨”。

    李破军一听来精神了,赶忙聚精会神听着。

    “这武将,世间大多也没什么具体分别,只大略根据武艺高低分了一下,分为三流武将,二流武将,一流武将乃至更高的顶级武将,当世顶级武将为父估计也就你四叔和隋天宝大将军宇文CD二人而已,其它诸如南阳王伍云召,银锤太保裴元庆也能位列一流武将”。

    李破军又来兴趣了,虽然知道隋唐英雄了得,但一听也是兴奋无比,又想到李世民也曾征战沙场是员武将,就问到“那父亲你如何呢”

    李世民飒然一笑“为父顶多算是二流武将,还是偏下等的”。又觉得这样有损父威,又教育道:“但你要记住,武艺再好也只能为将,一方统率乃至君主切记要习兵法武略,文武相辅才是上乘”。

    李破军听到也是频频点头,这他当然知道,一介莽夫肯定不是他所愿,所以他才文武兼学,苦学兵法韬略。

    李世民此时兴起,就解下腰间宝剑,递给李破军道:“既然你爱武,这宝剑名为七星龙泉剑,乃是古之名匠欧冶子和干将联手炼制的,传说是乃是诚信高洁之剑,现在我把它给你,希望你持它日后有所作为切不负此名剑之名”

    。

    李破军一听,兴奋极了,七星龙泉剑啊,千古名剑啊,自古那个英雄不爱宝剑名驹,这七星龙泉剑他前世可是知道的,他前世最喜欢在网上看这些兵器排名或者千古名兵的帖子了。

    传说这七星龙渊是一把诚信高洁之剑。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因此此剑名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唐朝时因避讳唐高祖李渊,才改称龙泉剑。

    长孙无垢此时恬静的看着这父子俩谈话,这时看见李世民将贴身宝剑给了李破军,忙道:“二哥,这宝剑乃是你征战沙场杀敌防身的利器,虎奴尚小,你怎么能给他呢?”

    李破军一听也是抬头把眼光从剑上移向李世民。

    李世民呵呵一笑,“如今我李家显耀关内,还愁没有神兵利器吗,这七星龙泉剑本就是我从军那年父王赐与我的,来日我再前往武库挑选一把便是”。

    又摸摸李破军头说“这剑陪我征战两年有余,伴我从军之路,如今战事颇多,我恐将常年征战,将这贴身防御之物给虎奴,也算是护佑着你们吧”。

    说完将长孙无垢李破军二人拥入怀中,李破军此时也是感动不已,前世没有父母之爱,这时自当珍惜。

    一时气氛有些低沉,李世民忽的一抖擞,“不说这个,我来跟你们说件事”。

    李破军似乎知道父亲要说什么,因为已经年底了,而关外王世充也已经败退死守洛阳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第十六章:父子谈兵事,探问神秘人() 
16。父子谈兵事,探问神秘人

    上回说道

    破军父子初交手

    得赐七星龙渊剑

    李破军一家人正在李世民的真情流露中气氛略显低沉,忽然李世民兴奋的一扫颓然,兴致勃发将一个自认为的好消息告诉长孙无垢娘俩。

    “观音婢,你知道吗,我今早被父王奏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不日我将统兵十万,讨伐洛阳王世充,建功夺勋的机会又来了”。

    喜上眉梢,容光焕发的说道。

    然而长孙无垢此时一听却没有那么兴奋,尽管以前李世民自从军以来两年征战,但不管是雁门之战或者定关中都是在关内,从未出过函谷关,征战时日也不长便可回家,这次可是出关东征。那洛阳王世充她也曾听说过,也是个厉害角色,能占据东都洛阳割据一方的岂是易与之辈啊,虽说相信她的二哥非同常人,又有兄长长孙无忌等智谋之士辅佐,但也由不得她不担心。

    而李破军听闻此言也是慨然不已,义宁元年的东征终究还是来了,他可是知道这次东征不仅没讨到多少实际性好处,反而还伤了唐军元气,战果仅仅是歼灭了一支偏军段达所部而已,真可谓得不偿失。

    李破军也知道他劝不了什么,想他一个三岁孩子的话又有谁重视呢。而且这次东征失败也不是因为中计什么的阴谋诡计,而是真真正正的阳谋,要是李世民是因中计兵败那李破军还能提醒一下,但是阳谋怎么提醒。

    那王世充仅仅只是需要坚守洛阳这座天下坚城就可立于不败之地,此等坚城自然是从内部攻破才最为容易,但是王世充刚入主洛阳大肆清理,经营如铁桶一般,且东都洛阳富裕非常,粮草充足,要想短期攻破谈何容易。

    李破军正深思着就被李世民的笑声唤过神来了,只见李世民笑意昂然,满怀信心的抱着长孙无垢安慰。

    “观音婢,你不必担心,为夫征战两年来何曾出过事,我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啊,更何况我乃一军统率,只需坐镇中军就行,罕有冲锋陷阵之时的”。

    李破军看到长孙无垢一脸愁容的,也知道她是因为担心李世民出关作战的,何况李破军知道李世民是不会有事的,否则哪来的千古一帝唐太宗,便也安慰道。

    “娘你不用担心的,父亲乃是不败战神,那次征战不是得胜而还的”。

    长孙无垢和李世民看到如此懂事乖巧的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