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征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 第6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这反倒让朱由检来了兴趣,想看看这三个人是为什么不招东林党待见的。这一看不要紧,朱由检喜出望外:他们正是自己想用的人!

    先说王家祯,他曾经出任过甘肃巡抚,地方从政经验丰富。其时毗邻甘肃的青海蒙古部落松山部酋长银定、歹成屡屡犯边,当地边军畏敌如虎,王家祯一介书生,却能提刀上马身先士卒,并设计三胜银、歹,斩首五百余级,极有胆略。

    再说玄默,性情耿直,铁面无私。初授推官,后官至吏科给事中,审案无数,参劾官员亦能明察其过。

    最让朱由检看重的是范景文。他也是以推官开始仕途,历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郎中。魏忠贤权势滔天、大肆任用奸佞小人时,范景文一封请求朝廷广开仕路的奏疏使他名扬天下。其中有这么几句:“天地人材,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是非公论,当与天地万世共之!”

    朱由检看罢击节叫好,在一瞬间已经做出了决定:让范景文当河南巡抚!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新任知府() 
当朱由检的御批返回京师,内阁惊奇地发现,虽然皇帝批准了河南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的人选,但职务却做了少许:范景文任巡抚,王家祯任布政使,玄默任按察使。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大摇其头,认为皇帝不懂官场成规,乱点鸳鸯谱。因为王家祯本来就做过甘肃巡抚,现在反做回布政使,虽然官品没变,实际上却有贬官的意味。而且各地官场一般都是资格最老者任巡抚,像朱由检这样安排,很容易引起地方官员不和。

    但这还不是重点。朱由检的御批明确指出:河南刚历战火,百废待兴,各种事务多如牛毛,因此只宜专任,不可兼职。具体地说,河南巡抚就是河南省的主官,后面那一长串头衔都去掉了。

    东林党没能识破朱由检的“诡计”。范景文本来就是他们不人物,头衔越少权力越少,他们当然求之不得,因此也就没有阻挠朱由检的决定。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朱由检这一手又打破了“祖制”:自范景文起,巡抚不再是朝廷临时派驻地方的京官,明确了地方官员的身份。与之相应,权力和责任也会发生变化,出了事往下推、自己拍走人这一招就不好使了。而且以后朱由检会越来越多的官职,有了这个先例,后面就好说了。

    之所以让范景文当巡抚这个“一把手”,朱由检主要是看重他爱才惜才、勇于担当这个特点。在不久之后,河南会出现的新官职和新官员,朱由检不想让朝臣认为这些新职位都是自己搞出来的,到时候就需要范景文去和廷臣打擂台。

    而王家祯有出任地方主官的经验,玄默擅长审案,也是布政使和按察使的不二人选。这对王家祯也算是一个考验,如果他真的因为论资排辈而不好好配合范景文,朱由检自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的政治生命也就随时有可能终结。

    当然,从京师接到御批,再到三位官员抵达开封赴任,至少也得有七八天的时间,朱由检可不会在这里干等着。他一道圣旨,把归德府的推官阎尔梅急调到开封他出任开封府知府。理由也很冠冕堂皇:阎尔梅虽然只是正七品推官,但忠于朝廷不肯附逆,被曹文诏解救出来以后,又临危受命,暂时负责归德府的防务,其间还击退过一次小规模的流贼袭扰,表现卓异。而开封百废待兴,尤其缺少地方官员,等京师委派未免耽搁时日,所以破格任命阎尔梅为知府,吏部手续容后再补。

    阎尔梅骑快马抵达开封后,朱由检不顾夜深亲自接见。阎尔梅当然深感圣恩,因为他在年初时还只是个穷秀才,先是赶上恩科,因为策论做得好,考中了进士;如今又被破格提拔为从四品知府,很多官员入仕十几年也未必熬得到从四品,他却连一年都没用。

    “知道朕为什么要用你么?”朱由检微笑道,“因为朕听曹文诏说了,你胆子大,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但是又能坚持原则。你觉得为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启奏陛下,臣以为为官之道,不外上报君恩,下安黎庶,舍此无他!”阎尔梅激动地大声答道。

    “好,朕就要你这一句话!”朱由检也兴奋地频频点头道,“如今开封百废待兴,正是大刀阔斧除旧布新的好时机。来来来,朕有一些想法,今夜咱们以茶代酒,边饮边谈…”

    其实朱由检早就想重用阎尔梅这样的恩科进士,因为他们年龄既轻,又与官场没什么瓜葛,一旦被自己提拔任用,会比那些原有的官员更坚决地拥护自己的政策和主张。阎尔梅果然没有让他失望,经过一夜的面授机宜,他第二天清晨即升座府衙大堂,循着朱由检的思路,开始了一系列非常的改革。

