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4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老陈道。

    史可法目光掠过食客们的衣着,这里人们的衣着要比大明要好得多,普遍穿绸缎,那个挑夫虽然是布装,但没打补丁,所有的人气色很好,显然是营养水平上得去,也胜过了大明。

    众人随意谈笑,精神气质都好,没有什么愁苦困扰。

    由小见大,这东南府统治是成功的!

    史可法对比一下大明江南的膏肥之地,不说别的,皆是不如。

    拿起菜牌,史可法看到上面有猪杂汤、扣肉、牛肉汤、木瓜鸡汤、地胆头老鸭汤、莲藕猪脚汤、牛腩、牛尾汤、还有新鲜牛奶,价钱也很亲民,不由得大吃一惊!

    要知道,很多是肉类也!

    俗话说:“地主家也无余粮”指的是旧社会的生产力落后,地主家的粮食不多,甚至地主家过年才能有点肉吃,能吃白米饭是一流家庭了,你能点上蜡烛就是有钱人。

    此处,大家都能吃肉!

    看食客们吃得自然,吃得开心,显然这些是家常的早餐,史可法再受触动!

    圣人云“仓禀实而知礼节”,陕西民众为什么揭竿而起?还不是没吃的!

    作为最早期建立“菜篮子工程”的东南府城市,旭日城显然做得非常成功,实现了购销两旺。

    老陈点了排骨饭加牛奶,而史可法则在他的推荐下,吃了一份驴肉火烧和沙虫粥!

    驴肉火烧色香味美,新鲜的驴肉,味道外热里爽,汤汁醇香。而沙虫嫩滑,就连里面放的猪肉都很细腻,粥煲得老火,吃起来让人精神大振!

    “驴肉火烧很地道啊!”史可法赞扬道。

    “我们这里的驴非常多!”老陈不经意地道:“海岛地区,不利于马匹使用,牛用来耕田,驴则用来打杂,什么都做,驴很结实,耐粗放,不易生病,性情温驯,刻苦耐劳,军队和民间广泛使用毛驴。驴肉也好吃,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可是领袖说的!驴就算死了,驴皮也可以制阿胶!”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也只有领袖才敢说出来,那年头“龙”可是深受各界敬仰。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驴真的是浑身都是宝啊!”史可法颌首道。

    吃过早餐,由挑夫挑着行李,他们来到了环市道,那里有不少的驴车等客。

    与挑夫结算了工钱,他们上了一辆驴车,赶往郊外的东南亚大学!

    史可法注意到道路分类,有畜力车行的道路,也有人行道路,但不管什么道路,都相当的干净!

    总而言之,到来旭日城后,那位整洁干爽让人欣悦。

    他看到,每段“马”路上的保洁人员都会及时地用箩筐捡走畜生的排泄物,非常的细致认真,老陈说了:“蚊子虽小也是肉,这粪肥也能卖钱呢!”

    他又说起了东南府已经完成了公共卫生改革,保证所有的垃圾都有去处,得到妥善处理。

    如此得来的好处,史可法连连点头。

    边说边看景色,一个小时后,他们到达了东南亚大学,立即见到了高大气派的大门。

    这座大学的前身是东南大学爪哇分校,随着颜常武在东南亚站稳脚跟,该分校也升格为东南亚大学,气派的大门,写的校名刚劲有力,是前明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笔迹,笔法刚劲有力,颇有古意,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让史可法都留意了一下。

    董其昌,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卒,赐谥“文敏”。

    这家伙从三十五岁走上仕途到八十岁告老还乡,为官十八年归隐二十七年。与家乡松江的先贤陆机崇奉“士为知己者死”相比,董其昌把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用得出神入化。他以科举入仕进入精英阶层,既结交东林派、公安派,又与反东林党人惺惺相惜,其谥号“文敏”就来自于阮大铖。

    东南亚大学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面积大,绿荫多,围绕着一栋栋大楼,还有湖泊,环境优美,学生就在绿草与树下读书。

    肯定的,各处干净整洁,往来的师生皆衣着讲究,大方得体,书卷气息浓厚,显示出一代学府的泱泱大气。

    大明北京的国子监亦不如也!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847节 理想国度() 
老陈完成了他的任务,将史可法交给了东南亚大学的工作人员,巧了,他也姓陈,另一个老陈。

    史可法出人意料地就读东南亚大学的农牧渔业专业。

    东南亚大学的专业甚多,对于象史可法这样来历的人可以就读文史社科专业和政治系专业,在东南亚大学,文史社科专业排名第一,是领袖钦定的,非常吃香!而政治系专业的方向是文官,如果就读,很有可能保留做官的可能,以史可法的起点,得领袖青睐,将来大有起复的可能。

    可是他却选择了农牧渔业专业,让老陈大吃一惊,问多他一次没填错吧!

