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工程师-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趁着日头正高,马作衡立刻派出几个老兵带路,领着百姓顺着小道走了。

    人走了还没有半个时辰,马作衡正坐在石头上打盹,就见到一个带路的兵心急火燎的跑了回来。

    马作衡心里“咯噔”一下,心道莫非出事了?连忙站了起来。

    就见那兵疾步跑来,还没到得人前,隔得老远就叫了起来:“马千总,马千总,大人来了,大人来了!”

    “大人来了?”马作衡还没回过神来,奇道:“哪个大人?”

    话音未落,他眼睛猛地睁大,膛目惊道:“大人来了!?大人怎么会来?”

    三步并做两步,马作衡向摩天岭南边跑去,还没有跑拢,就见到一些人正络绎不绝的从南边悬崖下沿着绳索攀爬上来,站在最前面的那一个,年纪轻轻却不失沉稳冷峻,面目清秀、剑眉星眸,一身白袍套在健壮的身躯上英武之气四溢,不是王欢却是何人?

    “大人!”马作衡激动的迎上前去,刚叫了两个字,就被王欢打断了话头。

    “听说你和鞑子昨晚上干了一仗?”王欢劈头就问。

    马作衡一愣,忙道:“是,鞑子约有五六千人,企图抄小道绕开剑门关,没想到我们在此处也有守卫,末将设伏而击,大获全胜!”

    “带我去看看战场。”王欢雷厉风行,吩咐马作衡带路。

    马作衡领着王欢一行人,来到摩天岭北坡,过了一晚,此刻回到昨天激战的地方,众人依然能够从遍地的尸首、暗黑发紫的血渍上,看出当时战况的激烈程度,不过鞑子尸首上基本上都是光溜溜的,白花花的有些滑稽。

    王欢下到坡地上,认真验看了几具尸体,扭头问道:“这些都不是旗人,而是汉军,带队主将是谁?”

    马作衡道:“末将打扫战场,捡到几面认旗,都是鞑子汉军军官的旗帜,其中官位最大的,写着大清汉军镶蓝旗固山额真李国翰字样,又询问了几个俘虏,主将应该是李国翰无疑。”

    “哦,李国翰居然死在了这里?”王欢眉头一展,有些意外。

    李国翰在明末清初历史上,可是与吴三桂这个平西王地位相等的西南镇将,官封侯爵,荫袭三代,先后平息了西南一隅多次反清起义,并领兵镇压了大同姜瓖的叛乱,为清廷西南西北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一代名将。

    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死在了摩天岭下。

    王欢不禁瞄了一眼马作衡,对方显然还不明白这个李国翰是个什么人,清廷的官职又与明廷有别,马作衡也不知道额真是个什么官,大不大,有多大,都不知道,所以此刻一脸懵逼的回望着王欢。

    “那个,大人,您认识李国翰?”马作衡小心翼翼的问道。

    王欢不禁一笑,莞尔道:“不认识,不过你这次可立了大功,权且记下,等战事告一段落,再计议升迁赏赐。”

    他拍拍马作衡的肩膀,鼓励道:“虽然是汉军,但也是鞑子兵,你是我夔州军击杀鞑子的第一人,奇功一件,可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啊。”

    他每拍一下,马作衡就觉得自己轻了一分,拍得几拍,浑身都飘了起来,比吃了蜜还舒服,涨红了脸,单膝跪了下去,激动的大声叫道:“末将一定谨记,一定谨记!”

    王欢笑道:“好了,走,你抓的那几个活口在哪里?领我去见一见。”

    马作衡脚下发飘,蹦跶着把王欢带到了捆押俘虏的地方,那几个鞑子汉军被堵住嘴巴捆住手脚,时不时的被看守的人踢上几脚戳上几棍,翻着白眼就剩下半条命了,躺在地上直哼哼。

    王欢吩咐把这几人轮番带到一个僻静处,由他单独问话,这几个人见来的好像是个大官儿,为了保命,眼泪鼻涕横流的有问必答,有什么说什么。王欢问得仔细,将豪格军中火器配置、军力组成等等细节,问了个清楚,再问了大西军余部逃亡何处,一人问完,再提上另一人来,一直折腾了大半天,再将几个俘虏全部审问完毕。

    马作衡静立在一边,悄悄的向熟识的千总马龙说道:“大人的官话说得真好,清楚明晰,而且鞑子说的话,那么生涩难听,大人居然也能听懂。”

    他有此一说,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官话,也就是后世改良前的普通话,不是每个人都会的,要读书人和走南闯北的生意人才会说,平常各地土著都抄着当地方言交流,跨省就跟出国一样,根本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王欢来自后世,普通话当然顺溜,而且他是野外工程技术人员,南北到处跑,各地方言都懂得一些,此刻审问北方鞑子,也能听懂,免去鸡同鸭讲的尴尬。

    “那是当然,大人学富五车,这点官话根本不是事。”祖边耳朵尖,听到了马作衡的话,凑过来道:“你们也得多学点,不然以后跟大人打天下,派你去鞑子地盘当总兵兵备道,说不来官话,可怎么办?”

