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他们的势力很大啊!”孙承宗打了一个寒噤道。

    这可是南明柱石,国家根本,一打起来的话,无论谁胜谁败,南明都有得乱。

    想想后果,那将杀得血流成河啊。

    “怕怕?不怕!”颜常武豪情壮志地道“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他站起来道“我这是一石多鸟之计,我还有一件重要之事瓦解地方宗族势力!”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宗族势力庞大无比,以致于官府政令不出城市,城市外的广大农村,则是宗族势力的统治范围。

    他们不讲国法,只论乡约道德,譬如“浸猪笼”,男女私通者沉塘,这种剥夺人命的行为,只要族长、长老们开个会,讨论一下就成了。

    国法比他们要先进得多!

    如有人犯了杀人大罪,地方官捕到犯人,要经过州、省官员审核,再送到京城刑部由刑部按律判决,刑部有权拟定罪名,但杀人权没有,必须由皇帝勾决才行。

    重大案件要三堂会审,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官员们一起审理,对那个犯人定死罪须“全堂阕诺”,即“九卿画押”,缺一不可。

    即刑部尚书、左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大理寺正卿、(二个)少卿,共计九个堂官,一个个在奏稿上画行,少一个堂官不肯下笔,则该人不会死,除非皇帝自行下旨,但这种旨意被认为是不合法的。

    国法治理肯定好过宗族(你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吧!)。

    且中国人的本质,颜常武算是看透了,他们往往有宗族观念、乡土之情,没有国家概念。

    无它,宗族影响力非常大,哪怕权倾一时的地方政府大员,或者是拥兵自重的武将,遇到宗族长老,都要客客气气地不敢轻易得罪。

    一个宗族的兴盛不是一群穷老百姓就能支撑起来的,那需要富贵人家作为顶梁柱,他们也是地主士绅‘权利’的来源。

    包括族长、地主、富农等士绅,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籍此在宗族里呼风唤雨。

    颜常武限制土地兼并,分级收缴农税的政策,正是用来瓦解那些支撑宗族存在的那大富大贵之家。

    五百亩地以上,农税就是十分之一,整整超过最低等的一倍之多。颜大少不认为诸多中小地主能忍下如此大的亏,他们肯定会把土地分散到全家子弟的名下。

    而利益这东西,分起来容易,可日后想要再聚起来就千难万难了。没人会把到嘴的肥肉吐出去给‘宗族’的!

    哪里都会有损公肥私、贪污中馈的事情,官场有,宗族有,且不少。

    颜常武准备来“实名制”,子民有户口本,在官府册上,实施“保护私有财产”,如准备出台的土地法中,律文明确规定,谁人名下的土地即算是谁人的,属于正规的受国法保护的私人财产。

    这么一来,那些地主们,地分还是不分!有得头痛和为难了!

    得颜常武的再三解释,孙承宗脸色稍雯,他埋怨道“这么做风险还是太大了,”

    “有何风险?”颜常武无赖地道“打得过就打,打不过我就坐上战列舰逃回台湾,怕什么!”

    他还洋洋得意地道“难不成他们能过海峡来打我?”

    有一种“我跑后,管它洪水滔水”和“管杀不管埋”的态度,“你这个死小孩!有这样处理国家大事的?!”孙承宗不由得激动起来,咬牙切齿,想伸手去掐他,让他清醒过来!

    没等他发作,颜常武取出一笺道“偶有所得,请指教。”

    孙承宗接过来仔细一看,顿时楞住了,半晌后长出一口气道“就冲着领袖这首词,我把残躯尽付给领袖,有何惜哉!”

    大作,又见大作!

    。

第731节 朱由产教子() 
不久后,《江南时报》头版头条登出了东南公颜常武的大作《满江红·只争朝夕》。

    “朗朗乾坤,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北京,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颜常武穿来之前是地图编辑,在各国、各地走,见多识广,肯定去过红色圣地,其中红朝太祖诗词大作也记下不少,因此他改动了其中应景的一首,放出来,顿时让许多人虎躯一震,纳头就拜,也有许多人咬牙切齿,夜不能寝。

    忠于颜常武的人纷纷称赞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愧是我们的领袖!“

    皇宫中,永明帝朱由光看着报纸上的这首词,不禁琅琅上口。

    他虽居于深宫中,但对南明内部的风起云涌还是清楚的,这首词的意思有很多解读,朗朗乾坤肯定指的是大明,有几个苍蝇可以说的是北虏、流寇,亦可以说那些准备闹事的藩王、勋贵、官老爷、读书人等,蚂蚁和蚍蜉可以说是他们。

    至于正西风,乃是李自成从西安进攻北京,自西而来,飞鸣镝,鸣镝,乃匈奴冒顿所用之箭,朱由光不由得眼皮跳跳,莫不成北虏要入关?

