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极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御极大明-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谏,今晚你们还要都来,这岂不是坏了朕的大计?!你去好好安抚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袁崇焕面露难色,拱手道:“陛下,您事前也没说要一人轻兵冒进啊!您一个人去太危险了,万一有个闪失,我们我们万死难辞其咎呀!”

    “谁说朕一个人去了?”朱由校愠色的瞪了他一眼。

    “呃,这个这个”他愕然不已,摸不着头脑,吃惊的回话:“陛下,你在宴会上不是说的清清楚楚吗?”

    朱由校白了他一眼,在炕上的案几上摆放的一堆密折中抽出压在底层的信札,一共五封,交给他,说道:“这是给你们五个人的,一人一封,待明日朕走后你们再打开。”

    袁崇焕双手接过来,看到这密封好的信封上每一封写着他们的名字,用玉玺印章封住封口,右上角清晰御笔“绝密”二字。

    “原来陛下早有准备啊!是臣等多虑了。”袁崇焕松了一口气。

    朱由校摆摆手,轻叹道:“人多口杂,朕今晚只让你一个人来也是掩人耳目,省的被巴布阿善知道了多疑。朕料想他们今晚都聚在一块商量明日怎么对付朕呢,是让朕当英宗第二呢还是做邱福第二。”

    “哼!他们休想!”

    “你回去吧!管住他们几个,别惹是生非坏了朕的大计。”说着,朱由校又指了指他手上的信札,“记住,朕走后再拆开,谁提前拆开别怪朕以欺君罪论处。”

    “臣明白,臣告退。”

    袁崇焕忐忑的退了出来,心里嘀咕着皇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第四百四十七章 布局reENs。() 
朱由校透过灰暗的窗户看着离去的袁崇焕的背影,暗自心道:漠北困扰大明二百多年了,只要征服了察哈尔就是征服了大部蒙古,袁崇焕等人知道巴布阿善诈降,若能将计就计定能一战定乾坤,省去了许多麻烦,北疆巩固,就可以南下经营海上了。

    憧憬着美好的战略规划,朱由校雄心满满。

    袁崇焕手捏着皇帝给他的五封密封的信札,一路上走的十分忐忑,不断的揣测五封信札里到到底写着什么。想看,却又不敢看,总感觉皇帝的眼睛在背后偷偷的盯着他。

    朱由校的寝室与他的临时行辕不过二三百步,他却像是走了二三里地一样漫长。

    在他的行辕内(不过是一间百户长让出来的兵房,宽阔不过几十尺,比朱由校暂住的地方差点),祖大寿、满桂、鲁文、曹文诏等将领都在焦急的等待着袁崇焕,他们本想邀约大帅一同觐见皇帝劝谏,但袁崇焕怕皇帝怪罪,又怕惊动巴布阿善等人,就留他们在这里等候,独自一人去见皇帝。

    一个时辰了过去了,他们都焦躁不安,感觉短短的一个时辰就像一夜一般难熬,几个人轮番的瞅着窗外,除了见到巡逻的士兵外,就是盼不来大帅的身影。

    祖大寿性子急,几次鼓动大家不要在这里等了,一块去见皇帝,幸好鲁文劝着,他跟着皇帝十几年了,深知皇帝的秉性,这个时候要是贸然去见皇帝只会适得其反。

    正当他们都焦躁不安的时候,袁崇焕回来了,他前脚踏进门,后脚还没进门槛就被围了上来,各个急不可耐的追问:“大帅,圣上怎么说,改变注意了吗?让谁去?”

    袁崇焕扫视他们,没有回答,拨开他们不紧不慢的走进屋内,坐在炕上,将攥在手上的信札放在桌子上,平静的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过问这件事了,圣上自有乾坤。”

    “什么?你的意思是没劝动圣上?那怎么行,这太冒险了,万一有个闪失,我们谁也脱不了干系呀!”祖大寿急的差点蹦起来。

    袁崇焕指着桌上的信札,“你们各自拿走自己的密信,这是圣上给你们的密旨。圣上特别交代,谁也不可擅自启封。待明日圣上出征后,我们五人共同打开,照旨行事。”

    五人这才注意到他拿来的信札,封面上有他们每个人的名字,而且还用玉玺加盖封口。

    “圣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鲁文嘟囔了一句。

    “你不是跟着圣上十几年了,深知他的脾气,你猜猜啊!”祖大寿调侃鲁文道。

    鲁文白了他一眼,怼道:“圣上神鬼莫测,我哪能猜的着。”

    袁崇焕打了个哈欠,冲他们一摆手,“你们都不要乱猜了,都回吧,早点休息,明天还有事呢!别在我这里墨迹。”

