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征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 第6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卢象升正襟危坐,威严地问道:“听说你是来给本官下书的,是谁派你下书?所为何事?”

    “回尚书大人,正是!”刘国忠赶紧解开乱蓬蓬的发髻,从里面摸索出一颗白色小球,恭敬地高举过头,“罪民受族兄刘国能之托,特来向尚书大人请降!”

    卢象升接过来一来是一颗蜡丸。这蜡丸乃是把蜂蜡加热熔化,趁其尚未冷却时,加入需混合之物,然后灌入容器,待完全凝固后便成了蜡丸,民间常用于传递需要保密的消息。

    卢象升掰开蜡丸,见里面是一张油纸字条,上面用潦草的字迹写着:“罪民及所部深知与朝廷为敌,罪孽深重,早欲归顺,奈何被巨寇裹挟,未得其便。今欲借机请降,罪民不敢求生,只乞尚书大人放过无辜妇孺,罪民等即无憾矣。详情由刘国忠面禀。刘国能顿首拜上。”

    卢象升给杨廷麟人心中均是将信将疑。要说这刘国能,自然是大名鼎鼎,他绰“闯塌天”,手下拥兵数万,在“十三家”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不过一个月前,卢象升刚把他杀得大败,刘国能的家底折损过半,他那时不降,却选在流贼似乎要大举反扑时投降,不能不惹人生疑。

    关于如何对待大股流贼投降,朱由检也早有安排。为着尽快平叛,避免内外两线作战,朱由检密谕卢象升:只要是真投降,可以允许流贼投降。尤其是有影响的流贼首领,受降一个,对其他流贼也能起到个示范作用。不过必须是真投降,如果是玩假投降戏耍官军,则必须毫不留情地彻底消灭。另外,只有两个人,是不用考虑投降真假,必须予以剿灭的,那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因为别人也许会真投降,只有这两人绝无可能。

    因此略一沉吟,卢象升便对刘国忠道:“如果刘将军确实真心归顺朝廷,本部院当然欢迎。刘将军是你的族兄?”

    “回尚书大人,刘国能是罪民的五哥。”刘国忠赶紧道,“五哥早欲投诚,只是‘十三家’大军常常一起行动,如果稍有不慎走漏了风声,那可就粉身碎骨了。这次五哥负责攻打邳州,正好借机与尚书大人联络。不过呢,嘿嘿。。。”

    “不过什么?”卢象升问道。其实他早就猜出,刘国能不可能就这么投降,信中所谓“不敢求生”云云更是试探之语。即使他是真降,也肯定是要提条件的。

    果不其然,刘国忠谄笑道:“五哥确实想降,但又不能说服部下。所以呢,想请尚书大人派一位朝廷命官,和罪民一起回营,晓谕大义,和五哥一块儿把其他人劝服了。尚书大人您。”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只身赴敌营() 
刘国忠虽然说话拐弯抹角,卢象升和杨廷麟还是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说白了,刘国能还是不信任朝廷,怕自己投降成了自投罗网,所以要求卢象升先派个官员到他的军中,实际上就是人质。一旦朝廷没有满足要求,或是违背承诺,那这个官员也就别想活了。

    卢象升把脸一沉,刚要发话,却见杨廷麟对自己连使眼色。卢象升知道杨廷麟有话要说,便命人先把刘国忠带下去,这才问道:“伯祥有何见解?”

    “尚书大人,下官认为刘国能应该是真降,”杨廷麟肃容道,“所以不妨答应他的要求。”

    “何以见得是真降?”卢象升不大相信地道。

    “流贼在官军打击下,虽然兵力仍有不少,但形势已接近山穷水尽。”杨廷麟认真分析道,“就拿刘国能一部来说,刚刚被官军痛击,折损大半,如果刘国能是个明白人,就应该知道顽抗到底只能是死路一条。而且我们按照旨意善待俘虏,还特意释放了一些人,这些人回到刘国能营中,必然宣扬归顺的好处,对流贼乃至刘国能本人当然会产生影响。

    “而且刘国能在‘十三家’中相对兵力较少,必然受制于人。流贼火并时有发生,局势不利时尤其如此。与其被其他流贼吃掉,还不如堂堂正正归顺朝廷。当然,前提是朝廷要给他一条生路,如果像洪承畴那样杀降,当然不会有人归顺了。现在朝廷内外交困,如果刘国能真能归顺,数万生灵免遭涂炭,官军可集中精力对付顽敌,流贼亦会加速瓦解,对朝廷实大有好处。”

    “伯祥,你说的这些,我其实也想到了。”卢象升叹了口气道,“不过现在谁也无法断定刘国能就是真降,再说他要我派官员去他营中,一旦有变,此人必为所害。。。”

    “正因为不知道刘国能是否真降,尚书大人更应该派人去刘国能那里,眼见为实嘛。”杨廷麟毅然道,“下官不才,愿请令前往!”

