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极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御极大明-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首?”

    很明显,这是郑贵妃在朝中的死党,他们看到郑贵妃要让朱由校出丑,也跟着上来加一把火。

    太后明白,这是郑贵妃故意刁难朱由校,心中极为不快,阴着脸对下面帮腔的大臣道:“校儿还只是个孩子,你们怎能为难他,身为朝中重臣,岂能如此不知羞耻?”

    太后这话说的的重了,原本活泼的气氛立马紧张了起来,万历皇帝感到不对劲,想出来制止,可看到一边是自己宠爱的妃子,一边是自己的亲娘,两边都不好说,只得作罢,一人在那里闷头喝起干酒来。

    大殿一片沉静。朱由校想,我不能因为这点事就影响了太后的七十大寿,太后不顾自己的七十寿宴,也要维护我,不能让太后今日的寿宴过的不愉快。于是他打破了这片刻的沉静,向太后行礼,道:“老祖宗,孙儿在来之前就为老祖宗写好了一首诗,正好献给老祖宗。”

    “哦,”太后惊讶的看着朱由校,说:“校儿为老祖宗写了一首诗?”

    “是,”朱由校站了起来,道:“郑娘娘既然让孙儿添兴,那就趁这个时候孙儿为老祖宗献上,岂不两全其美,不能辜负了郑娘娘和某些大臣们的期望呀!”

    朱由校故意把最后了一句话抬高了嗓门,郑贵妃和帮腔的大臣听出了这话是指向他们的,心中不免有些愤慨。

    太后转怒为喜,摸着朱由校的小脑袋笑道:“好,孙儿就念来给老祖宗!”

    “是。”朱由校走到殿中央,又朝太后拜了拜,斜眼瞥了一眼郑贵妃,郑贵妃也蔑视的看着他。

    朱由校和郑贵妃的眼光对撞,随即移开,不去管她,对着太后拱手禀道:“老祖宗,孙儿献丑了,孙儿为老祖宗献诗一首,做的不好还请老祖宗见谅,也请各位大臣们指点。”

    四周一片寂静,都翘着脑袋看能做出什么诗。

    “咳咳”我清了清嗓子,大声念出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

    众人大骇!哑然无声!一片死静!

    郑贵妃忍不住“噗嗤”一笑,立刻捂住了嘴,硬憋着没再笑出声来。大臣们都捏着汗看着太后,太后没有表情,双目紧盯着殿中央的朱由校。万历皇帝刚举起的杯子顿时停在了半空中,也怒呆的望着朱由校。王才人吓把杯子碰倒掉在了地上,清脆的碎声也没人去注意,都目瞪口呆的瞅着朱由校。整个大殿的神经都绷紧了,人们呼吸感到都是那么的紧张,可怕!朱常洛大怒,啪!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着朱由校,大声喝道:“逆子!你胡说什么!”

    朱由校不理会朱常洛的怒喝,也不去理会众人惊骇的表情,接着念出了第二句:“九天玄女下凡尘!”

    听到第二句,紧张的令人窒息的大殿松缓过来,人们绷紧的神经松弛了,像是从冰冷阴暗的雪地中忽然转入了温暖的阳光大地,令人畅怀,大臣们互相瞅望了一下,两眼还发呆的片刻,突然爆出:“好!好!”

    抚掌和叫好声一片,响彻殿堂。

    太后的脸立刻绽开了,微笑了起来。万历皇帝笑着捋着胡子,将手中的一杯酒一饮而尽。朱常洛还铁青的脸也迅速退了色,满意的坐了下来。王才人破涕为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最不高兴的就数郑贵妃了,刚才还笑着的脸一下子像是抽了一样,紧绷着。

    众人赞美声一片,慢慢的安静下来,都伸长了脖子等着下一句。

    朱由校又念了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

    有了前次的经验,这次没这么紧张的气氛了,都翘着脑袋等最后一句。

    “咳咳”朱由校又清了清嗓子,故作老成的样子,念出了第四句:“偷得蟠桃为母寿。”

    “好啊!”众人击掌叫好,不断的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长孙殿下果然天资非凡,名不虚传!”

    “老臣开眼了,长孙殿下真乃神人!”

    下面的人都爆开了。

    这是后世的诗句,幸好朱由校和大明隔着个清朝,要不然他才做不出来这样的诗呢。

第六章比文对名臣() 
朱由校为太后献上一首诗,惊艳四座,赢来一片叫好之声,这么绝的诗句,即使当代大家也难做出这么蕴意的诗句。

    “好好!好个曾孙!来,来,快到老祖宗这来!”太后高兴万分,展开双臂,迎向朱由校。

    朱由校飞跃的进入太后的怀中,还不忘在太后的怀里向郑贵妃扮了个鬼脸,气的的她把脑袋别过去,深深的吐纳着气息。

    太后摸着朱由校的小脸蛋,深深的亲了一口,咧着嘴笑着,“我的好曾孙,你可真让老祖宗意外呀,谁教你的,教的这么好,哀家要好好赏他!”太后笑眯眯的说。

    “没人教,我自己想的。”朱由校回道。

    “什么!没人教,你没老师吗?”太后惊问。

    “没有啊。”朱由校眨了眨眼睛,反正不能告诉她是清朝人做的诗,说了也没人信。

    “怎么回事?”太后转头问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慌了神,“呃呃这个这个噢,儿臣正向母后禀报呢,给校儿找了个老师,不知合适不合适。”万历皇帝不敢正视太后,很不自在的低垂着脑袋。

