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明-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皮索的一端朝下,另外一端则朝上。

    这翘着的那头悬垂着一个由铁做的,肚子中装满了石块,上面盖上铁盖,用锁锁上的箱子。

    这铁箱沉重无比,怎么会使它停在上空不掉下来呢,再往下看,原来这机械的平衡是由一个底座固定住,这左右两方呈三角形,三角顶端、底端由于木柱相连,而这长长的连接皮袋与铁箱的长木柱,就与这根顶端横着的木杆成垂直状,两者相连。

    这底座下方伸出锁链,这锁链头上带个钩子,钩子钩在下垂的木杆上面钉着的铁环,死死的拽着,让另一头垂着的铁箱停在空中。

    旁边有一汉子,手持一长木槌,走到那底座旁,底座伸出一横枝,这汉子拿出这木槌砸在那横枝上,这横枝往下一拐,那铁链一掉,那铁箱往下一沉,拽着皮袋往前一抛,那石弹顺着就抛出去了。

    这是投石机。

    这种投石机还有个名字,在宋时称为回回炮。

    与中原常用的靠人拽动抛物的抛石机不同,这种完全是用机械来抛,射程落点是由皮袋连的绳索长短来调整。

    听着听到八声“砰砰”的沉重敲击声,然后就看到那根抛竿,上下翻飞,八枚石弹就像那福船砸去。

    前面那两艘蜈蚣船速度太快,而且船太窄,除非大面积的覆盖,但是为了这一条小船大规模覆盖的话,太浪费。

    后面的才是大目标,那里传来战鼓声,那两条船猛的往前,说明这船也是海鲨团的一名头目的座驾,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种大鱼到了面前,哪顾得上小虾米。

    八枚石弹呈抛物线抛向那条福船,虽然轨道目标都经过了调整,但是投石机的准头实在太差,根本没有多大的把握能够准确命中,一大部分还是要靠运气。

    另一大一部分就是要靠手感。

    这几架投石机都是吴凤在鸡笼开辟基地之后,命手下工匠建造的,本来想造炮的,可关键是不会啊,现在这年头,真正有用的全是西洋炮,技术都掌握在红夷人手里,少部分的汉人工匠,也都在各级的势力里面藏着呢,金贵着呢,弄不到啊。

    还是想想过段时间去濠境,试点手段,弄几个红夷人炮匠。

    之前吴水清送的那门小型弗朗机炮已经让工匠研究了,有很多的问题,找个夷人工匠,能节省不少的时间。

    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过年了,那个时候正是去濠境的好机会,正要做点准备工作,贼人就上门了。

    造不了炮,不能就干等着啊,远程重武器也要有啊,就命人造这投石机(投石机的结构原理其实很简单,再加上经过这么多年,技术已经不是秘密,吴凤手下的工匠很多都是明国掠来的匠户,手艺没的说,手艺的不行的早喂鱼了)。

    挑选出来的炮手,没错,就是炮手,因为这种投石机以前叫做回回炮嘛,那在吴凤直接叫这些操纵投石机的兵士为炮手。

    等以后有那技术可以造炮,这炮手的称呼就更实至名归。

    主炮手的手感是有的,因为投石机的杀伤性还是可以的,基隆这一带多的是石头,当然不缺,在山脉里开辟一处训练场,窝在那里操炮训练。

    这样训练了小半年,主炮手都有了些手感和准头,因为吴凤太了解训练的必要性,大量的实弹训练跟只是摆摆架子,在战斗的时候,战斗力真的会千差万别,作战力差说不定一点儿就会扭转战局,不由得他不重视。

    重视归重视,手感逐渐有了,可是这准头真的不敢太保证,这玩意儿有的时候运气占很大的因素,比如抛出这8枚石弹,这么近的距离,只中了1枚,正好砸在了船头,带着风,数名海贼被砸成肉泥,甲板砸砸碰碰废了一大片。

    其余没砸中的,全都砸在了这福船周围,砸出的高高水柱就算是看不太清,听着这声就让人心里害怕。

    这个时候,跳涧虎再傻也明白对方有大杀器,投石机。

    海战之时,其实能用的装备并不多,无非就是强弩拍杆弓箭火铳小型投石机,然后凭着传船快速的追上,跳帮。

    像很多的海贼没有重型的远程武器,所以都将船做成流梭形,苍山舰、蜈蚣船、小型福船,在明国水师、倭寇中很流行。

    像是那种大肚子的船,商船才用。

    海战凭的就是船快,快速追上,肉搏战,临靠近的时候放几铳从倭国或者是南海红夷人那里走私来的铁炮火铳,然后再射几箭,剩下的就是跳帮,亮青子(亮兵器)。

    像是现在跳涧虎的福船上也只有两架强弩,这还是从福建水师衙门里面花了大价钱走私来的。

    没办法,海贼海商毕竟跟一国水师是有区别。

    水师是国家力量,重型武器,有专门的匠户打造,不缺货。

    海贼就是为了钱,这种的重型武器太费银子了,对吧?自造这玩意儿,大家得少分多少银子,所以都不愿意打扫。就算是有钱,也只会去买,根本不会想要不要去找点匠人去打造。

    这玩意太费时间,太费精力,就没几个人有这想法。

    而海商出海为什么要把船造得肚子鼓鼓的?

