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征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加艰难。好在当天就赶到了大名城下,知府卢象升得到消息,早率领天雄军远远地接了出来。

    一年多不见,朱由检也极想与自己这位义兄好好地叙叙旧。但转念一想,卢象升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此时相见人多嘴杂,惹出麻烦反为不美。因此也只得假托身子不爽,谢绝了卢象升的拜见,早早地行辕休息。

    大雪一下就是五天,无法赶路,众人只得停了下来。一日朱由检正在烦闷,忽见红娘子兴冲冲地跑来递给他一封信,满眼期待地道:“王爷,您”

    朱由检定睛看时,见是一封用火漆封口的书信,一端还用粗线系着一只铁环。他诧异地道:“这是什么?”

    可当打开信封展开信纸,蕊儿那娟秀的字迹立时映入了他的眼帘!

    “这…这是用信鸽送来的?”朱由检大喜过望,连句整话都说不利索了!

    “没错王爷,在抵达大名的第二天,我就把信鸽放飞了。”红娘子见朱由检脸上绽放出多日未见的笑容,也由衷地欣喜道,“虽然下着大雪,可是鸽子还是不辱使命返回秦王庄,又把娘娘的信带了回来!”

    在这一瞬间,朱由检觉得自己不再孤单。是的,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个本不属于他的时空里,如今却有很多人与他同呼吸、共命运!有他们做伴,还有什么好怕的?

    于是朱由检长笑一声道:“快去通知郡主和贞妍,我们不必等雪停了,现在就出发!”

第七百二十二章 故地重游() 
<;!……开始……>;

    腊月初一,顶着漫天的风雪,秦王朱由检的大队人马终于抵达京师。

    望着从北方地平线上渐渐高大起来的雄伟城墙,朱由检心中百感交集。他曾经做梦都想逃离这个巨大的监狱,也曾经两次离开;但自始至终,他就像一只风筝,不管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系在这里,早晚都要回来!

    在令人窒息的风雪中,京师的南大门永定门那黑洞洞的甬道,恰如一只怪兽张开的血盆大口。朱由检知道,尽管自己已经尽可能做足了准备,但只要一脚踏进城门,命运就不可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来也来了,朱存棋,在王府中翘首企盼自己早日回家的亲人们,也只有放手一搏了!

    得到秦王今日入城的消息,礼部早已安排官员迎接,恰好朱由检也见过,正是汤若望的挚友徐光启。朱由检对这位翻译《几何原本》的大数学家极为崇敬,又有汤若望这一层关系,自是相谈甚欢。

    徐光启也感慨万分地道:“一年多不见,殿下愈发神采飞扬了!老臣眼看就要去职回乡,不意在风烛残年还能与殿下相见,足慰此生!”

    朱由检惊问道:“本王觉得徐大人精神健旺,又有真才实学,正是为国效力之时,怎么要去职回乡呢?”

    徐光启叹了口气,见左右无人便悄声道:“也怪老臣脾气太倔。因臣与西洋人熟识,通过他们亦习得些火器襙作、训练之法,魏忠贤一直想笼络臣,前些日还拟让臣出任礼部右侍郎。但臣不屑与阉党为伍,拒不肯受;又因臣与原登莱巡抚袁可立相交甚厚,阉党中人深忌之,屡屡上疏参劾。

    “近日听说魏忠贤已经对臣失去耐心,很快就要罢免臣的官职。不过这样也好,满朝尽是乌鸦聒噪,偶有一白鹤入内,反被污蔑为黑,臣早有去意了!回松江之后,臣正好可以集中精力撰写《农政全书》,若能在有生之年完成,有一译一著存世,老臣死可瞑目矣!”

    “哦?《农政全书》?是有关农业的著作么?”朱由检顿时来了精神,他真没想到徐光启还是个全能型人才,不但精通西方科学,对传统农学也有研究。

    说到自己的得意之作,徐光启也拈须微笑道:“臣酝酿此书已有二十余年。民以食为天,自神农氏教百姓稼穑,我中原百姓就以农耕为本。但数千年来有关农学之书,仅有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寥寥数著,且均以某种具体作物的生产技术为主。臣却以为,农学可分为农政与农技两部分,农政尤重于农技。像开垦、水利、荒政等事,犹如树之根本;具体作物之农技,犹如树之枝叶。根本不固,枝叶岂能繁茂?而农政之中,更须以水利先行。”

    朱由检听了顿有醍醐灌顶之感。他在前世就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学生,除了大概知道玉米红薯产量高之外,对农业可谓一窍不通。虽然在泾阳搞得不错,但他也知道那是因为泾阳有泾水和渭水两条河流经过,土地肥沃,灌溉不缺水源。而这些经验能不能到全国,他心里就没底了。徐光启这么一说,他才猛然醒悟,把“水利先行”四个字深深地刻入心底。

    接着徐光启又如数家珍地为朱由检简单介绍了这部未完成的《农政全书》的概要,其共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十二目,每目各有数卷至数十卷不等。

    朱由检不禁奇道:“徐大人,您平时公务繁忙,又要研究数学,怎么还能有这么多精力研究农学?”

