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崇焕处置毛文龙的奏折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崇祯却想到的是台湾的袁常武,比起皮岛毛文龙,更是可恶!

    虽然颜常武买通了许多大臣,让他们帮忙抹黑他,唱衰他,他很低调。

    也有一些大臣是正直的无法收买,他们让崇祯皇帝知晓了台湾的一些事务,知道台湾有数十艘红毛番制的夹板炮船,拥有的雄兵上万,又有民众数十万,粮食丰收,甘蔗种植面积广大,还坐收海税白银进账十数万两白银!

    要是颜常武是个小Cse,崇祯皇帝还真没空打理他,他继承皇帝位已有大半年,其实亦是接掌了由他爷爷神宗,哥哥天启帝祸害的烂摊子,即位以来除了剪灭魏阉之外,诸事不顺,心烦不已,有关外的军事集团不断要钱,陕西赤地千里,终岁无雨,饿殍枕藉,哀鸿遍野。

    而东南地区同样是诸省报灾,奇的是流民不多,府县平静。

    上到皇帝,下到百官都心生疑虑,最终户科给事中瞿式耜上启朝廷,言东南诸省流民都流失到了台湾!

    瞿式耜,字起田,号伯略,别号稼轩。家居常熟藕渠乡(今天已并入虞山镇),祖父瞿景淳中会元后迁居城里,所在街被称“会元坊“(现在中巷西段)。瞿式耜生于1590年(万历十八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第二年,出任江西吉安府永丰县知县,已崭露政治才能。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专横跋扈,杀害正派人士。瞿式耜同情受害者,不为恶势力屈服。

    1628年(崇祯元年),任户科给事中,这种官职的设立,原意是对政府部门起一定监察作用,他觉得可以舒展抱负了。七个月里,连上二十多封奏疏,他竭力主张:“要挽回危局,必须“回本清源“,抨击还高居相位的魏忠贤余党,为被害人昭雪,扶持正气。对朝政设施,多所建树。

    奏折上称这颜常武军力强大,于海外啸聚数十万人,一旦有事,则东南沿海不保!

    而且台湾有米、白糖、烧酒、渔业和盐(陈泰还不知道台北出产黄金)、收海税,还与红毛番、倭人贸易,收获巨大,至少有上百万两银子的收入,甚至更多!

    瞿式耜的官位卑小,却是响当当的清流,身处户部,他对于人口和财富是敏感的,知道大明需要财富应付军饷和赈灾,各地都缺银子和粮食,这台湾明明有银子,却粒米和银两都不上贡朝廷,不替朝廷分忧,实为不忠。

    而朝廷中枢官员和地方大员还替他隐瞒,忒够可恶!

    瞿式耜狠狠弹劾一本,让皇帝知晓台湾逆臣和朝中害虫的所作所为!

    崇祯皇帝接到奏折的当晚就睡不着觉……老朱家的恶劣品性,一听到有银子就受不了。

    如此之多的白花花的银子!

    终究崇祯皇帝坐了龙廷,知道一些治国之道,这颜武武本是海中剧盗,归顺朝廷,朝廷并无制他之力,要是贸然行事,将其逼反,实属不美。

    于是他叫来了首辅韩爌和大臣周延儒来商量。

    韩爌(1566……1644),字虞臣,号象云,山西省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韩阳镇)人。东林党元老。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历任、少詹事、礼部尚书、内阁首辅等。明朝中后期天启、崇祯年间发生的诸多大事,如“红丸案“、“魏党案“等,韩爌都曾参与其中,且都起了相当的作用。后因袁崇焕冤案所累,罢职还乡,但却享有了“先后作相,老成持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其贤“的美誉。

    周延儒(1593年…1643年),字玉绳,号挹斋,明代宜兴人(今宜兴宜城镇人)。明朝大臣,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

    周延儒少时聪明,有文名。20岁时连中会元、状元,授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祯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

    他们同看了瞿式耜的奏折后,韩爌不动声色,周延儒地位低,虽然也收过东南府的孝敬,硬着头皮首先道:“这颜常武既然有钱粮,还有民众和军队,朝廷不可轻纵之!”

    “卿可有良策?”崇祯皇帝问道。

    “可在台湾设立府县,以教化民心,同时监视台湾卫所!”周延儒哪敢说让朝廷动用福建水师去打台湾卫,要是给台湾卫逆推,那他作为举主要吃上挂络了。

    既要应付皇帝,又要保住自己,派驻的官员有什么事情,那是他们办事不力哦。

    “首辅认为如何?”崇祯皇帝问起韩爌。

    “大善!”韩爌赞成道:“可命熊文灿知会颜常武,朝廷决心要在台湾设立州县,命颜常武将台北台南户民田土数目详细报上,再由熊文灿上报皇帝及户部,确定是设府或州县。”

    “甚好,依卿等之言去办吧!”崇祯皇帝说道。

    “遵旨!”

