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锻造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时空锻造师-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标儿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不知道。”朱标摇了摇头,脸上尽显茫然:“但是在这里我感觉到的只有茫然、压抑。勾心斗角玩弄权谋时刻都在我眼前出现,我讨厌这样的生活。”

    后世的史料之中关于这个仁慈太子朱标的笔墨虽然不多,但是也不难理解他内心之中的压抑。

    如果不压抑的话也不至于落到英年早逝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弹劾李善长() 
“标儿,人生就是由千万个不得已儿堆积起来的,你是皇子们之中最大的,你不承担起来这一切难道让弟弟们担责吗?”

    “不…”朱标被佑敬言说得有些不知如何回答,他从没想过让年幼的弟弟们去承担这一切,仁慈之人对亲人往往更加的心软。

    “既然你没有想过逃避就勇敢的面对吧,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这些阴暗面迟早还是要面对的。”

    佑敬言对这个少年还是颇有几分好感的,因此才愿意犯着冒天下之大不韪与这个少年说这些。

    “皇上他也不容易,你也知道他付出了多少才拥有了今天的一切,那些之乎者也的大道理我也不会与你说,你是皇上的长子,理应为他分担一些。”

    “还有你要记住一个诚字就好,所做的一切只要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就好。”

    佑敬言还是希望这个少年能自己想通,不要再英年早逝了,这样他也就省事儿多了。

    朱标与佑敬言的这次会面并没有激起任何的波浪,只是几天之后,刘伯温已经查处了不少的朝臣。

    这其中就包括那个御史都事李彬,这个李彬也真是胆大妄为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竟然纵容手下侵占百姓的良田。

    这件事儿一被人揭发出来,李善长就去亲自给他这个李彬求情了。

    那姿态放得有多低有多低,可惜刘伯温根本就不买账。

    不久,一纸飞书就送到了朱元璋那里。

    朱元璋是何许人也,对于这些贪官污吏可是深恶痛绝的,因此很快就下了处斩的旨意。

    旨意一传到京城,李善长就彻底把刘伯温给恨上了。

    佑敬言对李善长蹦得这么欢可是特别喜闻乐见,好抓这个老泥鳅的证据嘛!

    李善长被刘伯温气得要命,可是又无可奈何。

    刘伯温那老头子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要在求雨的时候用李斌祭天。

    老天爷的事儿谁都说不准,万一雨没求来,那岂不是要引火烧身了。

    佑敬言不明白这老头是太自信了还是上赶着找麻烦。

    祭坛之上的刘伯温念念有词,而祭坛之下一个被反帮着双手的小吏,此人就是那个都事李彬,而在他的身后还有一个手持刀柄的大汉,此大汉袒胸着红衣,只等一身令下手起刀落就毫不留情的收掉人的性命。

    一旁的李善长咬牙切齿的盯着刘伯温,那眼睛里迸发出来的火苗好似要把他烧着一般。

    佑敬言一脸痞笑的把每个人的微表情都尽收眼底。

    在祭坛下面,朱标率领着文武百官齐齐跪倒在地祈求天降甘霖。

    “吉时已到,斩!”只听刘伯温突然喊了一声之后,那个身着红衣侩子手动了。

    他端起早已预备好的酒碗,喝了一口之后喷溅在了刀上,随后便高高举了起来。

    那个李彬本就已经非常害怕了,侩子手的这一连串举动让他更加的害怕,高呼一声:“相国就我。”

    刚刚喊完,侩子手手起刀落就这个李彬就再也没有了生息。

    随着李彬被斩,刘伯温的祈雨仪式很快也就结束了。

    这个插曲也只是朱元璋巡视汴梁,佑敬言等人监国所处理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佑敬言作为参知政事其实也被李善长等一众官员完全架空了,有什么大事基本上他也插不上手,他能参与到的也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打小闹。

    这也正符合了佑敬言的心意,反正他也懒得去管这些东西。

    一个多月之后,朱元璋回京的圣旨终于传了回来,命太子朱标率文武百官于三十里之外接驾。

    佑敬言可是盼朱元璋回京盼的眼睛都干了,李冰可是找到不少李善长与胡惟庸两人构陷的证据,佑敬言可要一点一点的把李善长给拉下去。

    哼,李善长如若现在就下马,那也不至于连累被灭了全族,说到底,他还是应该感谢佑敬言。

    至于胡惟庸他早一天下去,也能少死几个无辜。

    哎,说到底我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呢?佑敬言如此自恋的想着。

    一大早,朱标就率领着文武百官出城去迎接朱元璋去了。

    朱标没做一个动作都符合礼节到无可挑剔,宋濂这个先生当得还挺合格的。

    朝臣大约等了半个时辰之后,朱元璋的车撵便到了,远远望去浩浩荡荡的,十分的有气势。

    “众位都辛苦了,你们为大明所做的每一分贡献朕都记在了心底,放心朕不会亏待于你们的。”朱元璋的话说得虽然直白但还是及其管用的,这些人跟着他不就是想荣华富贵吗?

