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神枪侠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神枪侠侣-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抗,只希望凭借非洲广阔的纵深,可以阻挡一下德军突击的速度,以空间换取时间,从而方便他们逃离这块是非之地。

    从英国本土逃出来的人先被舰队送到了西非的冈比亚,然后准备以冈比亚为跳板,在殖民军的帮助下,一路从陆路南下到南非,另一路则随着舰队也到南非。

    因为从英国本土逃出来的人,是舰队分多次接送的结果,所以注定大部分人需要通过陆路转到南非,毕竟舰队没有那么多时间从冈比亚到南非不停的往返。

    但是,非洲可不是英国一家的,特别是在西非地区的殖民地不多,如果要从冈比亚到南非,中间要横跨不少地区,其中就要经过法国和比利时的殖民地。而现如今,这两个国家都向德国投降了。

    如果是德军登陆英国作战之前,法国和比利亚的殖民军可能还会对英国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自己留条后路。

    但现在,英国人一败涂地,再加上他们本国傀儡政府的命令,以及德军的威胁,他们不得不对英军的行动进行阻击了。

    英国人显然是考虑到了这点,所以将重要的非战斗人员放在舰队上走水路,英军主力带着剩下的非战斗人员向南非的方向进击。

    由于非洲的人口和抵抗力量都很小,所以各国派遣在这里的殖民军数量也不多,自然无法真正的挡住英国人的去路,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想办法拖住英国人,然后等着德军的到来。

    英国人的最大敌人不是这些殖民军,英国人也清楚,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这里耽搁,击溃阻挡的殖民军之后,不会扩大战果,立即脱离战斗继续撤退。

    同时,丘吉尔还向非洲所有的殖民军下令,放弃北非、中非的殖民地,一路负责为从冈比亚撤离过来的队伍扫平障碍,方便撤离,另一路则直接向南非而去。

    显然,英国人是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为接下来德军的进攻和他们自己的撤退做掩护,至于非洲的殖民地,已经不用再想了,留下来也留不住了。

    英国人的抓紧时间,德国人同样在抓紧时间,德国人深知,整个非洲以后都会成为德国人的殖民地,所以现在不用着急,没必要立即就浪费兵力和时间去抢夺。

    隆美尔直接率领装甲部队从北非一路南下驰骋,他希望先一步抵达并占领南非,让英国人在逃到澳洲之前,再扒一层皮。

    隆美尔和古德里安一样,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而且他率领的部队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唯一就是补给耽搁时间。

    本来,德国在非洲也有一些殖民地,结果一战战败,全部英国佬抢去了。不然的话,还可以借助殖民地得到快速补充。

    不过还好,由于沿途几乎没发生多大的战斗,隆美尔所需要的补给主要是燃油、军用口粮等即时消耗的物资,弹药补充倒没有那么急切,所以为后勤运输也减省了不小的麻烦。

    为了尽量不耽搁时间,德军主要通过运输机空投和直升机运输的方式进行补充,先由直升机做引导,在隆美尔的必经之路上,计算好多远需要补充一次,然后将物资提前空投下来,然后由武装直升机和小部分空降伞负责收集和看守。

    当隆美尔的部队抵达之后,迅速的补充完备后继续前进。这一套策略还是魏起东提出来的,他将一些现代化的作战方式灌输给了德军,让他们接受到了不少现代化的理念。

    魏起东还为此出了本书,里面有不少现代化的战斗理念,此书得到中德军方的高度重视,被当成教材来培养新晋军官。

    其实,魏起东倒不是个多高明的战术或者战略家,只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加上接触和研究军事方面的信息比较多,所以很多理念也只是照搬一些现代的军事家的思想组成的。

    这此理念放在21世纪可能不算什么,但放在二战中,那就比较超前了,得到重视也不足为奇了。

    虽然英国人由于先一步抵达非洲,路途也近一些,但是由于机械化程度远比不上德军,加上沿途法国和比利时殖民军的袭扰,让他们的速度慢了不少,只能眼看着德军在疯狂的向南非进发。

    无奈之下,英军高层急令殖民军紧急在赞比亚、津巴布韦等南非北方几国构筑阻击防线,希望能迟滞德军的行动,从而争取更多的时间。

    看来,为了逃跑,英国人是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

    而德军,也动用了一切手段去追击,除了陆路的隆美尔装甲师,水路,邓尼茨也派出了部分潜艇部队经地中海穿过苏伊士运河,再经红海进入印度洋,准备在南非与澳大利亚之间袭击英国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盟军的撤离行动,比之敦克尔刻要复杂、惊险多了,称得上是千里大奔逃。

