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工程师-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余区域竟然多多少少的都落入了夔州系的掌握之中,就连远在边陲的云南,造反的土司沙定洲也跟四川的夔州系眉来眼去,其境内的夔州商行红红火火,控制了整个云南的贸易往来。

    湖广的堵胤锡与何腾蛟试探性的往夔州军控制的湘潭、长沙一线推进了一段,迎面碰上了硬石头,几股军队被夔州军以土匪的名义吃得连渣都不剩,在犀利的火器与精锐的战兵面前,即使如忠贞营这样的劲旅也没有占到一丁点的便宜。

    三月,凉国公的第三次奏折来了,再次请求永历帝北迁,言辞恳切,催人泪下,但肇庆朝廷上上下下除了诸如朱天麟等少数人之外,没有一个赞成的,李成栋一党的自然是害怕永历北上,离开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王欢只需控制皇帝之后一道旨意就能要了楚党的命;而其他朋党,当然也有顾虑,害怕永历北迁后失去现有的地位,在王欢没有明确表态之前,一味的阻挠。

    永历皇帝的态度也很暧昧,他知道,如果北上,不过是从一群军阀的控制变成一个军阀的控制,其处境,大概比在肇庆还不如,所以他坚持要迁往南京,并且要夔州军退出南直隶,但这是夔州军不能接受的。期间,他也多次与长平公主书信来往,希望长平公主能够审时度势,力保皇室尊严,但长平公主却反过来劝他,如今的天下,没了王欢,只会再次陷入分崩的结局,甚至关外的鞑子有再次南下的危险。

    而郑成功收复舟山后,回镇福建,与南直隶的祖天赐有过几次接触,甚至在某一个时间段,短暂的从镇所消失,不知道去了哪里。重新出现后心事重重,愁眉不展,经常对着地图发呆,长吁短叹。

    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夔州系在自己的地盘上安然经营,按照王欢的思路牢牢控制财赋大权,开征商税,垄断命脉行业,发展农业,扩大生产,无论人口和收入,都呈几何状的增长。官吏皆出大公主府,敕书上盖的是长平公主印,而非永历大印,人事任命之后,将一份备案目录送往肇庆吏部,也不管朝廷同不同意,人反正安上了,没人能反对。

    肇庆也向一些地方派出了官员,却无一例外的还没到地方,就在经过夔州军地界时被拦下,第一次是客客气气的借口前面乱贼众多,流匪猖獗,请自行回去,如果想要偷偷摸摸的过去,在没有夔州路引的情况下被查获了,那就一声不吭的直接打为流贼,丢进大牢里,甚至一刀砍了了事,寻个地儿埋了,没人知道。就算历经千辛万苦的到了地方,就会发现,官署早已有人坐了,手中永历授命状被当做假货,撕碎了丢进粪坑里,人也逃不了当做匪人关押的命。

    从某种程度上说,夔州军与肇庆朝廷的关系,早已从微妙的虚与委蛇,演化了暗流汹涌的对抗,只不过这种对抗,还没有扯下最后的遮羞布而已。

    如此拉拉扯扯的到了十一月底,正逢永历皇帝的生日,按照习惯,各地官吏要亲自到肇庆拜寿,不能来的,也要送上贺礼,正逢兵戈休止,举国欢庆,这场寿宴办得风风光光,各地涌往肇庆的人流车队几乎堵塞了官道,肇庆城内张灯结彩,客栈难求,饭馆酒楼宾客满门,一座临时陪都小城,愣是变作堪比京师大城的模样。

    新归附的原清廷浙闽总督陈锦,在投降祖天赐之后,外放浙江宁波兵马提督,又接受了永历帝的任命,拜浙江总督,算是永历朝所掌握的为数不多的由清复明大将,很受肇庆小朝廷重视,他带领的几百人远从浙江来,直接住进了永历帝亲自安排的锦衣卫衙门里,比起其他赴京的地方官吏需要自己四处寻找住处甚至在城外搭帐篷的窘境来,显然地位要高得多。

    寿宴在水月宫举行,偌大的宫殿排满了桌子,永历帝高居主位,面南坐于宝座之上,下面群臣山呼万岁,声震内外,大国上朝的感觉油然而生,几乎让人差点忘了,这里还不是京城。

    一批批寿礼按照官位顺序,由中官在宴席开始前唱名,送得多的官员洋洋得意,享受着永历帝听着自己名字的殊荣,一些特别贵重的礼物,会由人直接抬上去台去,向永历帝现场呈现,宫殿内灯火通明,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在光火映衬下璀璨生辉,将整个寿宴推向了高潮。

