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人权衡利弊,还是钱龙锡率先奏道:“陛下既有圣断,臣等自当遵从。”
其余东林系大臣也明白了钱龙锡之意,那就是虽然枚卜泡汤,但东林系还是保住了八个内阁席位,已经占到了多数。如果一味反对皇帝的方案,将皇帝惹恼,那就连这个成果都保不住了,因此也只好纷纷附议。
至于温体仁,则连称皇帝圣明,并且慷慨激昂地道:“臣叨九列之末,不忍见陛下焦劳于上,参钱谦益完全是出于公心,不意竟遭朝臣诋毁,说臣是自己入阁才如此。臣孑身孤立,百口莫辩,一身岂能当众怒!万乞陛下将臣罢归故里,以避凶锋,臣亦以此明志矣!”
这一手又玩得极其巧妙,因为温体仁知道得罪了东林系大臣,就是再推也推不到他头上了,便故意做个姿态,反而能从皇帝那里拿到印象分。
朱由检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将温体仁罢官,那不等于否定自己么。因此对温体仁温言劝慰道:“卿既是为国劾奸,何必求去,所请不允。”
接下来就是确定内阁成员了。按照枚卜名单上人望高低的顺序,依次选出八位大臣。
排在首位的是钱龙锡,他也是众望所归。温体仁今天几乎将东林党人骂了个遍,惟独不敢对钱龙锡发难,可见钱龙锡威望之高。
第二位是韩爌。这位不但是东林元老,也是三朝老臣,万历年间就曾出任过阁臣。前两年因为得罪的阉党而遭罢黜,如今又被朱由检起复,因此对朱由检是感恩戴德。
第三位是李标。此人性情耿直,处事公允,并不像其他东林党人那样有那么强的门第之见,因此也得到了很多中间派大臣的推选。
第四位是周道登。此人为北宋理学泰斗周敦颐之后,自然受到很多大臣的尊重。
第五位是刘鸿训。此人出身名门望族,曾在万历末年出使朝鲜,正赶上后金攻陷辽阳,陆路断绝,刘鸿训千里跋涉而归,途中还收容了难民,可见其胆色过人。而且他也是个典型的东林党人,嫉恶如仇,特别能战斗,阉党中的狡猾分子杨所修、陈尔翼正是被他参倒。
第六位是何如宠,安徽桐城人。桐城多望族,有明一代名人文士层出不穷,这何如宠亦是如此。他既有文名,为人又谦和大度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他与左光斗既是同乡,又是好友,此次名列枚卜之列,正是受到了左光斗的大力。
第七位是吴宗达,亦是万历年间的老臣。其人正直而又宽严适度,并以诗词著称于世,也是东林党人极为推崇的人物。
第八位是郑以伟,又是一位当世大儒,为官清廉,仅有的一点俸禄全都用来买塞满了几大屋子,甚至为买书还挨过饿,一时传为美谈。
另外六个名额,则分属六部尚书。依次是吏部尚书孙承宗、户部尚书王在晋、礼部尚书来宗道、兵部尚书袁可立、刑部尚书乔允升。因为工部尚书尚在空缺之中,以后谁被推举为工部尚书,也就自然了内阁。这个本来位列六部之末的位子,从今天起,突然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剩下的一个名额,则需要朝臣当廷推选。结果是周延儒以微弱优势击败了成基命,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本来以成基命的威望,周延儒是很难与其竞争的。可一是成基命吃了没在京师的亏,二是东林系大臣觉得温体仁和周延儒都在皇帝那里得了彩头,若不选周延儒,就更容易落下“结党”的口实。周延儒虽不理想,但无论如何也比温体仁强吧。
至此,崇祯朝的第一届内阁成员终于产生虽然还差一个。按照以年龄排序的惯例,年龄最长的韩爌成为首辅。
接下来,就是十四位内阁成员对皇帝行参拜大礼。礼成之后,众臣以为可以散朝了,朱由检却又笑道:“过去阁臣只有三四人,朝政繁多时便要手忙脚乱。如今阁臣多了,又多有紧急边情,朕想请各位大人不辞辛苦,轮流值夜班处理朝政,不知各位大人觉得可行否?”
众人听了先是一愣,因为过去就算再忙,内阁及六部晚上也从不办公。
这次却是周延儒先反应过来,当即跪倒奏道:“臣听说陛下为朝政襙劳,常常批阅奏章至四更还不安歇。陛下尚且如此,我等为人臣者岂敢倦怠?臣愿值夜班!”
