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工程师-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成栋又骂了王欢几句,方才静下心来,对众人说道:“不过此獠去山西,对我们也许并无坏处!”

    (本章完)

第423章 吹嘘() 
大概说到了开心的事,李成栋狰狞的怒容略有好转,至少脸上的横肉不再抖动,嘴角也牵扯起了笑意的弧线。

    “公爷可是说,鞑子在各地撤兵的事?”阎可义略一思索,若有所悟。

    “当然!正是此事!”李成栋抚掌道:“王欢此獠不自量力,要听皇上一纸宣调,跑去解大同之围,多么愚蠢!不知明哲保身的至理名言!不过,他这么一搅和,倒是让鞑子紧张起来,多尔衮亲征山西,估计也有防止山西乱局扩大的意思。”

    说起多尔衮,李成栋又是气不打一处来,拳头在小桌上猛砸了一下,几乎把桌子砸成两截。他本是南明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手下副将,领兵护着南京,高杰被许定国设计杀死后就降了清廷,从此忘我的当了汉奸,为清军南下出力极多,手上连杀南明两帝,一步一步把永历皇帝撵得东奔西跑,自以为军功卓著,今后至少是一省总督,不料出于对汉族将领本能的防范,多尔衮没有给他期望中的官职,仅仅让他当了个广东提督,而让佟养甲做了李成栋日思夜想的两广总督。

    这是促使李成栋反正的重要原因,每每想到这里,李成栋就要发脾气摔东西,此刻仅仅砸了一拳,算是当了公爷,涵养到家了。

    座中诸将都知道这档子事,明白李成栋内心记恨,阎可义立刻附和的应了一声:“最好那姜瓖在大同城头,瞧见多尔衮,一炮轰死了便好!”

    李成栋鼻孔里喷了几股浊气,怒气消了消,骂道:“姜瓖这人没那么大本事,能拖得一拖,让多尔衮把南边的兵马都撤回去,我们就烧高香了,指望他能结果多尔衮?还不如希望王欢做了这事。”

    众人大笑,都把这话当笑话听了,李成栋也觉得有趣,笑了起来,边笑边摇头,只觉自己怒气冲头,口不择言了。

    梁得胜道:“话说回来,姜瓖这人倒是真厉害,不但牵制了鞑子诸多能战的亲王,连多尔衮都亲自赶过去了,还抽调四处八旗兵,山西兵莫非真是三头六臂不成?”

    李成栋沉吟片刻,摇头道:“姜瓖这人我是知道的,能战是能战,毕竟九边重镇,底蕴有的。不过要说光是一个大同城就须鞑子举国征讨,就不大可能了,我估摸着,鞑子内部有些问题,多尔衮借口征讨山西,把八旗兵都调过去,是要为争帝位做准备。”

    “帝位?”众人错愕,满清内部的勾心斗角,大家毕竟在清廷内部呆过,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内幕,努尔哈赤死后,贵族之间为了帝位打打杀杀、骨肉相残的事情做得不少,就狗血剧情来说,其精彩程度不比中原汉家王朝逊色,这时候虽然顺治皇帝已经坐了龙椅多年,但毕竟是个孩子,纵然孝庄太后八面玲珑,要说他的几个叔叔没有窥伺之心,那是哄鬼的。

    所以李成栋突然说起,众将短暂的片刻之后,也了然起来。

    “不错,正是帝位。”李成栋冷哼一声,大有幸灾乐祸的意思:“鞑子野人,努尔哈赤一部三国演义打天下,皇太极读了几本书就敢言谈治天下,这天下哪儿那么好治?连家里自己人都管不过来,何谈天下?你们看吧,多铎一死,多尔衮感到地位受到威胁,狗急跳墙,必然要靠帝位来维护身家性命,当了皇帝,握了大宝,才名正言顺,否则这古里古怪的摄政王,迟早要把他葬送掉!”

    在众将的目光中,李成栋侃侃而谈,一副天下尽在掌握的模样,他继续说道:“以山西乱局的名义,聚集重兵于晋中,然后调各地八旗军将入援,名为援军,实为算计,等那些军将一到,把不听话或者有逆鳞的逐一分割,挨个绑了,来一次大清洗,反正在大军再侧,纵然有人反抗,也能借机杀了,此计可谓狠毒!”

    “哦~~!”众人大悟,皆是一副了然状。

    “这多尔衮倒是厉害,居然能想到这一出。”阎可义拍马屁道:“普天之下,智者无数,唯有公爷能看穿,公爷英明!”

    李成栋对马屁慨然接受,笑道:“不过清廷内讧,却是我们的大好机会,昨天接湖广消息,那边的鞑子主将济尔哈朗与勒克德浑已经回师,留下了孔有德、耿仲明、沈志祥几个汉王坐镇长沙,本来何腾蛟和堵胤锡已经快要被打残,只需再加一把力就能力克湖广全境,为何会匆匆收兵?必然是要接到多尔衮的勒命了。”

    众将之中,就数中军将罗守诚最为机灵,方才他一言不发,倾心细听,这时候胸中明了,才接口说道:“公爷的意思,既然湖广的鞑子退了,那么我们当面的清军,也要退走?”

