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工程师- 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骑在马上,立于众将之前,挥鞭向西遥指,口中道:“故而陕西必须保住,以防明军出潼关入中原,如若不然,到那时,山西的姜贼必然如虎添翼,形势愈加不可收拾,大清的大好局面就会毁于一旦,我们的锦绣前程,将如流水东逝、再无指望。”

    “何人能入寇陕西?”他紧接着道:“孟乔芳和哈哈木以为陕北王永强是心腹大患,力图剿之,此乃鼠目寸光之言,上不得台面。本王以为,陕西之患,必在汉中!”

    这些话听在在场的辽东众将耳中,有人若有所思,有人皱眉不解,还有人恍然大悟,不过无人说话,都在夜色中盯着吴三桂,认真听着。

    唯有黄尔性,脸上的红色更浓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幸好无人留意他,免去了他的难堪。

    “王永强声势再大,也不过昔日一参将耳,能有多大抱负?”吴三桂不屑道:“夺城据地,打下再大的地盘,也不知经营,等于浪费!比起当年的流贼尚且不如,何足挂齿?与之相比,汉中的川陕总兵王欢,才是心腹大患。”

    听到此处,众将中的长得五大三粗的大汉王屏藩忍不住出口问道:“王爷,末将听闻,那王欢是一个二十岁不到的黄毛小子,从军出道不过短短数载,不过仗着干妈秦良玉的支持和三省总督王应熊的扶持,才名声外扬,力据肃亲王、夺去汉中、招降甘肃镇米喇印等叛贼等手笔,都是王应熊一手策划所得,与王欢关系不大,何故王爷如此重视一雏儿?”

    这话一出口,许多人都有意无意的看了看夏国相的方向,尽皆感到这话说得打击面广,谁都知道夏国相同样是吴三桂捧出来的心腹,而且跟王欢年龄相仿,王屏藩等于将夏国相也绕进去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夏国相想必很难堪。

    夏国相却毫无感觉一般,保持着虚心听讲的神情,默默无语。

    吴三桂瞪了王屏藩一眼,这个王大刀,打仗凶狠,一把几十斤重的大刀耍得虎虎生威,心眼却少了几分,说话不过脑子,常常不经意间就得罪人。

    “年少不等于无能,王大刀你这话就小瞧人了。”吴三桂训斥道:“当年太宗皇帝随太祖起事,领军纵横辽东以北时也不过十九岁,能阵斩蒙古数员悍将,可带兵剿灭海西女真乌拉部,武功卓著无人能敌,你难道不知道吗?”

    王屏藩顿时一窒,涨红着脸无法答话,因为吴三桂说的,乃是清廷太宗皇帝皇太极的故事。

    皇太极十二岁丧母,自幼随父兄狩猎征战,骑射娴熟,在血与火中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心魄,为后金崛起立下了赫赫战功,方才在努尔哈赤死后从四大贝勒中脱颖而出,继承汗位,最后成就了清朝霸业。

    这么个年少成名的例子摆在眼前,王屏藩当然没法反驳。

    “你们想想,王欢同样年不过二十,却能领兵陷阵在前,就算一切谋划都由躲在后面的王应熊所操纵,但这份率领千军万马的能力就值得警惕。”吴三桂面向众将,沉下脸来讲道:“肃亲王非无能之辈,手下多智谋出众之人,为什么能荡平西南豪强张献忠,却连一个小小的夔州总兵都拿不下?我等都是明军出身,大明官军的战力,一清二楚,就凭那些胆小如鼠的草包,就能挡住肃亲王大军?不能够!王欢绝对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其麾下军兵,绝非寻常明军所能比拟,他占着汉中已久,蠢蠢欲动,入主关中之心昭然若揭,诸位细思,王欢与王永强比起来,谁更难对付?”

    众人互相对视,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吴三桂也不去管他们是否理解了自己的话,自顾自板着手指头的接着说道:“本王立营在这三原县,而非进军陕北,理由有三,一来此地与西安距离不远也不近,两天即可奔到西安城下,互为依靠,可保得稳妥;二来,王永强会南下攻西安,这是绝对会发生的,西安坚城,岂能旦夕间可下?况且贼军乌合之众,缺乏攻城器械,不花上十天半个月,他们连墙皮都摸不到,有了这功夫,待他疲惫之时,我们回师雷霆一击,强军对疲旅,可轻一二举的将王永强斩杀在城头之下,”

    他缓缓的竖起第三根指头,冷冷的道:“这其三,我们要在这里,等着从秦岭中钻出来的明军!当他们以为我大清军与陕北贼军混战不休、可以趁机偷袭的时候,伏兵四起,将其围剿在这秦岭之侧,一劳永逸的解决汉中明军,让我平西王的旗号,竖起在汉中城头!”

