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征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 第6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午时分,久违的太阳刚刚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露了一下小脸,很快又隐没不见。可是“闯王”高迎祥已经没有耐心下去,立即传令全军开拔。顷刻间,三万多骑兵从商州城蜂拥而出,沿着崎岖而又覆盖着冰雪的小路,向正北方向开进。

    其实这位大名鼎鼎的流贼首领今年还没到四十岁,但干燥寒冷的陕北气候和连年的奔波征战他的容貌过早地衰老了。此刻他身披重甲,在百余名铁甲骑兵的簇拥下,用苍鹰般的目光审视着自己的大军缓缓前进。平时不苟言笑的他,嘴角终于露出一丝冷酷的笑意,心中暗道:老天有眼,我高闯王总算又杀回来啦!

    这几年他的经历是跌宕起伏的。自从拉着一伙亡命之徒在家乡安塞起事,他凭借着“讲义气”,以及敢于和官军硬碰硬,逐渐从陕西多如牛毛的流贼里杀出了名气。

    按照落草的规矩,头领要起一个响亮的绰。他嫌“下山虎”、“过天星”之类的名字不够霸气,给自己取了个“闯王”的名。就是凭着这一股闯劲,他纵横陕西、陕西、河南等地,手下越打越多。过去他还在名义上奉王嘉胤为主,后来“大龙头”神一魁和王嘉胤先后在流贼火并中被杀,高迎祥接管了他们的大部分余部,终于成最大的流贼首领。

    可是就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时,高迎祥却在陕西栽了个大跟头。一支名为“秦兵”的神秘军队异军突起,先是挫败了他的女婿李自成,而后又在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的指挥下,杀得他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最倒霉的是,当高迎祥打算翻过秦岭,由陕入川时,竟然误中埋伏,被一员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杀得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获。后来他才知道,这员小将名叫李定国,当时还不到二十岁。

    就在高迎祥万念俱灰,准备接受凌迟的命运时,他突然在解往京师的途中被偷着释放了。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高迎祥坚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很快就找到自己的旧部,在鄂西北的山区中重整旗鼓。

    后面的经过简直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不但死对头洪承畴坐守襄阳,不再进军围剿他,还有一个神秘的组织白莲教找上门来,为他的粮草、银子和马匹。这个组织的使者告诉高迎祥,他之所以被释放,正是白莲教主从中斡旋的结果。现在洪承畴不来进攻,同样是白莲教的功劳。做为回报,白莲教要求高迎祥蛰伏待机。等到时机成熟,便拥立福王朱常洵为帝。

    高迎祥是个聪明人,他凭借着直觉就猜出来,白莲教并非对朱常洵有多忠心,只是想把水搅浑,好从中渔利。但是这一点与自己倒是不谋而合,如果不天下大乱,他们这些流贼又怎么会又机会。所以他又向白莲教提出要求,事成之后,他要裂土封疆,做个实实在在的王,陕西、甘肃、汉中和四川都必须归他。

    白莲教答应了高迎祥的要求。有了白莲教的资助和洪承畴的姑息,高迎祥的势力急剧膨胀,直属部队很快发展到将近二十万人,其中能作战者将近十万,其他流贼也奉他为“大龙头”。

    不久之前,朱由崧和洪承畴终于在襄阳造反,并拥立朱常洵为帝。高迎祥也立即行动起来,他的任务是攻占陕西。这正合高迎祥的心意,因为陕西是他的发迹之地,他曾在这里辉煌过,也曾在这里全军覆没,如今他要彻底占领这里,把一切敢于阻挡他的力量碾碎,尤其是要把孙传庭碎尸万段,报当年一箭之仇。至于以后,什么朱常洵,什么白莲教,哼哼,走着瞧吧!

    初时一切顺利,十余万大军从鄂西北倾巢而出,在汉中地区根本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很快占领了兴安州和汉中。陕南素有“小江南”之称,土地肥沃,富户甚多。高迎祥也毫不客气,用流贼那套一贯的手段,走到哪里便抢到哪里,杀光富户劫夺其财,然后裹挟当地百姓入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的手下又增加了几万人,汉中地区却是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然而高迎祥志此,他的目光始终盯着秦岭以北的西安。如果能打下西安,朝廷在陕西的局面就会彻底崩溃,到时候不用他自己动手,朝廷都会要了孙传庭的命。不过他也知道孙传庭的厉害,不敢贸然进攻,只是攻占了商州并驻军于此,派出哨探打探北面的动静。

    前几天时间探子回报:西安知府杨嗣昌率领万余秦兵驻守西安,主将名叫解勇。而陕西巡抚孙传庭则率领左光先、贺人龙二部扼守潼关,两地官军均是坚守不出。

    高迎祥闻报不禁有些发愁。秦兵的厉害他是知道的,尤其西安与秦王庄两座坚城相距十余里,互为掎角之势,易守难攻,他可不想犯当年李自成的错误。而潼关同样难打,因为孙传庭就在那里。