    卢象升先是一怔,随即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伯祥,此事绝非儿戏,太危险了!不行不行。。。”

    “骑马坐船三分险。”杨廷麟坚持道,“为社稷大局冒这个险,难道不值得么?只要尚书大人做好一切准备,即使刘国能使诈或者变卦,受损者不过廷麟一人而已。廷麟自幼束发受教,又蒙圣恩得中恩科,为人臣者,不正该尽忠效死以报君恩么?即或廷麟真遭不幸,亦不足以报答君恩之万一也。战局瞬息万变,事不宜迟,还请尚书大人快做决定!”

    卢象升苦劝不住,杨廷麟执意要去。卢象升思虑再三,终于咬咬牙道:“好吧!伯祥有勇有谋,必能逢凶化吉,马到成功。我派五十名中军护送你去。。。”

    “不可,”杨廷麟急忙道,“人去多了,反而会引起刘国能猜疑,况且真要有事,五十人在千军万马中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过是白白送死而已。下官独自和刘国忠去即可,届时随机应变,总之必不辱使命尚书大人放心!”

    就这样,杨廷麟和刘国忠不到天明便从邳州悄悄出发,赶赴刘国能的大营。而卢象升则悄悄派数队精锐骑兵远远跟随,一旦发现流贼有异动,就是拼了命也要闯进敌营,把杨廷麟救出来。尽管如此,卢象升的心里还是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反复喃喃念道:“但愿一切顺利,伯祥能平安归来!”

    却说刘国忠引着杨廷麟从邳州策马直奔东南,不过三四十里,便骆马湖区。在夏天,这一带是连成一片大湖的,如今虽然水落,但地面全是淤泥,被冻结实以后简直比山路还崎岖,杨廷麟不得不下马牵着缰绳,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他一边默记周围地形一边暗想:刘国能部进到这里,确实如同进了死胡同,即使想耍什么花样,官军也有能力把他们消灭在湖区里。想到此处,更觉放心,前进的步伐也不觉轻快起来。

    又跋涉了一个多时辰,直到天色将晚,二人才抵达刘国能的大营。原来刘国能把大营设在骆马湖中的戴场岛,由于是枯水期,岛子北面与陆地之间出现了一道很窄的陆桥,其余三面仍被湖水环绕。虽然湖面结了冰,但冻得并不很结实,大军是无法涉冰而过的,陆桥就成了岛子与外界的惟一通路。

    如今这里戒备森严,由最忠于刘国能战斗力也最强的中军营亲自把守。见刘国忠回来,还带回一名身着大红官服的朝廷命官,中军官立即通禀,不多时,“闯塌天”刘国能即率领手下大小将领集体迎接。

    刚一见杨廷麟,刘国忠只介绍了两句,刘国能便对杨廷麟双膝跪倒,大礼参拜道:“罪民刘国能,叩见主事大人!杨大人不畏冰雪,不嫌我们是流贼,肯屈尊大驾来这里,国能感激涕零!”话音未落,竟然滴下泪来。

    敌科仇远独艘学由冷考敌

    杨廷麟见刘国能生得浓眉大眼,虎背熊腰,说话声如洪钟,感情丰富,不像是阴险狡诈之辈,赶紧双手将他搀起,认真地道:“刘将军快请起。古人云: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将军过去与朝廷为敌,铸成大错,好在迷途知返,十分及时,可谓将功补过。今上乃不世出的圣君,大明中兴指日可待,将军与麾下将士能为朝廷效力的地方还多着呢!”

    二人寒暄几句后,刘国能又让部将给杨廷麟见过礼,这才引着杨廷麟进了中军大帐。这里早已设下丰盛的宴席,刘国能请杨廷麟坐了主座,自己在下首相陪,举杯高声道:“今日杨大人来我们这里,与我们商议投诚事宜,是我等莫大的荣幸!来,大家一齐敬杨大人三杯!”

    杨廷麟却没有举杯,轻轻叹了口气道:“多谢刘将军的好意。但是今冬到处大雪成灾,无数饥民嗷嗷待哺,就连京师都按人头限量供应粮米。圣上以身作则,每餐只吃一碗粥一个窝头,学生身为人臣,美酒再好,又怎能咽得下去!”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事出有因() 
杨廷麟这一番话,把刘国能说了个面红耳赤。其实他也明白杨廷麟的言下之意:如果没有他们这班流贼,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都会好过很多。

    不过刘国能还是很敬佩杨廷麟。一是因为他未做流贼之前,是在驿站做驿卒的,也见过不少大小官员,没有一个不喜欢花天酒地,像杨廷麟这样的官他还是头一次见。二是因为今天杨廷麟孤身来此,可谓“深入虎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这帮人敬酒,杨廷麟居然不给面子,可见其为人之风骨。

    不过刘国能手下的部将,有些人心里就很不受用了。其中一个叫刘国刚的,也是刘国能的族弟,便不满地小声嘟囔道:“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神气什么!别说是六品,就连正四品的游击正五品的知府见了老子,也得吓得尿裤子!敬酒不吃吃罚酒。。。”

    刘国能听见刘国刚嘟囔,怕他坏事,赶紧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又转对杨廷麟赔笑道:“杨大人责得是,我这就命人撤席。你们且先退下,我和杨大人有要事相商。”

    刘国刚等人虽然不情不愿,但也不敢违抗刘国能的命令,只好退出帐外听信。刘国能又对杨廷麟重新施礼,颇有感触地道:“跟杨大人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如果每个官都能像杨大人您一样,心里每时每刻都装着社稷和百姓,罪民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啊!”

