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征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重征天下-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忙向卢象升求证,卢象升却叹了口气道:“据说奴儿哈赤在宁远之战中确实负了伤,但老奴多年征战沙场,体格雄健,很快便痊愈了。在今年四五月间,他还亲率大军远征蒙古喀尔喀部,大破林丹汗,进略西拉木伦,俘获妇女牲畜不下十万。后来皮岛总兵毛文龙偷袭鞍山,他又星夜回师沈阳,一昼夜行军数百里。看来老奴阳寿未尽,只怕不久又会大举进犯了。”

    朱由检听罢大失所望,不禁恨恨地道:“真是千年王八万年龟,这老东西还越活越精神了!”

    不过转念一想,即使努尔哈赤死了,他的继任者皇太极更是个狠辣的角色。绕过关宁防线、从喜峰口直趋京师,酿成“己巳之变”;以及歼灭明军最后主力、擒获洪承畴的松山之战,均是他不久之后的杰作。

    想到此处,朱由检心里登时堵了个大疙瘩,酒再也喝不下去了。卢象升却笑道:“贤弟不必忧虑。自古邪不胜正,建虏虽然一时凶顽,我泱泱中华英雄辈出,必有克制之道。”

    朱由检听了心中一动,顿觉精神大振。是啊,这世上哪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敌人,只不过历史上的明廷应对不当罢了。纵观世界战史,以弱胜强的例子比比皆是,像芬兰抵抗苏联、抗美援朝及越南战争,哪个不是看似绝对劣势的一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更何况大明虽然暗弱,但实力仍在,民心尚存。只要找到正确的路线,历史还是可以改变的!

    想到此处,朱由检拍案而起,举杯对卢象升道:“好个‘邪不胜正’,小弟当为此浮一大白!”说着便一饮而尽。

    卢象升也仰脖同饮,接着哈哈大笑道:“愚兄别的本事没有,但于‘识人’一道,颇有心得。我观贤弟绝非肯屈为商贾之人,早晚必得驰骋疆场,扬我国威!不过为将者只有一匹马可不行,来呀,把五明骥牵上来!”

第四百六十二章 战帆如云() 
随着一声令人振奋的长嘶,一匹体态神骏的高头大马被牵至后院。朱由检急抬头看时,但见此马通体深紫,鬃毛乌黑,四只马蹄却白如霜雪,左肩上也有一小块白毛。在新月的照耀下,这五处白色闪闪放光夺人二目,隐有神马之态。

    “此马名为五明骥,”卢象升笑着介绍道,“是纯种大宛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完全话下。去岁愚兄在临漳剿贼不幸落败,被数十骑紧紧追赶。到了沙河边上,河水宽达数丈,此马却一跃而过,把那些贼人全抛在河对岸。”

    朱由检正赞叹不绝,忽然醒过味来,连连摆手道:“这是兄长的坐骑,小弟怎能夺人所爱?”

    “宝马送英雄。”卢象升拈须微笑道,“愚兄军中尚有四五匹好马,贤弟却只有那一匹枣红马。虽也脚力不错,到底是匹骒马,比不得五明骥这样的儿马。如有紧急情况,还可交替乘骑,不怕被敌人追上。”

    朱由检再三推辞,卢象升却执意不允道:“贤弟赠诗之情,愚兄正无以为报;若你不收下五明骥,愚兄可要生气了!”

    最后朱由检见他一片挚诚,只得千恩万谢地收下。卢象升便将马牵到朱由检身边笑道:“只是此马性情暴烈,不知贤弟能否驾驭。”

    朱由检却一言不发,接过缰绳飞身上马。五明骥觉出背上的不是原来的主人,愤怒地狂嘶一声,高高地扬起前蹄。众人当即大惊失色,就连卢象升也急道:“马儿勿躁!”

    却见朱由检不慌不忙,轻抚五明骥耳朵下方一点的鬃毛。本来这匹烈马正要将朱由检甩下去,此时却突然平静下来,温顺地低下头去,仿佛在为刚才的冲动道歉。

    “贤弟好手段,竟能驾驭此马!”卢象升大喜道。

    朱由检却凄然一笑道:“我有位故人也有一匹大宛马,却全身火红,是真正的汗血宝马。那匹马便最喜欢被人摸这个地方。小弟想着它们既是同种,习性也该差不多罢。”

    说着他便默默地下了马,一言不发地为自己斟了满满一杯酒,也不让卢象升,仰头一饮而尽。

    众人不解其意,只有戚美凤知道朱由检又想起了芳魂杳然的李崇瑶。思量之下,不觉滴下泪来。但她又怕勾得朱由检不能自已,忙拭去泪珠,勉强笑道:“那个…相公,明天还要赶路,卢大人又公务繁忙,还是少吃些酒吧。”

    “怎么,齐姑娘还未过门,就行起家法来啦!”卢象升爽朗地大笑道,“也罢,贤弟今日就早些安歇。愚兄祝你们早结秦晋之好,早日诞下麟儿。到时愚兄还有宝马送给贤侄他长大了骑着驰骋天下!”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天还刚麻麻亮,朱由检忽听马厩的方向有些动静,忙披衣起来。戚美凤也已惊起,紧张地道:“是不是马儿犯了生分,撕咬起来啦!”

