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奇货可居”哪,中国人从来都不乏那种“烧冷灶”自认为有目光的人,况且,这个冷灶不冷,眼下颜大少控制了东南沿海的贸易,权势炙手可热,因此借着他添丁之际,客似云来。

    高雄各处宾馆爆满,富商大贾、各界代表一簇簇来,人来人往,多到数都数不清,督军府门槛都给踏破了。

    准备庆贺颜家添丁,儿子百日宴。

    颜杨氏诞子为1633年(公历)的七月十六(农历),百日宴将于十月二十六日(农历)进行,为了这桩大喜事,东南府早早派出采买人员到大陆及海外各处采购山珍海味,以飨天下宾客。

    又紧急开炉铸造金币,正面是一对胖娃娃像,背面则是东南府的“星辰、山峰和大海”像,准备赐予臣民友人。

    东南府大气,回礼就是金币,预定到此日期,大洒金钱。

    同时,赦东南府死囚、刑期不满一年的,立赦回家,而有刑期者大部分减刑(任何官府赦杀和减刑,十恶不赦者除外,例如造反)、诸军、官员有过错者,皆赦之!

    刚刚被撤职不久的程玉又官复原职,大家都羡慕他运气好极了。

    东南府与嫡子同日所生的婴儿皆得督军府送出金钱、长命百岁银锁一件!

    督军府宣布,每年公历的6月1日为“六一儿童节”,凡东南府有十四周岁以下儿童的家庭,父母亲及孩子皆得半天假日,单位得给相应奖金!

    为什么安排在六一?

    呃,官方答案是督军喜欢这个时间!

    颜大少的动作不断,宣布加大对医院投资、加大儿科投资、加大幼儿园及幼教事业、设立“少年军校”及“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收养所有孤儿,社会将不会出现孤儿,同时在台南地区和台北地区陆续兴建“儿童公园”以及学校增多。

    更有甚者,他提出的工作计划,将是大力鼓励东南府子民生育,措施巨力!

    一、在官府、单位做事的产妇享受带薪产后假,产前产后八十天计;

    二、所生孩子直到十六岁前,官府皆给补贴,而且补贴是累进制,第一孩和第二孩每孩年给一个银元、第三孩和第四孩每孩年给二个银元,母亲被授予“英雄母亲”称号,得一次性奖励二十个银元!

    再多的话则是第二孩和第六孩皆每孩三个银元,至六孩为止。

    如果因为生育致使家庭贫困,母亲和儿童营养不善,还可以到东南府申请更多的母婴补助。

    特别申明:生男生女待遇一样,严禁近亲结婚!

    官府成立机构,保障产妇、儿童权益,愿治下地区的母亲安康和少年儿童营养充足,教育成才,健康成长!

    大力提倡“生得越多越光荣”,主张多子多福!

    ……

    这套“组合拳”将出时,首席执行官陈衷纪沉吟道:“这么做,是件大好事,可也会对我东南府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啊!”

    “我明白,这也促使我们大力发展经济,对外扩张,愿我中华子民开枝散叶,行遍全世界,这是给我、你和我们大家的压力!”颜常武以一代天娇的担待说道,斩钉截铁地道:“没压力就没动力,你不觉得我们有点懒散了吗,从伶仃岛一事就可见一斑。”

    “好!我们坚决支持!”陈衷纪慨然道。

    当这些有颜常武、颜杨氏、军机处共同签署的法案正式推出后,轰动一时,看到的人都惊呆了!

    泉州府的王大少代其家族送上由明朝董其昌所写的书法大作一份,代表了世人对颜常武此举的看法。

    董其昌,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董家汇人。生于嘉靖三十四年一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他现在还活着。

    17岁时,参加松江府会考。当时他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为准可夺魁,谁知发榜时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知府衷贞吉嫌他试卷上的字写得差,文章虽好,只能屈居第二。

    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从此他发愤学习书法。以唐人颜真卿《多宝塔帖》为楷模,后来又改学魏、晋,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

    山水画也渐渐入门,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画坛影响甚大。

    董其昌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其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泉州王氏重金求得董其昌亲笔写下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略)

    《短歌行》最后一行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好一个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颜大少收到王大少送来此大作,假意道:“过誉了,过誉了!”

    其妻杨莺儿聪慧,欣赏过巨巨大作后,冷笑道:“这首诗岂是常人可用,王大少这是将你讽刺为‘活曹操’啊!”