    “大明浙江总督陈锦,献上海底三尺高红珊瑚一支,富贵祥瑞,恭祝圣上万寿无疆!”中官的嗓子又高又尖,带着一丝颤抖。

    满座哗然,几乎座中的人都站了起来,仰着脖子向台上望去,眼里都是羡慕和不可思议的色彩,盖因这件礼物实在贵重,千金难求。

    陈锦坐在前列,面带得色的站了起来,向永历帝深深一躬,然后傲视全场。

    一支由两人抬着、高达三尺的巨大红珊瑚,浑身散发着珠光宝气的光芒,慢慢抬了上来,只见这支珊瑚镶嵌在黄金底座上,沉甸甸的底座起码重达数斤上下,一尊润滑如白脂、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玉寿星安放在底座上,珍贵的红珊瑚呈放射状置于寿星身后,远远看去,就像一尊神像在发散着红灿灿的光一样。

    几乎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哪怕再见多识广、富可敌国的人物也看呆了眼,这份寿礼简直空前绝后,冠绝全场,没有一件礼物能与之媲美。

    永历帝站了起来,两眼发直,爱不释手的伸出手去,想触摸一下。

    陈锦抓住时机,低头高声贺道:“臣陈锦,数日前泛舟海上,见祥云蔽日,紫烟丛生,心知此祥瑞必有宝物所在,于是”

    话未说完,陈锦突然听到一声炸雷般的吼声在上方响起,一个声音高叫道:“我为鲁王报仇、诛此逆贼!”

    没有人反应过来,陈锦还低着头颅,说着吉祥话儿,满座的人都盯着那株珊瑚,惊叹不已,就连距离永历皇帝最近的太监王坤,也直勾勾的看着宝物,无暇他顾。

    抬着红珊瑚的一个进宝人,毫无征兆的突然撒手,从底座上摸出一柄早就贴在那里的匕首,一边嘶吼着,一边刺进了永历帝的胸口。

    匕首透心而过,从永历帝的背后冒出尖儿,鲜血溅了刺客满身。

    永历帝看着扎在心窝子里的刀,晃了晃,连一声叫唤都没发出,倒了下去。

    刺客拔出匕首,血飙起来,如喷泉般射上一尺多高。他轻蔑的看了看扑上来的锦衣卫,横刀在手,抹了自己的脖子。

    陈锦这个时候才在惊呼声中察觉不对,困惑的抬起头来,看到了让自己肝胆俱裂的一幕。

    王坤扑上去,用自己的衣服和双手堵住永历帝胸口上还在飙血的伤口,撕心裂肺的大叫:“快传太医!太医!”

    鸡飞狗跳、乱做一团。

    那具弥足珍贵的红珊瑚,跌在地上,摔得粉碎。

    陈锦呆呆的站在原地,心境犹如那具珊瑚,碎成了片片。

    那一刻,他脑海里想些什么,无人知晓。

    水月宫外,陈相听着里面的声音,向一个奔出来的宫人打探了情况,满意的点点头,掉头而去。

    (本章完)

第五百章 新朝建立(大结局)() 
永历皇帝遇刺,对南明王朝来说,不亚于一场天崩地裂的巨变,特别是在鲁王新亡、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发生,更显慌乱,永历无后,太子更是没影的事,原本以为永历正值春秋鼎盛,此事可以放一放,没想到突如其来的刺杀,让储君无人的局面,突兀的暴露出来。

    陈锦被粗暴的关押、拷打,可是他连那个送宝人的姓名都不知道,更别提其他的了,自他投降后,手下被洗了一遍,夔州系和肇庆系的人都参杂其中,谁也说不清那人是那里来的,又是怎么混入朝贺的队伍里的。

    刺客临死前暴喝的“为鲁王报仇”,大概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不过瞿式耜等人无心去追究是谁谁,关键的问题在于,大明由谁来当皇帝?

    永历遇刺时有上千双眼睛看着,消息是瞒不住的,拖不是办法,可是自流贼四起、鞑子南下,大明宗室几乎被杀了个干净,原本南逃的唐王、桂王、鲁王先后死绝,连一个后裔都没有留下来。

    朝臣们正在仓促寻幸存的朱家宗室,却如惊雷般的听到一个消息………永历帝遇刺的第三天,远在大同的大公主府宣告天下,因皇帝遇刺,储君无后,强敌环伺、内患纷纷,而大明不可一日无君,为解国难与即刻,长平公主临朝听政,在北京城登基为女帝,改元建武,开六部设百官,重建太极殿于紫禁城。

    肇庆群臣还没反应过来,紧接着又听到第二个重磅消息:女帝下诏,令凉国公王欢为摄政王,掌国事,率万军,废司礼监、立摄政王府,凡军国诸般大事,先送王府批红,再送女帝处用印,由内阁执行。