    马作衡和马龙一怔,顿觉很有道理,都若有所思的沉吟起来,然后一齐点头,决定有空时就要学习学习官话了。

    几个人这边在说着不着边的话,那边王欢却已经结束了审问,匆匆吃了一点肉干,喝了点现烧的热水,就将身边众将都召集过来。

    他随便坐在地上,面前摆着几块石头,向围在身前的众将指点道:“诸位,本将带兵不辞艰险,放着好好的官道不走,偏偏要在这阴平道上来翻山,可知为何?”

    马作衡一呆,心道:难道不是来支援我的吗?

    他眨眨眼,看看其他人都是一副沉思的样子,心知必然没有这么简单,于是闭紧嘴巴,不敢说出来。

    “鞑子狡诈,意图抄小道取我剑阁后路,他们可以这么做,难道我们就做不得?”王欢把手指头在地上的一块石头上点了一点:“他们想取成都,却不知我们更想拿下他的汉中,诸位请看,汉中地形险要,扼守陕西与四川咽喉要道,要想出川入陕,都无法避开它。古人有云:得陇望蜀,没有汉中入手,占了陇西也不可能让蜀中收入囊中,相反,要想占领陇西养马之地,汉中必须由我夔州军拿下,否则,我们终究是关在井里的青蛙,见不到大世面。”

    “汉中与西安,不过五百里,距离陇西诸郡也在咫尺之间,故而有了汉中,我夔州军进可攻、退可守,进退全在一念之间,相反的,如果鞑子占了汉中,则我们不但再无可能组建骑兵,还要重兵屯于广元剑阁一线,空耗钱粮,所以,汉中,本将志在必得!”

    王欢的手反复在几块代表汉中、西安与陇西诸城的石头上比划着,围观众人则认真听着,仔细思量着、消化着王欢战略性极强的话。

    王欢停顿了一下,给大家一点回味的时间,然后将食指定在了那块最大的代表着汉中的石块上,继续说道:“豪格现在广元,与马新田对峙于剑门关,贺珍在凤翔复反,牵制了陕西清军兵马,为保西安,豪格和陕西总督孟乔芳必然抽兵增援关中,汉中此刻反而成了力量真空,如果我等从阴平道杀出,神不知鬼不觉的直逼汉中,一举拿下之,则豪格十万大军等于被我军拦腰砍了一刀,粮道为我所断,你们说,他慌不慌?”

    王欢笑了起来,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用一根手指的指节敲打着石块,道:“他一慌,就会不顾一切的扑向汉中,剑门之围自解,而我们在汉中,则可以顺利成章的设伏打援,让汉中城下,变成鞑子的绞肉机!”

    (本章完)

第243章 战汉中(二)() 
五月底六月初的汉中平原,一改往日里平静安稳的田园景观,烽烟四起,以汉中城为中心,南郑、洋州等诸州县无处无狼烟,一派兵荒马乱的景象,贺珍的反军、清廷陕西总督孟乔芳的剿匪军、谭拜和玛喇希的南征大军你来我往,纵横驰骋,彼此混战,往往一处城镇昨天还竖着贺珍的大旗,第二天就换做清军旗帜,战局激烈,尸横遍野。

    混战成这般模样,盖因贺珍在投降清廷之后,远在北京的多尔衮权衡利弊,并听取了何洛会与孟乔芳的建议后,除了任命贺珍仍为汉中总兵外,其手下兵卒,一人未裁,还提供了大笔银钱作为军饷,以安其心,目的当然是拉拢稳固贺珍这个汉中土霸王的心,让他能死心塌地的为清廷效力,给清廷西南西北征战大计充当马前卒。

    如此一来,贺珍的实力不减反増,当剃发令让清廷与他之间彻底反目后,几乎整个汉中平原都是他的兵马,此刻何洛会已调走,豪格在川中,孟乔芳孤军守西安,偌大的陕西西部尽数落入贺珍手里,陕西本是李自成老窝子,或明或暗支持大顺军的人不在少数,贺珍反旗一竖,立刻应者云集,就连西安大城周边,陕西总督衙门附近,都出现了“奉天倡义大将军”的标语。

    幸好谭拜与玛喇希回兵及时,雷霆霹雳般的攻下汉中周边诸县,斩了贺珍留守西边的几个部将,击溃其士卒,将摆在洋州意图攻取西安的贺珍主力拉了回来。贺珍畏惧清军势大,小小的发生了几次不上规模千人左右的遭遇战后,不战而逃,退往安康,与在此地游击的原大顺军余部刘体仁的军队汇合,背山立寨,与追击而至的谭拜、玛喇希和孟乔芳对峙起来。