    所幸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比较多,分散在各地的殖民军不多,但是,将殖民地放弃之后,将殖民军集中起来,还是很可观的。

    这些殖民军构筑的防线,确实也暂时的阻击住了隆美尔的飞快奔袭,终于让奔逃的英国人先一步抵达南非。不过,长途奔袭,也让近五万人掉队了。

    抵达南非之后,英国人来不及休息,就开始着手继续撤退了。

    当时在英国人准备放弃本土并撤离向澳大利亚时,英国当局便暗令南非的殖民军准备各种船只,以方便经过南非中转到澳大利亚。

    此时,这些准备手段派上了用场,不管是什么船,只要能用的,全部征调,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分配下去。

    人员按照重要级别分派不同安全程度的船只,然后让他们自主驾驶向澳大利亚转移。

    南非距离澳大利亚可不近,复杂的海洋环境会产生多少突变,谁也不知道。

    英国人也切身的体会到,这种国破逃亡,是如何的悲惨。此刻,他们是否会联系起曾经被他们征伐殖民地的原住民?谁也不得而知。

第二六一章 疯狂追击(三)() 
英国人也知道殖民军的战斗力有限,所以一抵达南非之后,根本不敢有丝毫的停留,立即开始撤退行动。

    因为南非距离澳大利亚路途遥远,英国人也知道,他们只有一次机会,德国人不可能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往返。这一点,高层明白,底下的人也大多明白,但是人多船少,显然一部分人是要被放弃的。

    在英国人的规划中,殖民军和殖民地的人员是要被放弃的,一方面是因为殖民军战斗力比不上他们从英国本土选择留下的部队,另一方面,如果算上殖民地的这些人重新分批,又要浪费不少时间了,现在最紧缺的就是时间了。

    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英国高层决定一刀切,除了极少部分管理殖民地的重要人物,其余的都准备放弃掉,并调他们到前线去阻止德军,为撤退人员争取更多的时间。

    如果是在大英帝国强大的时候,绝对是不会做出这种选择,越强大的国家,人民的意识形态和生命都看得比较重,只有弱国的人命才不值钱。

    而现在,大英帝国已经被拉下神坛,人命也被越看越轻了,毕竟连国家都放弃了,还有什么不能被放弃的。

    但是,底层人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因为这转变太大了,如果是以前,谁要是敢威胁到大英帝国子民的生命,整个帝国甚至可以直接发兵去发动一场战争。

    可如今,他们的生命再也不值钱了,不但他国可以随意虐杀,连他们自己的祖国都认为他们是累赘,要放弃掉,这种落差,是何等可悲。

    不少殖民地的英国人开始抗议,不想执行命令,他们不想被抛弃,更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去给那些逃跑的人拼出一条血路。

    英国高层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安抚这些人的情绪了,每耽搁一分钟,就多一分的危险。

    于是,从本土撤过来的英军,直接进行武力镇压,两军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德国人还没有打过来,他们自己先内乱了,本土军和殖民军干了起来。

    见事情越闹越大,丘吉尔和女王迫不得已,立即登岸,冒着危险公开发表演说,他的意思很简单,大英帝国已经面临了空前的危机,面对此情此景,为了大英帝国的未来,必须要有部分人做出暂时性的牺牲,只有这样,大英帝国才有反攻回来的机会。

    丘吉尔和英国女王承诺,等撤退的人离开之后,被留下的人,不用和德国人拼命,可以向他们投降。而他们这些撤退的人,最大的使命,便是壮大起来,以后一定要反攻回本土,解救受苦受难的同胞。

    丘吉尔和女王的演说很有煽动性,从他的演讲内容听来,撤退走的人,所负的使命感更强,压力更大,肩负的责任更重。

    大部分人还是被丘吉尔和女王这种煽动性的语言所折服,表示服从命令,其他很多人也清楚,大英帝国的未来也不知道在哪里,撤退之路漫长,危险重重。

    更重要的是,即便这次成功的撤退了,到了澳大利亚,也并不意味着安全,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他们。

    可以说,丘吉尔和英国女王舍下一张老脸,这才逐渐平息了这场动乱,让撤退计划再度实行,殖民军的主力也大多被派往了前线。

    而德军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进攻越来越狂猛,更糟糕的是,德军的潜艇部队已经抵达南非海域,开始不停的发起攻击,一些刚撤出去,正向澳大利亚冲去的船只,直接一头扎进德国潜艇的埋伏圈。

