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4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题是,我们也是大明的子民哦!

    颜常武不想让鞑靼人历史留名,这会破坏我们大明乃至汉人的光辉形象。

    不怕差,就怕比。

    奇葩的大明皇帝、号称饱读圣贤书口口声声讲忠君爱国仁义道德特的罪该万死的东林党、贪生怕死又无奈的军队,连鞑靼人都不如,他们丢脸,搞得劳资也没面子。

    要是鞑靼人在盛京投降,得,最好不过,把水搅混了,那就是比烂了,大哥莫笑二哥的。

    硕塞拒绝了甘辉的好意!

    甘辉暗叹一口气,尽最大的努力,威胁道:“你若不降,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不用多说废话,你们想来就来,我们奉陪到底!”硕塞豪迈地道。

    甘辉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伤及无辜百姓,不杀俘虏,乃将帅美德!”

    “你们城里有大量的辽民,你们说是你们的百姓,其实他们是汉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甘辉说道:“如若允许,甘某在此请王爷大恩大德,放他们出城,给他们一条生路。”

    硕塞沉吟不决,屯齐在旁边道:“万万不可,若放他们出城,则是削弱了我军防御力量,减少他们的伤亡,这是他们一石二鸟之计!”

    他望着城下不远的甘辉,狠声道:“王爷不必与他们多说废话,即以弓箭射杀之!若能杀掉他,其军必乱!”

    “不!”硕塞摆手不同意屯齐的意见,对城下道:“行,本王可以放愿意出城的民众出城!”

    “太好了,甘某感激不尽!”甘辉欣然,语带双关地道:“辽民出城,即为大明子民!”

    “明天就放他们出城!”硕塞说道。

    “谢了!走!”甘辉率队撤退,当天明军没作攻城。

第827节 在菩萨的眼中,众生平等!() 
如被吹乱一池春水,盛京城里民心混乱,王爷硕塞下达旨意:除满洲八旗、汉八旗、蒙古八旗之外,凡有人身自由的辽民,皆可在明天出城。

    被鞑靼人裹胁进了盛京的辽民差不多有八万之众,多数很年轻,听闻鞑靼人的的传言,又惊又喜。

    太阳从西边出来,鞑靼人居然发善心了?

    他们首鼠两端,有的人认为鞑靼人设下圈套,不能上当,但更多的人则认为应该一试。

    毕竟现在鞑靼人控制着城里形势,他们想要杀人,根本没必要玩此手段。

    民众心思大乱,收拾行装,都在忙碌明天出城之事。

    到官府指定的地点报名,领取出城的号牌,明天出城,凭借号牌出城。

    而在王府里,硕塞召集大大小小的官佐们道:“明日辽民出城,你等每家都安排一个孩子,做好履历,皆可随同出城。”

    他咬牙道:“不管了,家里有未成年的小孩子的,统统带出城去吧。”

    众人大吃一惊!

    硕塞淡淡道:“这是本王与明国甘都督的默契,我放辽民出城,他亦给我便利,辽民出城,无论是谁,即为大明子民!你们回家后教导自家孩子出城后讲汉话、起汉名,习汉俗,安安份份做大明子民。”

    “所有的人都要记着三条家规,一、不用记挂两国的战争,不必为我们报仇,绝不造反!二、好好地活下去,传承家族;三、信奉领袖,他是菩萨转世,对我们满人有存亡继接的大恩德!把本王的话传出去,切记!切记!”硕塞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有人反对道:“王爷,这不妥吧……”

    白天还雄纠纠气昂昂地说了绝不投降,晚上却准备着明天让自家孩子出城当顺民,反差太大了。

    “很妥当!”硕塞硬邦邦地说出一句话来,让大家都无话可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鞑靼人原本是没文化的蛮夷,老奴(老野猪皮)在时,视汉人如猪狗,随意打杀。

    待黄台吉上台,他这人聪明,知道自家的内涵不行,要想长久,必须采纳汉文化的统治。遂放松了对汉文化的约束。

    导致女真贵族和官员心慕汉人文化,学汉语,听戏看曲(都是汉文化,鞑靼人哪有这调调儿),身着汉人冠服的比比皆是。其间又有满人启心郎提议改整个八旗的服饰,蓄发束冠,着汉人衣袍!

    此时又有人说,敌方大都督的话,也能信?

    硕塞再将他们顶了回去道:“就冲着他为了招降我们,敢到城下这么近,本王就信他的诚意!”

    当你还没有与敌人接战时,你的名声已经在他们当中流传了。

    甘辉统率大军北伐,所到之处,约束军队,并不滥杀,名声还是很好的。

    于是,硕塞说的话,诸鞑靼人听从,回家安排孩子,认了家里忠心仆人为爷爷奶奶、阿玛额娘的,做好履历,备好行李,千叮嘱,万叮嘱。

    当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许多人家灯火点亮。

    父母抱着孩子不忍分离,年轻的媳妇紧贴着儿子的头无声饮泣,不知道多少人在忍受着骨肉离散的煎熬!