    历经半个多月的战乱,汉中城附近终于稳定下来,虽然城内已经破败,贺珍撤退时一把火烧光了满城房屋,几乎留了一片白地和残砖败瓦般的城墙给清军,但这处战略要地,至少回到了清军手中。

    因战事已经南移,本是战乱漩涡中心的汉中一带逐渐趋于平息,除了一些散兵还在四处游荡外,再无大股叛军活动,谭拜和玛喇希急于集中力量击败贺珍,破败的汉中城也失去了重点保护的必要,于是仅仅留下一个甲喇章京图格守在城内,两人带着大军急急南下安康一带,进剿贺珍。

    图格正黄旗人,年近六旬,原本是很彪悍的一员战将,曾在辽东大凌河城外以四十骑力敌明军百骑,斩首五十余级,获健马无数,因军功累及升为甲喇章京。

    不过岁月不饶人,虽然此人依然善战,身体却已大不如前,加上战伤创口颇多,不复前些年的骁勇,谭拜留他守城,也有照顾的考虑在里面。

    图格很郁闷,作为八旗子弟,自然是不能服老的,从努尔哈赤时代伊始,女真就以武力立国,以军功跻身,懦弱怯战之人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也无法为自己的家庭赢取更多的财富和奴隶,自己的功劳还远不能荫子,如今留在这破败城池里,失去了杀敌立功的机会,如何不郁闷?

    图格手下有一个甲喇的战兵,共计一千二百人的队伍,其中白巴牙喇精锐百人,红巴牙喇战兵三百人,余者皆是普通马甲、步甲,另有铺兵和尼堪上千人,共计两千五百多人出头,规模足以应对消停下来的汉中城附近剿匪战。

    不过四处剿匪,杀一些散兵游勇般的流贼,也对自己的军功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图格心灰意冷,将这些破事交给自己麾下的两个副参领,自己整日守在帐中,吃肉喝闷酒。

    主将如此,下面的人自然也不会有多大的积极性,每天骑着马分头在外面游荡一圈,寻几处村庄镇子,打劫洗掠一番,砍些人头回来交差,乐得清闲。

    就这么混混僵僵的过了十来天,到了六月初十这天早晨,睡醒了的图格照例派了几队人马出去巡弋,自己则迈着方步,到城墙上去看看修整的进度。

    汉中的城墙本是极高大厚重的,奈何连场战事后坍塌了不少地方,墙体上也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坑洞,必须整修,图格抓了附近上万百姓,充作不花钱的劳役,连日督促,将毁坏的地方尽快修整起来,自己隔三差五的过去看看,以为消遣。

    他到了工地上,几处巡视一番,寻几个由头,鞭打了几个汉人出气,听着入耳的惨叫和满地乱滚的人体,图格的心情终于舒畅了起来,这是他的发泄途径,只要郁闷不爽,就到工地上抽打汉人,心中的怨气就能抒发出去。

    “看到没有,对这些南蛮,心慈手软是不行的,要这般严酷对待,他们才会服我们。”图格擦擦头上冒出的几颗汗珠,将长鞭扔给工地上的一个监工,笑道:“不要怕打死人,死几个南蛮没关系,关内多的是,死了一个还能抓来十个。”

    监工都是女真步甲和马甲充任,闻言笑声一片,都大声答应着,有人有样学样的将手中鞭子抽向身边正在劳作的汉人,激起他们吃痛哭叫,众人笑得更加开心了。

    图格长舒了一口气,心满意足的咧咧嘴,觉得差不多了,看看天色,已经近午时,该吃午饭了。

    他下了城墙,带着自己的护兵向马匹走去,正要跳上马,却听远处有马蹄声响,烟尘飞扬,一名骑兵从城门处旋风般的跑了进来,看那服色,是营中的一员马甲兵。

    “报~~!”马甲兵拉长了的声调在空中回荡着,伴着他的蹄声由远及近,来到了图格面前,神色惊慌的喊道:“禀报章京大人,我军在城外搜寻叛军时,突然出现了大队南蛮明军,包围了我们一个百人队,带队的拔什库大人带人与明军交战,命小的赶紧回来报信!”

    “明军?”在场的人都怔住了,图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莫名问道:“你看清楚了?真的是明军?”

    马甲满脸是汗,顿首道:“小的看得清楚,那伙人打的明军旗号,千真万确,绝对没有错。”

    图格眼睛瞪得溜圆,不可思议的膛目结舌,汉中城外怎么会出现明军呢,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短暂的吃惊之后,图格恢复了过来,他皱起眉头,厉声问道:“明军有多少人?现在何处?”

    马甲道:“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起码有上千之数,就在城外五十里的方家集,我们是要进入搜寻叛军,刚进镇子,里面就冒出了明军,将我们围了起来,小的马快,拔什库大人又尽力挡住明军,才得以跑出来。”

    他脸上的汗珠滴滴洒在地上,口中急切的喊道:“请大人尽快发兵支援,明军人多,晚了就来不及了!”

    上千明军?图格眼睛一下亮了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