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征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是这样,看来是我想得太简单了小伙子给我上了一课啊!”朱由检爽朗地笑道。

    魏二狗吓了一跳,赶紧跪在地上道:“小人一时放肆,求王爷饶命!”

    朱由检忙将他搀起来,诚恳地道:“这怎么叫放肆呢,你懂得多,就可以给我上课!咱们这里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讲科学和实际。‘二狗’这个名字叫起来有些不雅,你有没有大名?”

    魏二狗感动地道:“俺爹妈都不识字,根本不会起名。都说名字越贱小孩越好养活,所以俺家兄弟几个就叫大狗、二狗、三狗…”

    朱由检不觉莞尔道:“本王要重重奖励你,还要给你授勋。到时候你一上台,对大伙一介绍,你这名字岂不惹人发笑?干脆本王给你重取个名字,你可愿意?”

    魏二狗还在愣神,孙元龙却照踹他一脚,笑骂道:“殿下给你赐名,这是多大荣耀,你家祖坟都冒了青烟了!还不快谢过殿下大恩!”

    魏二狗这才反应过来,跪倒在地请朱由检赐名。朱由检略一沉吟便道:“你是研究枪械的,火枪击发之时声如巨雷,震天撼地。不如你就叫魏震吧!燕凌,你记一下:兵工厂厂长孙元龙主持研发铸炮制枪有功,授一等功!兵工厂工匠魏震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授一等功!除按标准领赏外,再额外奖励白银各一千两,过几天公开授勋!”

    这可是秦王庄有史以来最重的奖励了,众人艳羡不已,孙元龙和魏震更是受宠若惊,感动得不能自已。朱由检赶紧安抚道:“老孙,年轻人激动一下就算了,你这么大岁数,怎么也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快给我擦干了,正事还没说完呢!”

    孙元龙这才不好意思地擦干泪水,对朱由检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回答。

    现在朱由检最关心的,就是新研发出来的速射炮和燧发鲁密铳的产量能有多大。孙元龙老老实实地回答:“速射炮铸模非常麻烦,成品率又低,只要有砂眼就废了。而且泥模的干燥非常慢,至少也要一个月时间,按照现在的生产水平,两个月能铸一门炮就不错了。鲁密铳稍好一些,但和鸟铳没法比。鸟铳一天能造十来支,鲁密铳两三天能造一支。因为刚刚研制成功,没有殿下的批准,这两样火器都还没开始成批制造。”

    “两个月一门炮?这也太慢了点…”朱由检顿觉有些颓丧,照这个速度,一年才生产六门炮,实在是远水不解近渴,难以满足紧张的战事需要。

    正愁闷时,魏震怯生生地道:“小人还有个想法,也许能加快铸炮速度,就是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讲!快讲!”朱由检如获至宝地道,“行不行得通,只有试过才知道!”

    <;!……结束……>;

第六百二十一章 扩建兵工厂() 
秦王庄兵工厂内,朱由检与孙元龙、魏震以及几个骨干工匠团团蹲坐,就像车间工人开碰头会一样。看到朱由检毫无架子,并且对工匠本人和他们的各种建议都非常重视和尊重,大家的紧张感逐渐消失了,讨论的气氛也越来越热烈。

    “小人觉得铸炮慢就慢在铸模。”魏震率先开口道,“先是腊模,然后是沙模,等自然晾干以后还要烧成陶模,铸完以后还得打破,下次铸炮还得重新铸模。不但速度慢,而且每次铸模不可能完全一样,尺寸稍有偏差,就会导致炮弹和炮膛不能紧密配合,影响击发效果。”

    “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孙元龙瞪了自己的徒弟一眼道,“问题是铸炮的材料是烧化的铜水,温度极高,如果用木头之类的模子,一下就烫坏了。”

    魏震却笑道:“木模当然不行,能不能用铁模?”

    “你蠢啊!”孙元龙听了大声喝斥道,“铁的熔点虽然比铜高,但是铜水冷却凝固以后,岂不是和铁模合成一个大疙瘩了?难道你还要把外面的铁模砸掉?”

    “师傅,你让我说完啊!”魏震委屈地道,“我觉得可以用两块半圆形的铁模扣在一起,组成炮膛的形状。铸造之时,先在铁模内层涂上薄薄的一层砂,或是其他耐高温的材料,然后扣在一起。灌铜汁完毕、彻底冷却后,只要打开两片铁模,再敲掉那薄薄的一层砂,不就成了嘛!”

    几位工匠都是行家,一听便知有可行性。孙元龙还沉吟道:“这个法子我倒没想到。不过两片铁模必有缝隙,浇铸之时漏了怎么办?”