    甚至在王府里,硕塞也抱着他小妾生的仅二岁的小儿子,眼里柔肠百转,久久不舍!

    多可爱的小孩子,然而他很快就要失去父亲了!

    一旦辽民出城,明人的进攻将会猛烈无比,直到分出一个结果来。

    而结果不用置疑,那就是城破人亡。

    小妾跟随儿子一起走,她认了家中的二个老人为阿玛额娘,至于孩子的父亲则在战争中战死了,注明的履历是姓金,是金州人(硕塞曾在金州驻防过,熟悉那里的事物)。

    见到硕塞难分难舍的样子,小妾忍不住问道:“王爷,不如降了吧,明人都说过尽赦死罪,既往不咎!”

    她又说道:“明人的大官说得有道理,这场战争已经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就让它在您手里结束,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生活。”

    小妾这么年轻,不想当寡妇。

    硕塞摇摇头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些事情,是要做的!”

    “本王不想耻辱地活着,其他人亦是如此,我们要为满人的荣耀而战。至于孩子,他们还小,就给一条出路给他们吧!”硕塞淡然道。

    ……

    第二天,盛京城热闹得很,明军在城南、城东列阵警戒,但在城北,则有一批穿着军装不带武器的军人守在城外准备接应出城的辽民,远处,则是明军与蒙古人的骑兵守候。

    城门大开,一队队辽民鱼贯出城!

    这些辽民大部分是关外的汉人,因为明军在关外战败而成为了鞑靼人治下的百姓。

    多年来,有不少辽民都认同了鞑靼人的管治。

    但是!在生死关头,辽民尽皆弃了鞑靼人,许多人是兴高采烈的,为逃出生天而高兴。

    鞑靼人难得善良一次,将辽民尽数放归,愿意走的都放行了。

    而夹杂在辽民当中,有许多即使是作了伪装也能被认出的满人的家庭,他们不舍地走出了城门,有的人边走边流泪,他们满怀着忐忑不安,迎接着叵测的命运。

    让他们定下心来的是城外明军的工作人员拿着土喇叭大叫道:“以家庭为单位,一百个单位为一组,设置组头、组员,帮助管理与办事,我们也在每一个组里派出一名工作人员来办事,有什么事情,可以与他们谈。”

    “作好履历,你们的履历,我们统统承认,都是辽民,都是大明子民!”

    “你们带的财产,属于私人所有,受到官府保护,他人不能抢劫!”

    “你们也要听从指挥,服从管理,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这正是汉高祖入咸阳时与秦人的约法三章,对民众不能说太复杂的东西)

    “分组之后,我们将发给粮食,同时医生进行检查,确保卫生,去除疾病!”

    “等安定下来,就进行扫盲,学习说汉语、写汉字!”工作人员大声宣布道,他们所讲的内容,汉语、满语轮番说,尤其是刚才那一句,让城内的鞑靼人听了心安,明人很清楚辽民中混有满人的,但他们不想追究,而且打算教授汉语,让他们尽快融入大明。

    ……

    整整三天,出城的民众过十万人!

    辽民根本没那么多,有非常多满人混杂着一起出城。

    许多满人根本不会写汉字,说不出汉语,工作人员有翻译帮助他们写好履历,从此就在官府里备案,成为大明的子民。

    大家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腾机思感慨地道:“你们的领袖确实仁慈!”

    甘辉的行动,都是颜常武的决定,否则如此大的动作,甘辉哪敢承担责任。

    甘辉则道:“在菩萨的眼中,众生平等!”

第828节 三天内破城() 
对于甘辉的说法,腾机思表示认同,深有感触地道:“我辈皆碌碌无为,领袖却决胜万里之遥;我辈只拘束于彼此之间的仇怨,领袖的眼中,则是众生平等!”

    众生平等,如老鹰扑杀鸡仔,站在弱者那边自然是谴责老鹰制造罪恶,可是老鹰不杀鸡仔,它就会饿死,家中小鹰也会饿死。

    “普通人是做不到的!”甘辉叹息道。

    “没错!”腾机思赞同道,这些年来,明人、鞑靼人、蒙古人你杀我,我杀你,杀成一窝粥成一笔糊涂账。

    明摆着鞑靼人对于明人造成了惨痛的损失,无数的明人因为鞑靼人的原因而死于非命,妻离子散。

    可是鞑靼人的老奴老野猪皮又是怎么一回事?

