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锻造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时空锻造师-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朱元璋思考了良久之后,还是没有说个肯定的答案。

    佑敬言只得又继续解释道:“大帅,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点儿时毋庸置疑的。”

    朱元璋点了点头,显然是同意佑敬言的这个观点。

    佑敬言见朱元璋同意,才又继续道:“胡虏虽我族类,但是他是大帅统治地之下的子民,那么他们就是大帅的子民。大帅必然得一碗水端平,这样方可得民心。那么大帅必然会被世人称颂。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必然会使大帅深得民心的。”

    “大帅,唐太宗李世明,真正是因为其开明的的民族政策,才会使得边界长期的和平稳定。这也使得征战减少,使边界的百姓免遭战火的荼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的话题就脱离了主线。竟然开始谈论起民族政策。

    佑敬言又继续分析道:“不过这样也是有弊端的,这样的民族政策会使得多民族的融合,势必会造成汉族血统的不纯洁。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多民族的融合之下想必汉族的血统已经不纯了。”

    “大帅,敬言认为,这样的弊端小于优点。还是可取的。”佑敬言分析完之后才又下了一个定论。

    “好,敬言。这个问题咱考虑考虑,再说,好吧?”良久之后,朱元璋才道了一句:“咱们继续刚刚的那个问题,好吧?”

    既然朱元璋都已经这样说了,那佑敬言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虽然,朱元璋表面上没有答应,但是,好歹答应考虑了,那佑敬言的这一番口舌就没有多费。毕竟,让朱元璋那嗜杀残暴的性格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吗?

    “好。”佑敬言也只有答应的份儿了,慢慢地开始了阐述起刚刚的话题来。

    “大帅,那佑敬言就继续刚才的话题,说一点自己的灼见。”佑敬言对朱元璋的态度到达了足够的恭敬,完全给足了朱元璋面子。

    “北方的百姓之所以抵抗徐达将军军队,那是因为,那里的百姓还不知道大帅您军队仁义之师的名号,再加上受了元朝政府的蛊惑,做出这样的事情,纯属无知、无心。”

    “对。”朱元璋对佑敬言的这个观点表示了赞同:“咱也是考虑到这点儿,才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处理了。”

    “大帅,北方的百姓之所以不知道您仁义之师的名号,那是因为由于元朝廷的错误宣传再加上连年征战,百姓对于义军产生了不信任。要想让北方百姓取信于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发表檄文宣传我们,使北方百姓明白我们代表的才是汉族政权,只有我们才是中华文明的正统。我们的统一才是实至名归。”

    佑敬言的一番话说道是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敬言啊,你这话说得可真是太好了。”朱元璋称赞道:“那你觉得这个檄文应该怎样拟定为好啊?”

    “大帅,这个檄文找一个德高望重之人拟定为好。”佑敬言道。

    “那这个人由谁来担任比较好?”朱元璋问道。

    佑敬言才不会步刘伯温的后尘,哦不,前尘。

    刘伯温在朱元璋问其宰相的合适人选之时,文邹邹的说了一大堆,虽然最后证明他的每一句话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是就是因为这句话才招来了朱元璋疏离的原因之一。

第六十五章 发布檄文() 
佑敬言直截了当地回答道:“敬言认为宋濂可担当此重任。我认为就以他的才学不仅在南方士子心中享有重要地位,即便在北方士子心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

    “即使北方士子现在不知道他,想必就凭他那文笔,檄文一出,也会在北方文坛激起千层浪花的。”

    “那些士子会认为连宋濂这样的人都能在大帅麾下效力,那么大帅也绝对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不过,要想让普通的黎民百姓也认可大帅政权的话,恐怕还得下一番功夫。”

    “他们的文化水品低,这恐怕得利用我们政策让他们臣服。”

    佑敬言一口气说完自己的见解,原因什么的分析的都头头是道,有理有据。

    朱元璋对这个答案是满意至极!这完全就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了,好吧?

