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为官清廉,难得的是这是一件干实事的能臣,自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现为公元1634年)他理兵政,姑不论什么,他起码敢战!

    对比于曾主政辽东的王在晋和张凤翼的畏敌如鼠,皆想放弃山海关以北,而孙承宗在天启二年就为督师,力主守大凌河………锦州………宁远一线,为大明对付北虏争取纵深,御敌于长城之外,象一把尖刀般指向北虏的都城盛京!

    如果依王在晋和张凤翼的作法,北虏将直抵长城之外,他们将无所顾忌,天天叩关,大明长城内民众将无一日安宁!

    孙承宗曾做过两任督师,深谙军务,而兵将们也都服他,最初的那任在天启二年,他与登州巡抚袁可立互相配合,孙承宗守陆路,袁可立则负责海上袭扰北虏,那时期也是毛文龙建功的时候!

    孙袁两大臣一海一陆,令到北虏低伏,甚至收缩防线,离海三十里,避免被明军偷袭。

    第二任督师是在袁承焕之后,孙承宗善用诸将,又重用东南府火枪兵,黄台吉知其不好惹,不敢发兵攻打宁远防线,

    所以他有真才实学,既深悉国学,又熟知用兵和行政,抵台后即受到重用!

    东南大学于本年7月正式开始招生!

    东南大学是东南府的第一座综合性大学,校长是颜常武,第一副校长正是他的夫人杨莺儿,而孙承宗是名誉校长!

    主要有国学系、工程建设系、冶金系、地理测绘系、经济系、农牧渔业系六个系组成,第一年招生一千二百人、除了国学系之外,都是很实用的专业,请了不少鬼佬来教学。

    孙承宗主要负责国学系,颜常武非常重视国学,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根,而孙承宗以探花的身份,有足够能耐坐镇国学系,也是诸系师资力量最强大的一个。

    接着,孙承宗被宣布成为颜常武的两个儿子“哈士奇”和“萨摩耶”的先生,如此一来,外人纷传孙承宗有“二任督师”的际遇,又将拥有“二任帝师”或“二朝帝师”的身份。

    对孙承宗的任命不仅是在学术方面,东南府礼聘孙承宗为执政府“资政”,相当于执政官的最高顾问,与闻一切机密,参加管理东南府的军政大事!

    他先各处视察、调研,然后参加中枢会议,接着他的重点放在了立法!

    与其他人相比,孙承宗具备很大的优势,他学识广博,又睁眼看世界,古今中外的事例顺手拈来,说服力强,逻辑严密,无论是东南大学和立法之事,他都占了主导地位,其他人不得不洗耳恭听!

    或有人说东南府总理陈衷纪道:“孙承宗既有资历,又有本事,还得执政官的信任,只怕要威胁到你的地位!”

    陈衷纪大笑道:“他已经七十有多,尊老敬贤,那是应该的!我与执政官是亲戚,而孙先生与执政官是师生,亲戚亲还是师生亲?

    至于他有本事,我同样也有本事,关键是东南府够大,容得下人才,他有本事的话,拿去总理之位好了,我绝无二话,外放我做个总督,我更喜欢,看看我的本事!”

    虽说孙承宗来头大到吓人,陈衷纪同样有骄傲的本钱!

    他在与孙承宗的工作中积极配合,绝不利用手上权力为难孙承宗!

    老孙头感动啊,感动到稀里哗啦的,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团队精神”了!

第428节 孙承宗主持立法() 
    公元1634年是东南府的立法年,有《东南府宪法》、《东南府民法》、《东南府刑法》、《东南府经济法》、《东南府国防动员法》、《东南府经济法》、《东南府卫生检疫法》和《东南府反分裂法》、《东南府劳动法》等诸多法律陆续出台。 X

    孙承宗来得正是时候!

    在东南府诸大员中,颜常武主要精力在军政上,他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军队的训练,然后上阵打炮,对于东南府政务只能作出决定而不是深入研究。

    夫人杨莺儿其实学识方面远超丈夫,她涉猎甚广,对于法律方面也有很多的知识积累。

    但她多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又拙于实务,阅历也浅,需要时间磨炼,更有一个大问题,她忙着生儿育女,同样没有什么时间。

    陈衷纪是大忙人,也有才干,且说实在话,对于立法方面的业务知识,他存在严重短板。

    其余人等,顶多是一个方面之才,无法担纲系统立法的重任,如刘之凤进士出身,颜常武就觉得他有点迂腐,编撰出来的法律可想而知!

    孙承宗一来那就不同了,他阅历极为丰富,饱读诗书,做过帝师,任过尚书高官,又为地方大员,军政两方面大展拳脚,有地方实务和高官经验,没有谁够他的经历牛b!