众阁臣见周延儒又讨了彩头,而且皇帝所说亦有道理,也只得纷纷附和。
朱由检大喜,又接着道:“朕也知道阁臣中多有高龄者,值夜辛苦,恐怕忙不过来。这样吧,每夜三名阁臣轮值,并辅以三名中书舍人。这次恩科不是选了很多进士么?从中挑选些干练的任中书舍人,朕看状元黄宗羲就不错嘛!”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精选】
移动请访问:。…精选
高速首发崇祯:重征天下,本是〔三更求花求订阅〕地址为
第八百七十五章 进士培训()
在朱由检的大力推动下,十五名新科进士被选为中书舍人,协助内阁处理朝政。中书舍人没有票拟权,但可参赞机务,帮助阁臣处理文牍,因而能接触到整个帝国的核心事务。对于新科进士来说,既是莫大的恩典,也是皇帝着意栽培,因此人人艳羡。
除了状元黄宗羲之外,朱由检还钦点了榜眼吴伟业、探花夏曰瑚,以及三甲进士顾炎武、王夫之担任这一职务。对于这五个人,群臣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五个里面三个是一甲,另外两个也小有名气,且与皇帝早就认识,被提拔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朱由检也照顾到了大臣们的情绪,剩下的十人让朝臣推选。并且规定中书舍人的任期只有一年,一年以后必须换人。东林党人当然大力推举他们这一派的青年才俊,结果十人全都是东林党人的后人。
从第二天起,除十五名中书舍人还未结束培训外,内阁已经开始运转了。朱由检为此专门降诏:凡是一般朝务,一律先送内阁,内阁拟出票拟后再送呈御览。同时皇帝不再每日临朝,而是改为五日一次朝会。
朱由检还特别拨出三大殿的第三殿建极殿,做为内阁的办公地点。阁臣和中书舍人颁发出入紫禁城的腰牌,即使夜间也可入内办公。如遇紧急情况,可以在时间在乾清门外递牌请见皇帝,皇帝则在养心殿召见。
对朱由检这个决定,阁臣是非常欢迎的。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做决定,早让大臣多有不满。现在内阁重新开始票拟,那就等于是阁臣做决策,皇帝只是同意或否决罢了,官员集团的权力无疑得到了加强。
而且东林党到底与阉党不同,尤其是这八位阁臣,不管能力如何,从主观上还是想重振朝纲,逐渐恢复大明的国力的。因此虽然枚卜大典出了不小的状况,内阁组成也与他们预想的大不一样,众阁臣还是满含对皇帝的感恩之情,迅速投入到浩繁的朝政中去了。
朱由检是要懒政了么?当然不是。在登基的这短短几个月中,他已经意识到了内阁的性。俗话说得好,浑身是铁,能捻几颗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分事情大小轻重,全都亲力亲为,即使有秘书处的协助,也非得累死不可。
而现在有了内阁,对于不太的、有成例的朝政,就可以放手让内阁去做,朱由检只需要最后把一下关就行了。腾出来精力,他就可以重点更为,阁臣却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政务。
对于内阁过度揽权、甚至架空皇帝的问题,朱由检也做了一番考虑。扩大内阁规模,安排六部尚书和非东林系的周延儒入阁,正是制衡东林党。因为票拟是需要内阁成员一致同意才能做出的,若是东林党一味胡来,其他阁臣必不同意,那就还得皇帝出面解决。
最的是,批红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朱由检手里。说白了,内阁成员只是打工仔,最后拍板的权力始终归于皇帝。
接下来的几天,朱由检不用上朝了,果然在时间上灵活了很多。他第一件要处理的大事,就是新科进士的培训和上任。
根据朱由检的旨意,六千进士每天都要到贡院接受培训,为期一个月。除了礼部的官员讲解官场礼仪外,剩下的就都是皇帝亲自安排了。
第一天,朱由检亲至贡院慰问,并且与大家一齐“上课”。在礼部官员讲完之后,第一位老师、京师国子监祭酒左光斗被从人抬着登场,讲解前朝及本朝历史。
朱由检对历史当然是很重视的。若不是稍微了解一点历史,恐怕他在这个时空早就挂掉了。古人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具备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也是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左光斗是当世大儒,讲起史来自是游刃有余,进士们也是听得如痴如醉。其实对于真正的儒生而言,“经史子集”都是应该掌握的。可在科举考试的“指挥棒”之下,很多学子都过分重视“经”,也就是四书五经,对于历史却没什么深入了解。经过这一次“恶补”,自然大有收获。
左光斗讲完之后,又轮到刚刚升任礼部侍郎的徐光启讲解地理,包括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还好说,世界地理又让进士们大开眼界。这次徐光启可没像在日讲上那样受到责难,因为他是本科的副主考,相当于是进士的恩师,这些人当然得老老实实听着。
接下来则是户部侍郎毕自严,他讲解的是如何看账簿。别看一本小小的账簿,大多数进士都被难倒了,因为他们平时只读圣贤书,根本都没接触过这东西。
朱由检却知道,这些人?大部分是要外放到地方上去的,必然会面对各种事务。而事务中,经济必须排在第一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如果连账目都看不懂,怎么收支、怎么筹措粮饷,又怎么清查贪腐?