    “敬言,咱也是这个意思。”朱元璋很高兴地拍着佑敬言地肩膀道,对他提议的宋濂这个人选的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

    “那明天的早会上,你就提一下,好吧?”朱元璋对佑敬言道。

    佑敬言当然也只有答应的份儿了。

    第二天的早会之上,在佑敬言的带动之下,把北伐檄文的众任很自然而然的就交给了宋濂。

    宋濂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仅仅一晚上就把北伐的檄文拟定好了。

    “佑副统帅,那就劳烦你把这份《谕中原檄》传到北方百姓的手中,让他们知道咱才是中原的正统。”朱元璋对佑敬言命令道。

    “那敬言即刻便启程。”

    “好,幸苦你了。如果你需要人手的话可以找徐达调拨。”

    “是!”佑敬言痞痞地答了一声。

    佑敬言带着刘鸣和李冰在时隔几天之后,又踏上了向北行进的慢慢征程。

    三人刚刚踏上北国大地从徐达那里要回了他那八百精兵。

    还得说一下留在黑虎山上养伤的那五个士兵也都已经归队了。

    不过这些士兵只剩下五百多人了,其余的全都战死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争永远都是血腥残酷的。

    佑敬言对他们的牺牲也无能为力的很,只能是表一声敬意。督促一下徐达吧把安置费尽快发到他们家人手中。

    也算是为他们在这个时空中的这点儿缘分做些什么把吧!

    佑敬言从徐达那里要来那五百多人后,便命令他们拿着这份《谕中原檄》进去大街小巷做宣传。

    由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都不认识字,所以佑敬言便命令士兵用白话文宣读。

    直到街头巷尾的老妪乳儿都彻彻底底明白了里面的内容。

    这个任务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解决的,因为阶级不同,所以他们的需求就会大不相同。

    读书人盼望着能通过完善的科举制度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普通的庄户人希望能通过自己洒下的汗水填饱肚子……

    光光是一个檄文,就想得到北方百姓的支持,恐怕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敬言,你的那个檄文可真管用啊!短短几天,这里的百姓就对我们的态度转变了不少。”徐达说道,对佑敬言的能力很是佩服。

    “徐将,这都是大帅的功劳啊!”佑敬言不介意把这份功劳给了朱元璋。

    “大帅知道了你北伐之难处之后,就第一时间分析了原因,为你找到了这个解决办法。”

    徐达听了佑敬言的叙述之后,对朱元璋的忠心大概又要提上不少了。

    “敬言,等你见到大帅替我好好地谢谢他”徐达道。

    这是人朱元璋的江山,人家做什么都是为了人以后的江山社稷好吧,你还感谢人做什么,有什么好感谢的。

    这些话佑敬言当然不能对徐达说了,那就只有答好一条路可走了。

    “徐将,我看这几天士兵的士气好像不够高涨?”佑敬言问道。

    “嗯,这些士兵都是南方人。他们来北方打仗也有好几个月了,思乡是在所难免的。”

    徐达道,说完这句之后,突然灵机一动道:“敬言你这小子向来鬼点子就多,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徐达对佑敬言还是挺了解的嘛!

    佑敬言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才缓缓地答道:“有,当然有。”

    佑敬言也不卖关子,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地办法。

    “徐将,我有首诗你可以给将士们传阅着读读。”

    佑敬言把那首“孩儿励志出乡关”的诗稍作改动之后写在之上交给了徐达。

    “好诗,好诗!”徐达一介武夫,不知道认识个字不,竟然也赞叹着道:“敬言,你小子真是能文能武啊,这诗写得。啧啧啧。”

    “徐将,别误会。这诗可不是我写的,是我从一本书上摘录下来的。”佑敬言的才华已经足够了不起了,根本就再用不着把别人作品据为己有了。

    何况他也不屑于做这种事情。

    佑敬言又继续道:“将士们全都是些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他们想家也只是一时的!只要你正确引导,把他们身上的潜力激发出来,那么这种力量就是无比巨大的。”

    “嗯,对。”徐达对佑敬言的这句话颇为赞同:“问题是,具体如何实行?”

    “这样吧,敬言,我今天晚上就部分把将士们召集在一起,你来给鼓舞鼓舞士气,怎么样?”

    “徐将,我很累。”佑敬言道了一句。

    “等办完了这件事儿,你再好好休息,行吧?”徐达道:“我求你了,你就帮帮兄弟我吧。”

    徐达一个大男人竟然也开始撒娇卖萌起来,佑敬言被烦得不行了,也只有答应了。

    何况,佑敬言这人吃软不吃硬。只要你好好说话,自己即使再难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的。

    “好吧。”佑敬言松口答应了徐达,最后还叮嘱徐达道:“徐将,你让火头军今天晚上准备几道家乡地道饭菜。顺便通知下去,就说今天晚上你要犒赏三军。”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徐达对佑敬言地这个要求当然是无条件地答应了。

    “好,敬言,那我就去安排了,晚上就看你的了。”徐达道:“乘着这点儿空闲时间你好好地休息。”

    徐达离开之时还不忘向佑敬言表示着感谢。

    佑敬言对徐达热情的感谢都不好意思再发牢骚了!

