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样地,颜常武取得南明政权,也得罪了诸方势力,大家点手指头,什么人都给他得罪了一个遍。

    但也有人给颜常武说话的,说他搞清洁卫生。

    于是所有的人都点赞了,南京城的卫生确实有了极大的改变,变得清洁多了。

    接着又有人说颜常武开设学堂、建造医院、建设道路等等,暂时效果还不明显。

    但有一条,又是人人赞同的,那就是南京城里没了乞丐!

    ”乞丐风险大,讨饭到东南亚!“有人诙谐地道,引起哄堂大笑。

    官府严打乞丐,统统捉起来劳动改造,市面为之一空,小偷也没了,让市民们非常满意。

    所以颜常武还是有可取之道的,尤其是一些无地流民,更说起来他们能够在街道上畅行,不用担心哪一天因为交不起人头税被官府捉去枷号!

    也有一些军属说起当兵的待遇,比起以前好太多了,吃得好穿得好,军饷足,军属们也得到官府的关照。

    ……

    “我们还是宣传不够啊!”民意反馈上来,姚明恭对手下们说道。

    “要成立专职的宣传部!”姚明恭说道。

    “好啊!好啊!”手下们自然举双手赞同………天底下的官员都喜欢增添机构,多了位置嘛。

    皇帝圣旨说冻结人事,但没说冻结机构哦。

    官字上下两把口,当官的就是狡诈。

    在东南亚,有宣传部这个机构,而在南明,则继续以六部为主,看来宣传部确实有必要成立。

    以前礼部该管宣传业务,因礼部尚书王铎不给力,姚明恭将宣传职能剥离出来,成立了一个侍郎级别的宣传署,专司宣传,直接归他指挥。

    宣传署成立后,立即开展工作,除了在公职部门宣传之外,还对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宣传颜常武的政策方针和官府动静,让民知之。

    各州县的主要街道上成立了宣传栏,张贴官府布告和报纸,考虑到不识字的人多,专门设置了一个念布告、报纸人的岗位,由他负责把布告和报纸的消息宣传出去。

    雷厉风行地执行,很快就在冬至十天后派上了用场。

    南京官府的宣传栏前站满了人,在大红捷报上,念布告人大声念道“我军大胜,攻克北京,伪顺治帝、摄政王等敌酋伏法,领袖安然无恙!”

    消息传出来后,南京城里一片欢腾,即使是以前参加过罢工、罢市和围攻军宫的人也都为此而高兴!

    “胜利了!”

    “为领袖而战!大明万胜!”

    欢呼声响彻云霄,鞭炮声响个不停。

    人们个个喜形于色,一些饭店老板请大家吃饭,免费!

    商店则打折,让南京城里热闹非凡。

    消息向各处传出来,各座城市都陷入了狂欢中!

    而高弘图、王铎等高官则人人黯淡,忙于写辞章。

    首辅府里传出来的消息,一旦领袖大胜,上一回参与造反的三品以上的官员一概去职!三品以下官员则降二级使用!之后不作任何追究!

    首辅会遵照诺言,但高弘图、王铎等也要愿赌服输。

    他们倒也不失光明磊落,俱都辞职,朝堂换上新人,至此,南明朝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机在没有强力人士参与的情况下,没有动用武力而被平息下来。

    少了文官阶级的支持,军队则因胜利完全站在颜常武这边,其余阶级的反对终究不起作用。

    颜常武的政策虽然被许多人抵触,但在磕磕碰碰中前进,若干年后,人们终究发现他是对的,也庆幸大明这条航船能够在他的指挥下前进,没有流血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颜常武果然是妈祖娘娘的诚信呀!

    他对自己人象春风般的和煦,对敌人严冬般寒冷,这不,他派人送给吴三桂的一封信,让吴三桂暴跳如雷“圆圆确是媚骨天生,人间极品,吴兄你我都可算是艳福齐天了!”

    “呀呀呸!”吴三桂再次怒发冲冠“颜常武,你我势不两立!”

    。

第765节 火烧鞑子() 
这是在西安的事了,送信的人正是吴家在北京的仆人。

    吴三桂为新主子卖命还是挺用心的,先是随清军攻打李自成,接着又不辞辛苦地随阿济格征战四川,没想到后院失火,第二次被绿。

    他暴跳如雷,怒发冲冠第二次。

    但是今非昔比了!

    吴三桂vs李自成,吴败;

    李自成vs鞑子,李败;

    鞑子vs颜大少,鞑败。

    吴三桂怒着怒矣,想想就是烦恼。

    他的主子比他们更烦恼,本来占据了富庶的成都地区,就算暂时打不下四川,也能够用平原驱赶汉人种地,有充足的粮食,再行攻略其余川地,没想到北京城大变,彻底地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阿济格召开军议,诸酋一边倒地说要退出四川,返回西安,尽快打回北京!