    他做过大明著名边将李成梁的马夫,就是李成梁上马时踩着他背到马上的那种,他纠集党羽在关外乱搞一通也是获得了李成梁的支持。

    老野猪皮的祖父觉昌安是李成梁的好朋友,老野猪皮和李成梁还是亲家,老野猪皮的dd叫做舒尔哈齐,这位舒尔哈齐有个女儿,嫁给了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做妾。

    如果没有李成梁在老野猪皮发家初期的扶上马,送一程,就根本没有之后的老野猪皮的风光发达。

    当然,也就没有了老野猪皮对明人的屠杀!

    而李成梁之所以养寇自重,乃是自保之策,要是他失去他的地位,那些文官就会嚎叫着拧下他的头!

    不是他犯事儿而捉他,要是他作犯奸科做坏事被捉他也认了,而是党同伐异,只要不是自己人,哪怕他立再多的功劳也要搞他下台。

    明朝文官的德性,大家都是知道的哦,连皇帝都管不了文官,如此,又涉及到皇帝无用论,可见,明人被老野猪皮屠杀,绕到头来,是明人自作自受!

    不作死就不会死,反正账目算不清,糊涂无比。

    好吧好吧,扯远了,明军围困盛京,换作其他明军将领来,只怕想的是尽快打下盛京,屠了盛京,报仇雪恨,自己扬名立万!

    哪会想到招降盛京鞑靼人是为了不让鞑靼人历史留名,更不会仁慈地要求鞑靼人放出辽民,任由鞑靼人在辽民中夹杂自己族人,且不作追究。

    甘辉和腾机思感慨不已,深为钦佩领袖高瞻远瞩和广阔如海的胸怀,当然他们不会想到,颜大少这个穿越众,在他那个年代,早就民族一统,五十六个民族是为中华民族,不分彼此。

    这样的根底下,他的目光自然不同于他人,且东南亚需要人手众多,来多少都不嫌多,关键是鞑靼人的资质好,经过黄台吉的统治,存在着汉化的深厚土壤,他亦就放了该批鞑靼人一马,个中原因不足为外人道也。

    别人赞他宅心仁厚,深知“君失秘则失国”的他只是微微一笑,不作解释,表现出一副神秘莫测的样子。

    喧哗之后曲尽人散,敌对的双方军队明白分出胜负的日子来临了,赶快做好准备。

    硕塞下令把四处城门尽皆用砂石和泥土堵塞,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

    物资搬上了城墙,城墙各处搭好了防炮的护墙,盾牌备足足,反正明军一来,就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至于明军,则在开会,逐级开动员会。

    各政治军官报上来,说军心有点不稳哪!

    大家又不是傻的,你甘辉打着领袖指示办事,让鞑靼人后代逃出生天,使得鞑靼人没有后顾之忧,顽强抵抗,只怕导致我军损失惨重,兄弟们有命来没命回哦!

    到时应了“大明诸公,驾临关外,来时乘马,归时御风!”

    你甘辉挖的坑,干嘛让我们来背锅!

    甘辉遂召集军队里中高级军官们开会,作出解释,统一思想。

    “一、确实是领袖的指示,本督才敢这样做!”

    “大家可以不信本督,但也要相信领袖,是的,领袖宅心仁厚,但他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子民,尤其是军队,他当成眼珠子般爱护,他绝对不会让我们军人白白丧失性命的!”

    甘辉的这番话得到了军官们的一致赞同,他们知道领袖是爱兵如子的!

    “二、三天内一定要破城!”他信誓旦旦地道。

    甘辉说出这句话来,所有的军官们闻言一惊,立即注意力高度集中!

    军中无戏言,他说三天内破城,那就要办得到。

    如今鞑靼人防守严密,又没了后顾之忧,且士气正旺,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甘辉竟大言不愧地说三天内破城?!

    “确实三天内破城!诸位做好准备,执行命令,努力攻打,如谁敢懈怠,军法从事。”甘辉下令道。

    诸将凛然领命,准备三天内破城。

    无论其他官兵有什么情绪、意见,军令必须执行。

    于是,甘辉、何可纲、刘泽清、颜典、陈乔诸将督促士兵着力攻打盛京,火炮攻势猛烈,士兵冲锋,他们扛着笨重的盾牌,用最古老原始的方式──踏着自己战友的尸体一步步地前进。

    鞑靼人展开了凶狠的反冲锋,明军在人数上虽占有优势,防守的鞑靼人却在战斗中拥有局部的人数优势,能够攻上城头的士兵很是太少了,再勇猛的狮子也抵挡不住无数悍不畏死绵绵不断扑上来的群狼。

    利用护墙、盾牌和装甲,还是有效地抵抗了黑火药武器的攻击,鞑靼人力保城池不失。

    二天多的进攻导致明军死伤了五千多人,加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