    朱元璋一回宫连歇息都没有就开始批阅奏章,查看这一个月以来由李善长处理掉的大小事务。

    朱元璋这样做说好听一点儿是勤政爱民,实话实说那就是猜忌心严重,权力欲望极强。

    要不然他何必把每一件事非得亲自过目才行。

    朱元璋从回宫开始就开始查阅公务一直到了晚上都没有歇息,就连中饭和晚饭都是在书房里吃的。

    朱标作为太子也悲催的一直陪在其身侧,怪不得朱标会感觉压抑呢?

    就朱元璋那脾气与威严估计平时朱标与其在一起也是战战兢兢的,这样再与其呆上一天,也难免会压抑。

    佑敬言下午的时候就去汇报了朱元璋关于李善长极度宠信李彬一事儿,这件事要是不及早与朱元璋禀明,后来在抖落出来效果也不大了。

    据李冰调查到的结果表明,这个李彬每个时节都会用马车拉着东西去李善长那里拜访,李冰他不知还从哪里找到了马车车夫,了解到车上拉得都是一些反季节食品或者是一些书画什么的。

    这些东西李彬他一个小小的都事如若通过正规渠道从哪能找到?这可是明摆着的东西。

    李冰还调查到不少李善长与朝臣密切往来的证据,这些东西可不宜现在就交给朱元璋,即便能得到朱元璋的认可也不宜现在就除掉李善长。

    因而,佑敬言也只是把有关于收受李彬贿赂的证据交到了朱元璋那里。

    “皇上,臣在参知政事这职位之上一点劲都使不上,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不让每一个官员辜负皇恩。”

    与其与朱元璋做那么多的弯弯绕让其有所隔阂,还不如光明正大的说明白,这样还能落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名声呢。

第一百一十九章 祈雨未果?() 
朱元璋对佑敬言的这个举报气得发颤,他其实对于李善长这种沽名钓誉的行径早就有所耳闻,只不过因为现在刚刚建国正是用人之际,实在没法处理掉他,再一个也是念在他这些年劳苦功高的份上,才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没想到李善长不知收敛,上不了台面的事儿越做越多,像佑敬言这样的举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良久之后,朱元璋平下心来之后竟然问起佑敬言对李善长处理意见来。

    “皇上,臣以为现在不宜明面上处理李相国,大明刚刚建国,根基尚且不稳,如若现在就调查李相国的话那势必会牵扯出一大片的官员来。”佑敬言道。

    佑敬言这个官场小白对于城府越来越深的朱元璋来说那简直是不堪一击,所以每次与朱元璋说话那可真得思虑好几遍才回敢回答。

    就像现在,佑敬言还想说恩科还没有开始,现在的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如若大批处理官员势必会出现空缺,也会导致官员的人心不稳。

    还有一点儿,处理了李善长那些不知实情的人有种狡兔死走狗烹的感觉,难以再忠心为朱元璋尽力。

    这两个原因佑敬言无论说了哪一点,朱元璋都势必会对佑敬言这个‘政治眼光独到’之人小心防备的。

    因此与朱元璋这人相处有时候装装糊涂也不失为一件明智之举。

    “敬言所言甚是,现在的确不宜处理了他。”朱元璋欣慰一笑:“还是自家兄弟能体谅了咱的难处啊。”

    “那行,敬言你如若没其他事儿的话就回去吧,朕还有些奏章没有处理完。”

    也对,积压了一个月的奏章的确不少,而朱元璋又喜欢事事亲为,难免会这么着急赶佑敬言走。

    只是在佑敬言刚刚准备离开,便有太监通报:“李相国到了。”

    “宣。”朱元璋对佑敬言投了一个意思不明的眼神之后道了一句:“敬言你也留下来,听听李善长能说些什么。”

    “是!”佑敬言有点儿搞不明白朱元璋留下他的用意来了。

    李善长一进来看到佑敬言也在,吞吞吐吐的就是不提及他来所谓何事。

    “善长啊,你有什么事儿尽管说,正好也在敬言听听。”朱元璋这样一说,摆明了就是你爱说不说反正佑敬言是不会回避的。

    “臣这里收到一份文武一十二官员联名弹劾御史中丞刘伯温的奏折,呈与皇上过目。”李善长不得已情况之下才拿出了这份奏折。

    “哦。”朱元璋答应了一声便当着李善长的面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须臾之后,把这份奏折交给了一旁的佑敬言。

    联名奏折中说得无非就是佑敬言早就预料到的那件事,说什么刘伯温在祈雨的祭坛之下杀人触怒了龙王雨神,因此导致中原地区的大旱,还说什么现如今中原百姓已经对刘伯温祭坛杀人一事儿议论纷纷了。

    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无非不就是处置了刘伯温以儆效尤。

    由于佑敬言的先见之明把李善长宠信李彬的证据早早的拍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李善长的这份构陷很容易就把他自己给折了进去。

    只见朱元璋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投给了李善长问道:“善长认为朕应该如何处置此事?”

