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工程师-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攻下南京将南明弘光帝抓了活口平定江南之后,多铎得胜回朝,一时风光无限,势头之劲无人能与之并肩,多尔衮得到他的支持,更加跋扈嚣张,豪格无力抗衡,忍辱负重,一再退让,这次西征,就是忍让之下的被迫接受的结果。

    但如今多铎竟然病了,而且还一病不起,非常严重,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老天开眼呐,要收了这妖孽,只要多铎一死,多尔衮少了一个得力助手,朝中变数无算,豪格东山再起的机会不再渺茫,甚至能看到一举翻盘的曙光。

    赶紧保存两黄旗的有生力量,班师回京,等待机会,这就是昨晚上豪格与鳌拜彻夜相商的结果。

    豪格等众人嘈杂的议论告一段落,站起身来,把众人的目光吸引到自己高大的身躯上,面露凝重之色,肃声道:“既然诸位意见一致,无人反对,那么就即刻回去各自营中,安抚士卒收拾辎重,明日一早,大军开拔,班师回朝!”

    众人一齐起身跪下,异口同声道:“遵命!”

    ……

    汉中城内的苏勒,安康的谭拜,同时接到了豪格的紧急军令,两人心情各异,苏勒是满腹遗憾,玛喇希的死因他而起,虽定计时只有他和玛喇希两人在场,无人知晓这馊主意是他出的,却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又一次败在王欢手下让自负极高迫切渴望出头建功的苏勒产生了一种颓废的感觉,一颗本应璀璨的大清将星还没有升空就被王欢一巴掌拍到了地上。

    而谭拜则长叹不已,与贺珍的纠缠,让他深刻的感受到,原来汉人军队,并非如南明那般懦弱不堪,原本以为很轻松的征讨,竟然拖了一个多月还没有结束,贺珍背靠大山,顽强的抵抗着清军的进攻,而贺珍手底下,大部分都是原来的明军旧部,谭拜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贺珍当明朝将官时不堪一击,自己造反时就这么强悍了?

    清军撤退的时候徐徐而退,直接撤往西安,广元一线仅仅留下了一些降官降将守备,陕西总督孟乔芳,紧急调配了甘肃巡抚张文衡的回兵一万人到汉中,占据清军撤退后的力量真空,以防剑门关内的明军趁虚而入,并以汉中城为支点,建立起整个汉中平原的清廷统治格局,派出总兵张勇驻防汉中。

    而甘肃回兵的领军将领,正是副将米喇印。

    豪格退得干脆,不过短短十余天,大军就到了汉中,在汉中盘踞数日,到处搜罗了一点粮食,顺便修缮了一下汉中城墙,然后再次开拔,穿秦岭直奔西安,然后顺着大同一线,回师北京。

    王欢是站在秦岭山巅,目送豪格的队伍离去的,那一顶代表着豪格尊贵身份的巨大黄金龙纛,夹杂在严整的军列中,分外耀眼。

    祖边脸上包着白布,将一个头缠得如同一个圆形的布包,仅仅露出一张嘴和一只眼睛在外面,饶是如此,他也跃跃欲试,极力怂恿王欢趁机杀下去,斩了豪格,那就太妙了。

    王欢没有理睬他,此时杀了豪格,不是顺了多尔衮的意吗?用自己的手去制止一场清廷内部的权利斗争,岂不是犯傻?再说了,就凭手上这六千人,要想在十万军中取豪格首级,需要的是六千个关云长。

    马龙从一旁上来,手中拿着一个夔州军制式的传信竹管,双手递给王欢。

    王欢验看了竹管上的火漆,发现盖着的是保宁府张成的印信,心中一动,急忙撕开封漆,倒出里面卷成圆筒状的信纸。

    展信一观,王欢一目十行,慢慢嘴角翘了起来,越看越高兴,看到末尾,已经忍不住笑出了声。

    祖边和马龙心里好奇,眼巴巴的看着他,王欢将信塞回竹管中,笑着向二人道:“张成传信,说半个月前,深山中的李定国遣人向剑阁处的李廷玉和马新田请降,要归顺大明。”

    两人顿时眼睛瞪得溜圆,祖边还牵扯到了伤处,痛的嘴巴一咧,但即使如此,也不妨碍他和马龙一道,齐声喊道:“什么?李定国要降?”

    马龙喜道:“如此甚好,李定国传闻乃献贼手中一把利刃,勇猛善谋,献贼败于鞑子,与李定国初时不在有很大关系,此人能归于大人麾下,有利而无害啊。”

    祖边则抽着冷气忍着脸上的痛,不屑道:“献贼反复无常,最是难测,他手底下的义子人品也是难说,就怕招降了这人,是引狼入室!”

