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

    那个“战时环甲胄,猎时备弓矢”的阿巴泰居然战死了!

    阿巴泰,老野猪皮第七子,封多罗饶余郡王,这阿巴泰是老野猪皮从妃所生,出身不算高贵,因此虽是黄台吉的哥哥,做战也甚勇猛,却始终不得老野猪皮青睐。

    老野猪皮未死之前,他只不过是个贝子,当多耳滚、多铎和阿济格三兄弟分掌两白旗的时候,他却连半个牛录也没有。

    还是黄台吉怜他有功,封他为多罗贝勒,又赏给五牛录,他得了封赏却是不满,向各人报怨道:“我‘战时环甲胄,猎时备弓矢’,却为什么不封我做和硕贝勒!”

    黄台吉原本不理,后来他报怨的多了,又故意不出席酒宴,于是派了代善等人训斥一通,他才认罪,诚心接受了封赏。

    此人虽然鲁莽,生性惫懒,但打仗是把好手,大家与之交好,找他喝酒绝无问题。

    得明白,政治生活中,不是想找谁喝酒就能找的,比如黄台吉在世时,如果多耳滚多铎和阿济格三兄弟一天到晚聚一起喝酒,只怕黄台吉会睡不着觉。。。

    但是大家找阿巴泰喝酒则问题不大,族里人都知道这家伙没什么野心,内涵也无,根基浅薄,不用担心上位者的警觉。

    没想他居然战死在北京城外!

    众酋大怒,其中贝勒博洛更是放声大哭,他正是阿巴泰的第三子。

    这时又有急报,多铎着人进来,那个军使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嘴里嚷道:“王爷,不好了,大同总兵姜瓖、姜瑄两兄弟袭破禹城,把我军粮草都给烧了!”

    多铎闻言,顿时有种想吐血的感觉!

第751节 杀人质() 
鞑子占据北京后,防御本来没有这么松懈,当时清兵入关,凑够了十二万满洲勇士,蒙古八旗五万,汉八旗五万达二十二万人,这些军队是清廷核心,忠诚度不成问题。

    至于投降的汉军,如果用来对付前明军队,狐假虎威之下,亦不成问题。

    但对付有东南军参与的任何军队,怎么都有问题!

    南明北伐,军队实力雄厚无比,采取一兑一的兑子方式,不怕牺牲,导致清军大将多铎居然避战,以稳守反击的战术,与北伐军对峙。

    北伐军打着领袖颜常武的仪仗,但颜常武并不在军队,因此多铎不来决战,再好不过。

    双方一味地在济南前线堆彻兵力,北伐军稳扎稳打,多铎也不断地增兵,手里有七万满洲八旗军、蒙古八骑三万、汉八旗三万,而西安阿济格集团则有二万满洲八旗军,一万汉八旗,再有一万汉军旗、一万满洲八旗军驻扎外地,控制其余地盘,而留有二万满洲八旗军、二万蒙古八骑镇守京师,对付三万而来的东南军,有得打。

    这种部署对付前明任何军队都不成问题,无论官军、地主武装、农民军,通杀!

    但是东南军一来,改造明朝官军,还有农民军,战斗力就脱胎换骨,嗖嗖地向上。

    其中,大顺残军,亦李自成挂掉后的残余军队,将领有李锦、高一功遂同郝摇旗、田虎、张能、党守素、袁宗第、贺蓝、李来亨、塔天保、马某等,向南明效忠,听从领袖指挥,成立“忠诚营”,李锦、高一功皆被南明大臣堵胤锡保举为总兵,其余诸人为副将、参将、千总等。

    让忠诚营将士们心安的是南明的军饷、装备、粮秣、物资等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忠诚营,这表明朝廷的态度是真诚的!

    否则没必要送真金白银来,看一个人的真心程度就看他舍得不舍得投资,领袖绝对是真心的。

    忠诚营军官们被感动了君以国士侍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他们向北挺进,向北进攻!

    忠诚营应该是第三能打的军队,明末军队论战斗力,第一条好汉是当然是东南军,第二把交椅给鞑子兵坐了,第三把交椅则是没有损失殆尽前的明朝军队,第四条好汉则是大顺军,在明朝军队倒了之后,忠诚营的排名上升一位,他们的将领都是打老仗的,与官军、地主武装无日不战!

    东南军向他们派出了教导团,将他们的精神和装备武装起来,爆发出了迅猛的战斗力!

    原先他们一直在汉水流域活动,一个月内,他们席卷了汉水流域。

    然后向黄河流域进攻,攻克平顶山、攻克许昌,打开封不下,径取郑州,占领了洛阳后二打开封,这回夺取了开封!

    上万的满洲八旗军战死沙场,汉军旗狼狈而逃!

    忠诚营之所以取得惊人的战果,无它,敢战!

    东南军教导团让他们清楚了什么是“遇敌必战!”

