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明-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这首里城的大户人家也都知道伢市内的那些贱卖自己的人也基本上就能做一点那些不动脑子的简单活,真要找几个机灵点的仆人,那就只能指望着去伢市北角找点那些开点眼的、精灵点的人。

    吴凤对那些机灵鬼儿不感兴趣,这些人自己用不着,自己需要的是工匠,现在基地初建,开山挖石、伐木建屋子这都需要工匠,就算是找不到铁匠,石匠、木匠、建筑工匠那都是宝贵人才,这首里城家大业大,他们可能有点看不上,但对自己来说那就是宝贵的资源。

    而那些雇佣兵也有些用。

    这些家伙都是走南闯北的人物,很多都是走南闯北的老油子,他们打过仗的也不少,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在海上走,对周围各国现在的情况大多也都停留在后世的那些历史书和教科书上,不如听一听那些人的消息,对得些更全面的一点点消息,好方便自己日后的规划。

    只要是真正的雇佣兵,可并不是只是这琉球国内的人,琉球是万国津梁,每天来到这里的商船就是不计其数。

    而商船上的护卫其实说白了,基本上都是雇佣兵,有的人可能会跟着自己的上家来这里,一来一往的在这里呆了几天,商船装满货,又跟着保护着回去了。

    而有的人可能只是签的是单程的条子,来这儿以后呢,只赚了单程的钱,就留在这儿了,等着看有没有人雇佣,有人雇佣就接着走。

    这里其实真的是有点鱼龙混杂,像欧罗巴的那些雇佣兵绝大部分都集中在那首里城里欧罗巴人开的酒馆之中,而是东亚各国的一些散落的残兵和一些闲汉组成的雇佣兵大多都在这,伢市北角的那些房屋棚子内。

    这里面有朝鲜的乱军、盗匪,还有明国各地的逃兵以及反贼,还有倭国的一些找不到主家,活不下去的落魄武士和揭竿而起的农民,也有东南亚出来闯荡背负双刀的大城武士。

    当然人数最多的还是这琉球每年的退伍了的,不知道去做什么,吃不上饭的老兵,这算是人数最多的。

    将自己的想法,将自己想要见到的人细声和气的跟这名小帮闲说了个清楚,但这小子有点儿吓蒙了。

    虽然吴峰说的是日语,但看着这小子可听得懂,这小子一看就是个常年给人带路的人,他要想挣好钱,一定会将这里主要的一些海商的语言学个大概,那样才能挣到更多的钱。

    吴凤知道这个道理,这小子不会不知道。

    而之前那两名武士持刀架在他脖子上的时候,这小子磕磕巴巴求饶时说的话也是日语。

    所以他便直接用日语说话。

    但他所谓的和声和气的语调在这小子听来却是充满了恐怖的色彩,有了那两名武士的拔刀在前,这人又捏着自己的脖子推着自己往前走,虽然说话看似和气,但这小子绝对不会脑子抽了,以为这人是个好人。

    他第一时间给吴凤下了个定义,这也是只笑面虎。

第六十六章 北角() 
但他所谓的和声和气的语调在这小子听来却是充满了恐怖的色彩,有了那两名武士的拔刀在前,这人又捏着自己的脖子推着自己往前走,虽然说话看似和气,但这小子绝对不会脑子抽了,以为这人是个好人。

    他第一时间给吴凤下了个定义,这也是只笑面虎。

    他自小在街道上混大,人见了也不少,这种笑面虎,明面儿上对你笑眯眯的,背后捅刀子的人见的也是不少,而他第一时间反应就是这人也是个笑面虎。

    但是他却不敢不从,不敢不回答,因为现在自己的脖子就在人家手里捏着呢,对方只要有稍微有一丝要动手的意思,便会立刻捏断自己的脖子。

    自己后颈的这只手用力十分的大,虽然看不到,但明显能感觉到自己脖子上被捏的已经发白发青了,而他脖子后面传来阵阵的疼痛,让他不敢有稍微的尖叫声。

    他知道自己只要一叫,恐怕这名贵族老爷便立刻会抽刀捅进他的肚子,宰了他。

    而这位爷想让自己带着他去找那些雇佣兵和工匠,那就带着他去呗,现在自己算是羊入虎口,命都在人家手里握着,根本就谈不了什么条件。

    往伢市北角行去,一路上吴凤也在观察着路上的行人,这路上的有些人虽然身上穿的也是这琉球的传统服饰,一件长衫,在腰上的腰带的扣子则是用玉或黄金雕配的,这腰带左右两边还有一排的金制或玉制的小佩钮,十分的精致。

    而这男人手上基本上都会戴着一个金镯子,女人如果没戴帽子,头上一定戴着数支玉质或金质的发钗,虽然脚上穿的都是木屐,但是光看这些配饰,便知道这些人应该就是这首里城的贵族。