    开衙办事,第一件事当然是接见僚属。府衙和县衙在机构设置上差不多,除了知府这个主官以外,还有同知一人,正五品,职责类似于县丞;通判一人,正六品,职责类似于主簿,并兼管刑讼;推官一人,正七品,负责具体审理案件;经历一人,正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均为知府辅官;照磨、检校、司狱各一人,均为从九品。除了这几个人是朝廷命官以外,其他人就全是“吏”了,包括六房书吏、衙役等等,加起来足有一百多人,却都编制之内。

    新任知府升堂,开封府衙的各色官吏当然都得来点卯。但是同知、通判等官员已经投降了叛军,城破之际也跟着洪承畴的败兵一起跑了;剩下的小官和胥吏有不少在官军攻城时被炮弹误伤,也有逃亡者,总之朝廷命官一个也没有了,胥吏也只到了一半。

    阎尔梅在让众人自己报名之后,先是态度和缓地道:“本府先向你们透个底。因为官军与叛军在河南大战,百姓死伤甚重,民生凋敝,所以圣上已经决定,免除河南各府三年徭役,不日圣旨即下。你们在衙门里呢,按理说都算是服徭役的,如果有不愿意留在衙门里的,现在就提出来,本府一律批准。”

    他连问三遍,却没有一个应声的。其实这也必然的,因为虽然名义上这些胥吏是在服徭役,可实际上,衙门里或多或少都会给他们一些薪水,银子自然是从衙门的“小金库”里出。不但有薪水可拿,他们还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大捞外快,那可就没数了,是薪水的好几百倍都有可能,因此谁也不肯舍弃职位。

    阎尔梅见状心中暗笑,外表上却是严肃地道:“既如此,你们是自愿留下来了。本府有言在先,地方衙门积弊甚多,尤以私设金库为甚。如今圣上正驻陛开封,你们大概也有耳闻,今上明察秋毫,眼里不揉沙子。与其等着圣上稽查金库,倒不如主动上报,撤销的为好。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一听知府老爷把皇帝搬了出来,谁不害怕,只得连连点头称是。阎尔梅便趁势道:“既如此,户房先把府衙的账本呈上来,私库清点之后立即上缴。从今往后,谁也不要指望衙门能补贴你们薪水了。至于本府,月俸只有二十一石,也雇不起你们这许多人,这可如何是好?”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招募胥吏() 
当搞明白这位新任的知府大老爷是一毛不拔,真的不打算给他们一文钱薪水之后,开封府的胥吏们可不干了。心想别说本朝,就是从有官府那一天算起,衙门里的人哪有白干活不拿钱的?朝廷不出,官员就得出,否则赋税谁来收,治安谁来管?

    即使是本朝最著名的清官、嘉靖朝的海瑞“海青天”,迂腐到了真的两袖清风,无论是火耗还是“踢斛淋尖”所得都分文不取,但是衙门里胥吏每月的薪水他还是得出。以至于做知县时,还得让老婆在县衙后院内自己种青菜,连老母做寿买了二斤猪肉都成了大新闻。

    可是这位阎知府不知是怎么想的,竟连几百上千年约定俗成的规矩都不守了。六房的书吏头目偷着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吏房的头目率先站出来深施一礼,狡黠而又略带威胁地道:“太尊,小人家里人口多,上有老下有小,都得小人供养。过去衙门里虽然薪水微薄,日子还能对付着过。若按太尊所说,小人却是不能留下了,还不如去街头卖菜,至少还能糊口。”

    他这么一带头,有不少书吏和衙役也纷纷跟着起哄,表示不给钱就不干了。这招叫以退为进,他们心想就算你知府老爷官威大,也不能耍光棍自己催粮、自己打板子吧?不还得用我们这些人么?可能无非就是不想从自己兜里往外掏银子而已,这还不简单。许是这位阎老爷刚当知府,还不清楚里面的门道,等以后慢慢透给他就行了,大家闷声发大财,皆大欢喜岂不是好?

    可没想到的是,阎尔梅当即朗声说道:“很好!凡是刚才说要离开衙门的,本府一律批准,你们现在可以退出府衙,各回各家了!”