    让他们明白了“敌人是铁,我们是钢,只要我们英勇,就没有敌人的顽强!”

    怼下上万满洲八旗兵,足足有三万忠诚营的将士倒下。

    然而,忠诚营的后备兵源是无限的,他们现在是官军,有大义名份在手!

    不信?有南明发来的印章、诏书和专门铸造的官银可以作证哦。

    以往,忠诚营与官军、地主武装打成一窝粥,现在,他们可以征召任何明人,因为忠诚营是朝廷派来的,原本敌视他们的地主武装就算不与他们联合起来,也不再向他们进攻。

    否则进攻官军,会被朝廷秋后算账。

    而有了朝廷饷银粮秣补给的忠诚营也不用去抢劫地方,遂得到了广大明人的帮助,军队反倒是越打越多,一下子变成了十万大军。

    清廷震惊地发现忠诚营切断了北京与西安的联系,让在四川的阿济格有变成孤军的危险,同时黄河中游地区形势糜烂,忠诚营成四面开花之势,李锦亲率忠诚营主力一部达五万人,前锋直指邯郸,趋势往德州,这是要切断济南与北京的粮道!

    万般无奈之下,多耳滚派出了一直在京城聊闲的阿巴泰,请他率一万满洲八旗军、二万蒙古八骑迎战李锦,双方战于邯郸。

    李锦主力回缩,阿巴泰继续与与李锦交战时,突然得到了京师陷落的重大消息,震惊之余,他将部队交给副将统领,率一万满洲八旗军驶援京师。

    ……

    阿巴泰骑兵急行三天,返抵京师,他打仗经验老到,首先以游骑兵巡游北京四门,切断城内城外的交通。

    结果他接到了明军的战书,邀他明日两军决战。

    阿巴泰批了个“可”字让使者带回去,他的副将是富喀禅,认为不应该急于和明军开战,先休息一二天再作打算。

    “明军以逸待劳,想趁我军立足不稳建功,本王当然清楚!“阿巴泰不以为然地道“他们想赚本王的便宜不是这么好赚的!我军与之战,若不利辄走,会齐大军再攻京师,若有隙,我军复夺京师,不世之功也!”

    富喀禅亦急于求成,他有家人在城里,想早日克服京师,被阿巴泰说服。

    第二天,雄伟的北京城下,明军出三万,由番将戴维先生统领,与万余清军战于广安门。

    但血战没有爆发,清军崩溃!

    因为无耻的东南军推出了八旗的妇孺,清兵入关后,家人都送到北京城里居住八旗人少,诺大的北京有的是地方容纳下他们。

    感谢清人学明制,建立了兵部,清军调动的军队都有完善资料,如此阿巴泰的军队家属都给抓出来,立刻被对面的清军看见了自己的亲人,而她们的旁边就有凶相毕露的敌军手执雪亮的钢刀站在他们身边。

    虽然旁边的军官不住的弹压威吓,但军队在这个时候显然无法控制了,一声声凄厉的呼喊回应在天地之间。

    “阿玛……那是我阿玛……”

    “额娘啊……妹子、弟弟…………”

    清军惨呼着,阵势大乱!

    看着眼前的一幕,红毛番戴维先生满意的笑了笑,露出一个坚决的神色,朝前排的监刑军官们做了有个下劈的姿势。

    军官们一声令下,士兵们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屠刀。

    阿巴泰脸色铁青!

    一个富态的中年妇人被头一个被挑出来,那是他的大福晋!

    没有什么喊一、二、三投不投降的吆喝,大声朝清军方向报出她的身份之后,一刀砍下!

    阿巴泰心口一痛,身形在马上晃动,险些堕马!

    阿巴泰出身不好,因此他极重家庭,与福晋感情很好,没想到转眼间夫妻就阴阳分离!

    “啊!”旁边的富喀禅捂住了嘴巴,因为第二个轮到的是他的一家子。

    大刀砍下,人头落地!

    紧接着东南军拉了一批旗人出阵,说出他们的身份后,大刀就砍了下来,那副凶恶残暴的架势表明他们根本不在乎清军是否愿意投降。

    刹那间那些人身首异处,鲜血满地乱淌,执行完毕的刽子手等着,第二批家属妇孺又被拉了出来,大嗓门的士兵报出身份之后,把哭闹挣扎着的人质大力按倒,手中屠刀再次挥起、落下。

    这时东南军才说出来道“放下兵器,投降者免死,家人团聚,流放东南亚!”

    “否则,全部杀光!”他们冷酷地道。

    有一群投降的旗人用满洲语叫喊道“投降吧,明人说到做到!”

    清军再也坚持不住,说起来,旗人较重亲情,无论是谁,都不能够看着自己的亲人被屠,且对方给了出路!

