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征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 第6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去称‘十三家’,现在死的死降的降,真正对朝廷有威胁的就只剩李自成和张献忠两家了。只要朝廷坚持四正六隅之策。。。”

    刚说到这里,朱由检摇头打断道:“先生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朕一直是很敬服的,大体上也是这么做的。此策确实也取得了很好的战果,高迎祥授首,马守应毙命,便是明证。但现在朕和先生都错了!并非先生的策略不好,实是流贼凶顽,朝廷力有不逮啊!”

    杨嗣昌猛吃一惊,同时心中自然并不服气,急切地道:“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官军并未真正失败,流贼攻取之地,皆是官军防守薄弱,甚至根本没有官军的地方。。。”

    “这才是问题症结所在。”朱由检沉痛地道,“四正六隅中的四正是陕西湖广河南江北,是流贼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大明腹心之地。此地方圆不下二千里,山脉纵横,流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先生谓四正之巡抚分剿而专防,可实际的情形你也,南京卫所军不下十万,然而王在晋只能保住南京一地,如果不是卢象升全军驰援的话,恐怕连滁州和扬州都保不住。河南方面,卫所军已经损失殆尽,左良玉不堪大用,大明军刚刚组建,也只能保住洛阳开封。

    “陕西也差不多,流贼绝不敢攻打西安潼关,但其他地方,尤其是陕南,官军就无力防守,除非孙传庭驻扎在那里。湖广就更差了。四地巡抚专防尚且自顾不暇,哪有能力分剿?”

    杨嗣昌知道朱由检说的都是实情,但还是反驳道:“可是还有六隅。”

    “六隅分防而协剿,想法不错。”朱由检接着道,“可是六隅里的延绥和山西,同时亦在九边之列,防御外敌负担更重,根本分不出兵来。四川更是朕深虑之地,一旦流贼入川,则更加不可收拾。至于山东江南江西,指望那里的卫所军,先生,你敢么?就算能从这几省调出兵来,流贼窜入该省,同样局面更坏。”

    “可是圣上,不是还有卢象升和孙传庭两路官军主力,随贼所向么?”杨嗣昌额头已经见了汗,可还是争辩道,“此二路官军远胜流贼,连战连捷,只要坚持不懈,定可将流贼彻底扑灭啊!”

    朱由检摇头苦笑道:“先生说的不错,卢象升和孙传庭两路兵马,确实是我大明官军中最精锐者,对流贼以一敌百亦不为过。可这是有条件的啊!

    “首先,此二部官军战斗力真正的来源在于火器。但火器有赖于后勤及运输,现在供应已经是强弩之末,流贼尚且多在平原地区活动。一旦流贼转入山区,辎重运输不便,追都追不上人家,仗还怎么打?

    “再者,当然官军也有骑兵,京营天雄军关宁铁骑,战斗力都很强。可是先生,自从朕登基以来,这些骑兵部队都打了多少仗了?尤其是李定国李来亨二将,一年来转战南北,马不停蹄,兵力得不到补充,李定国还大病一场,朕想起来就揪心!其他各部也好不到哪去。这些骑兵兵力不多,却是大明对抗鞑子的本钱,绝对不容有失!

    “何况李自成张献忠等贼用兵狡诈,即使卢象升孙传庭率主力苦追,流贼大可钻进崇山峻岭,与官军玩猫捉老鼠的游戏,那时官军骑兵并无多少优势,消耗却在不断增加。这里追不到张献忠李自成,别处又冒出来个马献忠牛自成,朕怎么办?唉!朕错了,朕是把流贼想得太简单了!。。。”

    孙仇科科情艘球所月毫方察

    “这。。。”

    这回杨嗣昌终于哑口无言了,他到现在才意识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比纸上谈兵也好不了多少!

    沉默半晌,杨嗣昌还是忍不住道:“圣上责的是,臣愚钝!可眼下流贼正在攻城略地,川陕动摇,朝廷总得设法进剿。四正六隅之策既不可行,可有其他方略?”

    杨嗣昌本以为皇帝既然否定了他的策略,必是有了策略,所以才有此问。没想到朱由检却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几次欲言又止,脸色变得苍白,可见内心正在极度的之中。杨嗣昌不知何故,也不敢问。

    敌科地不方结学由孤主秘克

    良久,朱由检才沉郁地道:“朕没有方略。夜很深了,先生且退,容朕与廷臣再议一个万全之策。。。”

    杨嗣昌心中刺痛,暗想皇帝是被打击得太深了,这哪里还是自己熟悉的那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秦王!正想披肝沥胆地谏劝一番,朱由检却起身道:“朕乏了,兰剑,送先生。”

    望着心有不甘的杨嗣昌渐渐远去的身影,朱由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刚才他并没有说实话,其实这几天来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并且已经有了对付流贼的新策略。但是这个策略太过离经叛道,也太过“狠毒”他难以启齿!刚才差点没忍住就跟杨嗣昌说了,可是想到朝堂上那铺天盖地的口水,朱由检还是把这些话强行压抑在心里。不能说,即使是深受他信任的杨嗣昌也不行!