    皇子在六岁就得读书了,朱由校现在八岁了,还没有读书,这也算是奇闻了,其实历史上的朱由校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是个彻底的文盲皇帝。

    “哼!这么大的事为何不早做!”太后忿然,责备道。

    “是是儿臣知错了”,万历皇帝诺诺道,“儿臣已定兵科给事中杨涟,此人才学融贯古今,可为校儿老师。”

    晕!这就给我定好老师了啊!我才不要上学,在古代上学可是要累死人的,每天三更或到五更起床,暮时下课,中间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还没有寒暑假,现在的学生们上学还整天喊着减负,想想古代的学子们,寒窗十年比现代上二十年的学都累,啊,何况我还爱睡懒觉,天!以后还让不让人活了!再说那个杨涟,东林党人,是个老迂腐顽固,除了之乎者也、硬骨头以外真没能做过什么好事!朱由校暗暗叫苦,本想显现一点才学,竟然弄巧成拙,这可急坏了他。

    “老祖宗,我不要读书,孙儿愿天天陪在您身边。”朱由校趴在太后的怀里撒娇道。

    “那怎么行,不读书将来怎么治国?”太后摸着他的脑袋,“听话,听皇爷爷的。”

    “不嘛,我不嘛”。朱由校撒娇得发嗲,连他自己都感道寒碜。

    “听话!”太后语重心长的说:“校儿,你将来可是要成为一国之君的,怎么能不读书呀,读书才能治国平天下。”

    万历皇帝听了这话心里提不起精神来,有点不高兴,虽然心里也喜欢这个孙子,可还是想立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废掉太子的心思在万历皇帝心里一直没有改变。郑贵妃听了更是心烦。

    看样子躲不开了,太后亲自过问,这学是非上不可了。上就上吧,可不能让杨涟这糟老头子教我,我对他可没什么好感!朱由校想道。

    “好,老师我自己选!”朱由校铮铮地对太后说。

    太后摇摇头,道:“不行,还是听皇爷爷的,杨涟可是大儒,才识渊博,跟他学习定能教好你。”

    跟他学,也让我成为顽固不化,迂腐透顶的人啊,这个人在人品上也不怎么地,排挤他人,有点小胜就傲慢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要不然在历史上也不会这么快死在魏忠贤手里。

    “老祖宗,你就让曾孙儿选嘛,”朱由校不依。

    “校儿不要这么犟。”太后有点不高兴了,拉下来脸来说道。

    “那我不读书了。”朱由校嘟囔着。

    下面的杨涟听了不高兴了,也挂不住脸面,站了出来,对万历皇帝、太后鞠了个躬,说:“陛下,太后,微臣才疏学浅,长孙殿下看不上老臣,还是另请高明吧!”

    太后对杨涟安慰道:“卿家不必在意,校儿顽皮,此非先生莫属,先生还请不要见怪。”

    “长孙殿下天资聪慧,刚才微臣已领教了,微臣不敢耽误长孙殿下,实不敢受命!”杨涟再拜。

    “先生不必如此,“太后转向对朱由校微怒道,”校儿不可造次,就这么定了。”

    晕了,非得他吗?不行,我得争取自己想要的人。朱由校暗自决心已下。

    他看着下面的杨莲,对他说:“好吧,如果杨大人能在诗词歌赋难得住我,我一切听老祖宗和皇爷爷安排,要是难不住我,我自己选师傅。”

    “不得口出狂言!”太后满脸怒气,大声训斥道。

    杨涟更是站不住,拜道:“太后,既然长孙殿下要微臣考考,那微臣就当着众位同僚试试长孙殿下的才学,若老臣不能难住长孙殿下,那老臣也当不了这个老师。”

    杨涟心中早已按耐不住,长孙地位尊贵,可也是毛孩子,在学问上没有尊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他下不了台,骨子里本就穷酸傲骨的儒生心里早已憋不住了,面子比命重要。

    “这,好,既然如此,那哀家就随了你们心意。”太后微微笑道,她也向看看这个曾孙的才学如何。

    “好,那就请杨大人随便出题,校儿如有一道答不出来,便是输了。”朱由校站在太后身旁对着杨涟说道。

    “好,”杨涟起身,向朱由校拱手拜了一拜,道:“那就请长孙殿下听一个上联,您对出下联即可,不管对仗不对仗,工整不工整,只要能对出来就算过了。”杨涟捋了捋胡子,像教书先生一样轻摇了两下脑袋,难道:“臣的上联是: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晕,这还简单啊。众人心嘘,没读过几年书谁也对不出来啊,下面的臣工都想杨涟太不地道了,人家小小年纪还没年过书就出个难的。大家的目光都齐刷刷的看着朱由校,太后也眼睛不眨的瞅着他。

    朱由校静下心来想了一会,心里笑道,这有何难,哥是学文的,看过的对联比诗词都多,这顶多就算个入门的。

    朱由校对着太后调皮的笑了一下,太后看着他的笑意突然怔一怔,心中茫然:难道校儿真能对出下联?