    而除了这些人,路上走着的最多的则就是穿着普通的衣服,普普通通的琉球人,和来到这里看一下奴隶的海商,这些海商可谓是服装各异,哪里来的都有。

    其中不乏明人,领头的身穿的大多都是穿着道袍长衫,头上戴着网巾,而身后的护卫则尽是身穿劲装,还穿有一件皮胸甲,腰上也多配刀剑,甚至有的配有双插,这些人不知道是明国哪里的海商,但是看其身高不高,而且皮肤晒得黝黑,应该就是大明南方靠海诸省的海商。

    早在这首里城的街道上,就见到了这形形色色的海商,所以在这伢市之内见到这些人,吴凤倒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好奇。

    现在把自己的好奇心都保留在那些呆在伢市北角的雇佣工匠和雇佣兵身上,他们才是现在自己最好奇的一群人。

    走过数条街道,路过了三处站着数名军士的岗哨,一行人终于逐渐的靠近了伢市北角。

    在伢市北角之上,有一大片的屋子,而这些屋子占地面积其实并不小,毕竟那些工匠和雇佣兵有的是住在这首里城内,在这有家的。

    但大多都是异域来客或者是这琉球各地的退役的老兵,他们在这首里城根本就没地儿住那,他们住哪?就住在这些房舍的后院。

    所以这破地方也相当于自己落脚的地方,修的呢,当然肯定比外边的那些奴隶们住的地方要好。

    这房屋的一看这样式也俱是日式风格,选用木板木柱搭建而成,用木材建房子的好处,那就是建房的速度比较快,建房子成型容易。

    这一排排的房屋组成了一大片的院子,而这院子里面又分无数个小院,这小院的前院就是这一些等待雇佣的人呆着的地方,而后院则就是那些异域之人休息的地方。

    这将是同样归官府管辖,这些异域人也不例外。

    这片地方也依然有巡逻的军士经过,他们每天也都会来这儿检查,是否有什么冲突啊、死人啊,但是他们只管这里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有死人,那就抬出去埋了,找找是谁动的手啊,不过塞点钱就好了。

    如果有冲突,就劝劝,他们也就干这些。

    这里面的房屋打扫卫生,包括买米做饭这些人家是不管的,而且这些房屋属于伢市的财产,还要严防走水,如果走水,则都要深究罪责。

    因为这首里城绝大部分的屋子都是木质房屋,一旦有一处房屋走水,火势便会遍布全城。

    所以火灾乃是古代东亚的一些城市要防备的重中之重,这伢市内人员鱼龙混杂,但是也要接受官府的管理,如若有人违反规定的条律,则严惩不贷。

    大家来这里只是为了找口饭吃,所以对这些条例并没有什么反感,而且把地方打扫的干净一点,自己呆在这儿也算舒心。

    至于走水的问题,那不用他们说自己也要注意,毕竟自己就住在这儿,一旦走水了,先遭殃的就是自己。

    但是预防工作还是要做好,每处小院的南角都有数个大木桶和一个大石缸,石缸里面储满了水,全是用来万一走水,用来扑灭火势的。

    而这首里城内其实有五支专门设立的扑灭火势的队伍,算是古代消防队,叫做水龙队。

    这一群水龙队装备的则是一种叫做水龙车的大车,其实这车子也就是一个很大的车子,用矮马拉动,上面有一个木质打造的特别大的水箱,里面随时充满了水,而且这水箱上有数条竹制的长管,通过一些特殊的设置,通过压力,水可以通过长管喷出,喷水时候的样子很像是长蛇吐水,为了好听,所以便起名为水龙车。

    其中这五支水龙队中的一支就常年驻守在伢市之内,随时应对各种走水的态势。

    现在是下午,午饭点早就过了,大家也都是趁着于日头开始往下落,开始慢慢的走出来溜达,而现在也是这伢市生意比较好的时候,北角的那些人也都在各处院落的前院呆着,等看看有没有下家来找自己。

    很多的海商来琉球都不是一次两次了,他们也不会长年供养着很多的护卫,也只是供养几个护卫,平时护卫自己而已,而这次从琉球将自己的商货顺利的带回去,又买了足够的自己所需的商货,要行船回港,这大海之上面对的则就是大量的海贼,那么现在护卫则就是重中之重,来过这里很多次的人大多都知道这些护卫基本上都集中在伢市的北角。

    而没来过的人则通过那些小帮闲带路或询问也都会知道自己所需的人所在的位置,所以这伢市北角,现在也有不少的海商在跟这些雇佣兵或工匠谈生意,唠一唠看看,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往哪走一趟。