    徐光启谦虚地笑道:“回殿下,臣一人能有多少精力,实不相瞒,此书臣只是总揽其纲,各卷细述则要靠臣之学生完成。其中最得力的名叫陈子龙,也是松江人氏,其才学臣之下。”

    “哦?此人现在何处?”朱由检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见徐光启如此称赞陈子龙,赶紧追问道。

    徐光启说陈子龙还在松江府,朱由检听了略微感到有些遗憾。突然他灵机一动道:“大人若真的去职,可否到泾阳一行?那里既有你的老友汤若望,本王也有些来自番邦的作物,正想请大人指导一番。如能约上陈子龙同往,那就更好了,你们师徒就在泾阳著书立说,本王也可和你们朝夕论道,不亦乐乎?”

    徐光启听说朱由检种植了很多来自新大陆的作物,也非常感兴趣,便爽快地答应了他的邀请。二人正前行谈笑间,徐光启驻马道:“殿下,您的王府已到,还请入府休息,静候圣上诏见。”

    朱由检抬头一看,原来竟是到了自己原来的信王府。如今一切依旧,只是墙壁粉刷一新,他不禁怔道:“这…本王已经就藩,这座府第…”

    徐光启微笑道:“圣上皇恩浩荡,即使殿下就藩,这座信王府万岁还是保留下来,着宫人每日洒扫,以备殿下进京之用。”

    朱由检听罢也不禁深受感动,不管怎么说,天启对自己这个弟弟还真是疼爱有加。与徐光启道别后,他在众人的簇拥下进了王府,见各处一如往日模样,不由得想起两年前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后宅,登上红萼楼,忆起当日救出东林六君子后,就在这楼上为他们进行手术的情景,不禁慨叹:两年过去了,几人还是只能隐姓埋名,阉贼魏忠贤依然高高在上!

    此时李贞妍过来轻声禀道:“林指挥使的秦王卫和燕将军他们已经俱自安顿好了,全府护卫森严,王爷不必担忧。只是郡主不能入府,只得暂居驿馆。王爷,您一路劳乏,也该安歇了。”

    朱由检良久无言,突然将李贞妍紧紧地搂在怀中。此时此刻,那种巨大的孤独感再次袭来,也只有李贞妍能给他些许的慰藉了。

    <;!……结束……>;

第七百二十三章 奉旨觐见() 
<;!……开始……>;

    朱由检原以为进京以后,会很快得到天启的诏见,哪知这一等就是二十来天。眼看年关将近,想在除夕前离京是不可能了,朱由检也只得劝慰整日担惊受怕的李贞妍,说所谓“天降之灾”纯属胡言乱语,现在也只能是既来之则安之。

    后来他让燕凌等人去街市上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天启最近染上了很重的风寒,一直抱病不起。起因是一个多月以前,天启突发游兴,趁西苑湖水没有封冻之前泛舟游乐,魏忠贤及客氏等人陪同。

    众人先在浅水处的大船上饮酒,酒至半酣,天启又与两名小太监乘小船至深水处嬉戏。此时突然一阵狂风袭来,吹翻小船,天启落入冰冷的湖水中。虽经众人奋力抢救上岸,但连冻带惊,天启还是一病不起,到现在也没有痊愈。

    朱由检听罢不禁眉头紧锁,心想恐怕这未必是一起意外事故,搞不好是魏忠贤及客氏的精心安排!联想到孙传庭曾讲起的魏忠贤欲用宫外婴儿冒充皇子的传闻,他更觉忧心忡忡。

    另一方面,朱由检也很为天启的健康担心。虽然这位皇帝哥哥只比自己大几岁,但在历史上,他却是天启七年就驾崩了,年仅二十三岁。现在看来,多半是因为荒于嬉戏,过度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否则以他做木工活时的强健体魄,怎么也不可能二十出头就病入膏肓。虽然他当皇帝的成绩可谓一塌糊涂,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又对自己爱护有加,朱由检实在不希望他就这样被魏忠贤害死。

    没有诏见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天启想等各路藩王全部到齐后再举行陛见仪式,那样更显隆重,也是有明以来前所未有的盛景。

    但如此一来就麻烦了,因为明代的藩王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和个别早夭的以外,全部封为亲王,传袭至今的仍有晋王、周王、楚王、鲁王、蜀王、代王、肃王、辽王、庆王、岷王、韩王、沈王、安王、唐王、郢王等十五位王爷。