    不过高迎祥也不是吃素的,他很快想出一计,那就是佯攻西安。他派了几支疑兵分头向西安突进,而且单从兵力上看并不少,加起来也有两三万人。这几支疑兵在蓝田、镇安等县活动,做出要包围西安的架势。如果孙传庭上当,从潼关赶来西安增援,那高迎祥就亲率主力大军奇袭潼关。拿下潼关,就等于封住了陕西的大门,同时也与中路的洪承畴军遥相呼应,占领甘陕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就在昨天,高迎祥突然接到急报:孙传庭已经率领左光先部五千人马西出潼关,看样子是要往西安去。高迎祥闻报大喜,连夜动员军队,甚至不顾第二天天气不好,扔按计划开拔。他深知孙传庭的厉害,如果让他察觉有异而缩回潼关去,那自己的诱敌之计就失败了,所以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全力攻下潼关。

    可高迎祥哪里知道,他的几万大军的一举一动,都被潜伏在附近一座山头上的几名侦察兵看得一清二楚。两羽信鸽立即振翅飞起。北风呼,愁云惨淡,似乎预示着一场惨烈的大战即将到来!

    。。。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石阻敌() 
是日高迎祥的三万多精锐骑兵昼夜行军,路上虽然艰辛无比,却没有遇到抵抗,第二天午时即赶到雒南县。这里早已是一座空城,高迎祥没费吹灰之力就将其占领了。

    雒南本名洛南,因县治所在洛水之南,故此得名。后因避讳明光宗朱常洛的“洛”字,又改名雒南。但是高迎祥没读过几天书,也不懂这些历史典故,只觉得“雒南”与“落难”谐音,十分不吉利。

    按理说,大军抛下辎重妇孺从商州急行军近百里到此,途中又翻越了洛水与丹江的分水岭蟒岭,无论人还是马,体力消耗都非常大,本该在雒南休整一下再走。可是一方面由于高迎祥的迷信,另一方面是他急于赶在孙传庭之前攻下潼关,所以严令部下不许有半刻停留,向北行军。

    雒南县的地形类似于一个盆地,北面是秦岭,南面是蟒岭,洛水由西向东贯穿两山间的狭窄谷地。全县多山而少平原,大部分山区被原始森林所覆盖。现在正值隆冬,更是一番莽莽苍苍的景象,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穿过秦岭通往潼关。

    然而只要越过秦岭,便是方圆数十里的平原地带,俗称“潼关南原”,正是骑兵用武之地。自从上次死里逃生后,高迎祥比过去谨慎了很多,这三万多骑兵是他的队伍里最能打,也是最忠诚的精锐部队,无论展开什么军事行动,高迎祥总是把这支部队带在身边。至于其他战斗力较差的流贼,以及由妇孺组成的“老营”,在他眼里,必要时完全可以当弃子舍掉。反正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只要他高兴,随时可以裹挟更多的百姓入伙。

    高迎祥的算盘也打得很精。只要越过秦岭,第一目标当然是攻下潼关,切断关中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如果攻不下潼关,若是能在野外堵住并全歼孙传庭的官军,也算大功一件。即便这两个目标都没实现,方圆数百里的关中平原也可任他的三万多骑兵纵横驰骋。秦兵虽然厉害,但主要是厉害在火器上,只要他的大军跑起来,孙传庭也拿他无可奈何。

    因此,高迎祥此次出击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待官军龟缩于西安、潼关两地,他的后续部队也就可以陆续从汉中地区过来,再加上从本地裹挟的百姓,他的兵力即可达到恐怖的三十万以上。到那时候,秦兵火器再厉害也没用了,只要拿人往上垫即可,弹药终有消耗光的时候。

    正在高迎祥憧憬着今后的种种光明前途时,突然得到禀报:“闯王,前方发现北军!”

    高迎祥点了点头,这并没有在他的预料之外。相反,如果孙传庭任他就这么兵临潼关城下,那才是见了鬼了。他沉声问道:“他们有多少人?”

    “大概四五百人,全是步军,先锋营已经与他们交上了手。”

    “告诉刘哲,只管一鼓作气打过去。”高迎祥冷笑一声道,“这大概就是孙传庭的埋伏了。不过我军有三万多人马,潼关一共才不到一万人,还刚调走五千,在这里埋伏的能有多少人?一两千顶天了,还不到先锋营的零头呢。只要越过秦岭,即是孙传庭亲至,咱们也要杀他个片甲不留!”