    这下众人不禁大眼瞪小眼,全傻了。但是转念一想,这位新太尊可能是个二百五,还不知道缺了我们不行,等实际一办事就知道了,早晚还得把我们请回来。因此几房书吏头目带头,大几十人呼啦啦退出堂外,转眼间大堂上就变得冷冷清清。

    不过胥吏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毕竟也有忠厚老实的,还剩下十来个书吏和衙役没走。阎尔梅问他们怎么不走,他们犹豫着说也想走,又觉得太尊刚来,他们就撂挑子显得不地道,至少也得把手头的工作交割清楚了再说。

    阎尔梅哈哈大笑道:“好,本府就是要用你们这样尽心尽责的人!都不要走了,今上圣明,就连一个普通百姓,都不忍心让他饿着,还要想方设法解决他的生计问题,难道反而会亏待你们这些直接为朝廷办事的么?刚才本府所说,只是故意试探而已,没想到那么多人禁不住试本府三言两语就给说走了。你们也不要着急,这不是还没到发薪水的日子么?先好生做事,日后圣上必有恩旨,本府奉旨行事,绝不会亏待你们的。”

    阎尔梅这番话等于给众人吃了个定心丸,众人这才转忧为喜,心中感叹如今世道真是变了,过去老实人总是吃亏,这回还真的就没吃亏。

    接下来阎尔梅立即吩咐众人做两件事:首先封存的账册,派专人看管,没有知府的同意,人不得借调翻阅;然后全体上街贴告示,告示的有三条:一,皇恩浩荡,免除开封百姓三年徭役;二,在开封府衙外开设粥厂;三,府衙招募胥吏,老少、出身不限,有意者速来,考核通过立即录用,当天上岗!

    告示一贴出去,全城百姓都轰动了。要知道在叛军占领开封期间,没有一户百姓家中没有遭到洗劫,明面上能看到的值钱东西几乎都被抢光了,连房子都扒了用来守城,粮食更是几乎没剩下一粒。如果不是官军攻破开封,恐怕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饿死人的情况。

    而现在开封府的告示,及时地稳定住了老百姓的情绪。免除徭役当然是大好事,但最的是有了官办粥厂,就不至于饿死了。但是很多人还是担心粥厂规模有限,轮不到自己吃就没了,所以纷纷赶来府衙看个究竟。

    至于对府衙招募胥吏,百姓们更多地还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因为多少年以来,公门里都是那些人,他们在城里都算是有势力的,普通老百姓去和他们抢饭碗,能成么?

    告示贴出去不到半个时辰,府衙外已是人山人海。其中也有一些是地痞流氓,故意在人群里推来挤去、大呼小叫,想制造混乱,乘机哄抢粮食。

    不过他们这点伎俩今天算是用错了地方。朱由检已命令第一师暂时负责维持城中秩序,这些官军虽然让他们现在就上战场可能还不行,但是对付地痞流氓已经足够了。一队队官军在府衙周围戒备森严,发现捣乱的立即揪出来,不一会儿就揪出十几个地痞,绳捆索绑掷于地上,当然也少不了一顿拳打脚踢。地痞流氓都是欺软怕硬的货色,见了这种情况,谁还敢动?

    见人群平静下来,阎尔梅站在府衙外的一小块空地上高声说道:“各位父老!本官是新任开封知府阎尔梅…”

    刚说到这里,百姓纷纷便跪倒磕头。这个时代的规矩就是如此,连七品知县还被称为“父母官”,何况是知府?

    阎尔梅赶紧向四周团团一揖道:“各位父老快请免礼!想必你们也听说了,皇恩浩荡,免除开封府百姓三年徭役。而且圣上还专门从军粮中拨出一部分,命本府开设粥厂,不教一人饿死,否则就要拿本官是问…”

    “吾皇万岁万万岁!”

    不知是谁先高喊了一嗓子,紧接着百姓就感动地哭成一片。既然知府老爷都这么说了,看来全家老小都有救了!

    阎尔梅也激动地眼含热泪,振臂高呼道:“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把粥厂开起来。但是衙门里现在急缺胥吏,本府必须先招募一批胥吏,这粥厂才能开得有序,才能不使一人忍饥挨饿。本府事先声明,做这个胥吏是没有薪水的,而且别人都吃完了,才能轮到你吃。如果没有一颗对乡邻父老的热忱之心,不是急公好义之人,你就不要来了。有没有应征的?”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崭新的开封府() 
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急公好义、舍己为人的人。即使他们只是普通百姓,未必读过书,不见得能说出什么大道理来,但勤劳、善良、勇敢的民族基因,已经深深地植入骨髓。

    这不,开封知府阎尔梅振臂一呼,至少上千百姓站了出来,愿意做没有薪水、干活在前吃饭在后的胥吏。用他们最朴素的话说:“你不干他不干,最后总得有人干吧,要不啥时候能吃上饭?俺要是不干,俺一家老小不也得饿着么?”

    阎尔梅感动得热泪盈眶,也不再多说,立即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选拔胥吏。因为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现在只需要二三百人就足够了。选拔的标准也很简单:男性,年龄在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体格强健的优先,没成亲的优先,不是独子的优先,能识文断字的格外优先,其他一概不限。

    很快,阎尔梅就从一千多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