    另一位名叫赵小四的工匠也插话道:“厂长,这个不妨。只要在外面用铁圈箍紧,咱们再把铁模的边缘打磨得尽量平它严丝合缝,就不会漏了。只是铁模的内层涂砂,这个不好掌握。涂得太薄不起作用,太厚同样不易晾干。”

    “而且万一这个法子不成,要浪费不少人力物力,所以俺之前只是想,没敢说出来。”魏震也忧虑地道。

    “没关系,大胆去试!”朱由检拍板道,“你们几个可以成立一个技术攻关小组,把手头其他工作交给别人,专门研究铁模铸炮。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在临走之前,朱由检又对孙元龙交待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首先,兵工厂必须扩大规模,现有的二百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秦兵的需要了。

    朱由检的构想是把兵工厂分成三大块,制造黑火药这一部分单独拿出去,在城外重新择址建厂。因为火药这东西毕竟十分危险,如果不慎爆炸,必然造成重大损失,所以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剩下的两大块,一块是制枪,一块就是铸炮了。因为铸炮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可以暂时不用扩大规模,只要几个技术尖子攻关就行了。而制枪必须加大产量,为此可以扩招二百名工匠。工匠的月薪不是问题,只管向王府领取便是。

    朱由检的盘算是,燧发枪可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器,连欧洲列强都尚在普及之中。如果自己不能制造,而要从外国购买,人家卖不卖先不说,即使能买到,也必然十分昂贵,要被人狠宰一刀。而自己招募工匠,除了需要支付工资和采购原料,没有其他成本,所以这笔账还是百分之百划得来的。

    燧发鲁密铳的产量要尽量提高到每天一支,尽快列装。同时鸟铳的生产也不能停,因为在现阶段,鲁密铳因为制造不易、射速慢等缺点,在战斗中还无法取代鸟铳,只能做为鸟铳的补充。但是鸟铳的生产同样要以燧发为主,火绳击发要逐渐淘汰。

    朱由检之所以急于列装燧发鲁密铳,除了这种枪支不用火绳,可在刮风阴雨天使用外,最的一个因素就是鲁密铳的射程远。一步为五尺,一百五十步,就相当于将近二百五十米。这个距离远超一般的鸟铳和短弓,只有长弓可以比拟。但长弓的准确性与火器当然不能同日而语,朱由检在内心中,已经把鲁密铳当成了简易版的狙击步枪!

    做为一个现代人,朱由检深知战争中狙击手的威力。别看他只是一个人、一杆枪,如果隐蔽得当、伪装巧妙、枪法精准,足可以顶得上几十上百名普通战士、甚至是火炮。那远距离杀人于无形之中的绝技,会对敌人产生强大的震慑,间接起到火力压制的作用,因而有“步兵远程火炮”的美誉。据说在现代战争中,普通步兵要杀死一个敌人,平均要耗弹数万发,而狙击手只要平均一发多子弹就够了。

    虽然鲁密铳无法与真正的狙击步枪相提并论,但在这个时代,也是无以伦比的远程杀人利器了。朱由检的想法是首先让一部分特战队员装备鲁密铳,这样他们就可以轻松地执行暗杀任务。不用再摸到目标身边,只要选好狙击阵位,一枪解决问题,对方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其次,秦兵的大部队也要少量装备鲁密铳。在大规模作战中,虽然它无法取代鸟铳,但却可以远程狙杀对方的指挥官等目标。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指挥官没了仗还怎么打,因此鲁密铳的作用一点也不比列装的鸟铳或是火炮小。

    在孙元龙立下“军令状”、保证月底之前至少交付十支鲁密铳后,朱由检满意地带着燕凌离开了兵工厂。燕凌因为得到朱由检的许诺特战队率先装备鲁密铳,当然是十分得意。

    不过解胜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心急火燎地赶来,有些没好气地道:“殿下,你可不能太偏心啊!末将知道特战队非常,可第一批鲁密铳也不能全给他燕凌,好歹得给秦兵留几支将士们先开始训练啊!”

    “说曹襙,曹襙就到。”朱由检大笑道,“你不来找本王,本王还要去找你呢!放心,枪会有滴,炮也会有滴,但是在这之前,咱们还有一项工作要做,那就是重整秦兵建制!”

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建编制() 
在秦王庄外城的军营大帐中,朱由检接见了解胜这一支秦兵中的大小头目。这些人都是部队中的骨干,但因为在名义上只是民团,他们的身份也都是团勇,因此并无职位,更无军阶的高低之分。

    过去秦兵的兵力非常少,朱由检还顾不上考虑编制问题。现在秦兵的总兵力已经上万,而且还要进一步扩充。所以编制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直接影响战斗力。

    在解决编制问题之前,朱由检也曾与孙传庭探讨过明军现有的编制。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因为现状就是一个字:乱!