    这时候朱由检终于深深地体会到,君王是何等的孤独。

    本书来自  html/18/18653/iml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推选督师() 
第二天的朝会,议的自然还是当下的军事问题。朱由检仍然沉默寡言,廷臣仍然争论不休,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数日。对官员们来说,这种局面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皇帝没主意,诸事都得听官员的,这样官员集团就可以逐渐架空皇帝,成为帝国的真正主宰。

    可惜这些满腹经纶的官员偏偏不懂军事,出的主意虽然五花八门,却大多脱离实际。比如一些人认为既然京营和秦兵都不行,那就只好调辽东边军剿贼了。可是马上就遭到户部和兵部官员的反对,因为千里调兵不但劳师动众,朝廷根本无力供应粮饷;而且一旦抽调辽东边军,山海关等地的防御必然被削弱,若建虏趁机叩关,岂不更加麻烦?

    还有东林党人建议从各省调动卫所军剿贼,这个更不靠谱。且不论卫所军战斗力如何是否愿意打仗,单是缺少骑兵这一条,就注定是瞎指挥,甚至连同为东林党但较明事理的钱龙锡等人都去,不得不痛加驳斥。

    在淘汰了大部分明显不可行的方案后,廷臣们仍然没能商讨出一个统一的意见。现在大致分为三派:

    一是换帅派。这一派以东林党人为代表,主张解除卢象升和孙传庭的指挥权,从朝中委派重臣督师,真正目的则在于争夺军权。这一派人数最多,声音最大。

    二是维持派。这一派以兵部右侍郎杨嗣昌工部尚书徐光启,以及中书舍人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为代表,认为卢象升孙传庭有功无过,南阳陷落责任二人,主张让二人领兵,全力追剿张献忠和李自成。但这一派人数很少,与东林系官员相比,未免显得势单力孤。

    三是观望派。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温体仁和周延儒,以及王应熊张凤翼钱象坤等党羽。过去他们一向是的脸色行事,可这次皇帝迟迟不发表意见,他们也摸不准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想自己提个主张吧,他们对军事又一窍不通;不吭声吧,又怕让东林党抢了风头。于是只得一边对他人的建议冷嘲热讽,一边紧盯皇帝的表情。

    眼正午,再争吵也吵不出什么新花样了,朱由检终于开了口:“卢象升孙传庭及诸将尽心竭力奋勇杀贼,这是有目共睹的。但首逆逃脱,南阳失陷,流贼重入陕南,主要责任在朕,他们的过失,朕也不想替他们掩饰。既然众卿大多认为应该换帅,那就换吧!内阁拟一道旨意,免去卢象升总督五省四府军务之职,且回京师候旨;孙传庭由三边总督改任甘肃巡抚;收回戚显宗伏波将军印,回登州候旨。王在晋范景文并未直接掌兵,责任不大,仍任原职。廷议公推人选,接手三人军务,督师剿贼。众卿以为何如?”

    以东林系官员为首的廷臣们听了大喜过望,心想这回终于让皇帝低头了!虽然皇帝的方案与他们设想的还有一定差距,比如他们是很想把卢象升孙传庭革职拿问,彻底驱逐出官场的;但他们也知道皇帝年轻气盛,此次做了这么大让步已属不易,万一迫得太急,皇帝一怒之下反悔,那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以李标钱龙锡等内阁重臣为首,众臣纷纷表态。维持派和观望派见朱由检已做出决定,也只得接受现实。

    接下来最的一件事,自然是推选督师的具体人选了。没想到,东林系官员们刚跃跃欲试地要推举早已商量好的人选,朱由检却又发话道:“此次推举督师非同小可,剪除首逆剿灭流贼之重任,全系于其一身。连卢象升孙传庭这样能臣都完不成的任务,非得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文武双全的重臣方可胜任。朕以为,督师人选须得满足几个条件:

    结仇仇不酷结察战阳仇远敌

    “其一,必须是阁臣,如此方可服众;

    “其二,必须做过地方官,熟知地方政务,便于统筹协调;

    “其三,必须才学过人,德高望重;

    “其四,必须知兵,最好统过兵,取得过战果;

    孙远仇不独孙术陌冷月诺主

    孙远仇不独孙术陌冷月诺主可惜这些满腹经纶的官员偏偏不懂军事,出的主意虽然五花八门,却大多脱离实际。比如一些人认为既然京营和秦兵都不行,那就只好调辽东边军剿贼了。可是马上就遭到户部和兵部官员的反对,因为千里调兵不但劳师动众,朝廷根本无力供应粮饷;而且一旦抽调辽东边军,山海关等地的防御必然被削弱,若建虏趁机叩关,岂不更加麻烦?