    没得说了,那就撤退吧,原路先退回西安。

    一众鞑子垂头丧气,真是一场辛苦为谁忙!

    他们在成都没抢到多少东西,因为八大王把银子都给抢走了!

    死了不少人命得来的土地得还给人家,想想就没了力气。

    川路崎岖,好在一路撤退没受到截击,平安无事地回到了西安。

    清点一下,计有鞑子兵二万,吴三桂的兵马二万,再有其余伪军六万,如此共有十万大军,也算不小的势力了。

    阿济格下令兵返北京!

    临行前纵兵大掠西安,把西安彻底地抢个精光,糟粕了个遍,到处杀人放火,再犯下滔天罪行!

    十万大军次第出发,沿黄河走陆路往东,很快问题出现乏粮!

    黄河中原地区乱糟糟的,土地丢荒,粮食匮乏,十万人不是小数目,人吃马嚼,尤其是鞑子的战马,光吃草没有细料的话,营养不足,很快就掉膘,跑不动!

    战乱地区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找少量粮食可以,多就没有了。

    鞑子们不禁发愁,要是走路去的话,走到北京,人家二条腿的步兵都敢打四条腿的骑兵了。

    这时吴三桂找到阿济格,提议水路运输人员和战马,他说道“王爷,走水路快,也省马力!”

    鞑子虽然怕水,但也动了心。

    那吴三桂是好意,他看到马料缺乏,马又得赶路,只怕马力疲弱,不是猴年马月才回到北京,且回到北京能够有多少战力?!

    阿济格同意了,包括鞑子兵一万,吴三桂兵马三千,共一万三千人乘船而下,另外部队则继续走着回去。

    他们在风陵渡上了船只,船只的来源是他们把各处船只尽皆搜刮一空,差不多有千多艘,有大有小,用来装载人与马匹。

    自然喽,鞑子乘坐的都是大船,而吴三桂的兵马则是小船破船,住得不舒服且不算,还很危险。

    那时期的黄河水量很大,水流湍急,载吴三桂兵马的小破船有的一不小心,就沉了,如此死了二三百人!

    这死是白死的,汉兵们怨声载道,口出不逊之言“舅爷在东南府当大官,为什么我们不投东南府!”吴三桂只当不知!

    他舅爷祖大寿已投东南府,深受重用,当时清兵入关前夕,三方势力东南府、李自成和清廷都在争取吴三桂,东南府的使节持祖大寿的书信去招揽吴三桂,要他死守关外宁远,守不住的话就撤到海边,自有战船接应。

    当是时,绝大多数的宁远军都乐意投东南府,毕竟舅爷在嘛!

    没想到红颜祸水,吴三桂投的是鞑子!

    初期鞑子势力强盛,宁远军认为还行,虽然名声不好,但有前途。

    没想到形势大变,鞑子一下子走了下坡路,这下宁远军的怪话牢骚统统出来了以前有好机会,没把握住,将来的话,只怕大伙儿“汉奸”的名份逃不掉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吴三桂也是后悔莫及,要是投了东南府,只要陈圆圆不死,东南府胜利了,谁都不敢去抢陈圆圆,他可以尽享美人。

    圆圆之美妙,吴三桂深深体会到,正如颜大少所讲的圆圆确是媚骨天生,人间极品!

    现在被颜常武抢走陈圆圆,吴三桂似有明悟这辈子恐怕再也得不回陈圆圆了!

    他可以追击李自成到天涯海角,但就算打败颜常武,颜某人带着陈圆圆坐船一逃,吴某人就只能干瞪眼了!

    话说回来,坐上船后,波涛拍打着船身,船只顺流而下。

    速度快,而且不损马力,很好!

    北人不惯水,有很多人晕船,但晕啊晕啊的就好了。

    船只差不多到达洛阳河段,一路上,他们船队宏大,遮挡河面,无人敢挡。

    黄河水险,有夜不行船的惯例,每到晚上,船队都靠泊在河边、河湾处驻泊,然后做饭,或者上岸搜索粮食、割青草喂马,天亮后再行出发,开船一个白天。

    肯定的,停船的时候,越近岸的船都是鞑子们坐的船,而汉人的船则停在离岸最远的地方,这是做狗的待遇嘛!

    那天夜里,吴三桂在他的帅船上船舱里辗转反侧,无论如何都睡不安定,好不容易到了三更天才睡去。

    突地,他的鼻子嗅到一股不同寻常的烟味,把他惊醒,他坐起来,用力一嗅,没错。

    吴三桂一骨碌地跳起来,此时他听到了有人叫喊道“敌袭!”

    更有一把尖利的声音响起来“纵火船!”

