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工程师- 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尔衮点点头:“本王也听说过,王欢对秦良玉,恭敬得很。”

    “而秦良玉巾帼英雄,戎马一生,对明朝朝廷可谓忠心耿耿,就算当年丈夫被矿监害死,她依然忠君事国,义无反顾的领兵奉调,连独子也死在战场上,仍半点没有怨言,如今虽然年老体弱,上不得马了,却每日里依旧面南而跪,向明朝皇帝叩拜,可见秦良玉的忠义。”洪承畴语带赞赏的说道:“王爷想想,有这样的养母在,王欢能够反叛明廷吗?他有这打算,秦良玉第一个就要起兵讨他!王欢再凶,能跟秦良玉打吗?”

    满达海在一边听了,哈哈一笑,叫道:“如此说来,这就好似你们汉人书里说的,那个岳飞,明知道皇帝要杀他,也要硬着头皮回去让人家砍人一样吗?”

    “正是如此。”洪承畴正色道:“说是愚忠也罢,说是愚蠢也好,儒家子弟,千百年来不乏此类人物!”

    满达海不以为然的摆摆手:“这套我们学不来,好男儿就该快意恩仇,这般好坏不分的算什么?”

    洪承畴笑笑,拱拱手,没有再和满达海说话。

    多尔衮面色凝重的沉吟一阵,方才抬起头,皱眉看着洪承畴道:“洪相,本王思来想去,还是应该在此间再耗一耗,毕竟打天下凭的是马上功夫,如果能一战将王欢击败,去了这个领头的,剩下的没了依仗,大可一一破之,这个天下,还是咱们的!”

    “不过洪相之计,可以当做备用。洪相,你可得本王一纸奏折回京去面见皇上,得皇上圣旨后,着得力之人充任助手,运作退往关外的前期事宜,如今所有八旗军都汇聚北直隶一带,一旦有事,数日间即可北出山海关。”

    “此事就此定下!胜之,大清君临天下;败了,也不过归返辽东,中原原本就不是我建州土地,没有什么可惜的!”

    多尔衮巨掌在桌上一拍,铿锵有力的下了定论。

    满达海和洪承畴急忙站起,交叉双手跪下应声道:“嗻!”

    ……

    大同城里,东门箭楼。

    高耸的箭楼被毁去的一小半,残砖败瓦落了一地,飞檐房顶塌了下来,站在箭楼里面就能看到天,一面墙壁的青砖也垮了,露出一个大洞。

    这等破坏力,应该是红衣大炮的杰作,在东门外正对着的一个小山包上,架着一门红衣大炮,是被清兵们费了老鼻子力气拖上去的,黑洞洞的炮口就对着这边,每日里规律性的放炮。

    上午每半个时辰射一炮,到了午时停息,吃罢午饭,又开始,依旧每半个时辰一炮,一直要打到酉时,方才作罢。

    开炮时,炮响如雷,声震大地,硕大的铁弹飞过时的呼啸能让人的心都紧张得跳出来,每一发铁弹都能击中一个目标,毕竟大同城太大了,随便打都可以打中什么。

    这个规律,姜瓖早就掌握了,当过了时辰,天色还没黑尽的时候,他才冒险上了箭楼。

    这里位置极高,城外态势一览无余,是居高临下窥探的绝好地点。

    姜瓖穿着一身寻常兵卒的铁甲,带着八瓣盔,在几个亲信将领的陪伴下,倚着残破的墙砖,举目向外凝望。

    几重深深堑壕和木墙外,清军的大营连绵不断,如一道由营帐构成的城池,围绕着大同城绕了一圈,其内旗杆林立、刁斗箭楼密布,各色旗帜迎风招展,人声马嘶遥遥可闻,甚至顺风的时候,还可以闻到些许火头军的饭菜香味。

    不过这时候,显然只有硝烟味,姜瓖拨开一根阻挡视线的烧焦了的房梁,仔细的观察了许久,他没有千里镜这样的好东西,唯有靠眼力。

    几个跟来的将领也在细细观望,看完一侧,他们又换到另外一侧,在昏暗里睁大了眼睛。

    看了很久,几人才退了下去,退走时依然轻手轻脚,生怕惊动了外面的清兵,打来一发炮弹就全完了。

    下得城来,来到墙根下的一个藏兵洞里,这里别无他人,点着蜡烛,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地图。

    姜瓖领人来到这里,在烛光的映照下,血丝密布的眼睛里放着略带喜色的光。

    “都看清了吗?”他问道,语气里微微带着颤音。

    “看清了!”几人齐声答道,他们就不像姜瓖般压抑,都是一脸的兴奋:“清军大营里旗号少了!”