    但是通往秦岭的道路崎岖狭窄,最麻烦的是只有这一条路,三万多骑兵只能一字长蛇鱼贯前进,兵力根本无法展开。当先锋营遇阻后,整体行进自然慢了下来。

    高迎祥并不知道的是,就在前方五里之外,大将刘哲的先锋营遭到了数百官军的顽强抵抗。刘哲是高迎祥手下一流的猛将,他的先锋营也是精锐中的精锐,全部身披重甲,对弓箭的防护力相当强,颇有点关宁铁骑的味道。

    但现在并非是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而是崎岖向上的山路,重甲骑兵的劣势就显露无疑了。首先,战马体积庞大,不擅登山,本来还得好几个人前面牵、后面推才能勉强行进,指望骑着马向敌军发起冲锋纯属做梦。

    于是刘哲便命两千士卒下马步战,先把对面这股敌军打垮了再说。可是这股敌军非常狡猾,他们仗着地势较高,且战且退,并不与流贼展开贴身肉搏。

    按理说即使双方弓箭对射,由于有铁甲护身,刘哲也不怕。但敌军却很少放箭,而是主要用另一种更为原始的武器:石头。

    山上最不缺的东西就是石头。石头有小有大,小的只有鸡蛋那么大,大的超过西瓜。但是砸到人身上的效果则是一样的,因为石头不像弓箭,需要用锐利的箭头刺入身体才能伤人;它只需要砸中,那从上而下坠落带来的动能就可以给人造成巨大的伤害,穿什么铠甲都没用。如果碰巧砸到防护较少的头上,更会一击毙命。而前面的人被砸倒以后,就会向下骨碌,往往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砸就是一大串。

    这持续不断的落石袭击让刘哲的手下伤亡惨重。他们虽然也用弓箭还击,但从下向上仰攻,取得的战果自是微乎其微。而且流贼们身披重甲,面对落石不但起不到什么防护作用,反而成为行动的累赘。本来登山就很消耗体力,身上再穿着厚厚的铁甲,更是举步维艰。

    恰在此时,高迎祥的命令传了过来。刘哲更加焦躁,他的先锋营兵力近万,如果让区区几百人用石头挡住,那还不得让其他将领笑话死。他思索片刻,一咬牙道:“传我命令:士卒一律脱掉铁甲,有路走路,没路就给我向上爬,一定要立刻追上这股敌军,一个不剩全部杀光!”

    刘哲的手下全是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否则也不会被编入负责突击的先锋营。这些人当即脱下铠甲,随随便便往地上一丢,随即甩着膀子向山上发起了冲锋。这下果然轻松了许多,虽然还是时不时有人被落石砸中,惨叫着坠落下去,但离敌军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眼看双方就要短兵相接,刘哲的手下突然看见数十个黑不溜秋、短棍状的东西翻滚着从天而降!

    。。。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轰轰轰!”

    几十枚手榴弹瞬间在山间爆炸,激起的骨肉碎渣与雪花交织成一团团血色迷雾。待迷雾稍退,出现在后面的流贼们眼前的,是一幅堪比地狱的血腥景象:冲在最前的上百流贼,有的被炸得缺胳膊少腿,有的连半边身子都没了,也有的虽然躯体完整,却变成了一个血葫芦。过了半晌,凄惨的呻吟声才慢慢响起,随即被呼的山风吹向远方!

    刘哲在后面看得真切,失声惊叫道:“糟了,敌军的铁疙瘩怎地如此厉害!撤,先撤下来再说!”

    刘哲还真识货,给他的手下造成极大杀伤的,正是改进了引信系统的第二代手榴弹。只是流贼并不知道这东西叫“手榴弹”,只能以“铁疙瘩”代替。

    流贼对这种新型火器并非没有见识过。几年以前,李自成围攻秦王庄时,就吃过手榴弹的大亏,后来在流贼中都传开了。但是那时的手榴弹还只是用一个暴露的药捻引燃**,投掷出去以后药捻很容易熄灭,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杀伤力。现在则不然,采用拉弦引信后,手榴弹的起爆率接近百分之百,同样数量的手榴弹,造成的杀伤却是成倍增加。

    朱由检登基之后,虽然军工厂的骨干技术力量迁到了京师,但秦王庄的军工生产一天也没有停过。除了枪支弹药外,生产量最大的就是手榴弹。不但解勇的秦兵装备,就连左光先和贺人龙部都配备了一些。但过去孙传庭打流贼以追剿为主,射程更远的鸟铳最为合用,手榴弹则很少能派上用场。再加上高迎祥远遁鄂西北,对陕西官军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故此才会吃这么一个大亏。

    流贼也都是血肉之躯,眼见官军的“铁疙瘩”如此恐怖,谁还敢上去送死。因而还没等刘哲下令,很多人已经连滚带爬地跑了下来。只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往山上爬虽然费力,但最起码可以站稳;向下跑可就不一样了,稍有不慎,一个立不稳,就会摔落下去。

    秦岭山峰陡峭,平时沿路下山还得小心翼翼,如今流贼慌不择路,又急着逃出手榴弹的攻击范围,哪还能顾得了那么多。结果很多人都翻滚着跌下山崖,同时砸倒了不少后面的流贼。等撤到安全的地方,刘哲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