第七章争个师傅() 
四座都在不看好朱由校能对出下联,一个没有读过书,恐怕连字都不识几个的毛孩子懂什么是“对联”么,何况杨涟诗当今大儒,敢在他面前比试文采的还真没几个人,一个毛孩子竟敢挑战他,真诗不知天高地厚,能让杨涟当长孙的老师是再合适不过了,换了谁都想不出第二人选。

    朱由校环伺了四座,看着他们个个不屑的眼神,他慢腾腾的伸出五指冲着杨涟摇了摇,念道:“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二短。”

    众人都伸长了脖子等待长孙能否对出下联,忽见这么快就对了出来,而且极其对仗工整,都惊奇不已,还在焦愣片刻,随即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好!好!”

    太后更是高兴不已,乐开了怀,拍着大腿赞道。“呵呵,好个曾孙儿呦!”

    正在得意的杨涟愣住了,没想到对的这么工整,小看这毛头小子了,暗自自责了起来。

    杨涟心中不服,决定再出道难的,他就不信了,一个八岁的孩子连书都没读过,能有多大才学,刚才出的太简单,让长孙蒙巧了。于是他又拜了拜,道:“长孙殿下果然不同凡响,臣还有一联,请殿下听好了,”杨涟顿了顿,眉头一翘,念道:“臣的上联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这是个拆字联,比上个对联难多了,子、众人唏嘘不已,都暗自苦思下联,大臣们自认才学高点的,还费点心思才能琢磨出下联,太后学问不高,也不会对联,但看下面大臣们的一个个愁眉眼翘,托腮沉思和暗叹唏嘘的样子,就知道这个上联有点难,也不禁为朱由校紧张了起来。

    这确实有点难,朱由校低头沉思了起来,平静的大殿让本紧张的气氛更加焦躁,良久他还没有想出下联。这时大臣们开始有人窃窃私语,太后的焦急也逐渐显露出来,脸色紧绷,担心的注视着朱由校,还不时的向下面望望窃窃私语的大臣们。

    杨涟看到这情景,更是得意,挺直了身子环顾四周。

    想不出下联,朱由校也开始心急起来,抬起头扫望周围,大臣们的小声议论,更添几分焦躁,扰乱了他的思绪。正不得其解时,朱由校的眼光忽然停在了身边的宫女身上,顿时眉开,有了。他笑了。

    朱由校的一举一动都看在杨涟的眼里,杨涟看到长孙的嘴角翘动,心里猛然一惊,难道他又有了下联?

    朱由校转回头来,对着杨涟笑道:“杨大人,你听好了!”

    还在窃窃私语的大臣们听朱由校说话了,都停止了私语,目不转睛的对着长孙,急切的盼望着长孙的下联。

    朱由校舔了舔嘴唇,不急不慢的念道:“我的下联是:女卑位婢又可称奴。”

    众人哑然失色,静静的大殿衬托出朱由校的话铮铮可清,字字珠玑!

    “哗”,爆裂的掌声鸣起,喝彩声雄起,“好!对得好!”

    “长孙殿下真乃神童啊!”

    最开心的莫过太后,原本紧张的太后也乐开了,一把搂过朱由校,亲了一口,喜不自胜道:“哎呦,我的校儿,你可真让老祖宗开眼啊!”

    最难过的就数杨涟了,他的脸已经挂不住,连一个八岁的孩子都对不过,这传出去以后还称什么大儒啊。

    杨涟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水,整个人已不再在,脸色难堪,甚是不服,他也不敢再去环顾四周,害怕大臣们的一样眼光,杨涟顿了顿,决定做最后一搏。他拱手拜道:“长孙殿下,臣还有一联,您可听好了,如果对出此联,臣甘拜下风。”大殿内又平静了下来,此时群情激扬,都在注目的等待杨涟的最后一联。杨涟眼珠一转,提高了声音深沉道:“臣的上联是:烟沿艳檐烟燕眼。”

    “啊”,有人不慎惊出声来。

    这个确实很难,大殿立刻也阴沉了下来,许多大臣登时愣住:这分明是给人难堪,韵音都一样,且又有意境,堪称绝联。众人都陷入了苦苦沉思。

    大殿内寂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