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征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 第5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此皇太极对多铎也开始器重起来他在正黄旗中先统领一个甲喇,也就是五个牛录。但是正黄旗一直跟随皇太极行动,清军的战术一向是汉军旗、蒙古八旗等炮灰先上,然后是下五旗,到了战局明显占优的时候,上三旗的精锐骑兵才会出动。可是此次入关,清军自始至终也没能迎来这个局面,多铎自然无用武之地。

    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一个立功的机会,多铎自是大为兴奋。他也知道喜峰口关隘狭小,明军不可能有太多兵力,索性也懒得派汉军旗当炮灰了,不分满汉,直接率领四千人就杀了上去。

    可是越往关前走,道路就越难行。本来山路就很崎岖,明军又事先做了准备,几乎每隔数丈,就会挖一道深深的壕沟,或是把砍倒的树干横在路中。在这种情况下,想骑马直冲关下显然是不可能了,多铎只得命清军下马步行,并奋力填平沟壑,移开障碍物。此举不光是这次进攻,同时也是给后面的粮车开路,否则即使攻下喜峰口,大批物资还是运不过去。

    而前面的明军则十分讨厌,他们并不是坚守不出,而是派出不到二百弓箭手堵在路上且战且退。因为喜峰口位于岭上,从哪边进攻皆是仰攻,明军居高临下放箭,自然占了很大的便宜。山路既窄又难以通行,清军虽然人多势众,但苦于无法展开,常常只是最前面的十几个人能与明军对射,后面的则只好瞪眼看着。

    好在明军似乎并不打算死战,齐射一轮后,便向后面退却一些,多铎便命清军冒死进攻。在付出了将近一百人的伤亡后,总算攻到了关前的一片开阔地,一个月前,赵率教正是牺牲于此。

    这时明军全部退回关内,多铎也暂时停止进攻,等后面的几千清军全部上来,然后重整队形。一遇到这种攻坚战,多铎仍是故技重施,还是得让汉军旗打头阵。尽快拿下关口,多铎终于命令一千正黄旗士兵分成左右两路,去翻越喜峰口两旁的高山,打算迂回到后面将明军团团包围,然后全部歼灭。

    主子既然下令,汉军旗的士卒明知是去送死,也只好呐喊着冲了上去。好在这支明军只会放箭,似乎并无火器,更无大炮,也让这些汉奸们心中稍微有点底气。

    但不管怎么说,明军依托守城之利,还是给清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多铎则根本不管这些,亲自立于阵后仗剑督战。有几个胆小的家伙被明军箭雨吓退,多铎立即上前,亲手将他们斩首。汉军旗无奈,也只得舍命攻城。

    约莫过了一刻时间,汉军旗终于攻到城下,而左右两翼的清军也攀上了两边的高山。多铎自是大喜,觉得很快就要和入关时一样,把关中明军尽数歼灭了。

    孰料就在此时,城头突然传来一声高呼:“将军有令,全军撤退!”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

    。。。

    。。。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打了就跑() 
:、、、、、、、

    多铎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清军即将完成对喜峰口的合围之时,明军竟然弃城逃走了。等清军攻上城头,除了发现一些因箭伤而造成的血迹,竟然连一具明军的尸体也没发现。

    而南下的道路已经被清军封死,明军要想脱身,也就只有遁入大草原一途。事实上,明军就是这么做的,早在战斗开始之前,他们就在关城北面准备好了马匹,一见清军攀上山顶,就立即撤出战斗,骑上马迅速向北疾驰,不多时便消失在茫茫大草原之中。

    这下可把多铎给郁闷坏了。虽然也算是完成了皇太极交给他的任务,但他费了半天劲,付出了一百多人的伤亡,竟然连一颗首级都没有斩获。现在多铎正是“小马乍行嫌路窄”,恨不得一仗就歼敌成千上万,如此战绩怎能不让他颜面大失。尤其是他还命令一千清军翻山越岭,结果岭也翻了,明军也跑了。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去翻山呢!

    因此多铎极不甘心,待后军把战马牵上来后,他立即亲率一千骑兵深入草原追击明军。可是由于时间隔得太久,明军早跑没影了。这年头又没有飞机侦察、gps卫星定位,茫茫草原他上哪去找?

