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极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御极大明-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卢象升气的咬着嘴唇忿忿的哼了一声,急速的向朱由校禀报:“陛下,没弹药了,您快进城!微臣断后!”

    朱由校看了一眼急的满头大汗的他,微微撇开嘴笑了起来,不紧不慢道:“慌什么?不一定是女真人,说不定是咱们的人呢!”

    “陛下的旨意昨日凌晨才发出,这个时候连宣化都不一定到,何来的兵马?”卢象升不以为然的说道。

    “金人撤围,必然是全然而退,不会留下伏兵。再等等,不会有事的。”

    卢象升急的心都快跳出来了,皇帝还这么淡定,怎能不让人着急,何况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一切都得小心从事。秦良玉也是着急不已,劝道:“陛下就听卢帅的话吧!先行入城,臣等断后!”

    朱由校扫望了在城外迎驾的官员和百姓,为了他们的安全,不再坚持,毕竟他们都在看他的颜色行事,他不入城,官员和百姓们不敢擅自入城。

    “好吧!朕就依两位爱卿之言,入城!”

    官员们一听,心情大松,齐呼:“恭迎陛下入城!”

    心里都想着皇帝的脚底下抹了油,赶快入城,他们也好入城。

    朱由校在文武官员、百姓的跪迎下加快了脚步,走上吊桥,进入城门,紧接着,官员们起身而入,百姓们紧随其后。

    待官员百姓们都入了城,卢象升命火枪兵先行入城,步兵在后。

    火枪兵没了弹药,就是没了尖牙利爪的猛虎,毫无战力可言,所以也就没必要再留在这里。

    城上的明军们将火炮填装上弹药,调整了炮口,校正弾道,只等这支不明的军队。

    朱由校进入城后没有按照预先的安排到内城行辕休息,而是直接登上城楼,迎驾的文武官员也硬着头皮跟着他上了城楼。

    站在城上,朱由校极目而望东方,仔细看去果然见到渺渺如朦的黑影,目测距离在十里左右,虽然看不清兵甲旌旗、暂不能辨认军容,但凭经验可断定是一支规模五千人以上的军队。

    朱由校吐了一口气息,自言自语道:“是咱们的人。”

    “去告诉卢象升,不必紧张,是咱们的人,让他和秦良玉速来见朕。”他轻轻一斜眼角目光,吩咐身后的人说道。

    一小将领命,迅速下了城楼传命去了。

    不一会儿,卢象升和秦良玉一前一后的登上城楼,来到朱由校身边,忙不迭的恭敬道:“陛下,召臣等有何事?”

    朱由校指着远方还不明身份的军团说:“行军稳健,无尘土飞扬,足以证明是我大明军队,若是敌军,你们看到的将是漫天飞扬的尘烟。”

    说到这里,他微微动唇一笑,扫过众人,道:“你们不要因为朕的驾临就神经过敏,这里是大明的地界、朕的天下,就算有险也会化险为夷。你们都不要紧张了,让部队撤除警戒回城吧!”

    众人唯唯诺诺,对他的判断很是叹服,但对他的豪迈气概很不坦然,这话说的让众人暗暗反驳:没有我们拼死护驾,您何谈安全!

    卢象升和秦良玉虽然也认为是自己的部队,但从安全角度考虑,他们还是绷紧了神经以防万一。

    一干文武官员们翘首而望,神色也颇为欣慰,士兵更是踮起脚尖来看,果然如同皇帝所说,没有千军万马奔腾激起的尘烟,说明那不知名的兵马不是杀奔而来,是平步行军。

    他们都松了一口气,今凌晨才解围,可不想再陷入一场大战。在城外的兵马也撤除警戒,正有条不紊的进城。

    半个时辰后,城外的军队已全部入城,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守城部队做好了防御准备。

    这时候,远处的兵马也逐渐显露真容。

    此刻,角楼上的哨兵看清了由远及近的兵马,战旗烈烈,阵容齐整,骑兵为前锋,步兵随后,中军挑起的一杆大旗清清楚楚的一个“明”字。

    “是我们的人!”角楼上又响起了哨兵近乎欢愉的声音。

    顷刻,城上爆发出一片欢腾笑语,虚惊一场的官员们放下了绷紧的神经。

    朱由校更是笑了起来,至少没让他猜错,要不然就真的无地自容了。为了弄清楚这支部队,他令人出城前去打探,自己则转身进入城楼内暂休,等待这支部队的到来。

    此处城楼,进深十余米,宽二十余米,五开间,三进间,迥廊周通,三重檐歇山式屋顶,从外看内极其状观,可与京城的崇文门媲美,平日里值守的将领就在这里休息。

    里面陈设简单,西有一席卧铺,东陈一张四方桌椅,旁边还有兵器架,上陈列一把弯月大弓和宽口大刀。

    朱由校环视了周围,抚摸了一下干净的桌面,坐了下去。

    椅子上铺了软垫,十分柔软,骑乘一天一夜的他,屁股刚一接触软垫,全身像是陷入了温水浴一样,舒坦!

