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雄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雄图-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虎牢果然是天下雄关,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看到刘禅专注肃穆的神情,赵云笑道:“斗儿,‘虎牢’两字乃榜书,为大书法家韦诞所书。”

    “榜书?!”饶是刘禅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对这个词也是闻未所闻。

    “榜书,古曰署书,萧何用以题‘青龙’、‘白虎’二闕者也;今又称为擘窠大字。榜书多用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苑囿,题写重臣宅第、寺宇庙堂、榜书关隘要塞城楼、园林景观、名山大川。如今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商家则用以书写店招,书体也从单一使用篆书、隶书楷书,发展到使用行书、草书。”赵云道。

    “无怪乎,世人皆道四叔文武双全。今日观之,果然传言不虚!”刘禅赞道,又问道:“这个韦康又是何人呢?”

    “韦诞韦仲将,前西凉刺史韦端之子,当今西凉刺史韦康之弟,乃书法家十大书法剑道高手之一,书剑俱绝,擅长各种书体。伏膺于上一任书法家掌门张芝张伯英,兼邯郸淳之法。诸书并善,题署尤精。其书法剑道特点如龙盘虎据,剑拔弩张,凌云贯日。曹氏宝器铭题,皆诞书。并作剪刀篆,亦曰金错书,其飞白入妙。”赵云神往道。

    “有点意思了。此韦诞之父韦端、兄韦康先后为西凉刺史,在西凉经营多年,势力如日中天,关系盘根错节,足见韦氏一族影响力居高不下,威望极高。比之马腾父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刘禅略有所思道。

    赵云沉声道:“然也。韦氏一族在西凉之势力不容小觑,这个韦康也非等闲之辈。孔融曾在书信中赞誉其雅度弘毅,伟世之器,十五岁时被辟为群主薄。建安十二年韦端被征为太仆后,荀彧向曹操推举署其代父为凉州刺史,素有仁德,被时人所荣,深受百姓爱戴。可见其在西凉影响根深蒂固,深得人心。不可不察也。”

    “四叔所言甚是。此次我们拯救马腾一家,注定要与这韦氏一族有所交际,甚至交锋,必须要从长计议,好好参详啊。”刘禅道。

    “这虎牢关乃中州之枢,南连嵩岳,北临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唯有西南一深壑幽谷通往洛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东都的门户。地扼通往关中的要冲,名列大汉八关之首,有‘锁天中枢、三秦咽喉’之称,历来为帝王兵家必争之地。要下洛阳,必先取虎牢。”赵云道。

    “为何此关名为虎牢呢?莫非也有典故不成?”刘禅奇道。

    “正是!”赵云笑道,“虎牢关之名,源自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据记载,周穆王姬满在圃田泽打猎,命随从掠林惊兽时,忽然发现老虎在芦苇丛中游荡,因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置关、汉置县。在周穆王柙虎于此之前,汜水是周武王之弟虢仲的封地,史称东虢。”

    “原来如此!”刘禅之所以对虎牢关特别感兴趣,并不是因《三国演义》虚构了“三英战吕布”这个千古佳话,而是想到了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绝代风华。

    当年,虎牢关前十八路讨董盟军大营,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羽饮了上马。关羽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自此,虎牢关一战,关羽威压敌军,名动天下!再也不是一个小小的马弓手,而一跃成为傲视群雄的一等一的英雄大将,也奠定了武帝的武林江湖地位。

    这一仗也成为刘备军事集团在大汉地位的分野,作为关羽的大哥和顶头上司,刘备军从此令人刮目相看,在多如牛毛的军阀诸侯中赢得了名望和尊重,得到了一席之地,再也不是无名小卒。就连睨视天下的曹操也不敢小觑,而是青眼有加,极尽笼络安抚之能事,要纳为己用。

    目睹雄关,刘禅遥想起二叔武圣关羽当年天神下凡的猎猎雄风,威震天下的傲人风姿,犹在眼前。不禁心驰神往,感慨万千,诗兴大发,郎声道:“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武圣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305章 牧野幽思() 
在阎宇依瓢画葫芦的打点下,刘禅一行又毫无悬念地进了虎牢关。

