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征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 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建立足够的权威。若贸然强推改革,不但效果不佳,搞不好还会引发激烈的反弹。

    所以朱由检还是按照明代的武将官职晋升二将。而挂了“将军”衔,就可以节制当地卫所官军配合行动。至于具体指挥和作战,则仍是按照现代建制来。速战速决,这次出动的全是骑兵营,而且完全弃用了火器。

    第二天不到四更,二将就拔营起寨,赶赴第一站武昌了,三大营的指挥交由解胜和郝永忠负责。等群臣在早朝上得到这个消息,大队人马早走得远了。这就叫“生米煮成熟饭”,谁再反对也没有用了。

    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大臣并不甘心,尤其是东林党人。昨天一下被罢官数十人,更让他们认为皇帝不遵祖制、刚愎自用,视国事如同儿戏。现在皇帝不与群臣议定,自行派军平叛,又是引发一片哗然。

    这次又是成基命带头质问道:“陛下,依祖制,武将领军出征,必得文官出任监军,以文制武。如今二将就这么走了,陛下让谁监军?”

    “哦…这确是朕的不是,怎么把祖制给忘了!”朱由检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道。

    成基命顿觉一阵得意,心想别看皇帝昨天极其强硬,可能只是有些爱面子,说到底他还是顾忌祖制以及文官们的议论的。

    可是还没得意完,就听朱由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成大人提出监军之事,那就由您来做这个监军吧!不过二将已经出发,把这个军监好,成大人也请赶紧上路吧!”

    这下成基命弄巧成拙,欲要推辞,又显得自己贪生怕死,只得硬着头皮领旨。下朝以后他连家也没回,直接打马出城追赶李定国和李来亨去了。

    朱由检也不禁为自己这个“神来之笔”而感到得意,因为此举可谓是一举数得。首先,自己在表面上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可以让大臣们对自己的不满情绪稍稍得到平复。没办法,朱由检就是再铁腕,也不可能一下子把大臣全罢免了吧,那可就真没人干活了。所以对这帮又臭又硬的大臣们,朱由检还得哄着点!

    第二,成基命这个监军其实只是挂了个名,自己马上就可以用飞鸽传书通知李定国和李来亨,要他们全速开赴前线,不必理会什么“监军”。他们不用公然违抗命令,只需让成基命摸不着他们就行了。到时候只推说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看他怎么监!

    第三,成基命可不是一般人,而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之一。眼下廷推在即,成基命自然也是人选。如果让这样的人物内阁,天天质疑自己的决策,那还不得麻烦死。因此朱由检正好借着这个由头,把他打发出京去,他自然也就没法当阁臣了。

    安排完西南平叛的事,朱由检又连下两旨,要皮岛副总兵黄龙和自己的岳父老泰山、登莱都指挥使戚显宗立即集结水师,出海搜寻后金水师的踪迹,发现之后予以歼灭。

    对于朱由检的这个决定,大多数官员也并不赞成。一派认为来自海上的骚扰并非大患,与其大动干戈在海上搜寻敌人,还不如让皮岛驻军上岸攻击建虏的后方,戚家军也应调至山海关。

    而另一派则恰恰相反,把后金水师想象得无比可怕,认为应该调福建的郑芝龙来助阵。

    朱由检对这两种意见都置之不理。因为他很清楚,后金水师其实就是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他们几个,也没有造船的能力,只要让明军逮着,必能一举消灭,所以根本没必要调郑芝龙。再者说,郑芝龙也未必奉诏,更何况他本身就是个大海匪。请神容易送神难,现在辽东方面已经够乱了,朱由检可不想郑芝龙再来搅局。

    另一方面,皮岛和登莱水师,是朱由检未来海军的基础,他可舍不得让这支力量现在去和后金硬拼。现在他们只要能保护好向山海关运送粮食的航线就可以了,如果能顺便抵御倭寇的不时袭扰,就算超额完成任务了。

    不过调郑芝龙这个建议,也给朱由检提了个醒,他蓦然想起,也许还有一支力量可以为己所用,那就是葡萄牙人!

    早在陕西之时,他就与葡萄牙公爵若昂秘密达成协议,并且还派遣郑森等人赴澳门建立船厂、加入葡萄牙海军,暗中学习葡萄牙人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也不知道郑森他们在那边进展怎样了。如今自己已经是皇帝,也不用再藏着掖着了,和葡萄牙的合作完全可以公开化。

    于是朱由检立即给仍在西安的汤若望、马尔蒂尼飞鸽传书他们马上联系澳门的葡萄牙人,看看能否派出一部分舰队北上。另外,他也希望和若昂以两国元首的身份,签订合作条约,在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全面展开合作。并建议葡萄牙在京师建立使馆,双方互派使节,建立像前世那样的外交关系。

    对于洪承畴的奏章,朱由检倒也没敢置之不理,咬着牙从内帑银中拨出五万两,送往襄阳军中。他压根就没指望洪承畴能剿灭流贼,这五万两银子只为能安其心。说得难听一点,只要洪承畴不造反,朱由检已经烧高香了。

    经过一天的忙碌,后金、海上、流贼、土司四大军事威胁,朱由检已经对后三个做出了相应部署,就剩下后金了。对于这个最为凶残的敌人,朱由检把他留给自己!