    而之后的每一任皇帝,也多封自己除太子以外的儿子为亲王,至今已有几十之多。每位藩王都要有自己的封地,所以这些王爷也是天南海北哪里都有,想一下子聚齐谈何容易。除了晋王、鲁王等藩地离京师较近,先于朱由检赶到,福王朱常洵明确表示不来以外,其他王爷还多半在路上。这二十多天下来,大多数已经陆续抵达,但像江西、湖南这样路程太远的,恐怕过了年都未必能赶到。

    皇帝不诏见,朱由检虽然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好在这段时间京师风平浪静,朱由检也深居王府之中,一次门都没有出过,因此在安全上倒没有出什么岔子。只是听说魏良卿的宁国公府已经为郡主下嫁开始大襙大办,朱由检更加坐立不安。

    直到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突然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亲至信王府传旨,着朱由检入宫觐见。

    虽然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可是真来的时候,朱由检的心还是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原因也很简单,他奉旨入宫只能是一个人,最多带上秦王卫指挥使林佑坤,其他人是不可能进宫的。万一魏忠贤孤注一掷在宫中暗算自己,那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但此时圣旨已到,赶鸭子上架,不去也得去了。再说传旨的王体乾是天启身边最亲近的太监,身份犹在魏忠贤之上,朱由检也只能自己安慰自己:确实是天启要见自己,而魏忠贤没胆子在宫中动手。当然以防万一,他还是在怀中揣上了燧发手枪。

    朱由检的大轿随王体乾徐徐前行,从东安门皇城,又从东华门紫禁城。望着气象森严的红墙碧瓦,朱由检的心情也愈发忐忑起来,不知道待会儿见到天启,如果自己请求他收回圣旨,不要让朱存棋嫁给魏良卿,皇帝会不会大发雷霆,再也不念兄弟情谊?

    穿过长长的御街抵达乾清门,朱由检望见里面广场上仍堆满了各种木料,不过全都覆上了厚厚的一层雪,显然天启因为抱病,已经很久没有摆弄他心爱的木工活了。

    王体乾刚要引着朱由检进乾清宫,里面匆匆跑出一个小太监,对王体乾耳语几句。王体乾听罢轻轻叹了口气,对朱由检赔笑道:“王爷,实在是不巧,万岁爷这会儿又觉得身上不爽,回后宫休息了。今天您是见不到万岁爷了。”

    “万岁龙体到底如何?”朱由检赶紧问道。想到天启病到连见自己一面都困难的程度,他不觉心头一酸,险些滴下泪来。

    王体乾却摇了摇头,见四下无人,对朱由检悄声说道:“其实万岁身子骨虽弱了些,也好得差不多了。这必是又去奉圣夫人那里了!”

    朱由检眼前登时浮现出那个无比妖艳却又蛇蝎心肠的客氏的面容,勃然大怒道:“万岁染了风寒,正该好好调养,她怎么能…”

    “王爷小声点!”王体乾吓得一缩脖子道,“小心隔墙有耳!唉,万岁如此任性,我们这些做奴才的就是再着急,又有什么法子!不过殿下这次也不是白来,刚才万岁有旨王爷先去坤宁宫觐见皇后娘娘。”

    朱由检立时觉得心脏没来由一阵狂跳,不由得想起了张皇后在奉先殿赠被的往事。

    他恍恍惚惚地随着王体乾来到坤宁宫门口,王体乾咧嘴笑道:“老奴的差事了了,这会儿还得赶紧去伺候万岁爷,就不多陪王爷了,您自己觐见娘娘便是。”说罢便告辞而去。

    朱由检心情一阵激动,在宫门外高声奏道:“臣朱由检奉旨觐见皇后娘娘!”

    孰料过了半天,紧闭的宫门才微微打开一道缝,里面一个宫女隔着门恭敬地道:“秦王殿下,娘娘说这会儿不想见您,您请回吧。”

    朱由检顿如一盆冷水泼头,怔在当场!两年前,天上也是飘着大雪,皇后对着懵懂的自己谆谆叮咛,其情其景还历历在目!两年过去,今天还是一样的大雪纷飞,怎么却被皇后拒之门外呢?

    呆立半晌,朱由检重重地叹了口气,艰难地转过身去。正要蹒跚出宫,忽听背后一个熟悉却又柔弱的声音轻声唤道:“殿下请留步!”

    <;!……结束……>;

第七百二十四章 雪中再见() 
叫住朱由检的,正是皇后张嫣。在漫天风雪中,她盈盈立于坤宁宫门之内,虽然朱由检只能从门缝中看到她的倩影,还是不由得心中一荡。自从穿越以来,尽管阅尽天下,但真正能让他一见之下便怦然心动的,还是这位母仪天下的皇后!

    虽然不知道皇后为什么先是拒而不见,现在又隔着宫门叫住自己,朱由检还是赶紧跪在雪中行君臣之礼道:“臣朱由检叩见皇后娘娘!”

    “吱呀…”厚重的坤宁宫大门缓缓开启了少许,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