    大帅下了逐客令,他们也就没必要再呆下去了,遂各自拿走自己的密信回营房了。

    密信里到底写着什么?每个人都在胡乱的猜想,都想偷偷的打开密信,可谁也没这个胆子。

    团山堡已经沉静在深夜中,数万将士们在睡梦中度过最后一个休整的夜晚,明日,他们将踏上征程。

    清晨,崭露头角的阳光照亮了地平线,大地经过一夜的沉寂勃然生发。

    鼓声隆隆,战马鸣嘶。旌旗闪耀,兵戈铮亮。雄兵赳赳,士气旺盛。

    团山堡正北,集结着数万征伐大军,朱由校披甲挂帅,登上点将台俯视众将士,如览群山般的气势阅览众兵。

    巴布阿善第一次见到明军宏大的阵场,他看到明军整齐有序,兵容蔚为壮观,只是一眼扫望,便是数不清的甲胄褶褶生辉的马步军,以及从未见过的炮兵、火枪兵。他的手下们也是看的目瞪口呆,曾经畏惧的女真八旗铁骑在明军面前似乎十分弱小,也诠释了努尔哈赤为什么会在这么快的败亡。

    巴布阿善惊叹,大明军队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样子了,再像以前马踏中原的时代是不可能了,蒙古铁骑再也已不是他们的对手。

    他们惊叹,羡慕,也在担忧。蒙古入主中原,也只有前元一代,今后不会再有。

    朱由校扬起右手,指向面前浩瀚巍巍的兵阵,傲气的问巴布阿善,“卿以为我军如何?”

    “真乃天降神兵!”他艳羡的感叹:“尤其是骑兵,臣一直以为天下骑兵莫过于蒙古铁骑,后见努尔哈赤的八旗兵,一度认为天下莫有争锋,今见陛下铁骑,才知天外有天。”

    “呵呵”

    朱由校勉强一笑,他把精锐都展示在巴布阿善的眼前,尤其炮兵和火枪兵是最耀眼的,他却夸赞骑兵,明眼人自然明白他的用意。

    “朕就带骑兵突袭胪朐河,卿做向导,大事可定,你就是朕平定漠北的第一功臣。”

    “臣谢陛下信任。”

    巴布阿善喜出望外,心想终于让明朝皇帝独自领兵深入了,他们的计策终于成功了,但随即,他的心头又猛然一阵,感觉计划太顺利,有点反常,暗自瞅了瞅朱由校,也没发现他的异常。传言中的明朝天启皇帝难道这么好骗?手底下的将领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也没觉察异常?

    巴布阿善皱了皱眉头,冥思起来。

    朱由校又转身对袁崇焕等将,说:“朕轻装而去,欲效仿汉之骠骑将军封狼居胥,也要让天下知朕不仅可临朝治天下,更可临阵统兵征战。朕此去,不可不预备不测,以免重蹈白城之围。袁崇焕可坐镇团山,以居中调度,祖大寿率本部兵马紧随朕之后,以为后援,曹文诏领本部兵马,占领察罕浩特,待朕凯旋,必经此地,鲁文领新军及辎重后行,接应我和祖大寿。”

    诸将恭敬领命。

    朱由校安排完,便在这里进行了一次临阵阅兵,火枪兵轮番朝天鸣枪,如雷之声惊的巴布阿善等人心惊肉跳,暗暗吃惊。

    阅完兵,朱由校便上马驰入军中,带上巴布阿善,打着黄龙军旗,率近万人的骑兵,在绵延的礼炮声中出发,浩瀚的大地上激起一片滚滚尘烟,如同滚滚的洪流向西北方向驰骋。

    当朱由校率兵走远后,目送他的袁崇焕等人便急不可耐的围在一起打开了留给他们的密札。

    只见他们的密札上的第一句是相同的内容:“朕领兵走后,审讯察哈尔降臣,不可放走一人,以免通风报信。”

    接着往下看,便是他们各自的任务分配了。

    袁崇焕密札:“袁卿在团山堡挂起帅旗,城外建起连营,营中虚驻兵马,多插军旗,只留少数士兵操练,在城中安心坐镇,勿顾其他。”

    祖大寿密札:“领本部兵马,张旗紧随,听旨宣诏。”

    鲁文密札:“速领新军,撇去炮兵,日夜兼程与祖大寿同行,朕会拖延时间,务必不可拖延,漠北一战,朕需卿火枪兵助阵。”

    满桂密札:“朕已密令宣大总督卢象升暗中率精锐绕道漠南,迂回至胪朐河,与朕会兵共击林丹汗。卿可率本部兵马偃旗昼夜星驰至科尔沁,树卢象升军旗,号宣大镇兵,牵制漠南诸部,掩护卢象升军。”

    曹文诏密札:“见旨即刻领本部铁骑尾随朕其后,偃旗息鼓,不可让他人察觉,另派少数人马前往察汉浩特,城中遍插卿军旗,以为疑兵。”

    众人看完自己的密札,又相互通了一遍,明白各自的任务后,祖大寿和曹文诏向袁崇焕恭敬辞道:“大帅,我二人就按旨追随陛下,审讯降臣和这里的事,就请大帅亲劳了。”

    满桂也请辞,“末将也去准备。”

    看各部将军们各自离去,袁崇焕唉声自嘲,“好不容易挂帅出征,圣上偏偏御驾亲征,我这个大帅真是有名无实,就没有调过一兵一卒。唉,又留在这成光杆大帅了。”

    随后,袁崇焕将留在军中的察哈尔降臣捕捉在一块,押送在城中的操练场上,严肃的审问他们,“说吧!谁说就免谁的死罪。你们来诈降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十个人被反手捆绑着,并排站在一块,身后是佩戴腰刀的武士,周围站满了士兵,目光冷峻的看着他们,气氛十分肃杀。

    “大人,我们是真心归顺的,大人明鉴啊!”