第六十七章 木匠() 
很多的海商来琉球都不是一次两次了,他们也不会长年供养着很多的护卫,也只是供养几个护卫,平时护卫自己而已,而这次从琉球将自己的商货顺利的带回去,又买了足够的自己所需的商货,要行船回港,这大海之上面对的则就是大量的海贼,那么现在护卫则就是重中之重,来过这里很多次的人大多都知道这些护卫基本上都集中在伢市的北角。

    而没来过的人则通过那些小帮闲带路或询问也都会知道自己所需的人所在的位置,所以这伢市北角,现在也有不少的海商在跟这些雇佣兵或工匠谈生意,唠一唠看看,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往哪走一趟。

    琉球群岛之上其实资源特别的贫瘠,林木也并不多,本地造房子的木料和打造商船、战船的木料皆是购自南洋或朝鲜,而明国因为有明面儿上有禁海这一个举措,所以大规模的木材运输是很难出海的,而且明国内部对木料也是很有市场需求的,明国也会大量进购南洋的原木。

    琉球岛上的很多的建筑皆是木质,所需木材极为庞大,朝鲜为森林之国,其国土之上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山区丛林,山林里出产大量的木材,所以他们出售了大量的原木,运到琉球,供琉球人建造房屋和建造舰船。

    而南洋诸岛自古以来皆是土人的地盘,那里岛上的丛林数百年上千年而不动,很多树长的又为高又粗,这样的原木是打造战船的极好的木材,所以琉球所需木材皆由此两地大量提供。

    供给建房和造船。

    房子建得多了,船造的多了,琉球岛上的木匠也是越来越多,技艺也是越来越娴熟,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木匠家庭,就是父传子,一辈一辈往下传,这门手艺就不断了,后人不愁有了这门手艺找不到饭吃。

    木质的房屋建造快,但其坚固程度肯定不如石制房屋,一有破损,便需要立刻修补,木匠便有了生计可图,而船常年在海上漂泊,风吹日晒,就算是用的是上好的木料,然后再上了数遍桐油,走数道工序,在海上依然会有损耗。

    一般还好,最多也就是遇到点儿暴风雨,船稍有破损。

    但是如需远航的商船和战船基本上都有在船上备下几名木匠,这是因为在海上及其容易遇到海贼,两船相遇引发海战,无论使用的是投石机还是床弩,都会对船体造成伤害,一枚石弹或一发弩矢,都会给船体造出一个个的大窟窿,而在海上波涛汹涌之中,如不让木匠迅速的用备用木料将这些大的破损窟窿快速的填补起来,极容易引海水入舱,船只覆没,全船的人也就只能喂鱼了。

    包括在海战之中万一桅杆被拦腰打断,要是没有人修补,这条船便失去了机动性,靠人力划船是非常慢的,尤其在远海之上,失去的机动力就只能随波逐流,不知道就会飘到哪里,而船上的淡水是有限的,粮食倒还好,在海上行船,大家基本上都有捕鱼的工具和技艺,不愁没吃的,但是一旦没了淡水,大家活不了几天就会纷纷的渴死,一条船基本就会成为死船。

    所以商船战船出海之时,在船上都需要雇用木匠,而这琉球岛上的木匠其实生活过得也都挺好,而出海必定有风险。

    古时出海,尤其是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出海是有很大的几率回不来的,这个时代的欧洲的航海者,虽然有大量的人奔向海洋,但是其实只有小部分的人能活着到达东亚这边,剩下的人不是在路上船只覆没与风暴,要么就是在路上遭到海贼,船毁人亡,商货被劫掠

    这个时候的出海简直就是在赌,只要赌赢了,能够将东方的商货拿回欧罗巴,那一次就发了,成为一个大商人,家财无数,但这种几率只能凭运气,而出海的损耗率这么高,逐渐逐渐促进了一个行业的发展,那就是航海保险业。

    欧洲的海上保险业出现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之后所有航海的人基本上都遵循着这一古老的航海规则。

    后来到了17世纪才出现了较为完备的海上保险条例。

    具体的情形,大家可以自己网上去搜寻相关信息。

    欧洲那帮人需要走多远的路,越过大洋才能到达东方,而东方的商队走的路比欧罗巴人走得少,所以安全程度也高了很多。

    他们在海上最需要考虑的就是遇到海贼的问题,贸易兴起,海贼也跟着随之兴起,毕竟劫掠其实是来钱最快的,在土里刨食那是多么苦命的事,完全是看天吃饭。

    而且碰上天灾人祸的时候,甚至连一家人的口粮都满足不了,那不如舍了命,出海抢一把,没死,抢来商货,找人销赃,用换来的钱买粮买肉,让一家人过个肥年。

    因为海上海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