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起去看看!

    颜常武马上邀请她一道去看看那个大概有三十平方的小菜园里。

    “黄瓜长得很好,我看到了蜜蜂给鲜花授粉,书本写的是真的!”少女遗憾地道“还没到时期,否则可以请你吃新鲜的黄瓜了。”

    她说起那些好吃的野菜是娓娓道来,难不成经常在宫里自摘野菜来吃?颜常武一阵心酸,想想也不可能,毕竟宫中对于饮食还是上心的,再怎么刻薄她也不敢这么做,问她道“宫里的日子不好过吧!”

    “还行!”朱真真眨眨星眸,勉强道。

    她是庶出(嫡出的公主之前是不会许给颜常武这个已有明媒正娶妻子的海贼头,当然现在则不同),母妃的地位不高,之前还没什么,但当她父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各种嫉妒仇恨化为嗖嗖嗖的唇枪舌剑向她飞来,因着她夫婿的地位,别人动不了他,就拿她来作伐,指桑骂槐,说三道四,这不是皇帝一道圣旨能够制止得了的事,更不能以此作为借口而处罚人,所以她的日子有麻烦。

    颜常武有所耳闻,自然不想自己的小妻子受苦,遂来见她。

    他的手一招,跟随他同行的卫队中一位女军官出列,朱真真这才发现,这队卫兵都是女的。

    那个女军官的皮肤浅黑,行动矫健状似雌豹,身材高挑,气质上乘,她向颜常武行军礼,颜常武还军礼。

    不要小看这个动作,上位者往往礼绝百僚,即下属向他们行礼,他们不用还礼。

    然而颜常武从来都会还军礼,这是军人之间的礼节,表示彼此间的敬意。

    “她是陆战队中校鲁桂花,以后她就是你的卫队长。”颜常武向朱真真道。

    “鲁队长你好!”朱真真高兴地道。

    “职部见过公主殿下!”鲁桂花向她行军礼道。

    “鲁中校,以后你就负责保护公主殿下!”颜常武告诉她道“你应该明白公主殿下的重要性!”

    “是的,职部一定尽全力保护公主殿下!”鲁桂花做出承诺道“以职部生命担保,一定完成任务!”

    “很好!”颜常武点头道,转向朱真真道“我会与你父皇说个明白,决不让你受半点委屈!”

    跟随颜常武的人,无论是谁,都会感受到颜常武对他们的尊重与爱护,语气中的真挚,这是他个人魅力所在,谁都学不来。

    他转身离去,留下小姑娘怔怔地瞅着他高大的背影远去,一时间就怎么痴痴地站了很久。

    ……

    颜常武再回乾清宫见皇帝,巧了,两个皇子朱慈焫、朱慈焌正在宫内见父皇。

    两皇子年纪比起朱真真大上几岁,见着颜常武进来后并没下跪,不过是随便一揖,再没有向两个皇子请安,两个皇子脸露不悦之色,尤其是大皇子朱慈焫更是眼中冒出了小狼似的凶光!

    你凶我也凶,颜常武一个回瞪,朱慈焫毕竟岁数不大,哪受得了颜大凶人的目光,不由得低下头去,旋即感觉到自己的无能,想瞪回去又不敢,只觉得屈辱,他咬紧了牙关,握紧拳头。

    颜常武心知肚明,大概在这位皇子的心目中,自己这等乱臣贼子,早被他想杀头多次了!

    他虽把持朝政,但明臣还有不少,他们向着皇帝父子大讲他的坏话,皇帝不理,而两个皇子则被那些人洗脑了,视他为挡路虎、眼中钉!

    这天下是朱家的天下,不是姓颜的天下!

    父亲是皇帝,两皇子也想当皇帝,父亲忍得了,他们不想忍……

    朱由产向两个儿子道“你们退下吧!”

    “是,父皇!”两皇子行礼退下,临行前朱慈焫在侧边狠狠地瞪了颜常武一眼。

    等他们离开后,颜常武皮笑肉不笑地道“看来两位殿下对咱的看法有点不河蟹啊!”

    朱由产的眼角一哆嗦,连忙道“哎,你别和他们小孩子的见识!”

    “臣当然不会与小孩子见识,不过万一他们身边有人不长眼的话,那臣只好对不起那些人喽!”颜常武冷哼道。

    “那些人自寻死路,贤婿自便,如果贤婿发现那些人心怀不轨,贤婿尽管下手!”朱由产的潜台词是“勿伤朕两个皇儿”,所以立时出卖了其他人。

    “宜阳公主住在宫里,小婿怕她闷的,派了一个女兵卫队给她以供使唤……”

    “小事而已,贤婿都不必与朕说起来!”朱由产有够客气地道。

    “谢陛下!”颜常武拱手道。

    “小婿事务繁忙,有的事情,可由公主代劳,不过公主呆在宫里……”颜常武似不经意地提起来道。

    “此事易尔,朕许宜阳开府!”朱由产爽快地道。

    “臣代公主谢陛下圣恩!”颜常武道。

    开府建牙,指的是古代高级官员接受皇帝的命令自行开设府署(建立衙门),朱真真就能够离开皇宫,独当一面啦!