    李成栋赞许的看了看他,笑道:“守诚得我真传也,你们都跟他学学,带兵打仗,可不能只凭武勇,脑子很重要。”

    诸将都把嫉妒的目光甩在罗守诚身上,心中都在暗骂,罗守诚熟视无睹,面带微笑的向李成栋颔首致谢。

    李成栋又道:“江西一省,除了谭泰和何洛会的正白旗、正红旗八旗兵外,不过都是汉军,伪南赣巡抚刘武元、总兵胡有升、高进库,都是我大明降将,彼此知根知底,说起来,都是我手下败将、何谈其勇!等到鞑子兵一走,我等高歌猛进,谁能拦阻?到时候力克江西,乘胜收复湖广,北上南直隶,顺便把福建也收了,整个江南尽入我手,划江而治,就有了和鞑子对峙的资本,诸位,到那时,方才显我等雄才大略啊!”

    话里大饼一张,天花乱坠,美好无限,听得众人呼吸急促,面色发红,血脉上涌,几乎就要喊了出来。

    “公爷英明!”

    “划江而治,此等大略,唯有公爷方才有此眼光!”

    “保得大明半壁江山,为将来徐徐图之,此乃老成谋国啊,朝廷里那班文臣听了,怕要羞愧而死!”

    “公爷不愧为当世岳武穆啊,不对,岳武穆壮志未酬,公爷岂能像他?公爷乃再世诸葛才对!”

    ……

    帐中一遍嘈杂,阿弥奉承之词滔滔不绝,听得李成栋乐不可支,仿佛赣州的清兵真的退去了一般。

    (本章完)

第424章 访客() 
天亮了,伴着清新的空气,朝阳照在树林上空,从树叶的间隙里射出一个个斑点,投在地面上,像奇形怪状的金色叶子,随着树叶的摇曳而晃动。

    信丰城内,早起的铺子已经打开了大门,勤劳的人们在街道上来来往往,挑担荷包,为了生活而忙碌;包子铺里诱人的香气弥漫了整条街,路过的行人吞着口水看一眼又匆匆离去,这年月,吃得起肉包子的人不多了。

    其实也有的,毕竟是县城,有钱人还是有那么些,不过这段时间以来,这些人都走了,广东来的朝廷大军就驻扎在城外,要和东虏开战的消息已经传了很久,有点门道的人唯恐波及,都跑了,不过这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百姓依然住在祖祖辈辈留下的老屋里,没有走。

    “不会打到这里来吧?是吧?这么些年了,也没见打仗,打仗都是大城里的事,小地方不会遭殃的吧?”

    偶有茶馆里,坐着的闲人们彼此谈论着,说着这些事,侥幸的心理占了上风,前几年鞑子打过来,李成栋都占了广州,这里也没有大的风浪,无非是来了些留辫子的官,当了知县,其他也就没有什么了,对老百姓来说,税照样纳,徭役继续服,不过换了个衙门而已。

    至于辫子,不留可是要砍头的,虽然觉得很屈辱,但不留的话就要没命,大家还是留了,后来李成栋李大帅不知道怎么的又改了门庭,重新当了大明的官,这辫子又不让留了,留了又要砍头,大伙儿又一股脑的剪了,成了大明的百姓。

    这个把月来,城外李大帅又来了,听说要去江西,那边可打得厉害,死了不少人。

    茶馆里的议论在继续,人们喝着茶,聊着天,能当闲人的,当然还是有点钱的,却又不多,在外面没门路,走不了,只能在嘴皮上上议论议论。

    “李大帅的兵在城外,那营盘都连到山那头去了,啧啧,威风八面呐。”

    “那可不是,大明又活过来了,朝廷这次可下了决心,一定要收复江西的,我看鞑子在南边也到头了。”

    “呵呵,前几日巷口的王员外锁了宅子,带了家眷举家外逃,说是要避避兵锋,我就劝他,一来咱们这何时遭过兵灾,小县小地方,谁看得上啊?二来朝廷近年势大,鞑子蹦跶不了几天了,李大帅打过去必胜无疑的,留在家里,看看热闹也好啊。谁曾想着王员外话都没搭就走了,亏他还是当过主事的官,这点眼力介都没有。”

    “有钱的人,胆子都是很小的,你我没他有钱,当然不怕了,哈哈哈。”

    这话都有调侃的意味了,众人都笑了起来,茶馆里荡漾着愉悦的空气,李成栋御下极严,禁止手下兵丁扰民,所以城内兵虽多,却与民相安无事,社会秩序一如往常,茶馆里的茶客们很逍遥。

    一阵忙乱的脚步声从街上跑过,有人好奇的看了一眼,像发现什么不得了的新鲜事一般扭头冲一张桌子的人喊了起来。

    “咦?快看快看,刚才是跑过去的,好像是杨知县啊!”