    二人忙感到马厩一看,却是啼笑皆非。原来五明骥正伏在枣红马的背上,行那进进出出之事。枣红马却欲拒还迎,因此搞出些动静来。

    朱由检艳羡地看着五明骥那雄壮的物事,又不怀好意地对着戚美凤呵呵傻笑道:“你看人家,嘿嘿嘿嘿…”

    戚美凤羞得赶紧别过头去啐了一口道:“真是没羞的家伙!”

    须臾天光大亮,众人也早早起来整理行装。辰时二刻,便出了大名的东城门。卢象升远远地送出十里,又派了自己的家将卢守义率三十名骑兵沿途保护,这才与朱由检洒泪而别。

    这一行人便从大名一路向东,经聊城抵达山东省府济南。然后过章丘、淄川、青州、莱州,皆是一马平川、村镇稠密之地。有了天雄军的随行,自然路上不会遇到麻烦,行进的速度也大为加快,不几日便接近了此行的目的地:登州。

    在前世尤俭同学曾来山东旅游过,知道“登州”其实就是蓬莱,乃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此地北向渤海,海中有一系列小岛。古人航海技术不发达,只能在岸上远望,隐约看见雾气中的山头,却无法到达,便认为是“仙山”。他们还为这些仙山取了“瀛洲”、“方丈”、“蓬莱”这样的名字,蓬莱故此得名。

    当然后来海船开至小岛,发现只是普通的,根本没有什么神仙。其中最大的一座即是长岛,在前世这里已是著名的消夏景点。

    朱由检还在长岛上住过两天,想到马上就可故地重游,而且可看到三百多年前长岛的风貌,不禁感慨万分。

    可是离登州越近,戚美凤的情绪就越低落,甚至整天躲着朱由检。初时朱由检还以为她只是“近乡情怯”,可李贞妍却悄悄地告诉他:“美凤这几日夜夜不能安睡,她是担心戚老爷子不肯答应殿下的求亲呢。”

    朱由检听了也觉得头大如斗,他虽然已经迎娶了蕊儿和包玉怜,但一个是皇后安排,一个是自由恋爱,都没有阻碍。可这次却不同,戚显宗已经答应了郑芝龙为其弟郑芝豹的求亲,这就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这个时代可是轻易不能反悔的。

    但来都来了,朱由检也只得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硬着头皮率众进了登州城。

    登州依海而建,只有东、南、西三面有城墙,北面则是直接面临大海。却见码头附近船帆如云,更有不少是战船,船上的佛朗机炮皆除去了炮衣,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外海,气氛显得十分紧张。

    戚美凤讶道:“难道倭寇又来犯了?”

    她忙叫住一名路人询问。这名路人却认得她,喜滋滋地道:“大小姐回来啦?!你未来的姑爷正在府上做客呢,你回来得可太巧了!”

    戚美凤登时脸色苍白,娇嗔一声道:“我没问你这个!我是问你这些战船是怎么回事!”

    “哦,这个啊!”那人笑着答道,“明日朝鲜使臣来拜见巡抚大人。巡抚大人对朝鲜人好生不满,这才命戚老爷盛排威仪他们好好看看呢!”

第四百六十四章 侧面战场() 
自从看到码头里那密密麻麻、炮口向天的战船,朱由检就觉得这位登莱巡抚袁大人想必对朝鲜不大感冒。没想到他虽识破了李贞妍朝鲜人的身份,却没有丝毫不悦,反笑吟吟地将她搀起来,悠然神往道:

    “朝鲜是个好地方啊!其地三面环海,北面与我大明辽东隔鸭绿江、图们江相望,南北长二千一百里,东西宽九百里,其内山川壮丽,物产丰饶,故有‘三千里锦绣江山’之称。洪武年间,其国国王李成桂请太祖赐名,太祖因其国在东方,先受朝日光辉,故赐名‘朝鲜’,意为‘朝日鲜明之国’。老夫若干年前曾出使朝鲜,至今还记得那绿油油的稻田、静静的汉江和馨香四溢的妙香山呐。”

    朱由检当然没有去过朝鲜,可是被袁可立这几句话就勾得心驰神往,真想去一睹这个时空的朝鲜美景。李贞妍听袁可立如此夸赞自己的祖国,更是无比自豪,惴惴不安的心情也稍稍得以缓解。

    稍停片刻,袁可立又对朱由检捉弄地挤挤眼道:“尤其是朝鲜女子,无不温柔娴静、任劳任怨,比起我大明女子亦不遑多让,堪为佳偶。老夫不想细问你们二人有何故事,但既走到一起,尤公子还须好好珍惜才是。”

    朱由检和李贞妍都是脸上一红,刚想解释两句,又不知如何开口,反倒更显暧昧。

    袁可立却语气转冷,眼望东方沉声道:“可惜朝鲜君臣不修德政,硬是将大好河山搞得乌烟瘴气,国力衰微。万历年间,倭人大举入寇,若不是朝廷数次派大军相助,只怕朝鲜早已亡国了。可其执掌权柄者却不思感念大恩,反与建虏暗通款曲,殊为可恨!这还不算,现在居然遽行废立之事,简直没把大明放在眼里!还敢涎着脸来找老夫求情老夫求朝廷给予册封,真不知道那绫阳君是怎么想的!”