    她来了句:“是儿欲使汝居炉火上耶!”(《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乃孙权劝曹操称帝,曹操的话改动过被夫人说出来)

    颜常武并不着恼,反倒沾沾自喜地道:“至少我有让我被置炉火上的能耐啊,哈哈哈!”

第385节 清流误国() 
    东南府颜大少得子,又推出诸多措施政策,天下骚动,传到大明帝都,众说纷纭。

    有人赞其宅心仁厚,这些人都是收了东南府贿赂的官员所说的。

    有人说颜大少沽名钓誉,是妒忌颜大少的人说的。

    有人深感痛心,东南府不过是海外一个明人地方政权,他们居然有此福利分给百姓!

    对比大明各处民不聊生之景,东南府能够出台此福利,必有巨额收入支持,居然不进献朝廷,不为朝廷为忧,可恶之极,不臣之心昭然欲揭!

    持此态度的人不少,尤以吏科给事中(谏官)熊开元尤为激烈,直言颜掌武乃是“活曹操”一枚!

    熊开元者,字玄年,号鱼山,湖北嘉鱼陆溪口人,明天启五年进士,除崇明知县,调繁吴江,崇祯四年起,征授吏科给事中,素有清名,不畏权贵。

    想干就干,即上弹章弹劾东南伯、福建海防副总兵、龙虎将军颜常武,指斥其为世间枭雄,拥有家资巨万,却不思报国,不顾君恩!

    又蓄养大军,野心日增,气焰嚣张,岂是为臣之道?

    还行舆论欲上位,借生子之事,行措施收买人心,曰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臣之意、反迹明显,朝廷不可坐视不理。

    如今其影响大明东南沿海,直达长江以北、黄河以南,不需要长久以往,只怕近在咫尺,朝廷江南顿成沦陷之地!

    堪为“北黄台吉南颜常武”,皆大明之死敌也!

    熊开元激愤无比,认为江浙、福建、两广地方官员、各卫所乃养虎为患,任其势力坐大,难辞其咎!

    因此他着重弹劾两广总督熊文灿、福建巡抚邹维琏(他本来给弹劾下台,岂料朝廷无人敢任闽抚,居然他的弹劾就不了了之,依旧坐在其位),认定他们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处处对东南府容忍退让,正是助长东南府的狼子野心,应该去职!

    接着,为表明自己不是光说不练,他也给出了解决方法,一是加强沿海地区军备,整顿军队,弹压防备东南军;二是断了东南府贸易,不得输出丝绸、瓷器和茶叶等,不得进口其稻米和糖烟酒,以断其财路;三是不准东南府商船靠岸,迁海民入内地,斩其羽翼。

    如此,他东南府化外之地,一岛之大,能有多少力量,不须朝廷大军进剿,三年必可见其烟消云散之日!

    好家伙,一个弹章连攻三个大员,此折一出,朝廷震撼!

    清流搏击,最是有力,朝中诸臣振奋,群起响应,有当代大儒刘宗周带头,连同户部尚书侯恂(这厮是侯方域(《桃花扇》的主角)的老子)、刑部右侍郎张慎言、太常卿宋师襄、礼科给事中卢兆龙、工科给事中王都等一齐呐喊助威,声势浩大,前所未有!

    这些大臣,都是清流出身,眼中揉不得半点沙子,誓将板倒东南府。

    这东南府太招人妒了,督军颜常武年龄不过是二十有三,却已为一府之主,有几百万家资,战船上百,雄兵数万,雄霸东南之地,大家岂能容他!

    皆以为若不早制,将来尾大不掉!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趁其立足不久,羽翼尚未丰满之时,痛下杀手,绝不留情。

    ……

    弹章如雪片飞来,有道理,有干货,崇祯皇帝看过后,却不置可否,将奏折转给首辅温体仁,要他给意见。

    温体仁前不久才攻掉上任首辅周廷儒,坐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宝座,还没坐热,就摊上这桩公案,只觉得首辅的宝座都是钉子,坐到扎扎痛。

    私底下,他气到大骂熊开元是“熊队友”!

    这么有调调的三字经自然来自东南府颜大少,有许多名词传过海峡那边,例如马甲、灌水、顶、坑爹、吊丝、高富帅、白富美、土豪、童鞋等,嗯,颜大少就是土豪,现在谏臣们要打土豪,分田地,抢财富!