    王欢听了,收起笑容,认真点点头,面露思索之色。

    祖边说的没错,历史上的李定国忠勇可嘉,归顺明廷后立即成了擎起南明的支柱,可以说离了李定国,南明早就完了,可谓南明第一名将,不过那是穿越前的历史,这个时代因为自己的到来,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李定国是否还是那么忠烈,不能仅凭嘴巴说说。

    得交个投名状。

    王欢立刻有了决定,向马龙和祖边道:“你二人说得都有理,李定国既然愿意归降,我们也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否则就寒了天下愿意归附者的心,显得无容人之量,日后谁要再降,可要思量再三,与我们无益。不过就这么接纳了他,也显得我们太蠢,万一此人白眼狼一般,拿了大明好处就翻脸不认人,可也不妙,必须要让他拿出诚意来。”

    “诚意?”二人一怔,旋即恍然。

    马龙微笑道:“大人,可是要让李定国去攻打贺珍?”

    王欢大笑,指着马龙道:“知我者伯颜也,李定国与贺珍,一个是张献忠义子,一个是李自成旧部,宿怨已久,前几年还为争夺汉中交过手,如今安康与保宁府相距不远,就让李定国去征讨贺珍,纳个投名状吧!”

    三人相视大笑,笑声伴着山巅清风,传荡山岭间,就连走在山底栈道上的豪格,似乎都有所察觉,回头向山上看了一眼,当然了,距离很远,他什么也看不到。

    而此时,正因清军离去而在营帐中大排宴席、喝酒庆祝的贺珍,莫名的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唾沫鼻涕四溅。

    他放下酒碗,面带微醺的揉揉鼻子,含糊道:“娘的,一定有人在说我!”

    (本章完)

第263章 向朝廷请功() 
豪格大军撤离西安北上十天之后,陕西总督孟乔芳就接到陈仓守将急报,有汉中逃出的军兵仓皇报信,镇守汉中的总兵张勇,被哗变的回人部下趁着其酒醉时起事,抓出府邸外,在城门口当着汉中百姓的面砍了脑袋。

    造反的回兵竖起明朝旗帜,大开城门,将跟随张勇去汉中的两千多西安官兵尽数缴械,割去脑后的鼠尾辫,收编了一部分强壮者,其余的全都四面遣散,然后敲锣打鼓,迎接从秦岭上下来的一股明军入城。

    听到这消息,孟乔芳浑身的毛都炸了,伸手就将桌子上青花茶杯摔在地上,瓷片茶水泼了一地。

    反了反了,这还将大清放在眼里吗?甘肃巡抚张文衡无能,养的都是些什么人啊,本以为可堪大用,没想到反而投了明朝,这张文衡一定要免职抄家,抓捕入狱。

    在书房里砸了一通,孟乔芳才稍稍回过神来,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赶紧收复汉中才是正事,张文衡还得暂且放一放,留着他,从甘肃调兵和自己一道两面夹击,方为上策。

    于是孟乔芳连调总兵马宁、副将赵光瑞等人领关中军马星野疾奔陈仓,意图从陈仓借道往救汉中,同时,遣人从固宁绕道,赶赴甘肃联络张文衡。

    不料马宁等人从陈仓道刚踏入凤县境内,就迎面碰上严阵以待的汉回联军,足足近两万人的大军将陈仓道出口堵得严严实实,那一面面迎风招展的“夔州总兵”和“王”字大旗分外醒目,除了硬拼,别无他途。

    一场交战下来,马宁阵亡,赵光瑞逃跑,一万关中清军死伤无数,仅有不到三千人跟着赵光瑞逃回了西安,关陇震动,一时间风声鹤唳,孟乔芳的失眠症,更加严重了。

    不过此战,夔州军善用火器的威名彻底打了出去,逃跑的清兵回去禀报道,明军有一种新型火器,外形似普通竹筒,长短不过一尺,粗细不过手臂,扔出来却似霹雳弹一样会爆炸开花,声如奔雷,方圆百丈内无人不被化为齑粉。

    这时候从固原绕道的人也回来了,同样是逃回来的,他们压根就没有走到甘州,在半道上就听从那里逃出来的人说,甘肃巡抚张文衡,在汉中造反的时候,就被身边部将丁国栋枭首,丁国栋据甘州而复明,回人全省作乱,几乎在一夜间蔓延向各处州县,如今的甘肃,已经再无大清一兵一卒,遍地都是大明旗帜,凡是留着鼠尾辫的人都会被强行剪去辫子,如果不从者杀无赦。

    接连两个晴天霹雳,惊得孟乔芳顿时跌坐在太师椅上,浑身瘫软,站都站不起来,晕厥过去,左右人连忙掐人中喊郎中,一通忙乱,才将他救活过来。

    孟乔芳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尽关中之兵,死守秦岭各处隘口,他想明白了,甘肃的回乱与汉中的失守,并不是孤立偶然的巧合,张文衡的死也不是御下无方,这都是阴谋,是某个势力的推动,趁豪格大军一退,短时间内清廷不会再兴师动众劳师远征,一举发力,让自己措不及防,这等布局和策动力,绝对不是一般人物能有的。