    而这些船只大多没有战斗力,防御力也很弱,所以面对窥视的德军潜艇,几乎没有反抗之力,一艘艘船只被击沉。

    面对被袭击船只的求援,英国海军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更重要的任务还是保护与他们随行的运输船只上面的人员,这些人员更加重要,所以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去救援其他人员,只能让他们听天由命了。

    德军的海陆两路攻击,让英国人的撤退行动雪上加霜,但他们又不愿意坐以待毙,所以只能前赴后继的冒险冲击,尽量让撤退的船只分开,以躲避德国潜艇的袭击。

    毕竟,德军潜艇的数量有限,只要船只尽量的分开,德国人也没那么多力量分散追击,生存机率也会大些。

    其实德国人也知道这点,所以对于那些零散逃走的船只,他们都不去追击,除非是撞到他们头上,否则根本懒得去打击,他们的主要目标还是英国海军的力量,他们也知道只有这股力量才是英国人眼下最重要的力量。

    如果能够将这股力量重创,那英国人的有生力量也基本上被消灭了,将失去主心骨,也就没有任何威胁了。

    在将陆上的维稳了下来之后,丘吉尔和英国女王等主要高层迅速登舰,也不再耽搁,随即与英国海军主力一起向澳大利亚撤退,因为再留下来,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反而会越来越危险。

    至于陆上需要撤退的人员,他们已经安排了船只,撤退行动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英国海军一动,德军的潜艇部队如随行的狼群,在水下暗中窥视,一有机会,立即发起攻击,一艘艘被保护的船只或者军舰被德军的狼群战术给击沉。

    虽然遇到这种情况让英国人非常的愤怒,但他们又无可奈何,一方面是对于德军的潜艇没有有效的反击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耽搁时间,在印度洋上与德国人纠缠,他们取不到任何好处。

    于是,英国人便一路在德军的袭击下,艰难的行进着,用大量船只和人员的性命铺就了一条血路。

    直到,德军潜艇将物资和弹药消耗一空不得不撤退时,他们这才得以喘息一下,但此时,原本庞大的舰队,已经稀松了不少,代价是非常惨重的。

    英国人又付出了两艘航母的代价,此时,整个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已经只剩下仅有的两艘航母了,战列舰也只剩下五艘了。

    不幸中的万幸,英国人算到德国人很可能将目标锁定在航母和战列舰上,所以,为了保障丘吉尔和皇室等高层的安全,英国人冒险将他们分别安置在几艘驱逐舰和巡洋舰上。

    虽然有几艘安置着重要议员的舰只被击中并沉没,但丘吉尔和皇室所在的舰只有惊无险的没有受到袭击,让他们得以保全,也让大英帝国最后一点脸色得以保全。

    此时此刻,英国人大概知道,在接下来的路程,他们基本上是安全了,但万里大奔逃的悲壮,深深的烙印在了他们的身上。

    是否能够将这份悲痛化成动力,凭借这些种子挽回大英帝国的荣耀,只待以后证明了。

第二六二章 疯狂追击(四)() 
在英国人的海军舰队与德军的潜艇部队脱离,暂时的安全之后,英军在非洲殖民地阻击德军的行动也基本上结束了,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已经推进到了南非沿海,英军的抵抗力量基本上被击溃了。

    直到隆美尔的装甲师推进到沿海时,依然还有不少人的登船准备撤离,却被德国人一通扫射和轰炸,除了少部分人趁乱逃远了一些之外,大多都葬送在了海边。

    顿时,海滩如同屠宰场一般,海水也被染成了红色,海浪将红色的海水冲刷到沙滩上,将沙滩也染红了。

    而这,也预示着,英国人的万里大奔逃,暂时告一段落了,德国人没能将英国人全歼,也没能将以丘吉尔和皇室在内的高层斩首,英国人以庞大的代价,为曾经的大英帝国保留了一点种子。

    德国人与英国人的战斗暂时结束之后,在大西洋北部,德国人对美国人的追击还没有停止。由于北部没有像非洲一样的着陆点,所以德军出动的,只有海军力量了,这也正是德军将海军三分之二的力量投入过去的主要原因。

    德军的战斗方式很简单,不断的派重型轰炸机从英国起飞去轰炸冰岛沿海各港口,对暴露出来的美军等目标也是狂轰滥炸,同时派出海军舰队向冰岛靠近,然后发起强大攻击。

    所幸冰岛是个大岛,四面环海,所以美国人选择的撤退位置很多,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这里无法与德军海军正面碰撞,所以将人员尽量的分散到各处撤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