    他们战战兢兢的回道,身体不由的打起了冷战。

    袁崇焕冷笑的哼了一声,“我主圣明,早就洞察你们的诈降之计,还不快招来,可免一死!”

    话音一落,站在他们身后的武士们“唰”地将腰刀出鞘,露出一寸发着寒光的刀刃。

    他们战战兢兢,背脊冷飕飕。他们各个互相瞅望着,没人敢说出一个字。

    袁崇焕“哼哼”冷笑两声,指着左边的头一个,轻轻摆手,“砍了。”

    身后的士兵直接拔出刀,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只听“咔嚓”一声,连声求饶都没来得及喊出来就人头落地了,碗口粗的脖颈喷出的血柱有一米多高,溅洒在周围,与他站的最近的同伴被溅一身的血,吓的鬼哭狼嚎,腿瞬间就软了,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哆嗦。其他人也吓的脸色煞白。

    “说出来,可免一死。”

    袁崇焕面目冰冷的说道,把目光定在瘫坐在地上的人,“你”

    “我说”

    袁崇焕还没开口,就吓的他们招供了。

    袁崇焕得知了林丹汗的计划,也得知了他们密谋事不成就由巴布阿善刺杀朱由校的情报。

    这是个意外收获,他们料到了林丹汗的计划,却没有料到巴布阿善还有刺杀皇帝的计划。

    事情严峻,巴布阿善就在皇帝的身边,若要行刺就很危险了。

    “快派人去通知圣上!”袁崇焕急切的喊道,“不,我亲自去!快准备快马!”

第四百四十八章 计划有变() 
袁崇焕准备了几十匹快马,带着几十个精壮的骑兵沿着皇帝出征的路线追去了。

    此时已是高阳西斜,朱由校已走了大半日,祖大寿和曹文诏是尾随行军,不会走的太远,袁崇焕心想两个时辰就能追上祖大寿和曹文诏的军队,夜里差不多就能追上皇帝了。

    朱由校在率军出征时曾豪言:要比汉之骠骑将军封狼居胥,所以,他所领骑兵采取长途奔袭的策略,一日便驰骋二百里。

    朱由校骑了一天的马奔袭,别说马累的跑不动,他也累的连拽缰绳的劲都没有了,部队也疲惫,天色也即将落幕。朱由校命令部队原地修整。

    他们已出明界,进入了察哈尔的地界,脚下已是青青草原。

    从马上下来,他的双脚都麻木的感觉像是踩在棉花上,两只胳膊僵硬的失去了知觉。他是被人搀扶着下的战马,坐在草地上休息,巴布阿善不亏是草原上长大的,仍能健步如飞的走到他的面前,给他捶背揉拿了半个时辰,他僵硬的身子才慢慢的恢复过来。

    “爱卿好手法啊!”恢复点体力的朱由校赞道:“朕疲惫的四肢都感觉不是自己的了,让卿这么揉捏,朕就像是足足睡了两天的觉,舒坦。”

    巴布阿善边揉捶边笑道:“陛下过奖了,我们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还没有车轮高的时候就学骑马了。刚开始学骑马的时候,也是容易累的腿脚麻木胳膊僵硬,也就掌握了揉捏缓解身体疲劳的本事。”

    朱由校从草地上站起,伸了伸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就站在原地,借着还未落日的余辉,遥望四周欣赏草原的美景,映映夕霞,照耀天空别样红,微风拂动草木,柔美祥和。

    “这是哪里?”朱由校问巴布阿善。

    “锡林勒。”巴布阿善回道,“汉朝名将卫青曾在这里与匈奴单于大战,隋炀帝在这里被突厥围困过,明英宗被也先带到过”

    讲到这里,朱由校不由的白了他一眼,他也知趣的闭上了嘴,暗暗自责自己的话多了。

    朱由校大吐一口气,感慨的说道:“朕今日纵马上阵,奔袭二百里才知艰难,怪不得自汉骠骑将军以后两千载,再无名将封狼居胥。霍去病,真是后无来者,当之无愧之名将也!”

    在古代,奔袭完全靠的是脚力,即使有骑兵,一日奔袭二百里也是极限了,要是再远点,估计部队得有一半掉队,能遇到敌军,长途奔袭的骑兵的战力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汉将霍去病能一战成名,就是开了长途奔袭的战例,古今中外,能有他这样成就的,凤毛麟角。朱由校是真切的感受到了长途奔袭的艰难。

    “将士们也都累了,夜行军恐迷失道路,今晚就在这里歇息吧,明日天亮再行军。”朱由校传下了命令。

    朱由校第一次露天而营,他的四周被百余名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