    从整体上看,明军分为边军和卫所两大体系。边军即是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陕西、甘肃这九个边陲重镇,这里的军事长官是总兵官,简称总兵。

    总兵责任重大,权力同样很大,可以根据战事需要,对麾下部属任意编制。九镇的编制各有不同,简直是随心所欲,可以说总兵基本上不能换,一换就要乱套。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像李成梁、祖大寿这样的半军阀。

    而九边的边军即使奉诏赶赴同一战场作战,也是只听自己长官的命令,各打各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协同。所以才会有满桂与祖大寿交恶的情况出现。除非最高长官“督师”出面,否则谁也不服谁。这样的部队,不被各个击破才怪!

    而卫所截然不同于边军,可以看作是明军分驻各地的地方卫戍部队。按明初之制,凡州府必设一所,几个府合起来共设一卫,卫、所之间是上下级的统辖关系。卫设指挥使,统兵五千六百人;卫下有千户所,统兵一千一百二十人,长官是千户;千户所下有百户所,统兵一百一十二人,长官是百户。百户所之内,五十人为一总旗,一总旗下设五小旗,长官为旗长。

    总的来说,卫所制就是按照辖地进行兵力的平均分配。这在兵种单一、作战手段简单的冷兵器时代以及和平年代,当然未尝不可。可现在已是乱世,一则军户制名存实亡,各卫所吃空饷现象十分严重,兵力普遍不到定额的四成;二则面对凶残的女真和蒙古骑兵,以及飘忽不定、来去如风的流贼,以卫所为单位的明军也明显力不从心。

    除此之外,还有京师三大营,即所谓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每营定员五万。在明朝开国之初,这本是马上皇帝朱元璋和朱棣的亲军,战斗力最为强悍。不过土木堡一战,三大营全军覆没,虽然后来重新组建,但逐渐不再承担野战任务,而转为京师的卫戍部队,战斗力直线下降。而且同样缺员严重,实际只有七八万人而已。

    最后还有“亲军二十六卫”,像孝陵卫、锦衣卫、腾骧右卫、秦王卫等等都算。这些“卫”名为军队,实则并非执行作战任务,真上战场是不行的。

    当然,因为流贼肆虐,官军应接不暇,又出现了“民军”,像秦兵、天雄军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部队的建制就更加混乱,甚至根本没有建制。

    而朝廷虽然在名义上设有五军都督府,负责全国兵力的调度,但实权则控制在各地的镇守太监手中。这些太监哪懂军事,基本上是谁和他关系好,他就让谁升官做主将,更把本来就战斗力低下的明军搅得一塌糊涂。而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则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像辽东边军,现在已经快成了祖大寿的私兵了。

    了解到明军的建制现状以后,朱由检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还按照明军这一套来,根本无法实现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现代战争模式,也无法充分发挥秦兵的威力。因此他决心按照现代军队的编制方式,对秦兵进行一次整体改编。由于解胜的部队就驻在秦王庄,又打着民团的旗,所以就成朱由检最先进行改编的一支。

    众头目给朱由检见礼之后,朱由检开门见山地道:“今天召集各位,是要对民团进行改编,组建一支新式军队。这支军队按照大体‘三三制’组建,也就是说,高一级的单位下辖三个较低一级的单位,而这较低一级的单位又下辖三个更低一级的单位。

    “具体来说,最底层的单位为班,每班设班长一人,战士九人,标准建制为十人。三个班为一排,三个排为一连。一个连约为一百人。三个连为一营,三个营为一团,一个团约为一千人。咱们现在共有三千人,如果组建更高级别的师,人数嫌少了些,不如组成一个加强团,下设八个营。”

    “殿下,为何要实行‘三三制’?”陈五娃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不是‘二二’或‘四四’、‘五五’?”

    “问得好,说明你肯动脑筋!”朱由检先肯定了陈五娃的敢于发问,然后耐心地解释道,“一个最小、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就是三个人。这三个人可以形成掎角之势,互为支援掩护。而在兵力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安排一部主攻,一部辅攻,剩余一部做预备队,也恰好是三部。所以‘三三制’较为方便部队的作战。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像咱们这个加强团,就要设立八个营。每个营都有每个营的作战特点,打仗的时候才好调配。”

    众将听了恍然大悟,均对这位王爷的军事素养和精心安排感到敬佩。其实朱由检并不是军人出身,只不过在前世看过一些军事方面的书籍,又有现成的制度,可以直接照搬而已。

    接下来,朱由检宣布将这个团的番定为秦兵第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