    一个接着一个的消息,撑得人们几乎吃不消了,全国的夔州系几乎瞬间闻风而动,在强有力的中央指挥系统调配下,同一时间开始拥护大公主府的宣告,向北京称臣上表的奏折络绎不绝,就连福建、湖广,都有官员上表。

    肇庆的反应明显慢了一拍,朝堂上争论不休,面对无主的金銮殿,文臣武将们激烈的辩论着,有人认为,大明宗室后裔难寻,即使找到了一个两个,也多半是隔了不知道多少代的远亲,跟长平公主承崇祯帝一脉的亲近比起来,要逊色许多,女帝虽然有些不靠谱,但情急之下,也别无他法。

    李成栋等人坚决反对,开始聚兵自保,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自称朱家的人来,充作皇帝,在肇庆登基,不过这时候,距离长平公主称帝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摄政王王欢已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令长江沿线的夔州系南下,先是凭长平公主亲手写的书信招降了堵胤锡和忠贞营,后以雷霆之势碾压何腾蛟,陈兵岳州,兵锋直逼广西。

    福建的延平郡王摇摆不定,他本效忠隆武帝,以大明国姓自居,虽然王欢的手段算是阳谋,无懈可击,却多少让他不自在。

    南京的祖天赐没有逼他,只是大军收复浙江,力压福建,围而不打,绕道江西攻向广东,与李成栋在赣州大战,摆神威炮百余门,轰垮了广东兵,让李成栋第三次南逃。

    整个内战,在一年后结束,瞿式耜率百官出城,素服奉玉玺,向先一步攻入肇庆城的许铁柱投降,愿奉长平女帝为正嗣。

    第二年,福建的郑成功孤立神州,外无援内无助,筹措良久,不得不向女帝上表,愿以全省归附,至此,大明境内一统,民间有“二圣”之说。

    关外的济尔哈朗在明廷内乱的时候,出山海关骚扰,被王欢迎头痛击,损兵折将退了回去。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紫禁城中文渊阁上,王欢独立楼中顶层五楼,楼中无人,紫烟缭绕。

    楼壁四面,绘有满满的一圈画像,都是人像,活灵活现,人物鲜明,显然出自高手画作。

    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小沙弥,麻衣光头,憨态可掬,或打坐参禅,或荷担赶路,一个火工和尚,正挥斧伐木,大汗淋漓却欢笑满颜。画卷围绕四周,置身其中,仿佛和画中人并肩室内。

    屋子正中,悬有一幅巨画,画着一片孤山千刃,悬崖顶上,一群小沙弥怒目而视,看着山下逼上来的一群清兵挥舞着石头树枝,仔细看看,这群小和尚,正是四壁画中的人物。

    王欢肃立画前,闭上了眼,耳畔仿佛又听到了石头山顶上的呼喊,脑海中一幕幕往昔,闪烁掠过。

    窗户开着,有风吹过,呜咽如泣,王欢捏紧了拳头,几欲出血。他呆立半响,睁开了眼,飒然转身,下楼而去。

    风卷起画幅,显出了画卷后面的一个斗大的“新”字,字迹飞舞,笔走龙蛇,写这字的人,定然是在悲愤莫名的情绪下书写的。

    午门外校场上,旌旗飞舞铁甲铮铮,兵戈铁马刀影剑光,一面面巨大的“明”字大旗倒卷西风,旗影下白甲兵横成排竖成列,排成了一个个方阵,肃立于一门门铁炮后。

    摄政王王欢在李定国、李廷玉等大将陪同下,骑白马、跨长刀、裹红氅,阅兵于野,兵发山海关,开始了北伐。

    (全书完)

    ps:本来想发一个单章,作为完本感言,但觉得这样有些对不起书友,就写在这里了。这本书前前后后写了一年,用糟糕至极的更新速度完本,实在让人汗颜,如果网络以这种速度写,注定是没人呢看的。

    不过书虽然难看,却依然有人捧场,浊酒在这里感谢对本书看到末尾的诸位书友,你们的订阅、推荐票和打赏,每一次都是浊酒更新的动力,特别是起点的哥不是哥、家里窝囊家外雄两位,你们的打赏就像闹钟一样准时,另外还有还没发现、萧飞、好想去桂林、ild…kid等书友,你们的书单推荐和每日订阅都是粮草,还有更多的书友,感谢你们陪浊酒度过这一年,每每寒夜独坐、绞尽脑汁的时候,想到你们,我就欣慰坦然,祝你们生活愉快,新书再见。

    (本章完)
100953 。
10095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