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明-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为海战利器。

    现在船员水手正在忙碌,操纵风帆,顺风而行,而手持兵器的护卫则排成队列,保护着站在船头的主人。

    此人穿着一条黑色的麻布长裤,脚上蹬着一双小牛皮的靴子,上半身穿了一身绸缎衣。

    湖蓝色,上秀一条十分凶猛的鲨鱼,鲨鱼头正越过肩膀,停在左胸口。

    约两指宽的牛皮腰带将腰扎得紧紧的,腰带上左边挂着一柄长腰刀。

    刀鞘为紫荆木,长刀柄,这种刀柄在军队刀剑之中较为少见。军伍之中,刀柄多为单手可握,刀锷是用黄铜打制,巧匠在刀锷正中两边雕刻着海浪纹,海浪纹之上还有北斗七星的图样。

    刀柄上用细细的约有一颗米粒粗细的麻绳非常紧密的缠绕着。

    手握着上面,吸汗防滑,握着十分舒服,这刀砍起人来也是顺手了。

    这刀其实里面的刀刃是倭刀,只不过将刀鞘刀锷刀柄全部换成了汉家之物,刀柄尾部为铜,雕刻成一朵梅花的形状,甚是精美。

    这刀的刀鞘前部还有鞘裙,裙底还有排穗,鞘裙上为蓝下为绿,穗为紫红色,鞘裙上刺着海浪波涛鲸鱼图。

    这人手腕上还带着一双牛皮护腕,此护腕由两层厚牛皮钉紧而制,牛皮的边缘用铜钉压实,而最上层的牛皮还镶嵌着一层细小犹如鲤鱼鳞一般的坚铁鳞甲片,使其防护力又进了一层。

    胸前山峦起伏,自有一道风景,一头青丝束拢起来,戴着男子常戴的网巾。

    面如桃花,眼神却很是犀利,自有一种男子之气。

    吴水清。

    吴凤同父异母的亲姐姐。

    奉吴平之命,他们领着海沙团的一众海贼,直去浙江,势要一举拿下浙江直通倭国的海路,将那五峰旧部赶回平户。

    船队之中,这些福船是海鲨团多年的积累下来的底子的一部分,船上的水手船员也都是操船多年的老手,经验丰富,大风大浪见的多了,就跟喝水吃饭一样,见到暴风雨也并无惊慌之感,而各船上的海贼是船上的作战主力,跳帮好手,都是一群在海上跳荡多年的厮杀汉。

    他们在各船上,或聚在船舱之中喝着美酒摇着骰子,大声嬉闹,或在甲板上看着海景,钓着鱼。

    都在给自己稍微找点儿乐子,这海上行船其实说白了也很是无趣,一行数十天,大海之上能碰见什么呢?

    什么都没有,除了水,就是水,只能自家给自家找点儿乐子,还好船上常备美酒,海上海产丰富,随便一网下去就能捕到一条半人长的大鱼,烹饪好了,就着美酒,大家谈天说地,吹着牛,倒也是惬意。

    吴水清身后的这些护卫汉子,都是跟吴水清在海上厮杀多年的老部下。

    虽然吴水清是女子,但海贼之中又不分这个,再加上吴水清乃是吴平嫡女,是少船主,日后海鲨团当家的也只有吴水清,就算是日后成亲,也是招的上门女婿,其人必须入赘,生的孩子也须姓吴才可。

    这些人皆是身穿黑裤长靴,身上穿着湖蓝色锦衣,外套了一件皮甲,皮甲用两层厚牛皮所制。边缘包边,素布缝制,皮甲之上遍布铜钉,将这两层厚牛皮紧紧的钉在一起,增强防御力。

    除了这胸前胸后两片皮甲,还有一副肩甲。

    同胸甲一样的工艺制法,一大整片附在肩膀之上,下用长麻绳系在胳膊上,对胳膊上半部和肩膀形成防护,每个人头上具带着头巾,有的还戴着一顶斗笠。

    所有人除了衣着相同,还有一个特点,那就牛皮腰带左侧挂着一串两枚铜铃铛。

    铃铛有龙眼大小,行走之时,铃铃作响。

    这些人是水清的直系下属,平时海战之时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嗜血当先,行走之时叮当铃铛叮作响,会更加的增强他们的气势,敌人面对他们会更加的心慌和不稳,方便他们找出对方破绽,一刀剁翻对方。