    “另外有好几个旗的营地都空着,表面上还插着旗帜,却没有烟火生起,现在正是晚膳时间,没有生火,就表示里面已经没有人了。”

    “堑壕外面巡逻的清兵也没有以前那般频繁,隔上好一阵才有骑兵走动。”

    “白天的攻城也好久没来了,这个月都十来天了,连一次也没有攻过。”

    “照这么看,是不是外面真的出事了?”

    清兵围城半年多,大同内外隔绝,最初还能有死士冒死突围出去,后来清军建了木墙,挖了长壕,掘地数重,四面围困,城里再想出去就难如登天了,姜瓖有如瞎子聋子一般,不知外面日月如何。

    (本章完)

第462章 守与攻() 
消息蔽塞的情况下,姜瓖眼前一抹黑,每日里东奔西走的督促守城,安抚手下兵卒、振奋士气,表面上底气十足,其实他的内心,十分焦躁。

    大概一个月前,大同城就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城内粮食虽然还有库存,人的精神却到了崩溃的边缘,高耸的城墙上,天天血肉横飞、生死相博的战斗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今天还活着、明日就可能死去,这种没有未来的日子足以摧毁意志不坚者的心理。

    撑着城内军民坚持下去的,不过是对城破后清军屠城的恐惧而已,大同人都明白,反叛大清的后果绝对是鸡犬不留的封城屠杀,城破了,谁也活不了。

    正是在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苟且偷生的侥幸期盼中,姜瓖带领大同军民忍受着难以言状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熬到了现在。

    当然了,姜瓖是为自己留有后手的,草原上的某些小部落已经收了他的银子,答应一旦事急,姜瓖可以突围之后出长城,借他们部落的道路逃亡。只不过这样的话,他不可能带着过多的人走,警惕的蒙古人限制他最多有两千人随行,大同满城百姓,就将成为姜瓖造反的祭品,死于清兵的刀下。

    这段时日,姜瓖已经在着手准备这件事了,挑选跟着自己一起走的人马都准备好了,只等寻个空子突围。

    却没有料到,清军的攻城突然停滞下来,往日间每天选个墙段攻击的清兵,改为两日一攻,三日一攻,逐步降为五日一攻,进入这个月,干脆一天也不来了。

    攻城改为围城,一下子让城内轻松了许多,人们都在猜测,外面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引得清军改变了战略。

    姜瓖同样好奇,才有了傍晚趁着昏黄的夕阳窥探城外的举动。

    几个亲信将领目光闪烁,望着姜瓖,突围的事已然就绪,清兵攻势减弱,正是大好时机,是走还是留,该有个定夺。

    “军门,前一阵子还有消息进来的时候,听说陕西来的平凉候兵发太原,声势很足,是不是那边吃紧,鞑子把人都调过去了?”他的弟弟姜瑄试探着分析道。

    总兵刘振威也道:“围城的红衣大炮这段时间也减少了发射次数,看起来数量上似乎也少了,会不会真的把炮也调走了?”

    “人和炮,是鞑子攻城的两大法宝,没人没炮,他们骑着马也跑不上城墙来。”姜瓖低着脑袋摸着下巴,凝眉思索:“鞑子把兵调走,莫非真的有什么让他们不得不这么做的变故?”

    几个亲信对视一眼,纷纷点头。

    “要不,再守一下?”姜瓖抬起头,仿佛在询问自己。

    众人有人犹豫,有人思量,这些人都是山西土著,大同地头蛇,家眷财产都在城里,要舍弃辛苦半辈子挣来的家业逃到草原上,的确令人心肝痛,况且离了这儿,到其他地方,如无根浮萍,任人鱼肉,若非万不得已,没人愿意这么干。

    在保命和保财之间权衡了一下,所有人在短暂的思考中都有了主意,没有经过商量,众人一起抱拳,异口同声道:“守城卫土,我等本分!愿随将军守卫大同,万死不辞!”

    迎着亲信们炽烈的目光,姜瓖浑身热络起来,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他将桌子一拍,站起振声道:“好!我等就以此坚城为倚重,为保满城百姓,誓死与鞑子血战到底!”

    姜瑄与其他将领一起,附身单膝跪下,大声的答应着,吼着令人热血沸腾的话语,但是脑海深处,不知道为什么,闪过了一句与此情此景不那么协调的成语。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他甩甩头,慌忙散去这不吉利的想法,这种时候,可不能想这些不好的东西。

    ……

    大同城外的清军大营里,阿济格的确少了一些人和炮。

    多尔衮的调令过来,要他把乌真超哈营全数调往太原方向,只留下几门炮保持威慑,另外还抽走了几个甲喇的八旗战兵,如今剩在他手中的人马,虽然还有五六万人,却多以蒙古人和汉军居多数,女真八旗兵不足万人。

    阿济格对此是有些不满的,多尔衮带的兵本就不少,离开大同时又抽了不少山西兵走,现在还要抽人,是不是太过了?大同眼看就要打下,有两次都轰开了城墙,再加一把力,破城在即,就在这节骨眼上却要把红衣大炮抽走,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不过纵然有意见又如何呢?多尔衮是摄政王,自己只是个亲王,矮上一头,就得听话,否则豪格的下场就在眼前。

