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明-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吴凤是想要跟他们做笔别的买卖。

    买人。

    不是普通人,是匠人。

    铁匠、木匠、船匠,只要是一技之长的匠人,都想要。

    匠人才是财富啊。

    普通人太好找了,这年头哪里抓不到人,到处都是。

    可是匠人不一样,这是技术人员,不管想怎么发展,都需要匠人来将这想法变成现实。

    自己现在刚刚自立门户,百业待兴,没有底蕴,没有底子,想要高速发展,匠人就变得重要了。

    农耕文明发展稳定,生产力高,社会繁重,比如大明、朝鲜,匠人很多,而且还是贱籍,活得不好,但是人多,朝廷也不在乎,朝廷这边不在乎,民间也就跟着不在乎,匠人的地位极低,生活还十分穷困。

    游牧文明不一样,生产力低,资源也少,匠人的地位就高,大家也对匠人很看重。

    历史上的游牧政权每次入侵农耕政权,抢人的时候,第一要抢的就是匠人。

    对野路子的人来说,匠人都重要,本来吴凤想跟着金章之他们买点匠人,但是一想,大家也不熟,谁会卖你匠人啊。

    自己留着不挺好吗。

    这匠人也是自己抢来的,培养的,谁都不会拿出来。

    还是等着以后自己去抢点吧。

    大家好好寒暄了几句,金玉从搭板上回了那边,双方就分开了。

    他们还着急去夺马呢。

    吴凤不管他们,自己的事还多的是呢。

    这次出来,满仓满谷,回去以后,这个冬天,就要练兵发展了。

    基隆那里,平缓地很少,多为山丘丘岭,不方便养马,回去,看来要抓紧时间,开辟一处养马场。

    路上,还算比较顺利,虽然遇到了不小风浪,但是没有损失船,只有两艘船的船体破损了一些,还好船上都有船匠,抓紧时间,用船舱之中备着的木料修补,船体有惊无险,一路回到基隆港。

    路上,挑的都是0北上的路,原路返回,这条路,处于海路偏僻处,平时根本就鲜有人船走,没有船走,海贼当然也不会去,没什么油水,走这条路太亏。

    回到基隆以后,便迅速的将劫掠的朝鲜百姓四处散开,以基隆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建立村镇居民点。

    在吴凤出去的那段时间,基隆旁边的两处原住民点,一处内附,另外一处,因为不讲情面,剿灭了,男人全部杀光,女人孩子,带回村镇,充作奴隶,打猎捕鱼。

    吴凤回来后,主持势力扩张,其势力范围,由基隆又向岛内延伸了数十里,这一路之上的原住民村落部族,要么降,要么死,吴凤也没什么时间跟他们多说废话,他要迅速的将战略纵深打出来,死守基隆港,后无路就是找死,回来后他、有人禀报,有船到过外海,没有靠近,但是已经发现了这里,之后又来了几拨船,也是没有靠近,只是在远处看着,自己撒出去的渔船来不及撤回,被他们发现,也没靠近,远远的看了半天,就撤了。

    是海鲨团,这鸡笼山台湾靠近澎湖,是海鲨团的本巢之地,绝不会允许别家的船来这探察。

    自己在这里缩了半年,还是暴露了,还好,这段时间自己出去做了不少买卖,底子厚了不少,人口、资源都有了储备。

    就算有船来攻,这基隆港占据天险,外船不知内里深浅,只好船船首尾相楔,成线进港,进来,只要在港内两侧的崖顶上安排人手,准备弓弩、火油,就能让他们的船沉的把崖口外堵住。

    就算他们舍得人命,拿人命把港口的路铺开,有了战略纵深,就可以退入山林,进了林子,人多就不是优势了。

    进了山,游击战就够他们吃一壶了。

    但是,这样一来,战略纵深就更重要了。

    有的原住民野性难寻,尽数剿灭。

    有的还算聪明,愿意接受吴凤的管辖,他们就会进入吴凤划给他们的地盘生活,族长还是他们的族长,平时打到的猎物也可以跟铁林军换到粮食、盐巴,平时若是粮食不足,铁林军也会给他们粮食,助他们度过难关。

    平日里他们要出丁参与建设,换回粮食、布料,随时听候铁林军的调遣,如有战事,则族中勇士随军出征。

    如有外来部族入侵,上报铁林军,共同对敌。

    现在还要抽调族中一半的青壮充入铁林军。

    整个基隆的大建设,大练兵,就此拉开。

    之后,没过多久,快到年关的时候,当初派去倭国九州岛的南中信,带着一只船队回来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奉礼,船归() 
整个基隆的大建设,大练兵,就此拉开。