    多铎只得率军折回喜峰口。虽然关口是拿下了,但是路上的障碍仍然没有清除,清军又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才勉强开出一条通路,后面的大军和粮草等辎重车辆才陆续上来。等到皇太极抵达关城,已是日近黄昏。

    皇太极站在被大火烧得焦黑的城头上眺望草原,连日以来的愁闷情绪终于一扫而空。是啊,不管怎么说,这次入关作战总体还是成功的,虽然折损了些人马,但清军并未伤筋动骨,汉军旗更是可以补充。而抢到的这些钱粮物资,足以让满清舒舒服服地用到明年。

    更的是,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明朝虽然守住了京师,但几十座府县被抢掠一空,甚至被付之一炬,百姓十室九空,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就是十年八年也缓不过这个劲来。

    而皇太极当然不会给明朝那么长的时间,他早已下定决心,明年只要一开春冰雪消融,他就立即再次入关。这次就未必走喜峰口了,因为察哈尔部已经被彻底打败,蒙古草原上再无部落敢于和满清作对,清军可以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一点突破长城南侵。这么长的战线,明军根本防不胜防。

    皇太极也打算吸取这次的教训,不再硬攻城坚炮利的京师,而是转为劫掠其他地区。而且他也认识到了明军火器的厉害,班师的路上一直在盘算着如何也能搞到些火器。联想到入关之前见过的几个人,皇太极阴险地笑了起来,他并非没有这样的门路。

    不过这些都是返回辽东以后的事了,眼下要解决的还是尽快出关。很明显,山路如此狭窄,一千多辆辎重车想一下子穿过喜峰口是不可能的,只能等明天日出之后再走。

    出于生活习惯的原因,皇太极的黄龙大帐还是扎在了喜峰口以北的山脚下。防备明军突袭,正黄旗人马也全部出关,在草原上扎下营盘。等忙活完这些,已经是深夜时分。

    剩下的清军,就只好原地驻扎了。中秋时节,塞上已经颇为寒冷,大片草原也开始干枯,山上就更是山风飕飕,清军只得就地烤火取暖。

    当然,皇太极也没放松对尾随明军的警惕。他让代善的正红旗和德格类的正蓝旗一起负责断后,这两旗人马离喜峰口还相当远,至少在十里以外。就算明军夜间突袭,也不可能威胁到皇太极的安全。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后半夜,万籁俱寂,月明星稀。清军连日赶路,疲惫不堪,而且已经一只脚迈出关外,精神上不免放松下来。除了少数值夜的士卒以外,大部分早已沉沉睡去。

    正在此时,一队约有五百人的骑兵队伍,突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正黄旗的大营之北。他们借着夜色的掩护,缓步向敌营迫了过去,恰如一只正在慢慢接近猎物的狮子。

    突然,值夜的士卒发现了这支不速之客,立即鸣锣示警。寂静的夜里,铜锣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而正黄旗的清军也不愧是八旗军精锐中的精锐,即使睡觉也并未解甲,听到警报立即弹跳起来,迅速出帐上马准备战斗。

    皇太极也立即惊醒,马上出帐观看。此时偷袭者见行踪已经败露,也就不再藏着掖着,立即呐喊着冲向清军营寨,边冲锋边开弓放箭。

    皇太极身经百战,倒也没被对方吓住。他一眼就看出来,这支明军兵力不过数百,根本不可能给自己造成什么威胁。他刚要传令反击,多铎已经狞笑着走过来道:“皇上,今天白天没打痛快,还让我率军迎敌吧,这次我肯定能把这些该死的汉人全杀光!”

    皇太极也是如此想。这可是在草原上,明军没有地利,什么阴谋诡计也使不出来,只能堂堂正正地作战。如果这样还不能全歼明军,皇太极还怎么混?

    于是他立即命令多铎率领三千轻骑出营,他本人则坐镇黄龙帐。正黄旗是八旗中兵力最多的一个旗,下辖九十四个牛录,每牛录三百人,合计将近三万人。兵力如此雄厚,即使明军想玩什么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之计,也不会收到效果。

    多铎立即领兵出营,如离弦之箭般向明军扑了过去。明军一见清军迎战,二话不说拨马就跑。多铎不禁大怒,心想这必是白天那班既胆小又讨厌的家伙,还想玩这种打了就跑的把戏!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双方都是在草原上疾驰,就看谁的马快,谁的兵多,谁的骑射水平高。而在这几个方面,清军都远胜明军,痛斩明军的场景,已经浮现在了多铎的眼前!

    可是往前追出七八里之后,多铎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道黑糊糊的影子,看起来像是低矮的城墙。可是这地方怎么会有城池?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

    。。。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火墙燎原() 
read336;<;!……开始……>;

    草原上突然浮现出一道长长的城墙,明军飞一般地向城墙败去。这下多铎更诧异了:先不说这城墙是怎么冒出来的,明军如此直直地撞上去,岂不得撞个粉身碎骨?

    不过既然明军找死,多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全歼对方的机会。他率领着三千铁骑紧追不舍,与明军的距离已经不足百步。只要明军稍稍被这道城墙阻挡一下,就会陷入清军的重重包围!

