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起大宋-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所以说,棉花并不适合在这北方种植?”姜德疑惑的问道。

    对面的三个花匠一同点头,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人说道“回小郎君,这白叠子,也就是小郎君说的棉花,最为喜阳怕寒,又厌涝怕虫,这京畿之地实在太冷了,这白叠子要吐白要到秋冬之时,如果温度一低,那么。。。哦,白棉就会变小,这在延福宫的时候只是为了观赏,小就小了,但如果小郎君是要大量种植,必要产量,种在此处,产量就低了。”

    姜德皱着眉头,他怎么记得这棉花是北方产物,例如新疆之类的地方,但现在听起来,这棉花却是不好种在北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路而行() 
姜德虽然已经在这里经过了两个冬天,但在后世一直在暖气空调中的他并不知道后世的真实温度到底是多少,到了冬天觉得冷也只是觉得是因为没有了空调和暖气的后果,而其实,此时的宋王朝,已经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小冰河时期。

    在唐朝的时候,有好几年长安都不下雪,皇宫里还能有梅树,种有柑桔。但到了宋代初期,华北已经没梅树,气候冷于唐朝。到了此时,气候已经继续变冷。

    如果姜德在了解一下,就会知道太湖不但在去年全部封冻,而且冰上可以行车,湖上洞庭山的柑橘全部冻死。这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

    还有个证据便是四川的CD曾经生长过荔枝,张籍的《CD曲》云:“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但到苏轼所生活的北宋,荔枝只生长于CD以南的眉山了。等到了南宋,据陆游诗与范成大的《吴船录》描述,连眉山也不长荔枝了,由于这样的气候差异,使得棉花虽然在后世是可以大规模的种植在河北河南,但在此时,一来棉花没有优化,二类气候变冷,使得棉花的种植地要南移不少。

    虽然想不通,但姜德知道,世界上最为忌讳的就是外行领导内行,这三个花匠能被选到延福宫中,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相信不会无的放矢,便问道“那么三位大师觉得这棉花应该种植在哪里?”

    年纪最大的花匠摇摇手说道“小郎君莫要如此,叫我等大师实在是太抬举了,这白。。。棉花据我所知,我大宋虽然少,但并不是只有这一些,在岭南和琼崖都是有的,而且据说在琼崖还有人用这个织布呢,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姜德一想,顿时想起了黄道婆,黄道婆就是宋末元初人,她流落到了海南,也就是现在的琼崖后,便在那里学会了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可见当地一定是有种植棉花的,这样想来,这棉花在宋代正常的种植范围反而是在南方了。

    但琼崖是什么地方,在宋代这个时期简直就是死亡之地的代名词,外地人到了那里,十个有九个是回不来的,就算是要开辟,也不能是现在。

    姜德又问道“是否还有其他的地方?而且你说在开封种是能种,只是产量不高对吗?”

    那三个人点点头,表示同意。

    姜德背着手走了几圈,最后回头说道“不高也是可以种的,我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这棉花能织布,如果我们扩种成功,我们就能让无数百姓远离寒冷,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但这样的大事,没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可以的,所以我们必须先给朝廷看到这棉花的好处。如果你们做的好,我保证留名青史也不在话下。”

    一个年轻的花匠听到这棉花居然会有如此大的作用,不禁眼睛发光,作为一个花匠的他,本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伺候一些花花草草,谁会想到还有机会留名青史,立刻说道“小郎君你便说吧,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姜德便说道“兵分三路。。。哦,对了,你们三个都叫什么?”

    三人依照年纪说道“小的黄孝、于连、贾雷。”

    姜德点点头继续说道“黄大师,你的年纪最大,就不要到处跑了,你在开封立刻选择一个最适合种棉花的地方,再贵的田地也无所谓,这是用来给官家看的,让官家知道棉花的好处,所以一定要保证成功才行,最少也要先种个一两亩。

    另外二位大师要辛苦一下,我给你们每人配五位武士打下手,请你们从北到南的考察实种,看一看到底哪里合适大规模种植棉花。三位大师可有什么问题?”

    三人摇摇头,表示没有问题,姜德又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又要奔波劳累,我先给你们二人一人一百足贯的安家费,如果你们出现任何意外,我保证你们二人家中衣食无忧,至于路上花费,你们无需担心,无论花费多少,我都全额买单。如果没有别的问题,就去吧。”

    三人领命而去,许贯忠又走了进来,姜德站起来问道“怎么样?”