    “其五,必须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以上五条,缺一不可。诸位臣工,朝中可有这样肱股之臣?”

    此言一出,绝大多数廷臣立即傻了眼。不为别的,皇帝提的这五个条件,也实在太苛刻了点!

    结仇仇科鬼敌球接月情太仇

    首先必须是阁臣,那就限定在了阁臣那十五个人里;第二必须做过地方官,可是阁臣里有一多半都是翰林出身,自从步入仕途,就一直做京官,从未外放;第三必须才学过人,德高望重,这个标准又不好说;第四必须知兵,最好还统过兵,这一条就更难了,连京师都没出过的官员,上哪去统兵?第五必须年富力强,而阁臣中多是年龄偏大者,像李标成基命这样年过花甲须发皆白的,就不能在考虑之列了。

    可是想要反驳皇帝的这五条标准,又不知从何处驳起,毕竟这些要求单论哪一条,对督师这样的人选来说亦不为过。东林系官员赶紧绞尽脑汁,把东林系阁臣一个一个地往这五条标准上套:李标钱龙锡何如宠文震孟成基命王洽。。。可是没有一个人同时符合这五条标准。即使算上中间派的毕自严徐光启和杨嗣昌,还是没人符合。

    其实最接近要求的无疑是杨嗣昌,可是杨嗣昌并非东林党,而且资历太浅,东林系官员当然不想推举他。李标钱龙锡成基命等几位东林重臣一商量,唯一勉强符合标准的就是兵部尚书王洽了,他除了没亲自统过兵以外,其他几条都算符合。其实王洽在东林党中不算太的人物,但把督师抢到手,也只好推举王洽。

    孰料还没等他们商量好,此前一直不声不响的温体仁突然出班奏道:“陛下,臣推举一人!”

    艘科不地鬼敌恨所月冷秘太

    “哦?”朱由检惊喜地问道,“朕方才说的那五条,他可都符合?”

    “正是!”

    “到底是何人?”

    “启奏陛下,此人乃是东阁大学士领礼部尚书衔太子太保,周延儒!”

    本书来自  html/18/18653/iml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延儒督师() 
东林党人原以为督师已成囊中之物,孰料半路杀出个温体仁,推举周延儒担任督师。请大家品#书……网!更新最快的温周二人互为同党,且与东林党是政敌,这是官场上公开的秘密,此前二人仗着皇帝的爱护,也多次与东林党作对。

    可东林党人万万也没想到,他们费这么大的劲弄出来“督师”这个名目,为的就是从皇帝手中争抢军权,眼得手,温周又出来捣乱,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但东林党措手不及,就连周延儒本人都瞠目结舌。不是他不想揽权,但他对军事一窍不通,这几日东林党人一再主张派重臣督师,他也只是极力反对,不想让大权落入东林党手中而已,可从没想过自己去督师。而且皇帝也是刚刚才同意换帅督师的,他与温体仁虽然夜夜密议,在这方面却是完全没有准备。

    结仇仇地酷结球所冷孤孤学

    但周延儒是何等聪明之人,只偷着瞟了温体仁一眼,见温体仁同样以眼神示意,便知其中必有门道,定下神来故作推辞道:“陛下,臣何德何能,焉能担起如此重任。”

    “玉绳兄过谦了,你来督师有何不可?”温体仁环顾殿内众臣,挑衅般地道,“陛下列举督师人选的五条标准,臣深以为然。臣思廷臣虽众,能同时满足这五条标准的,则非周延儒不可。

    结仇科科情结恨所月帆孤察

    “周延儒是阁臣,这第一条自是不消说了。第二条,周延儒曾任延绥巡抚,延绥为九边之一,且流贼横行,朝中又有阉贼掣肘。然延儒在任期间官声斐然,政绩卓著,即阉贼欲寻隙打压,亦不可得。

    “第三条,周延儒在万历四十一年会试殿试连中两元,神宗皇帝钦点状元,当时年仅二十一岁。此等才学,廷臣中可有出其右者?

    “第四条最,须得知兵统兵。延儒任延绥巡抚时,曾指挥本镇官军长途奔袭,大破蒙古鄂尔多斯部,献俘阙下,诚为朝廷多年以来难得的大胜。如此辉煌战绩,可算知兵统兵否?

    “第五条年富力强,这还用多说么?延儒今年刚刚三十岁,而立之年便入阁参赞机务,正是后来者居上。与他相比,体仁已是垂垂老矣,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啦,哈哈哈哈。。。”

    结远科仇情结术由阳学球鬼

    东林党人听了这番话,无不又惊又怒。在他们的眼里,温体仁与周延儒虽然才学俱佳,却专以媚上为能,是不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