过去正因为主官不懂钱粮账目,县丞、主簿这样的低级官员,以及书吏、师爷等才有捣鬼的机会。这些基层官吏的贪腐,造成的损害绝对是触目惊心,这也是朱由检决定从基层入手、刷新吏治的一个原因。
毕自严讲完之后,又换了解胜登台,他的出场却引发了进士们的一阵骚动。很多人从骨子里是瞧不起解胜的,心想皇帝怎么派了个武夫来?他一个大老粗,怎能给满腹经纶的进士上课?
朱由检见解胜有些尴尬,立即高声道:“朕问你们,今科的考题是什么?”
一名年轻进士反应最快,起身应道:“回陛下,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陛下请解将军为臣等上课,臣已明白其中深意!”
本月小弟冲榜,各位大大有鲜花请使劲往小弟脑袋上砸,多谢了!~
【…精选】
移动请访问:。…精选
第八百七十六章 军前赞画()
“解将军乃行伍出身,臣等都是文官。”那名年轻的进士在朱由检的鼓励下侃侃而言道,“虽然如此,臣以为文武并不相斥。古之文人剑胆琴心,刚柔相济,方可辅佐圣君以定天下。我朝承平日久,世人重文而轻武,竟使‘文’、‘弱’二字相提并论,实乃大谬。方今海内不靖,兵戈四起,正是振奋之时。不论文臣武将,俱应懂武练武。圣上之意,必是要解将军教臣等习武。三人行必有我师,臣等定会不负圣恩,好好向解将军请教!”
“说得好!”朱由检嘉许地道,“如今北有建虏,东有倭寇,南有洋夷,内有流贼,还有大大小小的土匪,早已不是太平盛世了。你们很快就要奔赴各地为官,说不定就会面对凶残的敌人。若不懂武,别说保境安民了,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解胜虽然年纪不大,也没正经读过书,但熟习兵法,指挥过几次大的战斗,战绩斐然。朕让他教你们一些简单的武艺,另外还有如何使用火器、组织守城。我朝前有于谦,中有王守仁,即当世亦有洪承畴、袁崇焕、孙传庭等文武全才之臣。希望你们以他们为榜样,甚至超过他们,名垂青史!”
众进士被朱由检一番话说得心潮澎湃,再也没有芥蒂了,认真地跟着解胜练起武来。这里面确实有好多人手无缚鸡之力,动作滑稽可笑,但朱由检并没有笑,他心想过去自己不也是这副德性么?只要端正态度,假以时日,文恬武嬉的气象必能有所改观!
中间休息时,朱由检将发言的那名进士唤过来问道:“刚才你说得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那进士忙答道:“微臣陈天工,宁波人氏,此次恩科位列三甲第一千零三十七名。”
“原来你就是陈天工。”朱由检笑道,“你的试卷朕看过,你对四川和流贼的分析很有见地嘛。对了,若是让你选择,你想做个什么官?”
“臣听说陛下派定南将军李定国和平南将军李来亨各领轻骑五千,分兵进剿四川和贵州叛乱。”陈天工没有直接回答朱由检的问题,却忧心忡忡地道,“二将之勇自不必言,否则圣上也不会派他们劳师远征。成基命奉诏监军,但川南贵西之地全为崇山峻岭,二将追击叛军兵贵神速,因此成大人恐怕也无军可监。”
朱由检倒没想到自己糊弄成基命的把戏被这个陈天工轻易看穿了,更是对他高看一眼,笑着问道:“朕看你似乎有些担心?”
“正是。”陈天工认真地分析道,“二将攻克重庆不难,之后必会一路向南直捣永宁、水西,另一路向西去救成都。可是如此一来,重庆又空虚了。臣总觉得洪总督与流贼在湖北对峙的时间太久,流贼无粮之下,必然向四处流窜。若其溯江而上,抢占重庆,则不但二将没有归路,四川亦将大乱矣!”
朱由检听罢沉默半晌,突然笑问:“你还没回答朕的问题呢!”
陈天工忙肃容道:“臣虽不才,愿前往二将军军中赞画!”
“唔…”朱由检想了一想便道,“解胜,你上课。陈天工,随朕回养心殿!”
还真让陈天工猜中了,别看朱由检最近又是建医院,又是筑城,又是开恩科、选内阁,可一直惦记着李定国和李来亨。也不怪他牵肠挂肚,实在是四川和贵州太远,二将兵力又不多,这一仗朱由检赢得起输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