    孙元化是他推荐的,徐光启与他交厚,这两个家伙都是小耶信众,所谓物以类聚,他知道很多外国知识,知识面广博。

    重要的是他属于那种实干家,解决问题的人,救火队长,哪有大麻烦就派到哪里的专业人士。

    可以这么说,这样的人才放眼大明朝,也不多见!

    这样人才,除了天赋异禀之外,还要有相应的环境才可以培养出来。

    比方说,他要不是帝师,只怕也不会受到信任,而不受到信任,成就将达不到他这个高度。

    崇祯皇帝居然放这种人才离开,任由他赋闲在家,真是……看颜大少在接风宴上笑到见牙不见嘴的样子就知道他是赚了大便宜。

    “我有一点补充,那就是‘慎杀’,不要轻易杀人,让他们劳动改造好了!”孙承宗提议道。

    他在主持编辑《刑法》,他本身对于大明律很熟悉,参照大明律,同时改去明朝严苛的刑罚,主张劳动改造。

    能不杀就杀人,劳动改造!

    小偷小摸屡犯者,劳动改造!

    所谓劳动改造就是砂场挖砂、砖厂制砖、矿山挖矿等,相比之下,修路还算轻的!

    结果《刑法》一出,大家看了,人人哆嗦,个个胆寒,东南府的犯罪率本来就低的,再来惨跌个跌停板,以致于牢房空荡荡。

    这孙老头够狠,管他什么歪果仁统统一视同仁,不要和他说什么国际友人,犯了罪,照样判刑,服刑完毕外加一脚踢飞,即行遣返,往往加多一条多少年之后才能来中国。

    当时没有身份证啊,行,那就中式作法,只要判刑超过三年的,就象牲畜那样子在手臂上来个烙印,就算毁掉烙印也没用,相应的位置如果模糊一团,一概予以遣返,不得入境。

    于是根据《东南府入境管理方法》,歪果仁入境时,都得亮右臂来检查,可真是亮瞎了大家的眼睛!

    以至于在东南府的歪果仁开起玩笑来,都说“亮个右臂出来,看看是不是头好牲畜!”

    如此一来,歪果仁哪来什么神秘感,根本无“崇洋媚外”,孙承宗功不可没

    要孙承宗来,真是要对了,这老头儿事例顺手拈来,证据源源不断,组织逻辑严密,以一个月完成一项立法的速度推进迅猛,颇有一种庞统为县令,一天处理完一个月县政的那种大才的表现!

    《东南府宪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颜常武的地位,声明东南府的缔造者是颜常武,他是东南府执政官,只有来自他血脉的人才能够继承大位,他是东南府的领袖,最高长官,他拥有行政管理权、人事权和财政权、军事统帅权、立法权和执法权等等,他管理东南府的军政法律,他还拥有赦免权,他的权威与尊严不容亵渎。

    君权神授,他的得位乃妈祖娘娘的旨意!

    利用《宪法》,为颜大少贴身打造,法律上确定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立下国本,再确立政体,管理机构是执政府,主政者为总理,下设六部,并规定了各部的职责范围。

    《东南府民法》、《东南府刑法》、《东南府经济法》、《东南府国防动员法》、《东南府经济法》和《东南府反分裂法》等规定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许多脱胎来源于大明律,而最熟悉大明律的,正是孙承宗!

    他不仅立法,还主持建立了东南大学的第七个系,“法律系”!

    按照设想,东南府的公检法人才将出自这个系了,他们是专业人士,再不会象大明朝的地方官如县令,既是行政主官,又是法官,闹得不可开交。

    颜常武觉得使用孙承宗,与他颇有合拍之处,虽说颜常武是今人的层次,而孙承宗是古人,但他的观念一点都不差,例如他在《东南府经济法》中极力加强税收方法面的法律。

    他大力支持收税,越是来钱的经营越要收税,例如商税、关税、盐税、酒税、糖税、烟税、契税、房地产税、矿山税等等,其动态调研,五年来调整一次税种和税率。

    他坚决支持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税,象明朝那种三十收一的的商税,想都不用想!

    一问,老头子被先前大明窘迫的国库给吓怕了,他在关外带兵,没有兵饷,闹到兵变,堂堂督师被大头兵诘问,很是狼狈,所以他钻研过税收,极重税收,如果不交税,后果严重。

    不会杀人,只会劳改,他无师自通,说出了“税收与死亡一样都是不可避免的”!

    从此之后,这句名言传遍了东南府,大家知道如果不交税就是劳动改造,只能乖乖依法交税。

    只要经营,谁都逃不掉交税!

