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锻造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时空锻造师-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皇,刘大人年老体衰,如若真的跪上那么多天恐怕身体难以坚持。”像朱元璋这么仁慈的人肯定见不惯别人如此受罪。

    “你休要替他求情,你们如若还有人替他求情就一起陪着他去殿外跪着去吧。”朱元璋对儿子的求情及其的不满,许是怕佑敬言也来替刘伯温说清,所以还未等佑敬言开口就直接指着他与李善长命令道。

    刘伯温对自己现如今这种处境也是有苦难言的很,您说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事儿说能做得了主。

    反过来说,天不下雨那又是谁能管得了的。

    刘伯温纵使心中再有不满也不得不遵了朱元璋的旨意去外面跪着去。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临走之前还向佑敬言投过来了一个眼神,佑敬言哪能不明白刘伯温的用意呢?无非不就是让佑敬言适当的替他说几句好话。

    你想嘛,要是真的跪上十天,那小命还不得玩完了。

    刘伯温刚刚离开佑敬言正欲要开口,没想到朱标这小子就抢先道:“父皇,风雨之事儿不是凭借人为之力就能办成的,刘大人已经尽力了,他现在年老体衰且还有疾,不说十天就是一晚上他也坚持不了。”

    “你小子难道忘了刚刚朕说的了吗?”朱元璋对于儿子的菩萨心肠极度的不满,现在朱标给刘伯温求情更让他愤怒的很。

    “儿臣愿意与刘大人一道为天下苍生祈雨。”别看朱标仁慈其实一点儿也不软弱。

    “滚!”朱元璋一方面恨自己儿子的不争气,另一方面恐怕也有责怪朱标当着自己臣子的面不买自己的面子。

    这不仅让他作为父亲丢了面子更是丢了他作为皇上不容置疑的威严。

    “皇上千万保重龙体啊。”李善长向来是个溜须拍马之徒,只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朱元璋顺心。

    “善长你着手准备中原地区的救灾吧。”

    “是。”

    “行了,你先下去吧。”朱元璋疲乏的挥挥手便把李善长摈退了。

    “敬言留下来陪朕说会话。”朱元璋很大程度上也把佑敬言当成知己,只要是能说出口的话很愿意与佑敬言谈谈心。

    “朱标那小子成了家也还像个孩子,不懂事!”

    “皇上,臣倒是觉得标儿长大了,他见不得刘大人受罪这是他的仁慈,他敢不畏您的威严,这正是他的果敢。”佑敬言道:“既有仁慈又有果敢才能担当大任啊。”

    朱元璋其实对于佑敬言不自觉之中就有一些信任,要不然他怎么敢于佑敬言谈起自己的儿子呢?

    你要知道,这些儿子谁都可能威胁到大明未来的江山社稷。

    “哼,他倒是学会与朕对着干了。”

    “皇上,这才正是他的果敢啊,他认为对的事儿就敢去反抗。”

    “你也认为朕这样对刘伯温是错了。”

    “不,臣觉得只是皇上您一时生气所犯下的不理智之举。臣认为标儿说得那句话很对,天之事儿不是人为能主宰得了的,所以久不降甘霖也不是刘大人一人之错。”

    “哼!”朱元璋只是冷哼一声不再言语了。

    估计也十之八九正如佑敬言所说,当初说出罚刘伯温的话也真的是因为一时生气所言。

    “那依你看如若再不下雨该如何?”缓了一会儿之后,朱元璋才又问道。

    “臣灼见,如若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您见谅。”佑敬言首先给朱元璋吃了颗预防药:“按玄学说,皇上自开元建国以来处处顺应民心,旱灾不应该发生,而且涉及如此之广德。若是按天文历法说,臣是不懂这些玩意儿,但既然精通此法的刘伯温已经说三日之内必有雨,那就暂且相信刘大人所说。”

    佑敬言与朱元璋分析道,字字公正绝没有对一方的偏袒之词。

    “你这小子真是越来越会说了。”朱元璋被佑敬言短短的几句话哄得都不知天南地北了,哈哈一笑道:“还没吃饭吧。留下来陪朕吃顿饭。”

    “那标儿…”佑敬言不敢问要什么时候让刘伯温起来,只好以朱标为借口了。

    “让他们跪着,不给他们个教训还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了?”朱元璋能如此说,那证明朱元璋还没真的让刘伯温跪上十天。

    佑敬言共同进完晚餐之后已然是一个小时之后了,他离开皇宫还没有回到家的时候就已经下起了点点滴滴的小雨,刚进家门就已经下起了瓢泼大雨。

    再说刘伯温与朱标那里,在朱元璋与佑敬言两人谈话之后,刘伯温就不知道劝了朱标多少次让他回去。

    “太子殿下,您还是回去吧,没有必要与臣一同受这个罪。”

    “刘大人,父皇如此待你,我若再不出声妄为枉为太子。”

    刘伯温劝了几次都无果之后只好闭嘴不言了。

    待天降甘霖之后,最高兴的恐怕就是着二人了,首先刘伯温就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而朱元璋听到下面人来报天将甘霖的消息道出了这样一句:“佑敬言那小子说得还挺准的嘛?”