    吴水清右手背在身后,左手按住刀柄,她在慢慢的摩擦刀柄上的麻绳,眼睛却直视前方的帆影。

    这把刀是吴凤送给他的。

    三年前吴凤有一次在朝鲜济州岛岛外海路上做了一趟买卖,这买卖遇上一个小插曲。

    这买卖是一条倭国的通商船,船上全是铜料和银条。

    倭国虽然资源贫乏,但却盛产铜,而这银条却产自倭国的石见银山。

    这不是一条商船的样式,乃是倭国的关船样式,但这条关船却比平常的关船要大上几分,比安宅船要小一点。

    这条关船隶属于倭国出云国大内家。

    现在大内家跟毛利家正在打仗,而双方数年征战的原因就是这石见银山。

    近来一直在大内家掌握之中,但毛利家视这石见银山为一块肥肉,要吞下这里,有了银,就能有了大价钱,向明国买甲买刀买粮买物资。

    当然,大内家不是那种空座银山等死的土财主。

    家主很明白银山开采出来的银料只有换来兵甲,换来物资,换来粮食,使本家实力强大,才能防止别人对石见银山的窥探。

    再加上大内家原本的实力比毛利家大的多,但是毛利家好像开了挂,数年时间,数次大战连连失利,周防国大半被夺走,石见国双方也在对峙,战事胶着。

第七十三章 做买卖1() 
这条关船隶属于倭国出云国大内家。

    现在大内家跟毛利家正在打仗,而双方数年征战的原因就是这石见银山。

    近来一直在大内家掌握之中,但毛利家视这石见银山为一块肥肉,要吞下这里,有了银,就能有了大价钱,向明国买甲买刀买粮买物资。

    当然,大内家不是那种空座银山等死的土财主。

    家主很明白银山开采出来的银料只有换来兵甲,换来物资,换来粮食,使本家实力强大,才能防止别人对石见银山的窥探。

    再加上大内家原本的实力比毛利家大的多,但是毛利家好像开了挂,数年时间,数次大战连连失利,周防国大半被夺走,石见国双方也在对峙,战事胶着。

    大内家之所以能在数年之内保持着不被灭掉,在石见国挡住毛利家,也是因为有这石见银山在手,通过海贸,从明国购进大量的铁料、兵甲、粮食,这支撑着他们跟毛利家的战斗。

    但是毛利家素来乃是海上强藩,海上水军的实力在战国群豪之中是数一数二的。

    大内家岸边的港口之外具有毛利家的水军封住航线,这条关船也是在夜间从毛利家水军巡逻线中溜出来的。

    多亏了只是这一条船,如果船一多,怎么可能能溜得出来呢?

    这条船是要走海路去明国山东蓬莱,找蓬莱水师购买军备物资,这是他们的老生意伙伴了,这么多年大内家一直就是在跟蓬莱水师做生意。

    由水师提供兵甲、弓弩,由蓬莱各地的卫所提供粮食物资,大家生意也都做得和睦。

    这种钱不赚那赚啥呢。

    蓬莱的明军也不傻,倭国人明显就是人傻钱多,这种土老帽的钱那肯定赚啊。

    如果不是为了本着做长期生意的心思,一开始就把他们的运过来的纯料和饮料就给贪掉了。

    现在大内家跟毛利家的战斗打的是愈演愈烈,而大内家的实力兵员损耗严重,这次运了整整一船的铜料和银条,不仅是为了买大量的兵甲、强弓、粮食,也是希望可以说服蓬莱的这帮军将,希望他们可以出兵相助。

    大内家实在是有些没人了,农兵损耗严重,本家的武士已有不少战死沙场,如果没有足够的武士和军队,这石见银山一定保不住,这大内家说不定也会被毛利家吞掉。

    这次满栽着一船的铜料、银条,也是希望可以打动那群贪婪的明国军将,希望他们可以暗暗的派遣军队来支援大内家。

    依大明律,明国各地卫所军队是不能轻易的离开自己的辖地,这属于大忌。

    言官随时可以参你一本,而只要去参了一本,查明了实情,后果基本上那就是锦衣卫直接拿你,将你全家老小压入诏狱,或者直接就地斩杀,抄家灭门。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毕竟这蓬莱最大的势力是蓬莱水师,平时外出也是有借口的。