    照温首辅看来,其实颜大少是个好孩子,他立誓不反大明,不闹事,从不滋拢大陆(是的,做的那些欺行霸市的事情,都是大明中那些坚定的爱国者助他一臂之力,他都不用出手,就算是出手,也是黑手他的情报局干的湿活),虽然不向朝廷纳贡送银子,可他向朝中的大臣们送啊,不仅送,送得还很多,温体仁就拿了不少。

    感动啊!他乖得就象个学堂里的优秀生,根本不象北边的那个黄台吉童鞋,又抢又杀的,也没见到这帮清流这么义愤填膺。

    旁白:清流其实更恨颜大少,想想,清流十几年寒窗乃至于几十年窗寒,一路考到进士举人秀才什么的,辛辛苦苦,挣得不多,官职不高,颜大少却是白手起家,海贼出身,一下子就达到了人生顶峰,俯看他们,怎么不让他们妒恨,现在有了机会,就要将这等不公平之事摆平,否则哪能表现出我们读书人的高贵!

    可是要是动了颜大少,温体仁苦笑不已,他绝非不知事体的大臣,深知东南府的可怖,如果说黄台吉只在北方闹事,给孙承宗遏制住,黄台吉是疥癣之疾,则颜大少是腹心之患,他的舰队可以尽毁大明沿海腴肥之地,甚至战舰直入长江,切断漕运、海运,那还得了!

    没有漕运、海运,帝都喝西北风去啊。

    温体仁借助清流之力板倒周廷儒,清流内斗可以,但对上那些雄兵在握的枭雄,纯属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他们所谓的“主战”思想,主要源于非理性的激情,而不是理性的思考。他们虽然终日“言战”,但是却从来提不出合理的作战计划。他们筹备钱粮不懂,排兵布阵不会,让他们冲锋陷阵更是不可能。即便如此,这还是不妨碍他们口若悬河,吐沫横飞,恨不得要用自己的“唇枪舌剑”把可恶的东南府和北虏给说死去,却不清楚战争之难,一旦兵败,则万劫不复。

    韩非子说得对“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清流误国,把国家大针方针搅得一团糟!

    治国如烹小鲜,政治就是一种妥协,完全可以对东南府妥协,因为他们并不想反大明,虽然妥协令朝廷面子上可能挂不住,但是却能保住基本盘,也保留了卧薪尝胆的机会。如果一味宣扬不妥协,会使国家失去最后存续的机会。

    不仅不能动颜大少,就连熊文灿和邹维琏也要保,难呐!

    温体仁深知厉害,一旦熊文灿去职,大明东南之地将再无制颜常武之人!(不是说老熊打仗厉害,而是他是颜常武的举主,对颜有恩,颜常武顾虑名声,不能乱来)

    现在朝廷对付北虏和农民流寇两线作战已是举步维艰,力不从心,这帮清流居然还想开辟新战线!

    嫌大明朝死得不够快?

    可是温体仁不能反对清流的上书,因为颜大少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已被公认为活曹操!

    清流现在是政治正确,占尽上风,温体仁敢挡,连他也保不住自己的名位。

    于是温体仁大耍两面派,上朝表示诸臣(清流)所言甚善,当行之!

    不过兹事体大,须从长计较,不能打草惊蛇,先做好准备再行开战。

    暗地里着师爷修书一封,由心腹家人连夜送往关外给督师宁远的孙承宗。

    孙承宗接到书信,打开一看,大惊失色!

第386节 孙承宗是奸臣!() 
    孙承宗在关外对抗黄台吉,建立大凌河、锦州、宁远防线,东南府援助自海上源源而来,有大炮、火枪、粮食、银两、装甲、药物等,助益甚多。

    又派出军队轮战,六千人参战(二年换一半),东南军作战勇敢,作风顽强,大有关云长之勇,赵子龙之风,对上北虏,他们从不投降!

    宁远军深表佩服,而北虏不敢直挡其锋,当东南军火枪兵出动时,北虏都是游斗,不会硬战/

    如今晴天霹雳,朝廷居然要对东南府开战?

    老孙一口老血几乎要吐出来!

    这封书信他不敢拿给东南军诸将看,否则军中生乱,孙承宗深知那些军将对于东南府无比忠心,一旦得知,只怕起兵清君侧都有可能!

    而宁远军中不乏得他们恩惠,与他们同气连枝的将军,甚至会随同东南军一起入关。

    照孙承宗看来,这支孤悬北方的东南军已是战力可怖,而在其统帅颜常武率领下的东南军,可是一次也没败过!

    战洋人,当初福建水师万人打千人红毛番,都无法取胜,而东南军比红毛番人船都少,两次大会战都是胜利者。

    他的看法与温体仁不谋而合,一旦与东南府开战,则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