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起大宋-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的铁矿石其实并不少,在全世界的排名后世也可以排到前五,很多后世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的钢铁厂为什么情愿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也不愿意使用自己的,有的人还在说是不是中国的环保意识加强了,其实这一点和环保意识基本上没有关系,中国的铁矿虽然多,但却大都是中小矿,而且品位差,有多差呢?中国铁矿石基本上品位都在30%左右,而在澳大利亚,50%以上的人家才愿意开采,出口给中国的基本都是60%以上品位的精矿,所以中国的确可以说是地大,但物薄却比物博更加适合中国。

    梁发听说要上工了,急忙换上了厂子里发给他的工作服,又找出工作证,铁厂和农田里可不一样,要是穿着不符合要求或者没带工作证,不仅仅进不去铁厂,核实后还要扣工资的,最要命的是这在村里肯定会变成笑话,这可不行。

    来到黄石崖下已经初成规模的铁厂,梁发见已经是一群村民围在外面了,由于初建,还没有修建起围墙,只是简单的栅栏,村民踮起脚还能勉强看见里面,对于冬天没什么事情做的村民来说,看铁厂里面的场景是难得的娱乐活动,但梁发不用,他已经拿到了铁厂给他的工作证,他将工作证掏出来,往脖子上一挂,守在门口的军士比对了一下,就把他放进去了。

    当梁发走进厂子的时候,他特意回头看了一下一脸羡慕的其他村民,这是他近五十年的生命中所没有的体验,这让他的肾上腺激素疯狂的分泌起来,当然,他并不知道什么是肾上腺激素,但并不妨碍他有一种激动和爽快的心情。

    铁厂的面积可不小,光区域就分为采矿区、洗矿区、炼矿区、仓库、工坊等等,梁发来到采矿区,年纪已经有些大了的他不需要下矿,他的职位是洗矿,但这并不耽误他去看高炉出铁的场景,他还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呢,他相信,这会成为他日后大树底下的谈资。

    梁发来到炼矿区,那高高的高炉给人一种莫名的震撼,看几次都不够。

    但这一次他失望了,炼矿区已经被封锁了起来,他看到正在戒备的梁林,跑去问道“小林子,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来了什么大人物?”

    梁林见是梁发,有些无奈的看了看四周,他当年逃走的时候,梁发可是帮他打过掩护的。

    “发叔,的确来了大人物,你别抽热闹了,快去做事吧,你想进去,得先把你的帽子换个颜色!”

    梁发摸了摸自己的帽子,笑了笑,摇手道“我都这个年纪了,换什么颜色,黄色的挺好的。”

    和后世一样,铁厂工人的帽子也按工种和等级分为不同颜色,黄色的是普通工人,蓝色是技术人员,白色是安保人员,红色是管理人员,黑色是外来人员,除了颜色外,帽子上还会按照级别不同有不同的纹路,例如梁发,就是三级工人,是最基础的工人,在他之上还有二级工,一级工,特级工,如果他愿意去考核,可以参加厂内定期组织的技术考核,如果过关,就可以升级为技术人员,这就是匠师了,平时都是有问题或改进工艺才会出动的。

    当然,这些帽子都是特制的,比军士的头盔还要贵,对于此时的梁山来说,工人比军士要值钱的多,因此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安全帽一磕就碎的情况,何况在没有塑料的这个时代,这些颜色都是最后才刷上去的,在刷颜色前,谁也不知道这个帽子到底是谁戴。

    在高炉下,一群带着五颜六色帽子的人正在看着红色的钢水流淌出来,一群带着蓝色帽子的匠师正在紧张的计算着什么。

    “侯爷,黄石的矿石虽然不算优质,但却重在容易开采,在挖去浮土后,均为矿脉,现一日可采集粗矿十余万斤,经过捡洗后,可得精矿七八万斤。”新任铁厂的厂长杨广学对姜德介绍着黄石的情况。

    杨广学是天翔学院最早的学子之一,学的是少有人问津的自然学科分支的矿学,在矿物学上,姜德根本找不到什么老师,他自己也是半斤八两,只能找一些老矿工、铁匠来讲述矿石的不同和特点,自己再凭借回忆说一些冶炼的原理,但无论如何,杨广学等人也成为了此时姜德手中难道的精通采矿冶炼的人了。

    “七八万斤,这矿石的品位如何?”姜德这话问的是那群蓝帽子,他们是匠师,拿的是高薪,做的也是技术活。

    为首的一个发须皆带白的人和其他人再次确定了一下,此人便是这铁厂的大匠师,蓝色帽子加上三个白色三角形形成的标记代表了他的身份,他对姜德拱手回道“回侯爷的话,这黄石矿的矿石不算高品位,大约在百分之三十上下,可能还略低一些,而且其中杂质较多,这里原来有不少黄石便是因为有黄铁矿和黄铜矿,但主要还是磁铁矿。”