    去剿灭海贼或是拉出港口出去演练都有话说,只要严格控制好时间,说不定他们还真的会被这一船的铜料银条,以及后来的报酬所打动。

    可惜呀,这一条肥鱼撞到了吴凤的嘴里。

    本来是想在海路上截几条朝鲜人的船,没想到却撞进了一条倭人的商船。

    在这都是买卖,吴凤又不会厚此薄彼,那肯定都劫,便命令手下张帆前进。

    当时吴凤出来做买卖,带了两条关船,船上并未有什么商货,船上只载着船员、武士以及物资、淡水和船底的压舱石,别的啥都没有。

    船很轻,行的就快,左右两边包抄而去,将这条关船压在中间。

    在临靠近之时,两条船上数十杆铁炮便一起开火,将对方船打得吱吱作响。

    而对方居然也装备铁炮,同样还击起来,幸亏自己这边儿的人躲的快,并未有一人受伤,但对方这一还击,吴凤感觉到了不对,对方居然也有铁炮,而且看着约有十杆。

    这不像是一般的海商,极有可能是倭国不知哪位大名的商船,船上可能是其本家的轻足,应该也有本家的武士。

    仗着自己手里的火铁炮比对方多,分为两轮,轮番射击,压制住对方。

    并将两条官船直接靠向对方,用靠近之时,搭上踏板,跳帮而战。

    在船快要接近之时,对方也将铁炮收了起来,对方也决定要跟吴凤刀面儿上见真章。

    知道对方的意思是要跟自己比划比划,吴凤也准备亲自动手,平时劫船都是自己手下的武士奋战在前,自己在后面指挥就行了。

    但今天对方引起吴凤的兴趣,好长时间不运动运动,骨头有点儿生锈,正好剁了他们,松松筋骨。

    在三船靠近之时,吴凤已经能看见那条船上的人影,果然应该是一家倭国大名的人,甲板上站着一群轻足,穿着一件桶川(侧)胴。

    桶川(侧)胴:最为常见的胴,多为足轻或低级武士所使用的板札,在札片之间的连接处打钉。

    这桶川(侧)胴应该是铁质,幽黑色的正中间印着一个白色的家徽。

    四边简单的菱形边框,边框之中有四片左右上下对称的叶子,叶子形状倒也很简单,并无什么丰富的花色,叶子正中央有一白色圆圈,圆圈向外扩出四道横线,直接穿在这四片叶子之中。

    吴凤看了看这家徽,没认出来这是哪一家,因为他本来吧对倭国战国的历史就不是很了解,仅仅的一点点了解也都是后来的看的一点点的电影什么的可能会说到这一点。

    但是虽然不知道这是哪一家,却已经可以确认这是一家大名的常被轻足,这轻足除了胸前的桶川(侧)胴,还带着一顶阵笠。

    阵笠多为竹木所制,少有包铁,为了防雨还在上面涂有日本特色的生漆。

    阵笠最前沿印着家徽。

    这船的甲板上的轻足约有20多人,持着太刀,或两间枪,有几个人旁边还放着一杆铁炮,有几人将铁炮放下,但约有五六个还将铁炮握在手,打算在敌人靠近之时再来一枪。

    在这些轻足前面站着三名武士,这三名武士皆穿着具足。

    其中靠后两人的具足是黑色的,戴着桃型兜,前面那人的具足是大红色的,戴着的兜乃是唐官兜。

    其形状类似明国的三山帽,在其后,有两个铁翅伸出,类似明国文官的乌纱帽的两个乌沙翅。

    这三人应该就是这座敌船上的领头武士。

第七十四章 做买卖2() 
在这些轻足前面站着三名武士,这三名武士皆穿着具足。

    其中靠后两人的具足是黑色的,戴着桃型兜,前面那人的具足是大红色的,戴着的兜乃是唐官兜。

    其形状类似明国的三山帽,在其后,有两个铁翅伸出,类似明国文官的乌纱帽的两个乌沙翅。

    这三人应该就是这座敌船上的领头武士。

    在踏板搭好之后,对方以为己方一定会嗷嗷叫着,硬扑上去,但是并不是。

    敌人还在诧异为何还没人冲上踏板之时,突然感觉到两条冲过来的关船静悄悄的,没人。

    但就在此时,突然在踏板之后,护栏、护板之后站起一排手持铁炮的武士,他们快速站起,铁炮之上的火绳早已点燃,双手直接将铁炮端起,瞄准一个就扣扳机。

    知道对方有铁炮手,他们其实比那三名领头的武士还要重要,是第一打击的对象,毕竟只有刀的话,还可以挡挡,铁炮要真打中了,想挡都挡不住啊。

    20余杆铁炮一起开火,而且还是在这么近距离射击敌方铁炮手,其根本无处可躲,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本来还以为对方搭上踏板,就要冲过来,想给对方来一个猛的,没想到自己却中了招。

    手持铁炮的武士端着铁炮,看着甲板上,只要旁边身旁放着一杆或者手里持着一杆铁炮,就先一枪打过去再说。

    十名铁炮轻足皆被打中,铅弹击碎桶川(侧)胴,进入人体发生变形,又在背后破开一个大洞,铅弹穿体而过,在这么近的距离,不到20米,只要中了,必死无疑。

    除了是铁炮手,剩下的要注意的就是那三名领头武士。

    但是主要目标是放在那十名铁炮轻足身上,为了保证能将这十名铁炮轻足击毙,所以大多数钢铁炮都瞄准的是这十个家伙,而这三名武士瞄准的就少,最后这三名武士中只有一名靠后的武士的左大腿中了一枪,另外两人,铅弹皆是擦身而过。

    虽未击中,但也下了这两人一跳,而这大腿被击中的武士瞬间丧失了战斗力,铅弹击穿大腿,大腿骨也被擦了一下,疼痛难忍,摔倒在地。

    而十个铁炮轻足全部被击中,惨嚎着躺在甲板上,不仅这十人被击毙,与他们稍近的几名轻足也殃及池鱼,有数人被击中,立即被击毙或惨叫倒地,左右翻滚,正在哀嚎着。

    现在敌船甲板之上还有战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