    之后,没过多久,快到年关的时候,当初派去倭国九州岛的南中信,带着一只船队回来了。

    当初带走的船上的银子花了个干净,带回来的船上满载着铁炮、物资还有人。

    到了九州岛,南中信面见了立花道雪,两人相谈了很久,在得知自己的外甥已经自立门户,现在是来找自己寻求帮助的,而且不是空手而来,光是来要东西的,而是带着真金白银,来买东西的。

    这就很好说话了,有这金银摆在面前,再苛刻的家老都无话可说。

    尤其是在立华道雪了解完情况之后,南中信将一个漆盒放到自己身前,接着一附身,双手向前一推,沉声道:“这是主公送给大人的礼物。”

    这漆盒之前一直放在南中信身旁,刚刚立华道雪就有些好奇,现在让身边人拿来给自己看看,他想知道自己的外甥给自己拿来了什么好东西。

    身边的小姓点头躬身,直起身子,站起,这身高不到一米三,看这样子,不过十二三岁,稚气未脱,唇上还有绒毛,像只小猴子。

    侧身将手中捧着的太刀恭敬的竖着放到刀架上,快步走到南中信面前,跪下,将这漆盒捧起,起身,回身,快步捧给家主。

    南中信在漆盒离手之后,就挺身,跪直。

    这漆盒捧到面前,立华道雪仔细观察,这漆盒不大,双手捧着很自然,漆盒整体呈朱砂色,上有一层可透的釉光,在底上有密密麻麻的金色的细纹,甚是精致,一看就知价值不菲。

    看到家主再仔细的观察这盒子,南中信在下方说道,“大人,这是明国江浙才有的珍品,云纹漆盒,数量极少,只有有数十年经验的大匠师才能制作,珍品难得。”

    奥,听到这外盒就如何珍贵,立华道雪更是好奇这盒中是什么宝贝。

    双手将这盒盖捧起,露出其中之物。

    这盒中铺着红色的绸缎,绸缎之上,是一盏茶盏。

    只见这茶盏成黑色,盏底却成明蓝色,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直径从数毫米之微至针尖大小,形似油滴。

    茶盏不大,甚至不起眼,但是立华道雪却被它把目光牢牢地吸引走了,双手赶紧将盒盖,放到一旁,双手慢慢的伸进盒中,将这茶盏慢慢的,小心翼翼的捧出来。

    那小姓赶紧捧着漆盒退到一边。

    立华道雪将这茶盏捧到眼前,慢慢的得看,越看越激动,越看眼睛越大,气也越喘越粗,他红着眼睛,气喘吁吁的好不容易将目光从茶盏上移开,看着南中信,兴奋地又不确定的问道:“这难道是?”

    南中信点点头,回道:“大人,这正是明国前宋时的油滴盏。”

    得到肯定答案之后,立花道雪更是开怀大笑,直声叫好。

    捧着这茶盏更是小心翼翼,这可是日后的传家宝啊。

    倭人对建盏的定位,一是曜变,二是油滴,三是兔毫。

    倭国室町幕府时代的美术论著《御饰记》称:曜变为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而油滴为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这可是传家之宝!!!

    有了这份礼物,之后还用说啥吗。

    铁炮,给。

    物资,给。

    武士、浪人,招去,给。

    什么都快速解决,有着这份大礼,在加上还带着殷子,什么都在解决,而且很多都没要钱,就当是立花家送给吴凤的,不要钱似的往船上塞。

    立花家的家老还有立花道雪的几个儿女以及立花家的下任家督立花闇千代,还有立花道雪的养子立花宗茂(立花闇千代1569年生,立花宗茂1567年生,这里作者把他们的出生提前,这样会更有意思)一起求见立花道雪,询问立花道雪这样做的用意。

    立花什么都没说,先拿出了那个捧盒,说这是自己的外甥送给自己的礼物,接着打开盖子。

    大家看完之后,都无话说。

    这等至宝送来,只为一续亲情。

    还带着金银,来买东西,不白要,这样的亲戚,真是至情至性之人啊。

    之后在立花家的领地上采买了个够,后来,钱还有很多,立花家可买的铁炮物资不多了,野武士、浪人、忍者也找的差不多了,就扩大面积啊,在整个九州岛做买卖。

    这不就耽误时间了嘛。

    之后,更是派了船去本州岛采买物资,招兵买马。

    最后,钱全部花完了,也入冬了。

    去的时候,船两三艘,回来,一支船队。

    这支船队给吴凤大大的惊喜,之前出海,只是抱着一丝希望,无功而返也是正常,母亲已经走了多年,剩下的血脉亲情还剩下多少呢。

    船靠岸,一队队的武士百姓在军士的指引下,上岸,在沙滩上聚成一堆一堆,周围站满了武士、军士,虎视眈眈的看着这些人,虽然这些家伙表现的都挺乖,但是谁知道会不会有人站出来炸刺。