    “到那时,我等完成了肃亲王都不能完成的重任,摄政王必定会后悔为何不早些将我等外放,我平西王吴三桂的地位,一定会水涨船高,不再当那被圈养的羊,而是外放的狼,一匹纵横天下、无人能轻视的狼!”

    在场的人,人人双眼放光,仿佛看到了那辉煌的一刻,锦绣前程如铺开的红毯,就在面前的土地上延伸,一直通往荣华富贵的未来。

    而吴三桂,则将目光投向了深邃的夜空,今夜晴朗,月明星灿,他深深的呼吸了一口夜晚清醒的空气,眯着的眼睛里光芒四射,心中豪情万丈,紧捏着的双拳“格格”有声,默念着:来吧,王欢,来当我晋爵路上的踏脚石吧,我知道你一定会来。有了你的人头和汉中的城池,我才能压那猩猩般的哈哈木一头,立下不世大功!

    (本章完)

第331章 围城() 
众人都在激动,唯有夏国相皱起了眉头。

    他向吴三桂轻声问道:“不过王爷,我们与孟乔芳和哈哈木有言在先,择地在西安之北设伏,伏击来犯的土贼王永强,如今我们来到三原县,把西安城当作诱饵,言行不一,那两位会不会参我们一本?”

    李本深也深以为然,手抚长须附和道:“国相说得不错,王爷,那哈哈木要是知道你将他和西安城当作了吸引王永强攻击的目标,他的怒火,恐怕不是一两句话能平息的。”

    吴三桂面色冷峻,目视远方,淡然道:“行军作战,哪里能不耍点心机,我不这么说,孟乔芳和哈哈木能安心的呆在城内?他们如不呆在城内,谁人会相信我们也呆在城内?此次出兵,我军并没有声张,外面的人都以为大清军主力依然守在西安城里,这样才能达到出人意料的目的。”

    他看一眼夏国相和李本深,意味深长的接着说道:“至于哈哈木的怒火,只要我们能取得足够的功勋,分他一点,就能堵上他的嘴,怕什么。”

    夏国相和李本深不再言语,但是心中,都对吴三桂的这种做法有些过于冒险的担忧,不过不能说出来而已。

    其实夏国相心里,还有一个担忧,如果汉中的明军和陕北的王贼,同时出现,那么吴三桂该先去那一边呢?两边火起,清军会不会顾此失彼,最后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他看了看信心百倍的吴三桂,咽了咽唾沫把这话吞了回去,然后转念一想,汉中和陕西间,隔着秦岭,秦岭隘口都在清军把守中,想突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旦两边同时出现,清军完全可以先以雷霆之势猛扑王永强,快速消灭这伙土贼,然后掉头伏击明军。

    这么一想,夏国相也释然了,更觉无碍。

    言谈间,众人绕着营地已经巡了一圈,吴三桂军纪严明,部下军兵秩序井然,上万人的营盘悄无声息,静悄悄的在各处巡逻站岗的哨兵游骑各在各位,吴三桂很满意,散了众将,自去歇息。

    同样的月光下,相隔甚远的延安府城内。

    延安营参将王永强,与他的弟弟王永镇,神木县豪强高友才,齐聚延绥巡抚府大堂里,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人说话。

    大堂宽阔,高粱环柱,开间极深,虽然门窗紧闭,里面也并不显得沉闷,陕北夜间的温度降得很低,即使无风也很凉爽,堂上点着几根蜡烛,光线很暗。

    但是王永强、王永镇和高友才三人,却浑身冒汗。

    他们没有落座,而是规规矩矩的站在堂上,恭敬而认真的面向坐在主位上的那人。

    那人却是一副年轻面孔,浓眉大眼,骨骼奇大,身高体健,穿着一套很破旧的麻衣,踩着一双泥泞的草鞋,露出衣服外的粗手粗脚显示出,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一位惯于劳作的平民。

    可是此刻,这位年轻的平民,却堂而皇之的高居首位,纵横陕北的三大贼枭,毕恭毕敬的甘居下首。

    “基本就是这样,平凉伯的意思,请三位大人能抛开私利,一心为国,能打下西安当然好,如果打不下,也不强求,但一定要让清军牢牢的钉死在西安城下。”他压低了声音,沉稳而有力的说道:“大事得成,朝廷一定少不了给三位的封赏,加官进爵,封侯劽土,都可以商量。”

    王氏兄弟和高友才互相对视一眼,眼神中都有掩饰不住的欣喜和渴望。

    起兵造反,打生打死,图的什么?忍受不了压迫和剃发留辫的屈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荣华富贵不也是追求的目标吗?