    就是为了多装货,货都害怕装的不够,哪还用这心思去买这种重型装备。

    再说这种重型装备又得支出多少银两,老老实实的给海上的那群海贼倭寇上供点钱保平安不就行了嘛。

    海上海贼是多,但是大势力在南方就是海沙团,江浙就是五峰贼,剩下的就好办了,其余的小海贼,零零散散的也不一定能撞得上,再说就算是撞上了,船上有那买装备的钱,还不如多雇点趟子手镖师护卫,见面亮青子的时候,还能多杀几个贼人,这不也挺值的嘛。

第二百四十三章 冲阵() 
    海上海贼是多,但是大势力在南方就是海沙团,江浙就是五峰贼,剩下的就好办了,其余的小海贼,零零散散的也不一定能撞得上,再说就算是撞上了,船上有那买装备的钱,还不如多雇点趟子手镖师护卫,见面亮青子的时候,还能多杀几个贼人,这不也挺值的嘛。

    好家伙,这个时候跳涧虎才知道原来那方阵之后,那黑乎乎的东西是投石机,这玩意可是要命的东西,自己的船上就船头船尾有两架强弩,但是这玩意儿对上投石机,这也不顶用啊,自己可能现在运气是比较好,只中了一发石弹,但也死了不少弟兄,船首也破损了。

    接下来自己可不敢保证运气一直这么好啦,不用中一发,就中两发,先不说损失,感觉弟兄们就要崩溃了。

    这家伙也是聪明人,知道投石机其实最主要的作用不是破坏,而是对士气的打击,之前就说过士气这玩意儿很重要,正常战斗的时候,几千人就死了不到500人就崩掉了,然后,后面的敌人一乘胜追击,结果正面死了还不到500,逃跑被追杀的,剩下人就快死伤殆尽了,这种情况多的是。

    人本来就是很脆弱的动物,士气这玩意儿,有的时候,锐不可挡,一旦没了,就算全身包裹严严实实,披坚执锐,也是极其容易崩溃。

    一旦崩溃,再紧密的阵势也是无用。

    来不及观看石弹是否命中,回回炮旁边的炮手便立刻重新装弹,重新开始调整角度,主炮手观察了下落点之后进行了微微的调整,然后变等待石弹装填完毕,投石机的速度并不快,这一点是众所周知,所以刘守勇决定不能这里停在这里做活靶子,而要迅速往前靠。

    迅速往前拉近距离,投石机有一定的射程,一旦近了身就不能用了,现在这个时候本来还打算在这海面上左突一点右划一点,这样方向不定,中投石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但是身后的湾口的位置是不会变的,里面的船在不断的出来,他们会不断的遭受石弹的抛击,士气极其容易崩溃,自己这个时候就算是左右移动,后面的船队士气崩掉了,都要逃,船船相撞,就会把路堵住,要是再有船沉了,自己在崖口外,就走不了了。

    只能搏一把,跟前面的两条蜈蚣船配合,迅速登岸,突击向前。

    看看能不能突破一处方阵,毁掉其后的投石机,哪怕哑了一架,也对后面崖口正在出来的船减轻不少的压力。

    要是不能,就上岸结阵,等待后面的弟兄支援。

    再加上跳涧虎,怎么说,也是个勇将,能上位,成为一方头目,靠的就是悍勇。

    这个时候是要做个表率了,更何况他骨子里面相信的还是刀把子,往前冲一步,带着弟兄们,说不定前面那几个方阵就是花架子,吴凤本来的人手,自己这边都知道,不过300倭人武士,现在来看,他扩充了不少人出来,可是时间才这么短,人船多了,训练指定跟不上,这些人里不知道有多少是强拉过来的青壮、新兵,真到了上阵的时候,只能做做花架子,真硬碰硬,恐怕不是自己这边老弟兄们的对手,冲进去的把握还是很大的,总要试一试。