    骑马,其实很累!尤其是骑乘了一天一夜,骨架都快散了。

    文武将官迅速在他面前分列两旁站好,按照官职大小有序排列站立,像是上朝一样。

    不久,派出去的人带着一个人快速的赶来,他们先行入城。

    朱由校在城楼里只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喘息声,还有兵甲上鳞片的声音,格外响亮。

    没有人通报,一个彪形大汉就闯入了城楼,在众目睽睽之下闪了进来,站岗的士兵也为之一愣,但为时已晚,他们还没来得及伸手阻拦,那人已经快步进去了。

    朱由校有些恼怒,正襟危坐的挺直了上身,脸色不悦,有些微怒,正视这个连通报都不知道的人,嘴巴刚张开要斥责他的鲁莽和无礼时,忽然怔住了。

    十分熟悉的彪形体魄,还有那古铜色的面色,炯炯眼神里有着难言的柔情。他是

    “阿巴亥!”

    朱由校猛然惊愕,不禁然的从椅子上腾起,十分吃惊,哑口失声:“你没死?!”

    阿巴亥激动的嘴唇上下翻动,半天吐出一句话来,“陛下,微臣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说着,一个蒙古大汉,体型健硕的如同小牛一般,此刻却没有了精刚之气,鼻子一酸,眼泪禁不住的流了下来,双腿也架不住他的体魄,“扑通”的跪下。

    朱由校急忙走到他面前,伸出双手扶起,激动的喃喃道:“能活着就好,活着就好朕以为你也战死了”

    朱由校也动情的哽咽起来。这一切太突然了,没想到竟然是阿巴亥回来了,这让他倍感欣慰。

    众人无声的看着他们君臣二人犹如久别的亲人相逢一样,羡慕的眼睛都直了,能和皇帝有这么好的关系,绝非一般人物啊!看着都眼馋。

    朱由校在得胜堡救下秦良玉后,从她的口中得知从京师带来的亲兵全部战死,为此还为阿巴亥伤心了一阵子。现在看到了他,内心无比的宽慰。

    朱由校扶起他后,轻轻拭眼角的泪水,对众人说:“朕还有事要与阿巴亥将军细商,你们就先回去吧!各司其职,不得怠慢!”

    “臣等遵旨!”

    众人恭拜退出去,卢象升和秦良玉也走出了城楼,在外面等候。

    秦良玉对阿巴亥的身份很是好奇,小声的问卢象升,“卢帅,那人是什么来历,圣上好像对他很有感情。”

    卢象升瞥了撇嘴,回道:“那是圣上还未登基前的贴身侍卫,跟随圣上十几年了,感情自然深厚,情如兄弟。”

    “哦,”秦良玉诧异道:“怪不得圣上对他如此亲切,原来如此呀!”

    在这座城楼里,只剩下他们君臣二人,他们一坐一立,阿巴亥向他叙说着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朱由校听他说完,不由的叹息起来,自怨道:“是朕考虑不周,害了五千将士,也险些害了你”

    “经此一战,臣发现我军战力远在蒙古兵之上,足可与金人匹敌,若不是先战蒙古兵已损耗精力,微臣及五千将士也不会全没,”阿巴亥惋惜而又愤恨的说道,“都是微臣贪功冒进,求胜心切,不知用兵,陈总兵还为此责怪我蛮力过剩,谋略不足,不知用兵诡道。”

    朱由校抬眼一笑,安慰道:“你初次领兵作战,经验欠缺,以后会好的。作为将,用兵在谋,不可逞勇。”

    阿巴亥拱手道:“陛下教诲,微臣谨记。”

    如此,两人殷切交谈,不知不觉中,陈霈率领的大军也到达了大同城下。进城后,陈霈拜见了朱由校,在寒暄一阵后,朱由校让他们去休息。毕竟,他也是一天一夜没休息,也是困倦不已,想好好的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觉,哈欠连天的打,眼皮子也开始上下打架了。

    但此刻他突然想起熊廷弼。

    这是他必须要见人。

    他唤进秦良玉,向她说明了情况,让她带路去见他。

    秦良皱着眉头说:“微臣派人去请熊督师,何劳圣上屈驾。”说着,她就要派人去请熊廷弼。

    朱由校忙拦住她,摇头道:“不可,还是朕亲自去见,终究是朕对不起他呀!”

第三百五十五章班师回国() 
为了避免引起城中百姓的注意,朱由校脱下了衣甲,命人找一件便服换上。

    秦良玉派人找来一件和他身材差不多的青布宽大长衣,要与他换上。

    朱由校瞅了两眼青布长衣,不满的说:“你让朕穿这个?”