    清军士兵们群情汹涌,几个试图阻挡的军官刹那间被这些士兵们砍成碎片,一片又一片的士兵跑了出来,放下武器冲入人群,搂着自己的亲人放声大哭。

    阵崩,阿巴泰拨马而逃。

    而指挥官戴维先生没有丝毫的内疚,在他后来的回忆录里写出他当时的感受是领袖的那句话““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

第752节 今非昔比() 
鞑靼人中无无辜!

    八旗军男的几乎人人都沾上了明人的鲜血!

    八旗军女的则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抢来的明人财富,那上面还留有明人的血迹,和斑斑的泪痕!

    他们奴役明人成为奴隶,为他们生产财富,供他们享受。

    明人奴隶中无论男女,都被鞑靼人残酷对待,做牛做马,饱受凌辱。

    杀死鞑靼人是正义的报复,虽是来华助战洋人却比许多华人更清楚明清战争史的戴维先生下达了屠杀的命令后心安理得,吃得好睡得好。(其实也没杀多少,不过杀了二百多人,比起清人屠明人动辄成千上万少得多了!)

    他一生平安,最后寿至九十九岁,在梦中自然而去,没有受到病痛折磨,更没有心理上的负担!

    就象米国空军军官多·范·柯克,他参与向倭寇投掷原子弹,至死不悔,无疾而终,享年93岁!

    军心已乱,阿巴泰不得不狼狈逃跑。

    清点一下人数,竟然只得一千骑!

    九千多的清兵放下了武器投降,创下了明清战争史上的记录!

    但他跑不了了,祖大寿率三千骑兵紧紧地追杀他!

    祖大寿随军登陆的时候,只得一百多骑兵,但很快,随着东南军搜刮全城和出击周边城市,得到大量的马匹,他的骑兵部队达到五千人,人手二马。

    鞑靼人爱马,且此间是何处?

    京师!

    贵人多,好马多,祖大寿骑上了多耳滚最钟爱的一匹白龙马,率军紧追阿巴泰

    当然,他的人马与阿巴泰的人马相比,如果大家都用马刀的话,三千对一千,应该是阿巴泰胜利!

    这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清军的马术、刀术在祖大寿的骑兵之上。

    东南府的骑兵走上了另外一种发展的途径,祖大寿指挥的是火枪骑兵,除了要求骑术和刀术之外,重点放在了火枪上。

    要是攻击敌人时不用太过讲究速度,火枪骑兵带携带火炮。

    他们追在后面,阿巴泰没能逃掉。

    他们把战马的皮都给抽破了,但疲劳的战马怎么都跑不快。

    先前的急行,没了后勤补给,马掉膘,无力拉开与敌人的距离。

    而且阿巴泰和他的卫队都是纯粹的八旗女真,他们的装备自然与众不同,身上的服装款式相当别致,那种盔甲浑身上下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钉子,而且脑袋上还长长的捅了一根避雷针,可以想像,在这样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这伙浑身发光的家伙若想不为人注意的确很难。

    相当拉风醒目,战斗的时候能够起到鼓励士气的作用,但逃跑时就成了良好的指示目标,想放过他们都难。

    三国时曹操被马超追杀,不得不割须弃袍,很明显阿巴泰不学无术没学到曹操的逃跑精华。

    不时有一小队一小队的八旗兵回过头来亡命阻击,他们吆喝着使尽浑身解数,反冲锋,缠斗,刀劈和箭射。

    但祖大寿也不是易与之辈,或许他是正方中最能打的骑兵军官了,他指挥军队发挥人多的作用,熟络地将敌军小队包裹起来,近战用刀和火枪枪刺迎战,远射则开枪,使用火枪把敌骑象打落叶般射落下来,很快就把小队击溃同时也不耽搁追击阿巴泰的行程。

    官兵们象打了鸡血般地穷追不舍,听祖大寿大叫道“捉到或者杀死阿巴泰的官兵赏千两白银,士官(含士官)以下连升三级,尉官以下连升两级、校官以下连升一级……”

    他兴奋过度,结果官兵们哄笑道“老总,校官以下连升一级,一级叫做连升吗?”

    祖大寿呵呵大笑道“升一次是半级,连升二次不就是一级了么!”

    他们开着玩笑,面对强敌,其轻松至此!

    一些老兵感受很深,以前对上八旗兵,大家非常紧张,甚至有人吓到大小便失禁,遇到八旗兵,第一个想法就是“逃”字!

    现在呢?

    遇到八旗兵,那就是“遇敌必战”,那就是“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还有就是“就算是死,也要在敌人身上咬下一块肉!”

    今非昔比!

    借用本军中政治军官的话来说“用领袖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这话够耳熟的)

    穷途末路的鞑靼人将身上值钱的金子银子扔了下地,然而,骑兵们无人下马去捡!

    金银算什么,我们要的是人头!

    这边明军老兵在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