    “众所周知李彬与臣关系非同一般,臣在这件事儿上还是应该避嫌为好,皇上如何处置臣都没意见。”李善长竟然主动挑明了与李彬的关系。

    哎!这老泥鳅太狡猾了。

    佑敬言明是何许人也,他能让这条泥鳅就这样从自己手里溜走吗?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不能了。

    “敬言,奏折你也看了,有什么意见说说。”朱元璋又把问题抛给了佑敬言。

    那架势分明就是个渔翁,而佑敬言与李善长就是那两个傻傻呼呼的鹬和蚌。

    “臣以为,祈雨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很难分清谁对谁错,不如把刘大人叫过来看看他如何解释近一个月以来中原地区滴雨不下的原因。”

    佑敬言又把问题抛到了朱元璋身上。

    这个问题佑敬言向着谁说都在朱元璋那里讨不到好。

    虽然佑敬言是领了朱元璋的命令在朝臣之中活动的,但是谁都知道,佑敬言与刘伯温来往与其他朝臣相比还是密切了一些。

    所以,如若佑敬言向着刘伯温说话,朱元璋难免会怀疑佑敬言与刘伯温私下里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

    如若向着李善长说话那更不可能了,朱元璋会觉得你刚刚才说了李善长的一大堆坏话现在就又向着他说话,这不是胆小怕事与两面三刀又是什么?

    因此最好的解释就是让刘伯温自己来解释。

    “好,那就依敬言的。”朱元璋很果断的就拍板了,冲着外面喊了一声:“去把刘伯温叫来。”

    半个时辰之后,刘伯温在太监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伯温啊,近一个月以来中原地区大旱,每年的祈雨大典都是你主持的,所以朕想问问你的意见。”

    刘伯温一来,朱元璋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士卒亡故者,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共有数万人,致使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臣建议将投降的军吏编入军户,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

    “这样就能有雨了?”朱元璋又问了一句,得到刘伯温的肯定回答之后便吩咐李善长道:“善长,你说的那件事先等等,你先按照伯温的意见办完再说。”

    “行了,你们都先下去吧。”朱元璋挥挥手便把他们都谴了出去,看来朱元璋的确迫切的要处理的积压下来的奏折了。

    十天过去了,每天都是大太阳依旧一点儿雨也没下过。

    这天晚上,佑敬言还没有吃完饭就被朱元璋派来的人叫到了宫里了。

    佑敬言到的时候,李善长与刘伯温已经到了。

    只见刘伯温跪在那里表情凝重,一边的李善长脸上虽也有些凝重的表情但怎么看都有些虚假,而案桌前的朱元璋则是一脸的暴怒恨不得把谁撕碎,朱标站在朱元璋的身侧满满的都是担忧。

    在刘伯温的身前还凌乱的洒落着几十个奏章。

    “行了,免了。”一见朱元璋佑敬言就要行礼只听朱元璋道了一句:“你先看看那些奏折再说。”

第一百二十章 天降甘霖() 
十几份的奏折无非都是一个字“旱”,这么多地都有冷旱情难免朱元璋会如此生气。

    “皇上,臣夜观天象,今日必会降下甘霖的,请皇上相信微臣。”刘伯温在佑敬言看完奏折之后又向朱元璋表态道。

    其用意很明显,无非不就是想让佑敬言去劝劝朱元璋吗?

    “相信?如若再不下雨中原百姓就要渴死了,你不是号称前算五百年后算五百年吗?你去,去殿外跪着去,什么时候下雨你什么时候再起来,如若一天不下雨,你就给朕跪上一天,如若两天不下雨你就跪上两天,如若十天不下雨你就在那儿给朕跪上十天。”

    朱元璋能下出一个如此一个不顾理智的命令,足以证明此刻他的愤怒。

    “父皇,刘大人年老体衰,如若真的跪上那么多天恐怕身体难以坚持。”像朱元璋这么仁慈的人肯定见不惯别人如此受罪。

    “你休要替他求情,你们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