    接着他就向杨廷麟诉起苦来。原来刘国能是陕西清涧县人,和李自成一样,也是驿卒出身。虽然朝廷直接拨给驿站的经费并不多,但各地均会向当地百姓摊派驿站花销。驿卒虽然名义上是徭役,然而也能从驿站领到薪水,虽然不多,但足以养家,比起普通农户靠天吃饭,这个能旱涝保收,还算是个不错的差事。

    本来刘国能也是个老实巴交的人,虽然天启年间国事日艰,驿站也时有欠饷,但日子还能对付着过。不料有一年县里来了新知县,此人是个典型的书呆子,对民生一窍不通,却又想做出点政绩好尽快升迁。那时知县的政绩无非就是考较钱粮,这个知县就盯上了花钱颇多的驿站,强行要求驿站缩减一半经费。

    孙科不仇情孙恨所冷术战技

    清涧县的驿站归县丞管,这个县丞与大多数地方低级官吏一样,也是世代做县丞,在县里的影响力其实比知县还大。他虽然惹不起知县,但在县里一向飞扬跋扈,变着法地营私舞弊。借着压缩驿站经费的由头,他向下面透了话:现任驿卒若想保住差事,就得向他“孝敬”。

    刘国能保住饭碗,也只得去县丞家“孝敬”银两。不过他家确实没多少余财,博取县丞的同情,他还让新婚不久的妻子与自己同去。没想到这个县丞见刘国能的妻子颇有姿色,顿起歹心,假意敷衍了刘国能一番,回头即故意找茬,罗织罪名,把刘国能投入大牢,问成死罪。

    艘科仇不酷后恨接孤远战不

    刘国能突遭不白之冤,开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尽办法托族人上下打典。后来才有明白人告诉他:是县丞的婆姨了,你死以后,县丞自然下手方便。若想活命,不如让你婆姨去求县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俗话说得好: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刘国能就是再老实,此时也勃然大怒,在族人的帮助下砸牢反狱,把县丞一刀杀了。县丞是朝廷命官,杀官就是造反,刘国能有冤也无处伸,索性真的反了。

    敌远不地鬼敌恨陌孤所通诺

    初时刘国能倒也存了杀尽贪官劫富济贫的心思,还能严格约束手下。可是随着部下越来越多,生存下去,也就慢慢地和其他流贼一样,所到之处如同蝗虫过境,刘国能还得了个“闯塌天”的绰。对部下的种种胡作非为,刘国能开始还会说一说,后来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现在回想起来,当初造反时,确实怀了解民倒悬的壮志;可是多年所作所为,不但没能解民倒悬,反致使民不聊生,夜深人静之时扪心自问,也常觉良心不安。说到动情处,刘国能忍不住失声痛哭。

    杨廷麟听了也很受触动,长叹一声道:“如此说来,刘将军**为贼实乃事出有因,此即所谓‘官迫民反’尔。此等贪官墨吏,上瞒朝廷,下欺百姓,对社稷之害不亚于外侮,着实该杀!不过当今圣上登基以后锐意求治,尤其是刷新地方吏治,才会在一次恩科中录取六千进士,大部分分派到地方上做县丞主簿典史这些紧贴百姓的官员。只要天下不乱,数年之内必有成果,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必将受到严惩。将军现在反正归义,正当其时,善莫大焉!”

    经过这番深谈,两人的感情也拉近了很多,终于要谈最实质的问题了。刘国能也不再吞吞吐吐,他表示自己确实想真心归顺,不过因为有洪承畴不分青红皂白的杀降在先,尤其是连老弱妇孺都杀,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很多流贼都认为反正投降也是死路一条,还不如顽抗到底。刘国能虽是首领,但也不能不顾及众人的意见。

    此次他被分派打邳州,让部下同意投降,他故意把队伍带到骆马湖。此地在作战时差不多是个绝地,只要官军封锁与外界的通路,连打都不用打,待天气回暖冰雪消融,几万人全都得淹死。现在全营也都知道了卢象升已经亲率精兵来援,慑于官军的强大和自身的困难,就是原来最反对投降的刘国刚等人,也不得不勉强同意投降。对刘国能来说,如果不能投降,那他这支队伍也就完蛋了,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破釜沉舟”吧。

    结地地科情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