    中国的铁矿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其他的类型大大小小有三百多种,中国磁铁矿占所有铁矿的百分之五十五左右,相比而言,赤铁矿可以直接进高炉,至于黄铁矿,那里面是含硫的,根本不能进高炉,否则容易死人。

    这就是说,黄石铁矿的拣选成本要高不少。

    但这个铁矿已经是姜德治下现在条件最好的铁矿了。

    这并不是说整个京东两路没有更好的铁矿了,但那些铁矿都是老矿,都在官府的治下,经常有开封派来的督查人员,根本不能为姜德所用。

    黄石村地处偏僻,又完全在姜德的统治下,边上又有济水、汶水为水利,无论是拣选还是磨矿又或者炼成钢铁后的打造都有极大的便利。

    经过这么久的实验和改进,梁山水锤锻炼技术已经成熟起来,可别以为水力锻锤和早已用在农业上的水锥是一个东西,这基本上是机关枪和鸟枪的区别,此时的梁山水力锻锤可以在六十息内上下捶打近两百下,只有这样激烈的捶打才能快速的出铁器制品,当然,这样的捶打的精度是不能保证的,需要工匠随时调整,现在一个利用水锤来打造铁器的大型制造车间已经在梁山泊边的济水旁建立起来了,这一次可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一个有千余工匠,可以月产钢铁制品十万余件的大厂子。

    这十万件铁器可以是剪刀、铲子、镰刀,也可以是刀枪、箭头、甲片。

    要知道,现在姜德纸面上的军队不少,但不少人还穿的是号衣呢。

    “铁厂按照现在的进度,一个月可以产钢铁多少斤?”姜德又问道。

    那大匠师回道“现在的高炉月可产钢铁六十余万斤,其中好钢二十万斤,如果再建钢炉,可全为好钢。”

    由于使用了后世的热吹法等多种先进工艺,梁山的钢铁比此时宋国其他地方的钢铁质量、成本都要好上不少,当然,最好的钢却不是这样简单的批量冶炼能出来的,说是钢,但实际上都是合金,但铁厂出的好钢放在外面也是可以直接打造军械的良品。

    六十万斤大概是后世的三百八十吨,也就是说,这个钢铁厂月产铁三百吨,钢一百吨,年产也有小四千吨了,算是小型钢铁厂了。

    但姜德并不满意。

    “现在限制钢铁产量的是什么?是高炉?矿石?还是焦煤?”姜德问道。

    “是矿石和焦煤,高炉我们随时可以再建。”杨广学回道“我们现在矿工已经不下五百人了,除非再召矿工,还有焦煤要供应上,才能进一步提高钢铁产量。”

    姜德对边上的许贯忠说道“传我命令,让李俊三个月内从南洋抓三千壮丁来此劳作,李俊不是来信说三佛齐又组织看一次对新港的进攻吗?新港不能仅仅防御,还要打出去,另外让李俊在三佛齐寻找可以扶持的势力,三佛齐根本没有大一统的思想,只要有利可图,那里的人随时可以变成我们的朋友。

    这里要日夜开采,我们的钢铁缺口还是很大,无论如何,五个月内,这里的钢铁产量要提高到月产钢铁两百万斤,其中好钢要达到一百万斤。”

    姜德的意志就是最高指令,杨广学连忙表示会立刻组织新建选矿、洗矿、高炉等设备,让设备等材料,不让材料等设备。

    等出了铁厂,许贯忠问道“主公可是判断平州风雨即来?”

    姜德看向东北,点头道“金国不会放弃平州的,从金国传来的消息,完颜宗望已经到了中京路,正在调兵遣将,等着吧,快则三月,慢则半年,张觉必败。”

    许贯忠相信姜德的判断不会出错,脑中飞快推演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说道“之前在开封就得到消息,说是官家要册封张觉,如果张觉兵败,金国就会拿到口实,金国开战的声音必然会响起,宋金之战就在眼前了。”

    姜德点点头道“没错,可笑朝廷到现在也没有在燕州布置精兵良将,完全依靠那郭药师,那郭药师昔日可以投宋攻辽,难道今日就不可以降金攻宋?”