    李贞妍见袁可立发怒,吓得簌簌发抖,再次跪伏于地。袁可立说的这些实是无可辩驳,朱由检也不知道该怎么为李贞妍开脱了。

    须臾袁可立又换了一副和蔼的面孔,再次将李贞妍搀起道:“这位姑娘不必害怕,老夫说的是朝鲜的当政者,与寻常百姓毫无干系。”

    李贞妍却是有苦难言,因为她就算不是“当政者”,也是“当政者”的亲属。见袁可立对朝鲜局势是这种态度,李贞妍已经近乎绝望了。

    此时已到掌灯时分,二人刚想告辞,袁可立却坚决不肯放他们走,定要留在衙门中款待一番。朱由检也想借机会为李贞妍说几句好话,便痛快地答应下来。

    自有衙役去客栈送信,袁可立便在府衙后院露天设宴,招待朱由检与李贞妍。其时已是初秋天气,巡抚衙门又坐落在小山之上,带着咸味的海风徐徐吹来,可谓是“天阶夜色凉如水”人感到浑身畅快。李贞妍却是心事重重,只是默默地吃饭,任袁可立与朱由检二人高谈阔论。

    朱由检当然也不敢直接讨论朝鲜局势,那也未免太突兀了。既然此来是替卢象升送信,当然话题就先从卢象升展开。

    听了朱由检详细地介绍洛阳之战的经过后,袁可立在对自己的高徒赞不绝口的同时,也不无忧虑地道:“尤公子所言不错,建斗此人勇则勇矣,却有些缺乏谋略和大局观。像他说的与老奴决战云云,完全是口出狂言。《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建斗只知己而不知彼,何敢妄论胜负。”

    “看来巡抚大人对建虏了解颇深。”朱由检趁机将话题往这个方向上引。

    袁可立捋着花白的胡须微笑道:“朝中诸臣皆只将注意力放在宁远、锦州,但那只是正面战场。依老夫之见,就凭官军现在的实力,在正面战场是不可能战胜建虏的,因而只能采取守势。但登莱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还有个皮岛在建虏肘腋之地,这两处不妨称之为侧面战场。建虏凶顽,与其正面争锋讨不得便宜;但侧面战场上,尚大有可为!”

    见朱由检听得认真,袁可立便为他解释道:“皮岛亦称东江,乃是鸭绿江口的一座小岛,向西北八十里即是辽东半岛,东面则与朝鲜的铁山隔海相望。铁山百姓汉人占七,朝鲜人仅占三,因屡被建虏烧杀抢掠,抗虏之心极为强烈。

    “天启元年,毛文龙率领不足二百之众突袭镇江,后被建虏大军驱赶,不得已涉海到皮岛落脚。却发现此处进可攻退可守,又可到铁山招募汉人参军,便着力经营。如今皮岛已有数万之众,不时袭扰建虏后方,屡有斩获。毛文龙也因战功擢升为东江镇总兵,挂‘征虏前将军’印,归老夫节制。”

    朱由检边听边想:这毛文龙在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但令其有名的还并非是战功,而是他被后来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擅杀”。前世的史学界对袁崇焕该不该杀毛文龙,一直有很大的争论。认为不该杀的,极力强调皮岛对后金的战略牵制作用;认为该杀的,则说毛文龙拥兵自重,不思进取,且军纪十分败坏。

    想到此处,朱由检便试探着问道:“依巡抚大人之见,朝廷应将破虏的重点放在毛总兵这一路?”

    袁可立听罢轻轻摇头道:“毛文龙此人,老夫深知之。其人性情狂傲,志大才疏,自占据皮岛之后益发居功自傲,不停向朝廷索要粮饷,所报战绩也多有浮夸之处。

    “因此以老夫之见,毛文龙可用,但不可大用。老夫之所以要节制东江,也正是以粮饷约束于他。若毛文龙不听令,甚至图谋不轨,老夫只需截断海运,皮岛不战自亡矣。”

    朱由检听了顿感大失所望,他原以为毛文龙是像卢象升那样的将领,可以力挽狂澜。听袁可立这么一说,却明显是个鼠目寸光的军阀,袁崇焕杀不杀他,对辽东危局恐怕都没什么影响!

    沉吟半晌,他才疑惑地问道:“可是方才巡抚大人不是还说,侧面战场大有可为么?”

    袁可立却神秘地一笑道:“这个却是另有其事。事关重大恕老夫不能明言!”

第四百六十五章 会见使臣() 
直到席散,朱由检也没有机会向袁可立谈及朝鲜。再者明天袁可立就要接见朝鲜使团,到时又不知道有什么新情况,因此也只得缄口不言。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还不明,朱由检即被“呜呜”的角声惊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