    “杨知县?”众人看过去,只看到几个穿着布袍麻衣的人在街道的拐角处闪过,窜过街道不见了,街道那边,是城门的方向。

    “杨知县一向坐轿子的,怎么会在街上跑,你看花眼了吧。”众人笑起来。

    这人急了,忙分辨道:“岂能看错?我哥就在县衙里做事,我经常去的,杨知县的模样熟络得很,怎会认错?那几个人真的有杨知县,啊,好像还有他儿子在里面。”

    “这人说胡话了。”大家笑得更欢了,平日里难得有这么好的笑料,逗得众人都乐了。

    笑声还没落,又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街上传来,这回大家都看到了,一群麻衣草鞋、背包荷箱的人沿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街道跑了过来,领头的,居然是县尉。

    他们神情恐慌,慌里慌张的,没穿官袍,里头还有妇孺,看模样,好像是逃难一样。

    茶馆众人目瞪口呆,眼睁睁的看着这群人冲着城门的方向跑了,恍惚间,里面的女人还在流眼抹泪,啰里啰嗦的说着什么话,县尉跑在前面,回头抽了那女人一巴掌,恶狠狠吼了一句,那女人就不做声了,抽抽涕涕的跟了上去。

    跑的时候,他的目光都茶馆中的人对了一眼,一点也没有停留,当有熟人想拱手打招呼的时候,县尉扭头就跑了。

    那女人是县尉的老婆,平日里很横的婆娘,县尉吼骂女人的时候压低了声音,却因为隔得比较近,茶馆里的人还是听到了。

    “哭你妈的个比,那点家什收拾作甚?城破了命都没了,还要家什做什么?”

    城破了?

    城要破了?

    众人愣了片刻,然后发一声喊,鸟兽散了。

    这天早上,远在百里之外赣州城里的清军,突然出现在了信丰外围,兵势滔天,毫无征兆的开始攻击李成栋前军,阎可义布下的八道木城仿佛纸糊的一样灰飞烟灭,前军瞬间崩盘,数万人逃散,被杀者不计其数。

    当信丰县令跑出城外半个时辰之后,溃散的败兵开始冲击到李成栋中军,乱如蚂蚁的败兵根本无法阻挡,后面掩杀的清军似洪水猛兽,追在明军败兵屁股后面杀入了李成栋中军,破了营寨。

    李成栋回天无术,带着身边的人退入了信丰城中。

    第二次北伐,成了笑柄。

    ……

    南直隶南京城,龙虎之处,六朝古都,北倚长江南靠秦淮,十里欢场千年不败,累世艳歌百载不休。

    多少才子佳人在这里留下诗篇,多少慷慨之士在此处流连忘返,如此延绵到了大明朝,流芳后世最为著名的,当数钱兼益和柳如是的传说。

    柳如是乃秦淮八艳之首,风华绝代,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钱兼益少年成名,文坛魁首,柳如是出身低微,卖艺不卖身的艺伎,两人相遇时,钱兼益已经五十九岁,而柳如是才二十三岁,两人年龄悬殊,却一见如故,钱兼益更是连写绝句十三首,博得美人芳心,一时引为雅士骚客的美谈。

    不过今年,降了清廷的钱兼益因为江阴黄毓祺谋反案被株连,关在苏州拙政园幽禁,虎落平阳,身边除了柳如是往复奔走营救之外,无人理睬。

    南京原大明紫禁城内,奉天殿左侧文楼中,大清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内院大学士、总理江南诸省一应事务总管洪承畴,正端坐于一张巨大的书桌后面,埋头疾书。

    房屋宽大,却别无长物,一张书桌,几把扶手椅子,一些应景的盆栽植物,靠墙一圈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线装书,几幅字画悬在墙上,另有一把带鞘的利剑挂在洪承畴身后。

    室内焚有一炉檀香,五十七岁的洪承畴已不再年轻,少时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乃至如今年老,每逢雨季,身上多处就隐隐作痛,要靠檀香来舒缓神经,方可略略抵御。

    不过看他伏案的样子,双目凝聚,精神矍铄,毫无年老者的耄耋之态,反而有少年人意气风发的意味。只是目光里,稍显浑浊。

    他的亲随洪福从外面轻轻走进来,躬身垂手立在屋中,本欲张口说事,见他全神贯注的在写字,面目严肃,就识趣的闭上嘴巴,安静的等待。

    半响之后,洪承畴手中的毛笔在一张写满字的宣纸上写下了最后一个字,脸上的神情才舒展开来,又仔细的看了一遍,末了,才头也不抬的出声问道:“何事?”

    洪福恭声应道:“相爷要召见的那个米商,已经候在外面,等了许久。”

    洪承畴目光不移,依旧看着手中的文书不动,略等了一下,才随意说道:“让他进来吧。”

    洪福退出去,不一会,就引着一个人走了进来。

    这人一身的绫罗绸缎,身材富态,笑容可掬,眉眼憨厚,个子不高却很胖,一身的肉撑得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