第六十六章 (求收藏)() 
晚上名曰上的犒赏晚宴办的是如火如荼。

    参加的士兵达到了将近十几万人,声势那是非常的浩大。

    佑敬言作为这场晚宴的发起者,在开始的时候就为这些士兵们讲了话。

    一番话讲得是热血沸腾,大大的鼓舞了士气。

    这话是这样讲得:

    士兵们!勇士们!一个好男儿一生的宏愿当是为国家舍生忘死,抛头颅,撒热血,建立一番功勋伟业,拿着这份荣耀回家乡光宗耀祖。

    你们此刻做的就是这份事业,等你们凯旋归去之时,就是这份宏愿实现之日。

    文死谏武死战,即便你们有一天战死疆场,那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因为你们是为了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而死。你们就是英雄。

    这话虽然说的得有些冠冕堂皇,但是谁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英雄梦呢?

    佑敬言的一番话让这些士兵们暂时忘记了思乡之痛。

    佑敬言在晚宴结束的时候又讲道:“勇士们,天气日渐寒冷了,你们之中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对这样的气候很难适应,更别提在这种条件下打仗了。是吧?”

    佑敬言的一番话彻底说到了这些士兵们的心坎上了,许多人纷纷附和,有的人都被感动地热泪盈眶了。

    你想啊,有人突然理解了你心中地痛苦了,你能不被感动吗?

    “是啊,是啊,这样地鬼天气根本没法打仗啊,有时候手冻得连兵器都拿不稳了。”

    “听说再过些日子还会更冷,这可怎么办啊?”

    ……

    士兵们纷纷抱怨着道。

    这些隐患这个时候还是些小麻烦,如果不拿出来在明面上解决掉,那这种迟早也会发展成大患。

    佑敬言与徐达对视了一眼,才继而又对这些个士兵们道:“这个问题我知道了,等我和徐将军商量过后找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再答复你们,行吧?”

    佑敬言虽然语气痞痞地,态度还有些漫不经心,但是却在这些士兵种一下子就积累了很高的人气。

    这些士兵们早就受不了北方这种乍寒了,奈何怕影响军心,只得憋在心底。

    一个两个的是这样还在接受范围之内,如若千千万万的士兵都抱着这种态度,那还有士气吗?

    “瞧人家佑副统帅的这态度,再瞧瞧那位杨统帅,眼睛长得老高,什么时候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过。他作为粮草押运官什么时候关心过我们这些人的温饱。”

    篙火前围坐在一起的士兵们都不自觉的都把佑敬言和杨宪做起了比较。

    “就是,他作为粮草押运官自己没本事,还嫌弃我们吃得多。”

    “他何时关心过我们是否能穿暖?”

    “真不知道大帅为什么把佑副统帅给换下去了,佑副统帅多好的一个人啊。”

    “你们还不知道吧?”一个很八卦的士兵向周边的士兵耳语着,把杨宪如何当上这个粮草押运官的事情添油加醋的传了个遍。

    用不了多久,杨宪的名声在部队里就得臭了。

    歪打正着的也算是帮了佑敬言的一个忙。

    佑敬言虽然不知道士兵们讨论的这些事情,但对于他来说,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当然也是他喜闻乐见的。

    所以他对于士兵们的这种窃窃讨论也就根本不放在心上,没想到这却使得杨宪对于佑敬言更加的记恨了。

    刚回到军帐,徐达就对佑敬言提起了关于士兵们不习北方气温的问题:“敬言,这个问题,我也找就发现了,只是一直都没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现在正是北伐的关键时期,唉,这是愁人的慌。”

    徐达摘下头盔,往远处一扔,显得有些烦躁。

    “徐将……”佑敬言想要说的话还没说出口,只听得帐篷外响起了一道粗犷的声音。

    “常遇春来了。”徐达听到这个声音也显得非常的高兴,赶忙就起身去迎接。

    佑敬言则连窝都没带的动。

    常遇春和徐达两人一见面就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好一番叙旧之后,才想起了佑敬言。

    常遇春一拳捣在佑敬言的胸口怪怨道:“你小子见到我怎么一点儿也不高兴,我可是为了你专程赶来的。”

    常遇春对于佑敬言的冷淡很是不满。

    佑敬言这人面冷心暖,表面上他对常遇春冷冷地,其实心里对于常遇春能专程赶来看他还是非常感动的。

    在常遇春与佑敬言寒暄的时候,徐达就已经命令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