    没错,就是农牧渔业专业!

    他所在的这个班,其实是为期三个月的“提高班”,并不是完整学历班。

    这个班设立的意思是给东南府里管到这方面的文官提高管理水平用,参与者都是官员,其高屋建瓴,指明如何发展农牧渔业专业,发展农村经济。

    每天的学习是非常紧张,除了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外出参观、写课题,而且东南府的学校从来都是究实操,史可法进行了一项有意义的研究,那就是种西瓜!

    由于没有从事过西瓜的种植,对一切都是陌生的。从整土、育苗、移栽……一切的一切都是现学现做。史可法建立了自己的一茬瓜地,跟着教师学一点做一点。

    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七点,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实践、摸索中。最严重的“减肥”是十天暴瘦三斤。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虽然很辛苦,虽然很累,但也过得很充实,他觉得是一项事业。

    史可法并不清楚,他的表现上达天听!

    大学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把他的表现上报给总理陈衷纪,这可是领袖用快船送来的角儿,所以陈衷纪很关心史可法,当听闻史可法埋首种瓜,陈衷纪欣慰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足见吾道不孤也!”

    学习了个把月后,他的妻儿坐海船亦到达了旭日城,同行的还有其余东林党遭流放人员,他的周围变得热闹起来。

    老陈宣布了对史可法的待遇,等同于东南府文官系统的办事员,拿的是二十级文官工资。

    东南府文官分等级,最高是一级,乃总理那一级别,最低的是办事员二十五级。

    这笔钱不多,对于他一个大家庭过得紧巴巴的。

    不过他领略到东南府的福利系统的好处,他家有一个适龄儿童,是他小妾所生,可以进校读书。

    学费:免费!

    在学校的早餐和午餐:免费!

    史可法去过小儿子就读的旭日城国民第四小学参加家长会,那里环境非常好,孩子们在宽敞的大课室里上课,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倒没有见过传说中的小学生背火枪情况,见到的是小学生背着比他们人还要大的书包。

    见到小学生们吃的早餐和午餐,单看早餐就不错的。

    周一:豆浆,煮蛋一枚,煎饼(可根据时令菜做南瓜煎饼或其它蔬菜煎饼),加上时令水果;

    周二:小米粥、煎蛋一个、咸肉、蔬菜拼盘,水果,主食可选择馒头或包子。

    周三:烤面包片或面包块、煮蛋一枚、薯片、煎豆腐块、时令蔬菜,加水果一个。

    周四:生煎包子、煎蛋一个、粉肉香肠,时令水果。

    周五:主食猪杂汤粉,煮蛋一枚、时令蔬菜,时令水果。

    可以说,早餐做到了营养均衡,保证了孩子的生长需要,同时天天不重样,确保口味。

    听保健老师喋喋不休地道:“鸡蛋是每天必吃的,我们领袖夫人非常关心下一代,要求给孩子们吃鸡蛋必须是一个整蛋(军队也一样,避免被司务长克扣,蒸蛋或者炒蛋都能够做手脚)……”

    看着课室讲台上颜常武的大幅戎装像俯视着台下,史可法微微一笑!

    在这个家长会上,史可法遇到一个人,让他觉得甚有意思,那就是他初临贵境时的那个挑夫!

    史可法的记忆力很好,认出那个挑夫,他着体面的衣服,旁边坐着的正是他的孩子,也在这所学校就读!

    挑夫,应该是这个社会的最低层的阶级,但他的孩子也能够在此读书,接受一样的教育。

    东南府所有正式子民(其实是汉人就行)的孩子一律免费、就近入学。

    有教无类,这是千百年来从来没有哪一个王朝可以实行的,但在这里做到了。

    史可法坐在座位上,觉得自己如在梦幻中。

    他知道前明时期,颜常武那时是东南侯,文官们讥笑他是沐猴而冠,笑他组织的是草台班子。

    瞧瞧,这位海贼头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来!

    他有大恩惠予民众,也不拢民,民间将他视为神灵般来敬仰!