    目睹这一幕,刘禅无奈地哭笑着。在金钱和糖衣炮弹的凌厉而温柔的攻势,多么坚固森严的城池也很快土崩瓦解,多么强大的军队也会不知不觉地缴械投降。看来,要建设一支视金钱如粪土的铁军队伍,让武将不怕死,文官不贪钱,任重而道远,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行啊。

    此时,已是下午十分。恋恋不舍的刘禅决定在虎牢关盘桓一晚。

    在虎牢关最高的万昌酒楼吃过晚饭后,刘禅等人怀着探幽寻古的心情,兴致勃勃地上到顶层,登高望远,举目揽胜。

    此时,万里苍穹已是晚霞满天,落入了黄河源头的地平线的太阳,呈现着巨大而血红的圆。近在咫尺而又遥远的西方天幕铺满了五彩缤纷艳丽无比的火烧云,从东方天际逆流而上的黄河,原来略显暗淡的河面,此时与城楼、群山都披上了一层红橙相间斑斓夺目的色彩。颇有些“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之意境。

    在西下夕阳的热情渲染下,整片天空一块块支离破碎的火烧云层次分明,好像地图上鲜艳颜色的岛屿,又如同金色或红色的浪花在溢光流彩的黄河上翻滚跳跃。此时太阳与黄河,云彩与河水,甚至天与地,都在水乳交融地无限接近,分不清你我。

    黄河两岸的山林、城郭、村舍,河中的渔船,不时归巢偶尔掠过的飞鸟,还有数不清的飞虫,给这绝美的巨大静态图画添加了一丝丝生动的图画,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此情此景,使刘禅终于领略到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空旷辽阔的意境,以及近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雄浑壮丽的境界。

    然而无论景色多么瑰伟壮丽,毕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如曾经如日中天,统治数百年的大汉王朝,也跳不出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亡周期率的支配,避免不了盛极必衰,衰极必盛的历史定律,重蹈了“人亡政息”的覆辙。

    如何能长治久安,避免几百年的兴亡定律。这是刘禅得天下之后需要重点思考,集思广益,予以解决的战略大事。

    对这个千古难解的课题,曾经汹涌滂湃的黄河显然也不能回答,如今也只能沉重地咆哮,汩汩地向东方默默流淌,金黄的河面上隐约回荡着虎牢关古战场震撼人心的喊杀声。

    枕着虎牢关,听着黄河千古传颂的依旧涛声,这天晚上刘禅睡得十分踏实香甜。

    翌日又一如既往的例行公事以后,在玉门古渡乘船渡过黄河,继续向北。

    几个小时就到了河内。

    赵云介绍道,河内,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以内,对黄河以北的称呼。战国时河内为魏国领地,秦末司马懿的先祖司马卯,被项羽封为殷王,都城就在河内。汉高祖即位时设置殷国,次年改名为河内郡,位于太行山东南与黄河以北。领山阳、朝歌、温县等十六县。司马懿家族就是温县大族,建安六年,司马懿被辟为河内郡的上计掾。

    在河内稍作停留,用过午餐后。刘禅等人又开始赶路,数个小时后,便来到了牧野县的地界。

    牧野是西周史上的一个著名的地名。商朝王子、太师、千古忠臣、林姓始祖比干、西周国师姜尚都出生于此地。

    看着写着“牧野”的石碑,刘禅笑道:“四叔,牧野之名从何而来?”

    赵云想了想道:“牧野原非专有名词,这里是相对于殷都朝歌而言的。从朝歌城由内向外,分别称作城、郭、郊、牧、野。《尔雅》云: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意思是说,在城池或城镇的周围叫郊区,那里是人们耕种的地方;郊的外围叫牧,是放牧的地方;牧的外围叫野,是野兽出没的地方。正确的解释是,牧本身是一个邑落,所谓牧野,是指这个邑落外面宽阔的原野。”

    又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象,古老斑驳的城墙、古迹以及比干庙、姜太公祠都沐浴在金黄色的晚霞之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站在漫天彩霞的历史天空下,刘禅追古惜今,感受着中华厚重沉雄、源远流长的文明底蕴,散发着千古幽思,感慨万千。

    牧野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殷商末年,八百诸侯会同盟,助周伐纣的牧野之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与纣战于牧野。此战使周成功代商,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二次革命。