    就在这时多铎百思不得其解的诡异场景出现了:明军果然一头撞上了城墙,却如同施了穿墙术一样,全部消失在城墙里!

    多铎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忙揉揉眼睛细看。这一看不要紧,可差点没把他吓死。原来那道黑黢黢的城墙,突然变成了一道长达数里的火墙!

    这时多铎才恍然大悟:这哪里是什么“城墙”,原来是明军用干草堆成的一道长长的草墙,怪不得明军骑兵可以直接穿过。而事先埋伏在这里的明军等到自己人过去以后,就立即点燃干草。

    此时已是中秋时节,正是天气干燥、草原开始枯黄之时。明军又早有准备,大概是在草墙上泼了油之类的东西,总之整条草墙沾火就着,顷刻间烈焰冲天,火苗子足有将近两丈高。

    火借风势,迅速向南蔓延开来。俗话说“水火无情”,这两样东西之所以能吞噬生命,一个最的特点就是快。水灾就不用说了,经历过洪水的人都知道,等听见水响或是看到水线过来,再想跑就根本来不及了。火灾同样如此,尤其是在辽阔干燥的大草原上,借助风势,火焰的前锋一秒钟即可前进一丈,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真势不可挡。

    而清军本来正向北追得起劲,明军穿过草墙、火起、火墙向南猛扑过来,几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很多清军已经看见了火墙,可是从冲锋到勒马再到转身逃跑,总要有一个时间,以及足够的减速距离。但火势蔓延得实在太快了,有不少清兵收马不住,径直撞到火堆里,顷刻之间便成了火人火马,在烈焰的无情吞噬中发出极度悲惨的嚎叫,然后迅速被烧成黑炭!

    幸亏多铎的马好,才堪堪在冲进火墙之前刹住了车。这时候多铎哪还有心思追什么明军,他心里就只剩下一个字:跑!

    大部分清军骑兵也夺路狂奔,如潮水一般败回正黄旗大营。不管怎么说,马全力奔跑时,速度可达每秒十五米甚至二十米,还是比火烧的速度快一些。多铎的头盔都跑丢了,刚奔回辕门就滚鞍落马,声嘶力竭地喊道:“大火烧过来了,快清出一条隔离带!”

    火灾在大草原上并不鲜见,造成的破坏也极大。北方游牧民族在长期的艰难生存中,也摸索到了一些对付火灾的办法,其中最立竿见影的就是设置隔离带,说白了就是在大火前进的方向上预先割除或是烧掉一部分草,大火烧到这里,由于没有了可燃物,也就无法再前进。

    当然,这只是一种最低限度自保之法,因为人力是有限的,草原上地广人稀,在短时间内能清出一条保护本部落的隔离带已经很不容易,就更别说扑灭大火了。

    此时在营中坐镇的皇太极也远远地望见了那道火墙,大骇之下立即命清军开辟隔离带。正黄旗的二万大军立即行动起来,挥起马刀当镰刀用,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在大营外清出了一条宽约五丈的空地。当然,再不利索点,他们可就全都变烤猪了。

    刚刚清出隔离带,大火就烧了过来。因为事情太过仓促,深夜之中又很难看清地面,有些地方的草还是没砍干净,数道火箭还是插入了清军大营中,众人只得奋力用木棍、兵器拍打火苗,好不容易才把这几股火扑灭。

    这时营门五丈以外已是火光冲天,大火把夜空都映得红了。皇太极与清军一样,心惊胆战地盯着营门外的大火,暗想幸亏准备及时,否则可就火烧连营了。

    皇太极本人经常看《三国演义》,对其中的诸葛亮也是推崇备至。而最佩服诸葛亮的一点,就是武侯善用火攻。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火烧木门道、火烧上方谷…皇太极每看到此,都会击节赞叹。

    可是皇太极万万没想到,今天自己居然被明军火攻了一把。虽然造成的伤亡并不大,火势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他还是惊出一身冷汗,不觉喃喃地道:“该死的汉人,果然阴险狡诈。此地不可久留,等天明火灭之后,得赶紧拔营回辽东!”

    可是皇太极哪里知道,眼前的这场大火,不过是开胃小菜罢了。

    就在清军的注意力全被熊熊燃烧的草原所吸引时,一小队身着夜行衣的明军却在喜峰口关城南面的群山中穿行,并悄无声息地接近清军宿营之地。

    清军的两头,也就是北面的正黄旗,以及南面的正红旗和正蓝旗,因为要防备明军,都扎下了坚固的营寨。但是首尾之间的部分,则滞留在长达十余里的山路上。一是不临敌无需扎营,而是山路狭窄也没法扎营,清军便只见缝插针地支起帐篷过夜,辎重车则散乱地停放在军帐之外,周围并无木栅栏之类的障碍物。

    此时听说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