第八百四十五章 三大喜事() 
毕竟已是阳春三月,虽然处于“小冰河期”,京师漫长的严冬终于过去了。伴随着暖人的春风,河冰消融、杨柳吐绿,勤劳的燕子也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似乎在提醒着京师百姓:新的一年开始了。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生活艰辛,但善良朴实的老百姓,对新的一年还是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接踵而至的几件大喜事,更是让他们平添了几分欢愉之情。

    第一件大喜事就是皇帝迎娶骊山郡主朱存棋,并与令妃戚美凤一并册封。其实这件事是早就定下了的,但因为朱由检御驾亲征辽东,不得不耽误了一个月。

    举行仪式的当天,朱由检盛排銮驾,与皇后蕊儿亲至信王府接朱存棋上轿。此举可是前所未有,又引起很多大臣的一片争议。他们认为皇帝乃是天子至尊,纳妃倒是可以,但只应稳坐乾清宫,用凤辇将妃子接入宫中便可。如今以龙就凤,大为不妥,很多官员都感叹这个皇帝实在年少荒唐,与正德、天启两位有得一拼。

    朱由检却不为所动。做为一个穿越者,人人平等的观念已经在他内心深处生根,即使他现在做了皇帝,这个信念仍然没有动摇。他从不觉得皇帝就比普通百姓高贵,两者都是人,都处于同一个时代,只不过肩负的责任有所不同罢了。

    这次以高规格迎娶朱存棋,朱由检一是打消朱存棋的种种顾虑,二是感激她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假扮自己,三也多少是因为朱存棋与李贞妍关系最为亲密。如今贞妍已经了,朱由检对她的好姐妹恩宠有加,也算是对贞妍在天之灵的一种告慰吧。

    不过老百姓们既不知其中内情,也没有士大夫阶层那种尊卑有序的观念,见皇帝亲自出宫迎娶郡主,全城轰动,都争相一睹这百年难见的盛事。在他们看来,新郎接新娘那是天经地义,皇帝亲自出迎,更显人家夫妻情深意重,倒让不少怀春的少女艳羡不已。

    从王府出来后,身着皇妃新婚盛装的朱存棋乘上了八抬大轿,皇帝朱由检则乘马在轿前缓缓而行,一路接受百姓的叩拜与贺喜。老百姓们可没有读书人那么矫情,他们认为皇帝既敢御驾亲征,并且平安地返回京师,那就是大英雄。至于丢失城池,那是文臣武将无能,和皇帝可没有关系。因此一路上山呼万岁之声不绝,直到銮驾过去很久,激动的人群仍久久不肯散去。

    入宫之后,朱存棋先拜谒张太后,并与身怀六甲的戚美凤一同受封。戚美凤被封为令妃,朱存棋则获封骊妃。这个名让不少官员又是大摇其头,认为“骊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历史上惑乱晋国的骊姬,实乃不祥之兆。

    但这个名是熹宗皇帝尚未驾崩之时就取好的,也无人敢于反对。朱由检就更乎了,他连“崇祯”这个年都敢用,又怎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

    是夜朱由检宿于朱存棋的寝宫,小两口新婚燕尔,自是百般恩爱。事毕之后,二人又忆起当日为躲避土匪,不得不跳入堰塞湖中,在嵯峨山裸身相拥取暖之事。其实在那时,朱存棋就已对朱由检芳心暗许,如今终成眷属,自是感到无比幸福。

    第二件大喜事,是朱由检降诏宣布今年停选宫女,并放紫禁城中年长的宫女出宫。这又是大得民心的一件事,朱由检本来就因为铁腕铲除阉党而初得民望,此举更是赢得百姓的爱戴,一时间“仁君”、“圣君”等赞誉之声鹊起,就连一些死脑筋的官员也开始对皇帝刮目相看了。

    先说这选宫女,乃是皇权的集中体现之一。历朝历代的皇帝满足自己的私欲,都会从全国范围内搜罗姿色出众的妙龄少女入宫,每年少则数百,多则上千,如今紫禁城中竟有将近两万宫女。

    选宫女是强制性的,每年一到春暖花开之时,地方官员和太监就会到民间挑选,选中的也不管你愿不愿意,一律强送入宫。除了个别富户官绅存了想当皇亲国戚的心思,主动把女儿送出来供挑选之外,绝大多数老百姓根本舍不得把自己的闺女送入深宫,可又有什么办法?