    他躺在病榻上,强撑着处理各方军务,清军也有细作,夔州军又那么光芒四射,想知道点什么东西很容易就能得到,很快的,孟乔芳就得知,运作谋划这一切的,都是一个叫做王欢的明朝总兵。

    此人早在豪格还在广元时,就扼守剑阁,孤军走阴平,杀了李国翰,然后破汉中斩图格,得手后毫不停留,潜入秦岭,搅得关中粮道不得安生,如鬼魅般神出鬼没,逼得豪格被迫撤军,几乎以一己之力,抗住了大清西进。

    孟乔芳用发抖动的手,将得到的情报一桩桩一件件写在纸上,然后凝神细观,仔细思量,更觉心惊,这个王欢,原来不过一川中不成名的末流人物,竟然趁着此次大清征讨张献忠,不言不语的妙手空空,似乎并不怎么费力的就将整个四川连同陇西都收入囊中,其手笔之大,目光之深远,执行力之强悍,前所未见。

    凭着孤灯单影,孟乔芳连夜奋笔疾书,向远在北方的清廷手写了告急奏折一道,言明了整个西北目前的局面,和自己所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希望朝廷能早日派出精兵增援云云。

    在这道奏折中,第一次出现了王欢二字,从此后,这个让清廷上下寝食难安的名字,将多次频繁的出现在清军来往的各种公文中,并成为常态。

    不过让孟乔芳稍稍心安的是,明军占了甘肃汉中后,似乎就心满意足,没有意图进取关中的举动,各处隘口都没有狼烟警报,反而在汉中修城屯田,招募流民,操练兵马,好像要作长远打算。

    明清两军,隔着秦岭,微妙的相安无事,彼此虎视眈眈,警惕的保持着平衡。

    关中安宁下来,安康却乱了。

    贺珍本来极为高兴的,与谭拜的酣战,虽然支撑下来,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个中苦楚,贺珍自个儿才知道,自己差一点就被灭了全军,如果清军再围上十天半个月,输了绝对是贺珍。

    所以谭拜一走,贺珍就连着犒赏部下三天,从极度紧张生死边缘突然放松下来,每个人都处于一种癫狂状态,接连三天都在纵情狂欢,无人理事,就连贺珍本人,也是****大醉,夜夜欢歌。

    三天之后又拖拉了几天醒酒,一直到半个月后,贺珍才拉着队伍,红着眼睛从安康出发,想要去汉中碰碰运气,不料还没走多远,就接到探子急报。

    汉中不用去了,那里已经换人了。

    大明夔州总兵王欢,收服了清将米喇印,连同上万回兵,已在汉中竖起明朝大旗,整个汉中平原各处州县,反正的乡绅义师随处可见,纷纷杀清官立明旗,归附王欢,如今的汉中,早就姓王了。

    贺珍这才记起,当初送李过往湖广时,过夔州时的确见到过王欢,当时自己就有很深的印象,不过王欢不是在夔州吗,什么时候到关中来了?

    如此一来,情势有变,贺珍筹措起来,自己打的是大顺朝的旗号,并不是明朝的幌子,大顺与明廷,可是生死不两立,自己去汉中,必然与王欢要发生恶战,以自己现在的残兵,这时候碰上数万明军,胜算不大。

    还没等贺珍想好下一步怎么做,去打谁的地盘,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一支近两万人的队伍,从保宁府方向涌出来,衣甲虽破败却气势汹汹,那打在头前的大旗上,绣着一个红色斗大的“李”字。

    (本章完)

第264章 我要去武冈() 
火红色的大字下,一匹五花马上,坐着一员年轻的将官,身材健硕挺拔,银甲铁盔,气度非凡,只不过瘦削的脸上略显疲色,似有大病初愈的神态,凛冽的眼神中,藏有不为人所察觉的倦意。

    此人正是李定国,他在深山中躲藏了几个月,几乎弹尽粮绝,穷途末路,方才记起张献忠临死前的交待,向夔州军献印投诚,保宁府知府张诚按照王欢的安排,给了李定国急需的粮草,为残余的大西军将士续命。还派去了郎中,给受伤的李定国抓药疗伤。

    同时,也带去了王欢的条件。

    “安康之地,上可通汉中,下可至保宁,地势紧要,非可信之人不可驻。如今贺珍小人盘踞,公然打着闯贼的旗号招摇过市,乃大明心腹之患也,定国如有心诚意归顺夔州总兵,可灭此逆贼,北上与本军门汇合于汉中,本将门必倒履相迎。”

    李定国在脑海里再次回忆了一遍王欢的信,每一个字都细细品鉴,心中如五味杂全,复杂惆怅。

    王欢的意思很明白,要投靠我,就得死心塌地,别来张献忠那套虚的,只要你忠于我,我必不负你。

    李定国长叹一声,心里明白,自己的名声拜张献忠所赐,已经败坏如斯,世人一听张献忠的人,第一个念头必定是这人乃反复小人,不可轻信,张献忠一生反复无常,最为无信,他的手下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旌旗猎猎,骑者环伺,李定国却惘然不顾,垂着头若有所思。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