    ……

    朝廷的信息快马送到了福州抚衙,熊文灿再派人过海,知会颜常武朝廷的意思。

    “狗皇帝分明是想抢我们的钱粮,反了丫的!”财政官陈和彬象被踩了尾巴的猫般跳起来!

    他是中途加入匪帮,原在大陆干活,对大明的态度却是最激进的。

    “如果真的要反,当初我们就不会做大明的官了!”陈衷纪苦笑道,向颜常武提议道:“就说我们只有二小县,每县一万人口!欢迎朝廷前来设立官员!”

    “好!”颜常武同意了。

    看到台湾卫堂皇回报的熊文灿却觉得不好,你台湾卫明明人口众多,却称自己只得二万人,明摆着是睁眼说瞎话!

    既然朝廷有在台湾卫设立府县之意,就是有了资料,有的放矢,还想蒙蔽圣上,是办不到嘀。

    他给朝廷的奏折上提出台湾卫可设立一府三县,崇祯皇帝准了。

    然而,吏部在决定台湾卫的一府三县官员的派遣时,不知道怎么回事走漏风声,原本车水马龙的吏部文选司(决定官员升迁调补选授)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

    大伙儿知道台湾卫是贼窝,海贼们被招安当了大明的官,但上上下下都是贼,大家岂能从贼?

    万一贼不爽,与朝廷打,出征前抓他们来祭旗,岂不冤枉!

    选来选去,这个推那个让的,竟然无人肯去!

    不过这难不到朝中大官们,他们想到的办法肯定是把一些刺头给调过去,不去就是抗旨,去了就难说前途了!

    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我大天/朝的官员就是高明!

第199节 刘之凤赴台() 
    被派去当台湾知府的是刘之凤。

    刘之凤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明好学,14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出任淮安府(安徽省)司理(司法职官),执法严明,吏民悦服。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任湖广(湖南、湖北)同考官(副主考)。天启三年(1923年)升南京淮西道监察使。先后上疏为边关守将孙承宗等辩冤,上疏参劾奸宦魏忠贤,请求停止内操,遭朝廷斥责,被宦党驱逐出朝。天启六年指令他巡视江防,期满回京,又被宦党借故夺职。

    崇祯二年(1629年),魏忠贤势败被杀,朝廷鉴于刘之凤忠直可嘉,让其出任江西御史。

    刘之凤一生忠直,生活非常俭朴,平日总是清茶淡饭,穿着更忌奢华,一件衣服洗了再洗,直至破旧发白为止。他对人非常热心,有求必应,毫不吝啬。时人甚感其德。

    他敢于直谏,搏击大臣不遗余力,这等人才,就送去台湾去搏贼吧!

    至于县官这等芝麻官,大员们才不会伤脑筋呢,交由闽抚熊文灿决定得了。

    听闻朝廷决定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府治位于台南)和高雄、台南及嘉义三县,再就是派来了知府和知县,官船往台南而来,颜常武和陈衷纪都非常地重视,两人联袂到达台南迎接朝廷官员。

    两人先去旧督军府里坐着吃茶点,自望远镜里看到外海的官船(就是福船)开来,自有东南府的两条巡航舰为它护航。

    两条巡航舰都呈战斗模式,大炮自舰壁炮门里凸出,显示威风,不知道那些大明官员吓到没有!

    官船泊上码头,颜常武命人鸣炮欢迎,又令陆战队官兵一千摆队相迎,着实是“给足”了朝廷的面子。

    待肃静回避等牌、棍先导下船上岸,至船上只走下一位身着官袍之人,打头的头戴乌钞,身着四品文官补服,应该是刘之凤。

    他因营养不良而显得人高瘦,但很有精神,双眸可以看到是“精光四射”!

    见着颜常武摆出的上千陆战队员,他们全副武装,肩扛硕大火枪,枪刺尖闪闪发出寒光,头顶水盆头盔,他们没穿明军军服!

    身穿与明军不相同的军装,干练飒爽,人人披有结实的鹿皮马甲,而且他们人人要不强壮,要不精壮,与明军大不一样。

    见到刘之凤神情如常,没给吓住,颜常武暗暗佩服,向刘之凤拱手道:“刘知府,有失远迎,请恕颜某无礼。”

    “不敢当,颜将军实在是太客气了,下官担当不起。”刘之凤回礼道。

    有明一朝,文尊武卑,一个四品文官对上二品的总兵都可分庭抗礼,刘之凤按品阶之比自称下官(颜常武是二品将军),也是他不算迂腐的表现。

    闽抚熊文灿知道刘之凤担任台湾府知府,知道刘之凤梗直,怕他与颜常武对上,有失朝廷体面,颜常武动辄灭杀千军万人,杀个把人简直不在话下,杀个知府算什么!

    他将颜常武的所有资料都给刘之凤看过,刘之凤深深地被触动了!