    “去,让太子和刘伯温起来吧!对了,让他们不必来见朕了,直接回去吧。”

    佑敬言对朱元璋说得那一番话其实已经在他心里激起了千层的涟漪,难道标儿的仁慈是一件好事儿?

    同样的时间段在李善长府上就没有这么欢快了。

    一听到下雨的消息,李善长就把刘伯温包括佑敬言在内骂了个狗血淋头。

第一百二十一章 王者之气之纷争() 
朱标接道朱元璋让他们回去休息的旨意之后,换了一身干衣服之后特地去给朱元璋请了安,还与他道了歉。

    尽管朱元璋下了旨意让他与刘伯温直接回去休息,但是他作为儿子却不得不去与父亲道歉。

    尽管他认为他所做之事并无过错。

    “父皇,儿臣错了,您别生气了。”朱标一板一眼地道,

    朱元璋看着这个儿子心中还是很欣慰的,最起码他足够的孝顺。他的

    这个儿子虽然让他不甚满意,但无论是德行还是学识都让他无可挑剔,他现在也感觉佑敬言说的那句话很对,标儿也许是个优秀的守城之君。

    既然如此的话,那朕就替你除掉一切可能威胁到江山社稷安危的因素,让你舒舒服服的做一个守成的仁慈的好皇帝,朱元璋如是想到。

    “朕不在这一个月以来,你也与李、刘、佑三人也相处了一段时间了,你对他们有何评价?说说。”朱元璋问出此问题一是为了考较一下朱标,二也是看看三人背着对儿子,这个未来君主是如何办事的。

    “儿臣觉得李相国为人老练且圆滑与朝臣关系都很好,唯独对敬言叔叔有些敌意,好像有些孤立他的意思,而且儿臣感觉李相国的功利心很重,少了些文人的风骨。

    刘大人与所有的朝臣往来都不是很密切,他似乎对所有人都拒之于千里之外,而且他仿佛能洞察一切似的,与他谈话让人有些不舒服。

    敬言叔叔像个痞子似的,但也极重情义。”

    朱标洞若观火似的对三人的评价也极度中肯。

    “那你认为该如何任用三人为好?”朱元璋显然对于儿子的饿着哥哥回答很是满意,于是又抛给了他第二个问题。

    “李相国这人最难驾驭,刘大人此人不可重用,而敬言叔叔最能用。”

    朱家父子的这段谈话其实也间接的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而李善长不知道的是就是这次简单的对话,却让朱元璋对他有了离间之意。

    第二天佑敬言早朝之后就收到了刘伯温偶感风寒的消息,一听到消息就马上去看了他。

    “刘大人,这怎么就病了呢?”一见面佑敬言就问道,只是那痞里痞气的样子那像是去探病的呢?

    “敬言来了?坐,咳咳咳…”佑敬言刚一开口就止不住的咳嗽着:“老夫这病体也着实的不争气,敬言,替老夫办件事可好?”

    “好啊,刘大人请说。”佑敬言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连回旋的余地都没给自己留。

    “这里有份奏折你替我呈与皇上。”

    佑敬言接过刘伯温的奏折一瞧:“刘大人,这是…”

    “老夫身体实难继续留下了,请你把这份奏折交于皇上,原因老夫已在上面言明了。”

    佑敬言从刘伯温那里离开之后直接进宫把其的奏折递交给了朱元璋,意料之中,朱元璋大笔一挥便同意了。

    刘伯温得到朱元璋的批准之后待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时候便回了他的老家青田。

    就在这段时间之中,徐达和汤和无论是北伐还是南进都出奇不意的顺利,眼看着大捷就在眼前了。

    而一些个刚刚从战场回答京城的武将们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几乎每天朱元璋都能接到关于他们为祸百姓的密报。

    今天把西家的耕牛牵走了明天又把东家的女眷给调戏了,这些问题让朱元璋好不甚烦。

    其实这个问题是极其现实的,这些武将兵卒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许多的恶习早就已经深入他们的骨子里了,一时半会的恐怕难以改变。