    那声音在三更半夜,甚是寒碜,让人听得浑身的鸡皮疙瘩。

    吴三桂都不及穿甲,光脚跑出船舱,在甲板上一看,啊,上游一片的纵火船正向着他们冲来!

    明艳艳,亮闪闪,倒映在水里,入目处皆映亮。

    吓得他取刀在手,立即冲到系缆边,把缆绳砍断,一迭声地吼叫道“开船,开船!”

    船夫也顾不得什么黄河夜里不行船的规矩,立即开船。

    他们逃得正是恰当,刚刚逃离船泊区,纵火船就冲进了密集靠泊的船队里,狠狠地烧将起来!

    河风大,如猛兽般骇人的呼号,风助火势,瞬间蔓延各船上去。

    船只尽陷火中,烈焰熊熊,火逐风飞,空气灼热无比,一派通红,漫天彻地,天空为之光亮似白昼!

    鞑子们,汉奸们在火船上和水里哀号、惨叫,悲惨无比。

    火起仓猝,又极迅猛,想逃也逃不掉,无路可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焰炙体。

    空气中弥漫着肉的焦香味道,人就象被烧烤的肉一般。

    有跳河的,但不识水,哪怕是半人高的水也把他们给淹死不少。

    好火!

    恰似九天祝融下凡尘,烧得人间遍地火,隔岸观火的大明“忠诚营”的两位将军袁宗第和李来亨见状大喜,相互庆贺!

    。

第766节 吴三桂咎由自取() 
这场大火出于两位将军的决定!

    袁宗第,李自成部将。任大顺军右营制将军,封“绵侯”。

    崇祯十六年(43年)郏县之战后,李自成同刘宗敏等统率义军主力,由洛阳西攻潼关,然后向西安挺进;同时派袁宗第、白鸣鹤、刘体纯、蓝应诚带领右营数万兵马作为偏师,从河南邓县地区出发,取道陕西商洛地区,同主力会师西安。

    之后追随李自成进京灭明,他是李自成的铁杆,坚定的战斗者。

    李来亨,少年时因灾荒父母双亡,被李自成的侄儿李锦收为义子,参加李自成农民军。

    他有英雄气概、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是响当当的人物!

    在李自成兵败被杀后,其妻高夫人召集农民军20余万人,并在李锦、高一功等决策下,实现战略大转变,与南明政权合作,受南明招安,共同反清,建制“忠诚营”,各人都领了南明的官职,其中李来亨被授都督同知总兵。

    南明是颜常武主政,他这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部下发钱以收买人心,从来都不吝啬。

    他吃饭一般四菜一汤,并不奢侈。

    但他舍得把兜里的银子送人,这表明了他的态度!

    就象追女孩子,舍得花钱和不舍得花钱是截然不同的后果。

    得到了南明支持大量的粮饷、军火、物资的忠诚营取得了巨大的战绩,他们控制了黄河中段,打过了黄河北岸!

    他们士气如虹,敢硬扛真鞑子。

    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战败,后方的那位大佬,一定会把他们的损失给补上来!。。

    只要他们敢战,大佬就肯给钱!

    黄河重要,因此李锦派了老兄弟袁宗第与义子李来亨把守黄河,确保后路安全。

    鞑子千船而来,袁宗第和李来亨得知消息,袁宗第当时就要组织船队出动与他们厮杀,李来亨说了:“他们上游,我们下游,不占优,且打起来乱战,难以全歼敌人,不如火焚之!”

    袁宗第认为不错,于是两人把船队藏于黄河支流,又事先准备火船五十条,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尾系小船,待鞑子船过后,忠诚营船队夜来驶船纵火烧鞑子的船队,小船则把船上的人给接走。

    风大作,舟火旺盛,鞑子船都绑在一起,船头船尾相衔,骤不能退,风烈火猛,势若燎原,逃得逃不掉,逃掉的也不会水,一下子将鞑子十停人烧剩一停人能够逃脱。

    那阿济格、鳌拜等大酋的船离岸近,离火远,因此逃得最快。

    虽然上了岸,但他们神情痴呆,定定的看着火焰而不作声。

    完蛋了!

    这一万真鞑子,都是精兵,追随着他们南征北战,在关外打得明军丢盔弃甲;在北中国,他们纵横驰骋,明军只敢在他们后面五十里礼送他们出境;他们追杀李自成,迫得李自成夹起尾巴逃;他们进入四川,占据成都;可谓是战功赫赫。

    其中五百巴牙喇兵,可谓是战狼中队,精锐中的精锐,几个人出动都能挑得明朝或者朝鲜的大部队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然而今晚,这些英勇的鞑子们死得憋屈无比,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白白地死掉,死得也很痛苦,许多人被活活烧死,还有不少人溺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