    闯逆、北虏和东南府三大寇交织一起,我大明苦难深重!

    到了今天,朱由产对于他这个“贤婿”是什么样的货色知道得清清楚楚,乃是操、懿之流的枭雄,心怀不轨。

    后半阙显示了颜常武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他轻蔑地将一切对手视为害人虫,尽数扫除!

    全首词风格雄浑壮,浑然一体,形成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气势,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艺术上讲,都称得上是巅峰之作。

    “王气四溢,无人可及!”朱由产感慨不已。

    “陛下,两位皇子来见驾!”首领tj周承重禀道。

    “让他们进来!”朱由光吩咐道。

    两位皇子朱慈焫、朱慈焌进来见过父皇,行礼后,朱由光教tj拿两份《江南时报》报纸分给他们哥俩看那首词。

    朱慈焫年龄大些,懂事一些,看过后怒道“此乃逆词!”

    朱由光教训他道“他乃大明的东南公,权掌朝政,手握重兵,代表了朝廷,你能说他是逆贼吗?”

    顿时两个皇子愕住了,朱由光微微摇头,对两个儿子指示道“你们两个,从今天起,专心在宫里读书,没有朕的允许,不得出宫!”

    他顿了一下道“别人问起来,尤其是对东南国的国政,你们要说好、很好、非常好!再问起来,你们就劝他们按东南公的要求去办,别打折扣!”

    “可是他(东南公)……”两个儿子吃惊起来。

    朱由光微叹了一口气道“东南公养有东厂,你们说的什么,很快就会传到他的耳中!”

    “东厂?!”朱慈焫义愤填膺地道“东南公竟然敢养东厂来监视皇家和大臣?”

    “上位者养东厂监视各方面势力是很正常的。”朱由光教导他们道,结果朱慈焌愤怒道“东厂这种阉党……”

    “看哪,看哪,那些文官把朕的儿子教导得多‘好!’”朱由光无奈地对首领tj周承重道“他们都不知道,大行皇帝归天时,身边陪着他的只有tj家奴,那些文官,没一个来的!”

    “朕来教你们吧!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朱由光冷哼道。

    周承重低低地道“陛下说得是,就象钱谦益!”

    他给那些读书人上眼药,一针见血,两个皇子竟无言以答!

    任他们身边的文臣鼓起如簧之舌,也敌不过“钱谦益”三个字,

    想想钱谦益是东林党首,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却中途变节,比起出身东林党却刨了东林党祖墓的阮大铖不遑多让。

    背叛东林党的钱谦益现任礼部左侍郎,礼部是什么?

    读书人的老巢,管礼义,管理学校事务和科举,专管读书人的衙门,言必称圣贤,讲仁义道德,东南公把他安到这个位置上,这是赤果果地向大明的那些文臣、读书人打脸。

    时人把颜常武这种行径称为仿效三国时曹丕对待于禁之举,于禁与关公作战,被俘投降,后获释回曹魏,在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昂首愤怒、于禁跪低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为觉得丢脸而羞愧得病死去。

    于禁是个粗人,犹知羞耻,这钱谦益知书识礼,居然每天入值当班,甘之如饴,奉承掌权者是马屁如潮,这特的得有多厚的脸皮啊!

    还有阮大铖,出身东林党,恶了东林党之后,又拼命地讨好东林党想回来,等颜常武上台后,阮大铖竟变成了反东林党的干将,彻底地埋葬了东林党!

    一个钱谦益加上一个阮大铖,两个人丢尽了大明文臣、文人的脸!

    朱由光长叹一口气,后悔不迭。

    早知道就不与颜常武结亲,现在尾大不掉,说不定他朱由光将来是老朱家的罪人了!

    现在他想明白了许多事,不由埋怨大行皇帝,为什么没有看透那些文臣是什么货色,秦淮河上的婊子都比他们强!

    至少她们收钱了你就可以办事,而文官收钱了还不一定为你办事!