    拿史可法的大儿媳来说吧,来东南亚之前才生育完,身体很差,结果她得到东南府的妇婴幼儿保健项目的支持,这个项目是为低收入的孕妇、哺乳期中和产后的妇女以及5岁以下有营养不良之虞的婴幼儿提供补充食品,卫生保健,营养教育和哺育母乳的推广与支持。

    可以免费看医生,她与她的孩子都有免费牛奶、奶酪、糖、油、鸡蛋、花生酱、糖果及米、干肉的补给,东南亚的水果多,还有一袋袋的水果!

    东西很多,有些时候吃不完,家里人帮着吃!

    官府鼓励大家生孩子,豪气地说生多少,那就补助多少费用!

    于是旭日城里到处到处听到孩子们叫喊声,是为孩子城。

    史可法醒悟过来:“东南府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粮食产量大,那就解决了许多问题!”

    “颜常武构建了一个环境,当这个环境形成之后,得到好处的民众再也不会反他,甚至害怕这个环境消失而维护他的统治!”

    “颜常武其实很聪明,他只抓妇女和孩子,这两类人能够吃得了多少!而成年男人则没有福利,必须劳动才能够生活,还得感谢颜常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理想国度,单是入学和妇婴幼儿保健,他就胜过了历代王朝,哪一个皇帝都比不上他!”

    “不过,这一套要在大明实施倒不是件容易的事,那需要很多钱和足够的粮食生产。”

第848节 与黄道周的争论() 
有大量的明人被流放到东南亚,鱼龙混杂,他们中间有东林党,如黄道周、姜曰广、许誉卿、解学龙、李若星、黄公辅、房可壮等人,这些人在前明时期都是响当当的清流,但到了东南亚,这里没要什么嘴皮子给他们来动了,只有两个字劳动!

    有的是前明勋贵,他们参与反对颜常武的图谋而被执,他们从风光无限的地位被拉下来,到达此地后,想要生存,唯有劳动。

    再有那些晋商的家人,从锦衣玉食的生活到达东南亚,一切都得靠双手过活,劳动!

    他们到达东南亚,许多人只在旭日城作简单停留,这其实是让他们见识一下东南府的繁华,然后都被送到各处的农场,通过劳动来洗刷以往的过错。

    没错,就是拿起锄头修地球,死硬分子则安排到砂场、砖窑、井下干活,包他们分分钟知道什么叫做劳动改变生活。

    也有一些人得到优待的,譬如黄道周,字幼玄,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福建漳州府漳浦县(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

    其人素有清名,亲近东林党其实不是东林党,却在颜常武反东林党时,黄道周看不过眼,脑袋一抽风,大呼曰我是东林党,于是不得不将他送东南亚。

    颜常武并不想抓他,须知黄道周与他是漳州同乡,乡党也,在古代的关系是非常铁的,甚至于颜常武当初在台湾时,别人弹劾他,黄道周为他辩解,是因他是同乡而不管他做了什么就为他背书,如此对颜常武有恩。

    黄道周是当代大儒,乡里的前辈,他可以骂颜常武,而颜常武得唾面自干,不能追究,这是封建的礼法!

    他不识好歹,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颜常武只好请他出海,眼不见为净。

    去到旭日城,安排黄道周到东南亚大学文史社科担任教授,待遇从优,以此作为照顾。

    但老家伙倔强得很,说不需要优待,老夫也要劳动!

    硬生生也要跟着去农场,大家拦都拦不住。

    好在他生病了,这才滞留在旭日城治病,老家伙的脾气大极了,大骂颜常武这叛国逆贼,众人的脸都唬得白了。

    这时他的大儿媳黄张氏下了一剂猛药来劝说他道“大官(闽南媳妇对家公的称呼)您时日无多,您骂得爽了,等您双腿一撑去了之后,您的后代就要受苦了!”

    “领袖是天下共主,他也要面子的,他奈何不得您,但还奈何不了我们?”黄张氏说道“您骂吧,骂吧,骂个痛快吧,我们一家人准备去最远的海岛,我们也无法将您送回乡了!”

    被黄张氏这么一说,黄道周居然安静了,默默地接受了安排,成为了文史社科专业教授被养了起来。

    不过他的怒火积蓄在心中,结果在史可法带着水果去探望他时,两人争执起来。

    交谈几句,黄道周这等老而不死谓之贼的老贼即时分辩出史可法的理念,认为他已经背叛了东林党!

    “宪之兄,我看你的学问都还给你左老师了,忘记敢顾先生(宪成)的教诲!”黄道周不客气地道。

    “幼玄公,我一家子都指望着我,我得弄钱来养家啊!”史可法若无其事地道。

    “你可是南京兵部尚书,为五斗米而折腰,你老师白教你了!”黄道周恨铁不成钢地道“左老师要是知道你这么样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