    革命古义是变革天命,最早见于《周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革命是一种实现正义和恢复秩序的行为,意思为改朝换代。商汤推翻夏朝的行为,被称为“汤武革命”。而有道之周武王伐无道之商纣王更是革命。

    商周牧野大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古代战争,标志着殷商555年历史的终结。此战为国语宝库的丰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留下了长长一串的成语或掌故。比如小心翼翼、天作之合、黄钺白旄、白鱼入舟、赤鸟流屋、叩马阻谏、不食周粟、爱屋及乌、助纣为虐、百夫致师、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等等。

    刘禅从中悟出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就是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同时,要“伐谋”、“伐交”策略,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统一战线。选择正确的战略时机。决战要奇正并用。要吸取商纣王迅速败亡的教训,政治要清明,法治与德政相结合。

    次日上午,刘禅让阎宇等人准备了一些祭品,到姜太公祠和比干庙分别了祭拜姜太公和比干公。

    姜尚姜太公是一位影响久远杰出的谋略家、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儒、道、法、兵、纵横诸家尊为“百家宗师”。特别是军事理论巨著《六韬》,奠定了他兵家宗师、权谋家和兵圣、武祖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

    刘禅假托在梦中得姜太公收为徒弟,意在掩饰他的神秘来历,装傻保护自己。祭拜姜太公,最根本目的是标榜刘禅与儒、道、法、兵、纵横诸家是一家人,为以后收服诸子百家打好良好基础。

    比干公不仅是刘禅在后世林氏的始祖,更是忠肝义胆、光耀史册的千古忠臣,忠君爱国的典范和榜样。祭拜比干公,就是对部下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要求他们以比干公为榜样,做一个忠肝义胆、忠君爱国、留名青史的忠臣良将。(。)

306章 篙火晚会() 
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祭拜完姜太公和比干公后,刘禅心情大好,带领着大伙,踏着和煦的阳光,直奔邺城的门户朝歌县。

    他们无心欣赏千篇一律的沿途风光,快马加鞭,一路狂奔。牧野距朝歌不过数十公里,两个小时后,便抵达了朝歌。

    朝歌,作为商朝末代行都、春秋时期卫国国都、楚汉相争时殷王司马卬首都的三朝古都,尤以商纣王时期达到鼎盛。为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华发展史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知道刘禅对此地大有兴趣,阎宇十分善解人意地雇了一个当地的文士,作为向导,带大伙游历了一番朝歌的名胜古迹。

    与周朝所书遗留下来的历史记载不同,这个见多识广的文士“导游”的野史说法更加引人入胜,激起了大伙访古探幽的兴趣。

    文士介绍道,在位三十年的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子姓,名受或受德,商谥帝辛,出于政治目的武王称其为纣王。

    与史籍所述纣王一无是处相异,帝辛自幼聪敏过人,武功显赫。《荀子?非相篇》说,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纪》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开疆拓土,连续向对东南夷用兵,把东南归于一统,极大地扩大了商朝的疆域。随着国土的拓展,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也传播到了东南,推动了当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听到这里,刘禅蓦然想起了后世太祖评价帝辛时说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一位大诗人也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

    想到这,刘禅叹道:“历史果然是胜利者所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利者名利双收,流芳百世;而失败者身死国灭,遗臭万年。”

    赵云道:“话虽如此,除了周武王和姜太公策略得当外,帝辛的失败也是咎由自取。其一,做事急于求成。他为加强中央王权,变革政权体制,试图改革宗教,触犯了八百诸侯和贵族阶层的利益,遭到了以微子为首的商贵族强烈反对,不惜叛国;其二,拒谏贼贤,自命不凡,弃三公而用小人,民心尽失;其三,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荒淫无度,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以重税奉养君王之私欲,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百姓怨望而诸侯叛离;其四,刚愎自用,众叛亲离。穷兵黩武,劳师远征,空耗国力。”

    刘禅闻言,低头沉思,慨然叹道:“四叔之言,斗深以为然。商之兴盛勃久焉,其败也速焉。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接着,刘禅一行参观了摘星台、纣王宫、荆柯冢、卫国故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