    炮营一走,剩下的几门炮独木难支,大同城内姜瓖组织的施工队又速度惊人,往往集中火力轰了半天,人家半个时辰就修缮一新,这种打法,如何破城?光靠人命去堆,也不是个办法。

    阿济格无奈何,干脆围而不打。

    数重堑壕和木墙两边,姜瓖和阿济格摇摇对峙,双方士兵你出不去,我进不来,厮杀震天的血腥战场,竟然难得的静寂下来,城墙与壕沟间两里地的空地上死一般的无声无息,让初来乍到的人很难相信这是两军对垒的前线,不过那坑坑洼洼的城墙、斑斓发黑的血迹,还有时不时的射上一炮的清军大炮,依然在提醒着人们,这里的战事,远远没有结束。

    大同以西数百里外,顺着内长城丫角堡摸进来、一路疾奔的蒙古骑兵,在刘伟等人的带领下,沿着威远卫、玉林卫直大同右卫一线,快速的向大同外围接近。这条线路非常荒芜,人烟稀少,且因为沿着外长城内侧移动,又在山西义军控制范围内,所以虽然数万骑奔驰,却没有惊动长城内外的清廷力量,当这些兵马日夜奔驰在山西大地上的时候,无论大同外面的阿济格、还是太原当面的多尔衮,甚至外长城以外的蒙古部落,都没有发现如此浩荡的骑兵出现在山西境内。

    本塔尔汗在废弃的大同右卫停留了一天,然后顺着长城,继续北上,他的目标,将是大同以北的镇川堡,到了那里,顺着官道转个弯,就能拦腰切断从北直隶顺着紫荆关至大同的道路,将阿济格拦在大同城下。

    (本章完)

第463章 炮来了() 
大同的事情对于多尔衮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只要姜瓖不至于跑出来,就让他在困局里面呆着吧。山西乃至整个中原的反清领袖早已不是这个人了,异军突起的王欢代替了他的作用,多尔衮清晰的认识到,王欢不死,就是大清退出关外的结局。

    石岭关外的战斗每天都在进行,一波又一波的汉军和蒙古人似潮起潮落的海浪,在漫天的号角声里卷起滔天的声势,怒涛滚滚的扑向磐石一样的关城,然后狠狠的拍在白色的夔州军阵地上,撞得粉碎,化为悻悻的余波,退回出发的地方。

    多尔衮依旧举着千里镜,面无表情的站在后阵遥望着这一切,震天的厮杀声听到他的耳朵里,没有激起他的半点情绪,如同看着长白山上日复一日的白雪,平淡又漠然。

    人的生与死,对他这样的上位者来说,不过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他关心的,不过是投入了这般大的力量,距离想要达到的目的,还有多少的差距。

    每天的作息,很有规律,辰时开门出兵,午时收兵回营,下午午饭之后又是一队人出阵,酉时罢兵,几乎天天如此,双方的士卒都熟悉到麻木,到了时间点,机械般的操刀在手、走上战场,好似学堂上即将面临夫子考试的学童,满腹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

    这一切,到了九月二十二日这天,终于有了一个头。

    清军破天荒的没有一大早就推着盾车出来骚扰,而是紧闭营门,偃旗息鼓,缩在大营里,一天都没有动静,其后阵人声鼎沸,偶尔还有阵阵欢呼,似乎有很多人在那边,聚集着围观什么东西。

    夔州军这边,乐得清闲,这段时间清军用零敲牛皮糖的法子日日车轮战,倒是很李廷玉等人很是头痛,虽然有火器在手,但这种打法非常考虑人的耐力,而且对夔州军的火药供应是个巨大的考验。

    王欢在进入山西前,就对自己的后勤作了安排,从川中到汉中,再到西安,一直延伸到潼关,在夔州军雄厚的财力支持下,一条流畅的运输线建立起来,百里一屯堡,十里一兵站,五里一驿站,兵站有驮马,驿站有草粮,驿站里面驻有负责道路养护和沿途治安的地方军人,兵站里面有百人队,而屯堡,则是货物交割的中转站,一个屯堡负责百里路程的运输,换人换马不换车,日夜轮转,保证运输的畅通。

    这条运输线,主要用于粮食和火药的输送,当山西义军就地解决了夔州军大部分粮草用度后,就主要用于火药和川中新练好的兵员了,大量的火药和新兵顺着这条线,坐着大车一路颠簸,源源不断的送到石岭关里的王欢手上。

    所以火药的用度,虽然一向很大,但是绝对没有匮乏,石岭关里后方的仓库中,大桶的火药和新造的火器,由最精锐的士卒守卫着,等待着发威的时刻。

    对于清军突然的消停,王欢有所警觉,站在关城上举着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