    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掉,胡惟庸那里就又出幺蛾子了。

    一天早朝之上,在朝会之上公然向朱元璋奏报在刘伯温的家乡青田出现了王者之气。

    别看这只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但是往细里深究这罪名可以说是天下最大的了。

    你刘伯温一个风水先生明明知道你家乡有王者之气还急于辞官归乡,说你没有任何不良动机那都不可信。

    王者之气那是什么?那是龙气,那是帝王之气,你把这些东西隐瞒不报难道想造反不成。

    在那个封建王朝的时代中,造反就是谋反,那可是大罪。

    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汇报马上就拉下脸来了,谁都知道此刻的他已经处于了暴怒的前夕,在群臣之中还扫了一圈,那猎鹰一般的眼睛落在谁身上谁发怵。

    朱元璋那眼神尤其投到佑敬言身上的时间最为漫长。

    而佑敬言对朱元璋投来的眼神没有一丝的逃避,自始自终都是毫不亏心的回应着他。

    今天,如若佑敬言的眼神有那么一丝的逃避,恐怕朱元璋就得把佑敬言与刘伯温定为一党了。

    谋反这事儿可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朱元璋那猎鹰一般的眼神与佑敬言交会了一会儿之后,便拿着刘伯温的那封奏折转身离开了大殿。

    朱标看着自个父亲生气离场,还算镇定对着群臣看了一声,“退朝”之后才跟随朱元璋的脚步匆匆离开。

    群臣一听说退朝纷纷准备离开,佑敬言向来都是独来独往,他还没走出大殿就被朱标给叫住了。

    “佑大人,父皇让你留下来议事。”朱标那小子在人面前还是懂得与佑敬言保持关系的。

    佑敬言跟着朱标在养心殿之中见到了余怒未消的朱元璋。

    “皇上,保重龙体。”佑敬言见到如此愠怒的朱元璋只好用一句臣子常劝君主的话来劝朱元璋了。

    “保重龙体?朕死了,你们正好就可以夺了朕的天下了。”朱元璋冲着佑敬言怒吼道。

    佑敬言心里对朱元璋动不动就爱生气的很是无语,要是想夺你朱家王朝的天下,就凭我这个未来人的身份再加上我如此的聪明才智,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臣不敢,臣也绝无此心思。”此刻佑敬言却也不得不再次想朱元璋表忠心道。

    其实有时候,这样的忠心多表几次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须臾之后,朱元璋像是缓过了劲才对佑敬言道了一句:“先起来吧,朕也不是在说你。”

    朱标自始自终都没有替佑敬言说过一句话,他明白以他父皇这个性子,他越替佑敬言说话,他父皇的气就越难消。

    最近,朱标越来越成熟了,办起事来有张有弛的。

第二百二十二章 武将何去何从() 
“胡惟庸上奏的那事儿你也知道了,有什么建议说说吧,”朱元璋直截了当的挑明了问道。

    “臣觉得胡大人之词不足以全信,但也不可不信。”

    既然朱元璋问起了,佑敬言也不能表明自己的观点了。

    这个意见是目前无论对谁都是最合适的。

    “臣倒有一计,不如把胡大人的这个消息送给刘大人,看他如何应对。”佑敬言向朱元璋进言道。

    “标儿,你看呢?”显然朱元璋对佑敬言的这个意见已经认同了,要不然他何必再去问自己的太子去呢?

    “儿臣倒觉得胡大人此言有很多不实之处,如若刘大人故乡真的存在帝王之气,那他这么多年一心一意辅佐父皇建立大明的目的是什么?”

    朱标看问题倒还有几分的理智与根据。

    “但是如若偏袒刘大人也会让朝臣不满,因此儿臣也赞成敬言叔叔的处理办法。”

    朱元璋越大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长得早就已经脱离自己的认知了。

    “嗯…那就如此办吧。”朱元璋一拍板就定了下来:“标儿,由你着手去办吧。”

    朱元璋想借着这次的机会考验一下自己儿子的能力。

    但愿,佑敬言的那句话是对的,朱元璋如此想到。

    “标儿,你先去准备吧。”朱元璋把朱标支走估计又有什么事儿要与佑敬言说了。

    “敬言,想必外面的一些风言风语的你也听说了。”朱标刚刚离开,朱元璋就对佑敬言道:“那些个武将们替咱在外面打仗,咱也感谢他们,他们想要的荣华富贵咱也给他们了,而且咱给他们的荣华富贵也绝对大于他们的功绩。”

    “可他们呢?不思感恩,反而多次挑起事端,屡屡为祸咱的百姓。你说,咱该如何是好啊?”

    朱元璋说得激动连自称“朕”都忘了。

    “皇上,臣觉得这些人如若错误不大口头警告为好,如若有人犯下死罪也不必为他掩饰,该如何处罚就如何,一方面可惜以儆效尤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会桑百姓看到皇上您治下不逊私情的公正廉明,能让他们更加拥戴于您。”

    其实,朱元璋如此问佑敬言很大程度之上都有考较他的意思,这些问题不是只有在当了皇帝才会碰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