    许贯忠点头说道“最后一份也送进宫中了,相信宫中贵人们此时已经在传看了。”说着,许贯忠有些不自然的摸了摸自己的袖口。

    姜德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而是说道“那就好,过几日再看其他,你走后没多久,官家派来的花匠就到了,我已经和他们谈过,没想到这棉花居然并不适合种植在这开封,说是太冷,倒也是我的失策了。”

    许贯忠立刻说道“这是不适合,并不代表完全不能对吗?既然如此,不过先种一些给官家和太师他们看看,等他们知道这棉花的妙处,自然会帮我们推广开来的。”

    姜德笑着拍手说道“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已经安排下去了,我还让另外二人带着武士金银南下寻找哪里最为合适种植此物。”

    许贯忠点点头,又叹道“学生其实一开始是希望能种在济南府一带的,这样也好日后我等收利,不过这是农家之事,不可不尊天时地利,但另外水泥和玻璃二地就不可以再让利于人了,已经有人回报,说兴仁府有我们需要的所有矿产,又有河水之便,可以设厂,再加上此地地价便宜,学生觉得极为合适。”

    姜德拍板说道“事不宜迟,我们立刻出发,带上陈先生,让周先生守在此处便是。。。。对了,既然我们要走,不如给官家一个念想?”

    许贯忠笑道“主公此计大妙,等我等回来,相信官家已经是望眼欲穿的。”

    姜德呵呵的说道“就是要如此啊,好,就如此吧。”

    等许贯忠回到房中,从怀里拿出了一个香囊,看着香囊,一时间许贯忠不禁的痴了,只看到这香囊上面用红线刺着鸳鸯,代表什么,再简单不过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情难() 
许贯忠慢慢摸着香囊上的刺绣,脑中不禁回想起这次去宫中送书的场景。

    “许先生,这是我家公主送给你的,我家公主说了,观字知人,观文知心,许先生一手好字,白蛇传妙趣横生,便知道先生是个妙人,我家公主只希望先生早日高中,以不负我家公主之心。”

    “那白蛇传是我家小郎君所写。。。”

    “哈哈,我家公主说了,你家小郎君奇思妙想是有,要说文字功底,还差了些,别人不知道,可她可是知道的,好了,我要回去了,许先生告辞。。。”

    许贯忠叹了口气,放下香囊,他当然知道即使是夺天下最快的汉唐,从起兵也用了七年时间,何况现在的姜德羽翼未丰,大宋也没有到群雄并起的时候,就算自己等得,已经十二的公主又如何等得?

    如果说要现在娶,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不可能的,公主只会嫁给那些将门文官或世家子弟,自己不过一举人,要想娶公主,非得科举高中不可,但到那时,自己还能为姜德谋天下吗?

    许贯忠背着手,心中充满了烦恼,要说他对赵玉盘不心动是不可能的,做为赵佶的长女,赵玉盘极受宠爱,性格温柔,知书达理,正是良配,许贯忠叹了口气,咬咬牙,取出一张纸,思了半晌,又丢下了笔,坐在位上,久久不语。

    ——皇宫

    大殿中,隐隐约约传来阵阵的呜咽声,听得外面的宫女侍卫是各个低着头,大殿内,杨戬正在劝着赵佶“官家,官家莫要再哭了,这。。。这都怪那小郎君不好,干嘛要拆散了白素贞和许公子啊,真的是该死该死!”

    “你懂个屁啊!”赵佶两眼通红,鼻涕眼泪都挂在脸上的说道“都是那个秃驴法海的错,你看观世音都默许了,他算什么东西啊?凭什么要压白素贞?还有这个许仙,也是个废物,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算个什么男人?废物!废物!!哇!!!我的白娘子啊,你好惨啊。。。。”

    说着,赵佶又哇哇的哭起来了,看的杨戬是一时的手忙脚乱,他不禁对姜德是又怕又敬,这是什么怪物啊,一篇文章害的官家这个样子,要是什么时候得罪了他,被他编排一下,自己还不知道会被怎么样呢,一想到这里,杨戬便想着是否要给姜德示好一下了。

    旁边一直不说话的梁师成走上前说道“官家莫要着急,这不还没写完嘛,也许后面就好了。”

    赵佶擦了擦眼泪,问道“对,后续呢?”