    离开皇宫这个吃人的地方,朱真真在自己的公主府里当家作主!

    ……

    甲申年的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了出来,朝廷要开恩科了!

    。

第727节 立威好办事() 
封建社会里,科举永远都是件好事,能开科举,也表明朝政稳定,需要人才。

    恩科定于明年的五月十五日,一般地,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定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而明年思科推到夏天,是因为考试范围将会不同,要给考生更多的准备时间。

    除了该考的四书五经之外,这次恩科考试还增加了《自然科学》、《法学》、《经济学》三门范围,如果以一百分而论,三门学科各占十分!

    新增的考试内容来源于东南府推广的知识面,与四书五经强行扭合在一起,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但科举早就以四书五经作为考试范围了,一时间改变不得,只好再来添加其余学科。

    当考生们看到这种“新朝新气象”真是哭笑不得,但不能计较太多,因为他们听闻恩科将会是最后一次传统意义的科举了,在京城会试考中者为进士,作为天子门生,而明年之后三年,南明所有的科举将变成“文官考试”!

    类似于东南府的文官考试,考中者不再是天子门生,而是大明文官,且不能立即成为地方主官,而先要下基层,最少锻炼三年才能成为正式官员。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哪怕加考了三门新学科,中国人并无惧色,他们可是天底下最擅长考试的种族,适应力其好,各地考生投入了热火朝天的新学科的学习中。

    改革要循序渐进,在有的方面,颜常武也不敢步子迈得太大,那会扯到蛋的。

    自然喽,这样的科举考试受到了朝臣们的大力抨击,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为国家选取人才,只有圣人之言才能成为考试的内容,现在那些什么《自然科学》、《法学》、《经济学》一拥而上,简直是彻底地否定了科举考试!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礼部尚书王铎坚决反对未来的新科举用人方式,须知科举考中进士,称为高中金榜,荣誉极高,乃天子门生,更被称为“老虎班”遇缺必补,补的是地方主官,非同小可!

    要是没有了这些,岂不是严重削弱了科举的魅力!

    不用颜常武发言驳他,自有孙承宗和姚明恭与王铎打对台,他们举东南府的例子,现在东南府的官员都自基层而上,熟识政务,不用师爷,不受胥吏欺骗,行政效率相当高!

    马士英附和孙承宗和姚明恭,而高弘图保持缄默。

    这马士英不当人子,跑到颜常武那边进谗言道:“王铎一再反对国公爷,一个内阁中有这样的人,不利于办事,不如……”

    颜常武则笑道:“朝中留有反对的声音是件好事,让本国公的头脑不时清醒一下!”

    马士英恭维道:“国公爷胸襟广阔,宰相的肚量也!”

    心忖那些官员准备串联起来大加反对,就看国公爷的肚量能不能容许了!

    他想看热闹时,朝中就来了一桩大热闹:前两广总督丁魁楚被递解进京!

    丁魁楚当时正在广州城内的总督府里大摆宴席看戏,唱的是一出《风波亭》,岂料戏未看完,就真的来了大风波,大队东南军包围了他的总督府!

    他作梦也没想到与他向来合作愉快的东南府翻脸不认人,看着手捧圣旨进来的来人,丁魁楚已经无法生出任何反抗之心。

    前前任的两广总督熊文灿!

    他持有圣旨而来捉拿丁魁楚,除了带来了大队的东南军之外,广东官场的文武官员一边倒地向老长官表示了服从,让他轻易地控制了广州城。

    熊文灿来了个还乡团归位,他红光满面地道:“奉旨查办丁魁楚,拿下!”

    军士们手拿麻绳和镣铐向丁魁楚逼去,倒是熊文灿挥手让他们退开道:“不必了,丁大人一定会识事务的!”

    剥下他的官袍子,让他一身素白衣,无比地沮丧。

    同时,三百名军士开始细细地搜查老匹夫的府邸,整整用了三天,一共搜出总价值达五百万两白银的黄金和一大批珍宝奇物、房产地契,其中现银就有二百多万两银子。

    摆出来的黄金白银满堂生辉,比崇祯皇帝还要有钱!

    熊文灿召来丁魁楚,哈哈大笑道:“丁大人手段果然高明,搜刮有道哪!”

    丁魁楚惨笑道:“可惜老夫没有生得一个好女儿!”