    年方十五的少年,亲手斩杀仇人,之后经营台湾,组建舰队,二败荷兰人,二败官军,其中大破福建水师和大海战,打得都是荡气回肠!

    熊文灿的资料比起朝廷更详尽,说颜常武东南府收入利润达四百万两银子以上!

    刘之凤再高傲,也被这些资料给震撼了!

    以他刘之凤为例,14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可人家颜大少不到二十岁已经是雄霸一方,可以说整个大明在海上无人敌得过他。

    好在熊文灿将他招安,他真要作反,谁可制他?

    你敢高傲,他杀你就象宰鸡,死了也是白搭。

    刘之凤摆正态度,刚毅沉稳,颜常武是人敬我我也敬他的为人,也不倨傲。

    此时船上下来一人,却是认识的闽抚幕友钟先生,他向颜常武行礼道:“颜将军好!”

    “呵呵呵,钟先生好!”颜常武并不守俗礼,也回过一礼道:“钟先生,你是负责将刘知府送过海峡吗?”

    “正是,钟某奉巡抚大人的命送刘知府过来!”钟先生答道。

    “哦,其他的三位知县大人呢?”颜常武见就他们两人,不由得好奇。

    刘之凤和钟先生都脸露尴尬,很可笑地,福建官场听闻要派人到台湾作官,结果无人敢往!

    颜常武聪明,眼珠一转,哪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遂自嘲道:“俺没有三头六臂,可也不是巨口獠牙吃人不吐骨头的妖魔,怕什么呢!”

    “颜将军是真正的大善人,东南诸省多少人因您而活!”钟先生应了一句。

    当下颜常武向刘之凤介绍了陈衷纪,大家寒喧几句,然后颜常武说道:“请两位去我府中,本将军略备薄酒,为两位接风洗尘,请务必赏光。那府衙正在修建,一时片刻也完成不了,在此之前,还得请刘知府在我府中暂住。”

    得,原来人家还没修好府衙啊!

    刘之凤要不是之前看过资料,只怕就会与颜常武顶牛,可哪能顶得起,只能应允。

    但一看交通工具,不由得楞了,四马驾御的四轮马车,前设御者,车厢宽敞,镶金嵌玉,虽然没有过多豪华装饰,但是尺寸规格非同小可,类似于皇帝用的大辂。

    (大辂:辂车在殷周时期称大辂,此时的辂车属单辕双轮,中间的车厢称舆,呈左右长方形。帝王所乘坐的车,如玉辂,以玉装饰,金辂以金饰而得名,还有象辂、革辂、木辂等各有特色,称为“天子五辂”,代表了皇帝气派,十分豪华。)

    刘之凤脸上微微变色,对颜常武道:“颜将军,这车僭越了,请恕刘某不敢搭乘!”

    “刘知府,你有所不知,我台湾卫地方广阔,来往皆乘马搭车,民间早就使用这样的马车,要说到僭越,这里的百姓早就僭越不知道多少次了!”颜常武嘿然道。

    钟先生打圆场道:“刘知府,上回熊巡抚到台湾来,亦坐过这样的马车,你坐上去就知道必须马车的了!”

    巡抚坐得,知府当然坐得,刘之凤与颜常武一起上了马车,加上陈衷纪和钟先生,四人坐进马车厢里也不觉得拥挤。

    御者打一下马鞭,马匹就跑起来。

    透过马车的车玻璃望出去,见到的景象让刘之凤大为动容!

第200节 说给你听也无妨() 
    大道宽平,无颠簸,更无夹道相迎的垃圾,每一位到达东南府外来人都感受很深的感觉:异乎寻常的干净、井井有条!

    可以称为震撼!

    甚至让一些看惯他们城市的人是不习惯!

    街道上人员往来,人们衣着的料子比大陆大城市的要好,即使是差的料子做的衣服,也很干净,每个人都因干净或者兜里有钱、家中有粮而有了尊严,眼神有力,抬头挺胸。

    没有乞丐!

    街道和人,看上去赏心悦目。

    马车有意带着刘之凤出去转了一圈,他看到了农田似无边无际,皆长势喜人。

    刘之凤长了一双锐目,一眼就看出当地农民的精气神与大陆农民截然不同。

    当然!

    东南府所有土地都是颜常武的,农民都是他的佃农,只交二成租税,再无其它支出,契约一定三十年,是在北港立碑的,就在妈祖神庙的不远处,如果违约,农民对着神灵一嚷,颜常武就坐不稳这位子。

    农民有钱有粮,吃得好精神也好,精神焕发,远远胜过了大陆上受尽欺压的同行。

    再有陈衷纪有意说起了台湾的钱粮收入,有贸易之利,出口白糖、朗姆酒,转口瓷器、丝绸和茶叶等,有部分收入回馈民生,民众生活有保障,绝不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