    梁师成回道“都还在各位小贵人那里看呢。”

    赵佶啊呀一声说道“他们有几个认得字的?快快快,都拿过来,给朕看,等朕看完了再给他们看。”

    梁师成连忙点头称是,快步离开,而杨戬也继续劝着赵佶莫要因为这白蛇传难受。

    赵佶好一会儿才缓了过来,擦了擦眼睛说道“杨戬,你说这姜小郎说的这些故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杨戬眼珠转了转,说道“官家,这些鬼神的事情,小的就不知道了,最好还是问一问那些天师们。”

    赵佶摇摇头说道“不用问了,自从姜小郎说天下已经没有了神仙鬼怪,那些天师都快把姜小郎恨死了,这姜小郎也是,也不说明白这里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杨戬其实这些日子没少做功课,对赵佶说道“官家,其实就这《白蛇传》一事来说,小的倒是查到了些踪迹。”

    赵佶连忙问道“快说!快说!”

    杨戬点头说道“小的是去寻到了那江南本土人士询问的,这才知道,那杭州确有一个雷峰塔,而那镇江,也确有一金山寺,金山寺中呢,也确有一高僧法海,并且这法海乃唐代名相裴休之子。”

    赵佶挥挥手说道“此事我也知道,并不出奇。”

    杨戬接着说道“接下来就出奇了,据那些镇江本土人说,那金山寺的法海当日到半山悬崖的石洞参掸,忽然脑后刮来腥风臭雨,只见一条桶粗的大蟒盘在那里盯着他,法海仍打坐不动,后来大蟒游入长江,不知去向,此事在金山寺代代相传,应不是假。”

    赵佶吃了一惊,想了想说道“如此说来,此事是有些踪迹的了。”

    正说着,梁师成急急忙忙的拿着一叠纸冲了进来,对赵佶喊道“官家,不好了,姜德走了!”

    “什么?姜德走了?那《白蛇传》怎么办?”赵佶顿时叫道。

    梁师成拿着一叠纸说道“据几位小贵人说,《白蛇传》已经结束了,官家要是想知道,小的简单的说。。。”

    赵佶走上前一把抢过那叠纸说道“说你娘亲啊!这故事当然是要自己看才有意思了?嗯,这姜德做事还算靠谱,知道结束了。。。这不是《白蛇传》?”

    梁师成低着头说道“小的到了嘉福公主那,得知此事就急急忙忙赶来说了,《白蛇传》现在在各个小贵人手里,还需要一点时间汇集,这是此次姜德送来的新故事的第一章。”

    赵佶叹道“要什么新故事嘛,我《白蛇传》还没看完呢,罢了,你快点去办,我先看看吧。。。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此是何书?”

    赵佶只看了前面几句就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这前面说的明显是上古之事,这故事难道说的也是上古之事不成?

    梁师成抬起头,摇摇头说道“小的不知,哦,有一个封面,在最后,小的忘记放在前面了。”

    赵佶连忙翻到最后一页一看,喃喃的读道“封神演义?这是封神演义?就是那四大劫之三的封神演义?”

    说着赵佶继续看了起来,嘴里念念有词“对了,对了,这就是封神之战了,牧马华山示偃武,开我周家八百年。这是说周代商的事情了,待我一看。。。”

    赵佶一时间忘记了西湖的白娘子,而进入了封神演义的世界,等他看到商王写诗的时候,不禁叹道,如此荒诞之举,岂不是亡国之兆?”

    说着,赵佶皱了下眉头,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又摇摇头,把脑中的杂念甩走,只说自己是想多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兴仁府() 
漫漫黄沙路,姜德骑着马,在路上看着不时来往的商队说道“这开封城的繁华都靠这些商队啊,要是没有这些商队,也不知道开封能支持几日?”

    旁边的许贯忠有些心不在焉,半晌才点头说道“是啊,主公言之有理,越大的城市就越像是一个贪婪的巨兽,必须不断用物资去喂饱他,其实军队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兵家在用兵之时最爱截断敌军粮道。”

    姜德笑道“我知道,比如官渡之战嘛,许先生,我看你有些心不在焉,可是没有休息好?”

    许贯忠摇摇头说道“主公,我在想,主公为何这样着急的把那《封神演义》献给官家?”

    姜德叹了口气说道“你可知道商纣王?”

    许贯忠点点头说道“当然知晓,商纣乃帝乙少子,《荀子·非相篇》记载其为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群,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纪》有云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然其时商势已微,周得天下三二,使得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奔,最终牧野一战,自焚而死,为天下笑。”

    姜德叹了口气说道“不说商纣其他,光说这个人,你不觉除了武力外,都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