    在前程面前,危险又算得了什么呢?富贵险中求嘛。

    不过,作为三人之首的王永强并没有被空中的大饼砸昏了头,他在短暂的欣喜之后,立刻恢复了平静,面带忧色的开口道:“陈将军,配合平凉伯的大计,我等义不容辞,不过这回鞑子来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和礼部尚书哈哈木,麾下不是辽东老兵就是八旗精锐,战力强悍,跟孟乔芳的兵比起来强上太多。而我这边,人数虽多,总计近十万,能打的老营底子却不过只有两千多人,其余的都是新附的流民,手头兵器也很紧缺,大部分人拿的还是粪耙锄头、木枪之类,真要跟鞑子硬碰硬,恐怕很难啊。”

    被他称作陈将军的年轻人,微微的眯起了眼,一颗亮闪闪的光头在烛光照耀下很是惹眼,他扬起了头,把脸露在了蜡烛光芒中。

    这是陈相,夔州军密探队的营总。

    陈相冷冷的问道:“怕了?”

    王永强低头不语。

    “为将者不惧死,为兵者不求生,方为强军。”陈相盯着他道:“王将军自己也说,部下多为流民,这等军马,留着也无用,耗费在西安城下,也算是为大明尽了一份力,难道王将军以为,靠着这些劣兵,将来也能够拥兵自重吗?”

    王永强皱眉道:“末将倒没有这种想法,只是顾虑兵势微弱,怕耽误了平凉伯的大计。”

    “无妨,只要王将军能舍得投入,靠着人数就能吓孟乔芳一大跳,试想,漫山遍野的军兵出现在西安城外,城内的人会怎么想?”陈相狡诈的笑道:“第一反应,自然是将外放的大军召集回来,我留意到,西安城内的清军数量与探子报回来的数量对不上,一定隐藏在那个地方埋伏起来了,王将军攻城,就能将他们全都引出来。”

    “但是,如此一来,我们就太危险了。”王永强眉头紧锁:“清军多骑兵,到时候我们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了。”

    陈相笑容冰冷,道:“前怕狼后怕虎,王将军,这可不是平凉伯爱看的性子。”

    王永强心虚的把目光游离向他处,嘴上说道:“平凉伯虽答应给予我等官位,许下诸多承诺,但他毕竟不是皇上,广东肇庆那边是怎么个意思,无从知晓,伯爷拿什么来保证?”

    他的声音越说越小声,而陈相的目光慢慢的变得森严起来,脸色冰冷得可以滴出水来,王永镇和高友才低着头一声不吭,话都不敢说。

    “平凉伯这三个字,就是保证!”等了良久,大堂里的空气几乎沉闷得停滞,陈相才缓缓开口:“朝廷偏安东南,掌握的地盘不过两广,还被李成栋控制了军队,而平凉伯雄踞川陕甘,拥众百万,治下太平安宁,积粮富庶,人心所向,此等豪强,朝廷难道不额外倚重?一个巡抚总兵之类的官职,还能难倒他吗?”

    他深吸一口气,不屑的道:“说句实话,川陕多少知府指挥使,你以为是朝廷任命的吗?还不是平凉伯一句话,赦书就来了,我知道,姜瓖也跟你们有联系,你们自己想想,姜瓖和平凉伯,谁的保证可靠一点?”

    王永强面色一连数变,红白交加,显然心中正在激烈斗争,陈相面无表情的泰然高坐,静静的等候。

    王永镇和高友才沉不住气了,两人凑头悄声说了几句,就一齐靠近王永强,一左一右的附在他的耳朵边上,鼓着腮帮子说悄悄话。

    王永强被两人叨扰了一阵,终于拉下脸来,换上一副媚笑,向陈相道:“不用想了,平凉伯声名远播,忠君事国,能在他手底下做事,永强三生有幸,请陈将军回禀伯爷,就说我王永强拼着这条命,也要将西安城围得水泄不通,就算清军援军杀到,只要我王永强还活着,就不会后退一步!”

    王永镇和高友才站在他身后,肃容点头,一脸的坚毅,大有视死如归的样子。

    陈相抚掌而起,他知道,今晚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本章完)

第332章 假攻城,真立寨() 
巡视城头防务,是孟乔芳每天的例行工作,自从陕北叛乱以来,他一天不上去看一看,就食不甘味,心头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不过自满汉援军从河南开过来以后,孟乔芳心底踏实了许多,虽然巡城依然是惯例,但再没有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脾气也好了许多,不再对民夫军丁们又打又骂,甚至偶尔会对表现好的属下夸赞几句。

    总督的脾气就是风向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局面转好的兆头,大清在西北的控制力,一天不如一天,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如果清廷不下大力气解决,迟早整个河西都会变天,不说复入明廷之手,至少无数土著豪强会趁机取利,偌大的地域会分裂成许多小块,今后再想收拾,很难了。

    如今大清强援来到,众所皆知,当年李自成那么强大的军队,都抵不住八旗军的兵锋,城内的人都跟着孟乔芳一起放宽了心,原本因为恐慌而萧条的街道,重新变得热闹起来,一家家商铺打开了门板,小商小贩涌上了街头,就连那一辆辆从外面不断驶入的粮车,也开始变得渐渐稀疏,不在像前几天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