    做事情都要多想几步,预防万一。

    还好,这一步棋走的挺对,来个人下船,蹲在那沙滩上的一堆人里,很多都是普通百姓,他们基本上平日里都要受到大名、武士的欺压,性子里唯唯诺诺,他们不会有炸刺的可能。

    但是另外的几小堆人里面聚集的是忍者和一些野武士、浪人。

    忍者在倭国的地位并不高,属于很低下的一层人,他们初来乍到,也是因为之前的南中信听从吴凤的命令,要招募一批忍者来发展自己的情报事业,对他们许下的承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报酬和正常的地位,他们才来到这里,当然也不会贸然的去挑战吴凤的权威,也不会在这种刚来的情况下来自找麻烦,他们警惕的环视四周,一个个半蹲着,却紧紧的按着腰间、背后忍刀的刀把,他们的眼神十分锐利。

    平常看去,好似一个平常人一样,眼睛无神,很是木讷,没人会注意到他们,但是现在他们一个个眼神犀利,双眼放光,警惕的看着周围。

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置() 
平常看去,好似一个平常人一样,眼睛无神,很是木讷,没人会注意到他们,但是现在他们一个个眼神犀利,双眼放光,警惕的看着周围。

    而那些浪人、野武士是真正的需要警戒防备的对象,他们在倭国就算是浪人,也比普通的平民要高一级,他们皆有武艺在身,又有利刃在手,昔日在倭国横冲直撞,谁都不怵,来这入伙,到了这儿,本来知道自己要在这等候,也有几个脾气暴的,还真想起来弄一下,但是看了看周围全副武装的武士、军士,就将这种作死行为按了下去。

    他们这些人里很多都是会些武艺,但是还没来得及获得武士的地位,就成了溃军,要么占山为王,要么出海做倭寇,但是这种日子都是朝不保夕,没有前途的,他们真正想要的,还是投奔一处势力,出人头地。

    而另外一小部分人,具是一些失去主家,失去封地的武士,他们需要一个机会重新获得尊严,荣誉,还有封地,来将自己的家族和荣耀重新延续下去,有目的,有家人,自然也是不会随随便便的挑战这里主人的权威。

    将这些人安排在这里,并找人看住他们之后,抽调了大量的民夫,上船搬运物资,一箱箱的物资,从船上搬到大寨之中的仓库,在这条路的沿路都有军士把守,以防这些民夫有人敢私藏。

    在仓库门口,还要开箱,一箱箱的检查,这有专门的,识字的武士,在那里手持毛笔、账本,一条条的记录在案。

    记录数量名称之后,再入库房,等待吴凤的安排。

    回来的这支船队,一共有17条船,除去临走时南中信带走的船,剩下的船只里,关船只有四艘,剩下的具是较小一点的商船。

    这些船,一些是南中信带着船队,一路去吴国的时候,拦路做买卖,缴获过来的,也有他回来的时候做买卖缴获的一些,而另外的一些商船,是直接在倭国购买的,毕竟当时的物资、人力很多,便直接就地找到船厂,买了一些海船,装人装物。

    回来的时候,在路上遇到暴风,其实当时出海的时候,船队一共拥有20条船,但是遇到了暴风雨,有两条船直接被刮翻了,还有一条船受损严重,只好放弃。

    这三条船之中,一条装满了装满了人,一条装着物资,而另一条船是在归途做买卖得到的船,船上只有一些的粮食和一些水手。

    在船倾覆之时,周围的船放下小船,扔下绳索,尽量的相救,那一船的百姓,救回来几十人,护卫的武士全部救回,穿上的水手救回来了一大半,另外的一船物资全部覆没,另外一条船也放弃了。

    这个年头海,风高浪急,船体的坚固程度并不像后世的铁船那么结实,尺寸也没那么大,船毁人亡是常有的事,这支船队前往吴国,再一路回来,只损失3条船,算是不错了,人手、物资损失这么多也在情理之中,没人会埋怨,毕竟这是老天爷的事,妈祖娘娘已经保佑了自己的大半路,最后在临回来的时候被海龙王路上下了个绊子,来那套风雨,大家谁都防不住。

    妈祖娘娘已为大家做了很多,绝对不能责怪。

    而且船队归来之后,择一良道吉日,必要在庙中为妈祖娘娘塑造金身,隆重祭拜,求妈祖娘娘保佑大家。

    现在在山寨中央的议事大厅里,吴凤坐在首座,手下大将,分坐下首两旁,正中,则是南中信,跪坐在木板上,仔细介绍这次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