    ……

    在朱由光教导两个儿子的时候,明军镇江大营亦有人在看着这份《江南时报》,摇头晃脑地读来读去。

    之前是报读他,现在是他读报。

    大明徐州镇总兵高杰现在还没开拨,驻军镇江。

    他在以前是个文盲,但入了军校后,经过突击扫盲,已经识字,读起了《满江红》

    对于词中的解读他当然不是很清楚,但“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意思还能够理解,不由得赞叹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确实不错啊!”

    “将军!”一个马弁进屋禀道“营外有人求见您,说是您的熟人!”

    正好无事,高杰遂道“让他进来!”

    那个人被马弁们带进来,高杰见了他,挥挥手,马弁们都退下。

    那个人把头上的斗蓬一掀,露出真实面目,真是个熟人,乃前镇军tj卢九德!

    高杰拱手见礼道“卢公公,有何见教?”

    卢九德微微一笑道“特来送将军一桩大富贵!”

    。

第732节 高杰的抉择() 
卢九德拥戴福王继位,结果被颜常武打断,他也销声匿迹了一阵子,现在重出江湖,当起了善财童子来找高杰。

    “请坐!”高杰请了卢九德坐下道:“愿闻其详!”

    “将军可曾知摊丁入亩、土地阶梯式收税和火耗归公?”卢九德问道。

    “略有耳闻!”高杰谨慎地道。

    于是,卢九德把颜常武强推的摊丁入亩、土地阶梯式收税和火耗归公略说一下,指出姓颜的想要大明藩王、勋贵、文官、军官、读书人、农民、商人的命,动摇大明的根本,他是想让天下大乱!

    “谁不是有多几亩地,这颜常武想要收天下人的税,他是站在了天下人的对立面!”卢九德滔滔不绝地地讲起来,说明颜常武已成独夫民贼,天下人可诛之!

    “今有大皇子(朱慈焫)代帝出衣带诏,发檄文,谨以大义布告天下:颜氏常武欺天罔地,逼迫君父、残害文臣,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高杰仔细一看,檄文确实有朱慈鉴的铃印,只是不知真伪。

    大喜道:“我早欲杀此贼久矣,我观颜常武鹰视狼顾,对朝廷心怀不轨,我心实想除此贼,奈何找不到机会,今卢公公来此,我必助卢公公!”

    见他这么一说,卢九德无比地欣慰道:“我早说高将军是忠义之人了!”

    他与高杰商量起来,原来高杰部一直在重组和训练,预计在八月十五过完中秋节后开拨。

    卢九德以前管过军的,他认为就在八月十五那天,高杰择精兵三千,袭击南京。

    届时,颜常武及一干东南府逆贼应都在南京,如此高杰兵到,里应外合,共诛国贼!

    “里应外合?”高杰问道:“是什么人?我的人不成问题,但其他人能有什么本事?要是不妥当,则打虎不成反被害!”

    高杰相当热情,卢九德渐渐失去了警惕性,和盘托出了原来他参加了一个反颜常武的阴谋集团,这个集团主要成员是勋贵!

    参与的勋贵有忻城伯赵之龙与魏国公徐允爵,保国公朱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邹存义,宁晋伯刘允极,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洛中伯黄九鼎,成安伯郭祚永,驸马齐赞元等,几乎所有的勋贵都参加了,有志一同,共诛颜常武!

    “有他们出头,高将军不用担心,出动的人员有他们的家将们,还有和我们站一起的军队!”卢九德拍着胸膛担保。

    然后他说道了对高杰的报酬:“高将军不失封侯之爵也!”

    此时离八月十五还有十天,卢九德说待到八月十五的三天前,他会再来联系,最后敲定行动方略,如果他来不了,会有人带他的信物来通知高杰。

    卢九德披上斗蓬,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军营。

    但他作梦没想到的是,他这边走,那边高杰就把他卖了!

    高杰派了马弁,去请营中的刘天成副将和徐则权参将来,此两人,正是东南府安插在他的部队里的人。

    等他们来了,高杰就将卢九德来见他的经过说出来,然后他取箭在手道:“我已经当天宣誓效忠东南公,如违誓,有如此箭!”

    用力将箭一折为二!

    “好!”刘天成和徐则权赞扬不已,他们写好了材料,请高杰签字后,刘天成坐船,急赴南京报告。。。

    等两将离开之后,高杰喝茶压惊,他的亲兵头子高振春是他的亲侄子,忍不住问道:“卢公公对我们高家有恩情,这样做好不好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