    秦良玉怔了起来,上下打量了这一身青布长衣,暗道:这衣服是从本城一家知名的大户家借来的新衣服,布料上乘,尺寸也正合适,皇帝怎么会不喜欢呢?

    她委屈的拱手道:“陛下恕罪,微臣实在找不到比这更好的衣料,在大同没有比这更好的衣服了。”

    朱由校摇摇头,沉着脸色说:“朕不是这个意思,朕说的是换件平民百姓的衣服,你让朕穿这么华丽太招眼了,到了大街上太引人注目了。”

    她恍然大悟,赔罪道:“陛下所言极是,微臣思虑不周。”

    说完,与朱由校另择一件粗衣换上。

    秦良玉又叫上几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充当护卫,卢象升见状,也要求一同前去见熊廷弼,朱由校点头答应。

    他们均换上便衣,秦良玉也换上了男装。她男子装束,英俊潇洒,落落大方,完全没有女子一般的矜持和柔美,俨然一个真男子!

    朱由校和众人不禁的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啧啧惊叹,真是戎装俊洒,男装潇洒。

    她被众人惊绝的目光所羞涩,不好意思的低垂下了头,脸上也泛起了红晕。

    在这片刻的艳羡宁静中,朱由校首先回过神来,对众人道:“欣赏完了吗?走吧!秦将军再英俊,你们也不可能嫁给他!”

    “哈哈”

    众人一阵爽朗的笑声在城楼中响起。

    下了城楼,进入城区就见到了熙攘的百姓们翘首以盼,他们聚在城门前,希望能一睹天颜。

    要知道,皇帝在百姓的心目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别说老百姓,就是普天下的官员们,也有很多几辈子也见不到皇帝的真面目,如果能一睹天颜,那可是几辈子修来的福份,足可以向左邻右舍炫耀一辈子了。

    街道上人声鼎沸,人山人海,都把眼睛瞪的圆溜溜的,企盼着皇帝的身影出现。

    朱由校与一干人等低调的出左侧下了城墙,一头扎进了人群之中,在如浩海的百姓中艰难的逆行。

    还好,他们便衣着装,与百姓无异,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城东北郊的关帝庙旁,一处两间瓦房,还算干净清洁的住所,门前有一颗人腰粗的槐树,树前有一人躺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

    这人就是熊廷弼。

    熊廷弼自从暂代大同总兵时,一直是衣甲不离身,住行也基本是在总兵府或是城楼上,现在大同解围了,秦良玉回来了,皇帝也驾临了,他就没有必要再呆在总兵府里了,以免见到皇帝尴尬,毕竟他现在是无官无职的人。何况,代理了总兵几日,严驭守城官兵必然得罪一些人,在紧急关键时刻他们能团结一致,和平时候就有小人翻旧账报复,所以,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为了不招惹麻烦,他一个人躲在这僻静的地方,摒弃一切烦恼,悠然自在。

    但是,他的心却不如表面一样平静,仍然是泛着波涛

    朱由校一行穿过密集的人群,在秦良玉的引导下,向熊廷弼的住所而去,由于净街清道,百姓们不是闭门在家,就是都去城门处待观天颜,所以街上商铺歇业,鲜有百姓。

    徒步而行一刻,他们来到幽静的关帝庙前,秦良玉指着庙侧旁的一处别院,说:“圣上,那里就是熊督师的暂栖之所。”

    朱由校顺着她的手指方向,但见一人在一颗槐树下,躺在太师椅上仰面闭目。看那久别而又熟悉的身影,不用多言

    朱由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内心陡然澎湃起来,双脚不由的加快了脚步向他走去。

    “熊卿,”

    朱由校的嘴唇上下翻动了几下,卡在喉咙里的两个字艰难的吐出来。

    猛然,熊廷弼像是触电一般,腾然起身,怔然的直面眼前。

    “陛下,”

    熊廷弼鼻子一酸,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泪如泉奔。

    “臣就知道陛下会来找罪臣的,”

    身长七尺的他像是小孩子犯了错似的,跪在地上哭拜起来。

    朱由校伸出颤巍巍的双手,扶起激动哭泣的像个孩童的他,动容道:“你受委屈了,自从让你隐姓埋名随卢象升出征至今,已有一载有余,朕每每想起不甚挂念,今日得见贤卿,朕倍感亲切。”

    “陛下不忘罪臣,罪臣罪臣知足了”

    熊廷弼泪流满面,激动的再也说不出话来。

    熊廷弼将朱由校请进屋内,卢象升、秦良玉等人在外等候,他们知道皇帝和他有太多的话要说,所以就不去打扰他们了。

    进入屋内,他兴奋又激动的用袖子擦拭一张椅子,请朱由校上座,他自己则规规矩矩的站在皇帝的面前。

    屋内简易的陈设,朱由校没有心情打量,让他也坐下,语意深长的对他说:“你放心,不久朕恢复你的身份官职,入朝为国效力。”

    熊廷弼讶然,不敢相信的问道:“臣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