    抱着这种想法,福船迅速往前,鼓声急促,督促前方两条蜈蚣船加快速度,赶紧登岸布阵。

    这个时候吴凤已带着身边亲卫武士到了方阵之后,这天黑打乱了计划,但是硬碰硬,吴凤也真不带虚的。

    看到前方两条蜈蚣船为一靠岸,船上的人便立刻跳船登岸,然后两股人合在一起,盾牌在前迅速布阵。

    这些海贼都是在海上横行的老人了,平时上岸劫掠也是家常便饭,对上过不少明国南方卫所兵,这些卫所缺兵少将,战备松弛,往往一击即溃,不堪一击。

    但是也有一些卫所兵还是有些战斗力的,往往合在一起守住城池,硬碰硬也是会有不少伤亡,上岸为了求财,硬仗,能不打,就不打。

    有敢野战的,就一拥而上,咬死他,一个个指挥使、千户、百户,手下也没多少家丁,找些从匪,先冲阵,吸引铳箭,老贼混在从匪中,一波流,除掉敢战的卫所兵。

    之后朝廷调俞大猷赴福广,解决倭患。

    其大规模募兵训练,组建敢战的营兵。

    海鲨团曾上岸袭击广州府,曾在野外对阵俞大猷手下营兵,以5000对2000,大溃,只有数百人逃上船,剩下全被砍了。

    俞大猷的营兵训练有素,绝非之前对阵的卫所兵。

    海上叱咤一方的海寇对上国家正规军事力量,军备不一样,训练不一样,只凭一番勇武,海寇一开始突击的时候,刚冲进射程,就受到弓箭强弩火铳火炮的轰击,本来乌泱泱的人潮猛地出现无数个缺口。

    火铳、火炮装填太慢,后面的海寇都知道这点,近了身,就教这帮牲种做人。

    将藤牌半举到身前防箭,嘴里不断嘶吼着,就是不知道在吼什么,死命的往前冲着,一个个海寇心里想着,一会儿冲到跟前,定要杀个痛快,将这些营兵的衣甲剥个干净,然后杀进广州城,金银财宝小娘子,嘿嘿,爷爷来了。

    后面的弓手在不断的弯弓放箭,掩护前面的弟兄。

    不过数息,又是一排火铳打来,现在已经冲进了30步,这个距离,藤牌根本防不住,海寇阵前又扑到了一排人。

    好了,现在只剩弓箭了,一个个夹杂在人潮后方的老贼开始使力,快步向前,边跑边鼓动周围的从匪,这帮丘八的铳子打完了,马上就到阵前了,快点上,别停在这挨箭,上去砍翻这帮牲种!谁先登在前,当家的重重有赏!进了广州城,金银财宝、小娘子,大家随便拿!

    有这帮老贼在这不断的鼓动,再加上他们带头往前中,本来因为很多弟兄躺了,从匪的士气已经很受损了,现在看到这帮老匪开始前冲抢人头,就一个个备受鼓舞,也是从众的往前冲。

    结果在不断的有海寇中箭扑倒的时候,海寇冲到阵前,冲在最前的老贼已经放下藤牌,扬起刀斧,嘴咧狞笑,眼露凶光。

第二百四十四章 钩子() 
    有这帮老贼在这不断的鼓动,再加上他们带头往前中,本来因为很多弟兄躺了,从匪的士气已经很受损了,现在看到这帮老匪开始前冲抢人头,就一个个备受鼓舞,也是从众的往前冲。

    结果在不断的有海寇中箭扑倒的时候,海寇冲到阵前,冲在最前的老贼已经放下藤牌,扬起刀斧,嘴咧狞笑,眼露凶光。

    冲到现在,海寇的冲锋阵型已经变成了波浪状,在波浪最前面的老贼只见几步外的方盾猛地翻开,只见每一面翻开的方盾露出一名营兵,这营兵手持一杆火门枪,朝着老贼狞笑着点燃火绳,火绳裁短了,刚一点燃,两息之后,铳子成扇状发散出去,把一个个脸上还留着狞笑,但是眼神已经变得惊愕的老贼打飞。

    这只是一小块的阵型有安排火门枪,这是预留的救火队,一直在看海寇冲在最前的人在哪个位置,这支部队跟着在不断的移动,最后盯上这股冲在最前的老贼,然后给他们沉重一击。

    而与此同时,除了这一块的火门枪狙击,剩下的的盾牌手变动左肩膀抵住盾牌的动作,用左手撑住盾牌,站直身子,用右手从背后的标枪袋里抽出一根标枪。

    明代军队中使用的标枪,枪杆以缠软的稠木或细竹制成,长约7尺,前粗后细,铁锋重大,因重心在前,所以投得远,一般以30步为基本要求,准而有力。

    虽有一种两头带刃的标枪,长68厘米,枪刃长23。5厘米,尖尾长7厘米,两头尖,中间粗,如长箭,两端均可刺人,便于投掷。

    明代沿袭宋代遗制,军队非常重视标枪,而且强调步战使用必与藤牌相配。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三》:“梭枪长数尺,本出南方蛮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以制人,数十步内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掷,故云梭枪,亦云飞枪。”为鼓励士卒平时刻苦习练标牌技术,军中还设立了明确的测试规定和奖惩办法。

    戚继光《纪效新书•比较武艺赏罚》:“试标枪,立银钱三个,小三十步内命中,或上、或中、或下,不差为熟。”练习和测试的办法除单独投掷标枪外,还须持藤牌投掷。故文中又曰:“试藤牌……令持标一枝,近敌打去,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