    就连颜常武名下的“皇家产业”也得乖乖交税,他以身作则,别人无话可说。

    对于地赋,颜常武是十税一,但官员们都认为收得少,向来在颜大少耳边碎碎念要加赋。

    而孙承宗大力支持十税一,他来说服大家那个证据是滔滔不绝:“诸君没有见识过什么叫做农民造反吧!”

    “农民占了人口的大部分,当农民活不下去之时,就是一个王朝动荡之日,大陆那边正是如此!”他举出了大量的农民起事的原因,没有谁够他的资料多。

    结果东南府官员被吓倒了,掩面而逃,再不敢说十税一的事情。

    颜常武发现,很多观念以前有萌芽,而孙承宗确定下来。

    例如货税只缴一次。rw

第429节 孙承宗确立文官制度() 
    

    任何政权,都有一种多收税的冲动,正如地赋,老是有人在颜大少耳边嘀咕说收得少了。2yt。org

    商人们贩运商货,往往要逢关纳税,遇卡抽厘,尤其在战乱时期,收得税率高,收税次数多。

    过去的逢关纳税手续繁多,其间关口官吏卡拿勒索,商人的实际损失比明面更大,更浪费宝贵的时间。

    东南府的情况好很多,而孙承宗立法,正式确定收税只收一次,商人们按要求交过一次税,手中就有了税单。沿途碰到稽查的,只需要亮出税单,即可以了。

    敢知法犯法,勒索敲诈的东南府官员,一经查除,一律严惩不贷。

    同时,胆敢伪造税单,逃税漏税的商人,东南府执政府必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劳动改造”的威力!

    收税重,同时一税到底,严查胥吏的税收法向民众公布,组织官府文官、办事员和商人“学习”文件精神,除了广而告之,公布之外,还组织人员进行学习,此乃颜大少带来的“特色”,受到了孙承宗的赞扬。

    ……

    孙承宗不仅立法,还立规,譬如他协助完善了东南府文官系统。

    东南府的行政人员不叫做“公务员”,而是文官+办事员的那种。

    好吧,颜大少承认失误,还没到“公务员”这种社会发达、制度完善和iq高企的时候,那么就是官吧。

    文官的选拨必须经过考试,类似于科举考试,对参加考试者只要是东南府正式子民,没有什么门第,出身,城乡的歧视,考试通过即可以进入官府任职。考试的内容不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政治、经济、数学、物理等诸学科合在一起。

    考试通过后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有一套完整培养的流程,例如某部的标准仕途是这样的:某部的办事员(为期两年)…基层实习(为期三年)…某部低级文官(为期三年)…地方初级文官(为期三年)…某部中级官员或者地方中级官员(大约十年),之后看造化了,能否升到高级官员。

    他主张既要有地方履历,又要有部里的经验,说起来乃是“宰相必起于州部”,高规格,培育人才当成了宰相来培养啊!

    不再象明朝那样,考中进士之后,即可授七品官,结果什么都不会,到了地方和部里,尽受胥吏的欺骗,甚至给胥吏凌驾其上。

    而从小吏做起再慢慢升官,则业务知识熟悉,不再产生以前的弊端。

    这是对大明科举和官员任职的一种倾覆!

    孙承宗是科举制的既得利益者,却反过来推翻了科举制,他说:“老夫年龄老了,脸皮也厚了,别人说什么都不怕!”

    还有什么比他这样的人去当科举制的掘墓人更合适的人选,其实东南府官员的选拔任用也是从小吏做起再慢慢升官,但世人多有疑惑,毕竟他们见惯了科举制是怎么选官,对于东南府的用人任官方式不感冒,心忖你这个小海贼,哪会知道怎么样用人!

    颜常武推行的文官制属于辖地内自嗨,大陆的那些精英,根本不鸟东南府。2yt。org

    一些与东南府交好的朋友,也都劝说颜常武开科举,即仿照大明来秀才………举人进士放官,如此一来,才可以吸引人才。

    “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东南府人员普遍强于做,弱于说,许多好的经验,说不出来,写不到点子上,也难以反驳对方。

    孙承宗一来,吆喝上几嗓子,大家就信他了!

    人比人,就是气死人。

    他威望高、提出来的证据多,说得头头是道,把科举制的弊端一一陈述,驳得任何人无话可说!

    譬如现任东南府财政部副部长的刘之凤是两榜进士,认为“科举制”是好啊,而孙承宗不客气地道:“好他个p,进士新官到达部里,账不会算,工不会做,连份公文都不会写,都是胥吏把持,待到业务成熟,又调任了,然后重新开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