    然而进宫之后,只有极少数绝色才有被皇帝选中做嫔妃的机会,那概率恐怕连万分之一也到不了。剩下的绝大多数,只能担任宫女,服侍皇帝和嫔妃的起居,并承担的杂役。直到老得做不动,才会被放出宫去,可是大好青春已经全被耽误了。

    如今皇帝停选宫女,无疑让家中有女儿的老百姓长出了一口气。而放年龄超过二十岁的宫女出宫,更是让紫禁城内的宫女一下子减少了三分之二。按照在宫中服务时间的长短,每人都得到了一笔出自内帑银的丰厚赏赐,想回原籍就回原籍,若欲留在京师,这笔银子也够数年的开销了。

    虽然一次性支出了不少银子,朱由检还是觉得很值。因为宫女虽然是受压迫的群体,但每年也要消耗的银两供养。过去紫禁城开销巨大,皇室穷奢极欲固然是最的原因,但是几万太监宫女的花费,至少也得占到内库开支的一半以上。现在紫禁城大幅瘦身,一年至少也能一百多万两银子。

    当然,一下子少了这么多宫女,宫中的人手自然骤显紧张。尤其是神宗、光宗、熹宗的“太妃”们,先是没了太监伺候,现在宫女又少了一多半,均对朱由检心生不满,认为皇帝故意冷落他们。

    但张太后却对朱由检这个举措大力,带头削减宫女,过去一些宫女做的活计,她都亲力亲为。太后都这样,其他嫔妃也就不敢多说什么了。

    其实这不过是朱由检的小试牛刀,也是他在全国层面解放妇女的第一步。这一步还比较好走,后面的可就困难多了。

    至于第三件大喜事,更是关系到京师百姓的切身利益。那就是朱由检降诏宣布:嘉靖年间草草完工的工程,重筑京师外城!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第八百四十六章 扩建京师() 
“万岁爷已经下旨,要扩建京师了!”

    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由于人口逐年增加,生存空间日渐狭窄,京师的扩大,对他们的生计和居住条件自然大有帮助。

    而对于商人来说,更大的京师必会容纳更多的人口,自然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商机。很多外地的商人获悉这个消息以后,也纷纷向京师涌来,使得这里比以往更加热闹。

    但大臣们对皇帝这个决定却是心存疑虑。户部侍郎毕自严就上疏力劝皇帝不要轻易开工,因为这个工程实在是太浩大了。嘉靖年间,国力尚算强盛,京师现在的外城就是那时候筑的。但只筑了城南部分,连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都没到,就因为国库罄尽,而不得不草草完工,成了现在的“凸”字形格局。

    现在朝廷的财力又比嘉靖年间差了十万八千里,户部国库空空,应付各地战事已是焦头烂额,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从哪筹措这么一大笔银子筑城?

    但是朱由检心意已决,一句话就把反对意见堵了回去:动用内帑筑城,不用户部掏一文银子!不但京师如此,山海关筑城,一样用内帑银!

    这下毕自严无话可说了,因为内帑银就相当于是皇帝的私房钱,皇帝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户部是无权过问的。

    朱由检现在有这个底气。自从铲除阉党、废除宦官制度,仅从不法宦官手中罚没,和追缴被偷偷转移的内帑银这两项,加起来就超过五千万两银子,顶得上十几年的全国财政收入。

    当然户部早就惦记上了这笔惊人的财富,有事没事总以国库空虚为由,想让朱由检动用内帑银,但朱由检却把得极严。他并不是守财奴,而是希望把钱花到刀刃上。扩建京师和在山海关修筑重城,正是这样的“刀刃”。

    在朱由检的平辽战略中,现在对后金必须采取守势,待解决流贼等内乱、训练出一支可与八旗抗衡的强大军队后,才能转守为攻,直至彻底消灭建虏。放弃大凌河、锦州、宁远,收缩兵力至山海关和蓟州,正是这个战略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更为,那就是一定要守住京师和山海关。山海关就不用说了,一旦失守,后金大军就可长驱直入踏破中原,在华北平原地区肆意蹂躏,甚至可以掐断大运河这条京师的生命线。

    京师就更是不容有失,因为这里是帝国的象征,京师沦陷就意味着大明的灭亡。朱由检很清楚,在历史上后金军正是频频绕过山海关,从蓟州、宣府、大同等方向入寇威胁京师,并几度兵临城下,给朝廷造成极大的被动。

    当守军确保京师安全,在城中龟缩不出时,八旗铁骑则挥师南下,深入河北、山东等中原腹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然后从容退出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