    姜德并不排斥降将,但对于刚刚投降就奋勇当先的回头砍杀旧主的人还是极为鄙夷的,良臣择主而事本是正常,但在旧主没有对其有跳槽后立刻砍翻旧主就是狼心狗肺的行为了,这就是为什么吕布被骂成三姓家奴,跳槽更多的刘备却被天下人赞为仁义的原因。

第四百六十九章 张钧为母献平州 天方一神斗正酣() 
五年的冬日比后世更加的寒冷,但张觉的心却是火热的一片。

    他刚刚得到了宋国使者即将到来的消息,虽然在几个月前他就知道赵佶要册封他为奉宁军节度使,但他也知道金国派了使者到宋国,他很紧张宋金之间是否会达成对自己不利的协议,但现在看来,并没有,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且随同封赏诏书的还哟银绢数万,这可是他急需的东西。

    张觉兴奋之余,决定要出城迎接宋使,以表尊敬,他招来张钧、张敦固、卫甫、赵民彦一起商讨此事。

    张敦固第一个反对,说道“听闻那完颜宗望已经到了中京路,此人非完颜阇母可比,我军军心正是不定的时候,那宋国册封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举,且不许我等声张,遣一上将前去即可,如兄长信得过,末将愿往迎接,还请将军坐镇平州,以防不测!”

    卫甫也点头说道“张将军说的不错,如今吾等在战时,还是小心为上!”

    张钧刚刚从燕山府来,对张觉拱手道“我从燕山府时,那王安中言语中便对我军的忠义有所担忧,如今天使前来,将军不去,恐消息传回,使宋国疑我等之心啊。”

    张觉想了想,最后说道“我就带轻骑一千,官吏数人,你等四人均在此守卫,当无大碍,想那完颜宗望再用兵如神,也不会知晓宋国天使的消息,我也不走远,只迎三十里,来回不要一日,想来无碍。”

    几人对视了一眼,只能无奈的接受了张觉的方案。

    张钧离开将军府,回到自己的府邸,一个下人走了进来,张钧看到他,眼睛微微的缩了一下,然后挥手道“把门关上,你来服侍我写字。”

    那下人应了一声,回头把门关上,随后抬起了头,眼中完全没有对张钧的尊重,反而在眼内有一丝丝的蔑视。

    “张大人,这是我家将军给你的信。”那下人从帽子里摸出一个蜡丸,将蜡丸捏碎,递给张钧。

    张钧吸了口气,自从他犹豫不决,没有杀掉这眼前这个人后,他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我母亲还安好吗?”张钧看完信,想了想,问道。

    “请张将军放心,上次兔耳山之战,我家将军得知将军的威名,甚为仰慕,将军的母亲就住在我家将军的府上,过的那是一个尊贵。”这下人嘿嘿的说道。

    原来这下人是金国派到平州的密谍,完颜宗望到了润州后,第一件事并不是出兵找张觉的麻烦,也不是治完颜阇母兵败之罪,而是将自己手下的密谍全部派了出去,完颜宗望是个打老了仗的人,他太明白什么叫知己知彼了,他认为上次兔耳山之败,关键就在于对平州的情况不了解,这才会中了埋伏。

    古代虽然也有官话,但毕竟没有后世那么普及,想想后世开国的伟人们都是人人乡音极重,就知道一千年前的宋朝时期想做密谍,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语言问题,因此,完颜宗望派出的都是燕云当地人。

    张钧面前的密谍便是燕州刘家的人,算起来还是刘彦宗的族侄,名唤刘易知,同为燕云世家子弟,他很快找到了张钧,并且利用张钧被罚时的不满情绪,将张钧拉下了水,当然,其中还有张钧母亲的缘故,张钧母亲本住在营州,在上次完颜阇母出兵的时候沦陷金国之手。

    “姓刘的,日后如果我知道你说的是谎话,我一定会扭下你的脑袋!”张钧捏紧了拳头,闭着眼睛半晌后说道“我已经按照你们说的去做了,张觉明日就会带兵出城去迎接宋使,具体时间我却不知道。”

    “多谢将军,只要将军为我大金国夺回南京,日后封赏必不会少!”刘易知笑着说道“到时候,我还要将军多多提拔呢。”

    “你不要太过分!”张钧本来就感觉对不起张觉,听到还要自己出力,顿时有些恼羞成怒了。

    “难道将军还有回头的路吗?那张觉可以打将军军棍,难道就斩不了将军的头?”刘易知冷冰冰的说道“还是将军觉得平州真的可以抵挡住我大金国的数万大军吗?”

    两人对视了一会,刘易知叹了口气道“你我也算故人,平州一隅之地怎能敌金国?张觉所依仗的不过是宋国罢了,但宋国真的愿意为了平州和金国开战吗?将军也去过宋地,这擅开边衅的罪名,你也是知道的吧。”

    张钧长吐了一口气,问道“到底要我怎么做?”

    刘易知见张钧屈服了,心中大喜,这下要是成了,日后封赏还能有少?自己在刘家的地位也可以上升不少了吧。

    ——三日后

    张觉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及数个官吏走在最前面,在他们身后的是整整一千轻骑,由于要见天使,这些轻骑都是精挑细选的衣甲光鲜之人,张觉希望可以凭借这些让宋国给自己更大的支持。

    “好了,这平州城就交给各位了!我去去就回。”张觉的气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