    如果说丁魁楚是大贪,那么熊文灿则是巨贪了,他在前前任两广总督任上,他女婿就是颜常武,谁敢惹他?

    熊文灿贪到直接把朝庭的藩库当成了自家的银库来使用,据丁魁楚估计,这位熊前总督至少家财千万两银子以上,堪称是当时大明的第一巨贪,丁总督都学不来熊总督。

    然而人家有个好女儿熊永媚,嫁给颜常武,取得了护身符,且老熊知机,离开大明,就任东南府的金山行省总督后分文不贪,将家财投资,现在熊家足有数千万白银资产,更不用贪了,他变得两袖清风,名声极好!

    他的那些老友们知道这种情形,惊到下巴都掉了下来。

    成王败寇,没得说的,熊文灿再任两广总督,取得丁魁楚的家财充实国库,必有大量返还归粤省公用,堪称是丁魁楚跌倒,熊文灿吃饱。

    捉了丁魁楚,熊文灿又将广东布政使史起贤、广东按察使李化民也都捉了,抄家夺产,一网打尽!

    两人家财共有上百万两白银的黄金、珠宝和房产,大赚一笔。

    然后熊文灿说道:“他们身为疆臣,知法犯法,罪在不赦!”

    “本督受陛下之旨,东南公之令,曰稳定压倒一切,尔等旧事,一笔勾销!”熊文灿一句话就洗白了两广官场的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受到了他们的一致欢呼!

    至于熊文灿坐稳两广,如何整顿吏治,则是之后的事了。

    丁魁楚三人被列为钦犯,押解进京,他们的家人则被流放东南亚。

    押送三囚的囚车自南京南门而进,一路招摇过市,哄动了南京城民众都来看热闹。

    一些识得他们的人见到他们的惨景,无不摇头,兔死狐悲。

    尤其是丁魁楚,他有大烟瘾的,一路上解差只给他少许大烟以吊着他的命,让他烟瘾发作,嘴角流口水象发羊颠风一般,蓬头垢面,以头撞墙,无复封疆大吏的风彩。

    送到大理寺,三堂会审,不忠于皇帝、贪赃枉法种种罪名下来,以三犯官罪行严重,判了斩立决,送上菜市口上吃颈上餐刀!

    除他们之外,还有多位朝廷高官被拿下,接受严惩。

    先除东林党,后害朝廷命官,颜常武成功地完成了立威,看谁敢来试刀,想让家人流放东南亚!

    让诸官员噤若寒蝉,反对他改革科举的大行动偃旗息鼓,乃至于颜常武宣布取消朝廷科道官员“风闻奏事”权利的重大举措,亦未有多大的反对声音!

第728节 制度大改革() 
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

    《明史·职官志一》“凡京营操练,统以文武大臣,皆科道官巡视之。

    给事中之职守为侍从皇帝,推举人才,纠劾官吏,督察六部,封驳制敕和章奏,评议政事,随时谏言。

    都察院,置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和监察御史等官。其职守为纠察内外百司之官,在京受命巡视,在外巡按地方,监督州县,考课官吏,纠劾违法行为,整肃风纪。科道官职司风纪督察,谏设议政,事关吏治,故有明一代,对科道官的选拔、考核、迁转非常重视。

    科道官员有风闻奏事之权,以王安石的解释为准“许风闻言事者,不问其言所从来,又不责言之必实。若他人言不实,即得诬告及上书诈不实之罪。谏官、御史则虽失实,亦不加罪,此是许风闻言事。”

    风闻奏事之权利很吊,就是我是科道官员,想告你就告你,告错了没有责任!

    当然,也不会没有责任,如果多次弹劾官员都错了,这个科道官员很快就会被去职了,毕竟权利不是儿戏。

    科道官员手握天宪,监察朝政,有其积极的意义。

    但到明末,科道官员成为党争的急先锋,利用参与“京察”之机,达到打击政敌的目的。

    尤其是东林党,他们成不了事,也能够利用科道官员让别人也成不了事。

    明末党争之激烈,空前少见!

    当初设计科道官员的位置,让他们位卑权大,用来制衡朝中大佬,一个小小的御史、给事中,能够逼着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上前听参,让大佬们痛苦不堪。

    你有给事中和御史,我就没有?

    你来参我,我不会参你?

    大家狗咬狗,天天咬,朝堂热闹无比,实际上一事无成。

    于是明末政局,亦如大江决绝,一溃千里,难以收拾。

    东南公颜常武看到这样的情况,决意取消科道官员“风闻奏事”的权利,亦即是说,弹劾可以,但要有实锤,如属诬告,责任自负!

    他坐于明堂,对诸官侃侃而谈地道“掌握谏言、参劾大权的科道官员常常成为党争拉拢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