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极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御极大明-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太极瞅都不瞅他一眼,又独自斟满一杯,边饮边不屑的说:“我一个将死之人,还在乎什么皇帝不皇帝?就是天王老子我还有何惧怕?!”

    “你~”

    卢象升火冒三丈,欲拔剑威胁他,朱由校忙阻止卢象升道:“今晚不论身份,咱们就以朋友相论。你收起剑,不可再莽撞。”

    朱由校发话了,卢象升不敢造次,只能闷声闷气的将剑解下放到桌子上,愤恨的斜眼瞪着看皇太极毫无礼数坐在他的对面饮酒。

    两杯酒下肚,饥渴稍解,皇太极稍微满意的打了个气嗝。

    朱由校见他舒缓了,先赔道:“没有好酒好菜招待,还望大贝勒不要见怪。”

    皇太极满不在乎,把手摆的像拨浪鼓似的说:“行军打仗,又孤军深入偷袭,没美味佳肴很正常。”

    “呵呵”朱由校笑道:“多谢大贝勒见谅,与您说话真是畅快,英雄胸怀宽襟,不计小节,来,我敬你一杯。”

    说着,朱由校端起酒杯敬向他。

    “英雄?”

    他苦笑一声,不禁两滴泪水滴落,感怀的念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一个败军之将,怎敢称的起‘英雄’二字!”

    “英雄不问出处。”朱由校见他悲叹没有端起酒杯,遂道:“自古英雄多悲凉,少善终。英雄者,不一定是驰骋疆场,开疆拓土,战无不胜的人,乃是心存大志,成就一番事业,造福百姓,恩泽一方,让世人铭记心中,传颂千古的圣者。”

    皇太极微微抬眼,看着朱由校的锋锐的眼睛,轻皱眉头冷哼道:“照你这么说,我差的就更远了。”

    “不!谋略过人,眼光独到,认清形势,顺应潮流发展,能看清他人所看不清的时事,也是英雄!”朱由校正色道:“你若是女真大汗,我相信你做的会比你父汗更好。”

    “哦,何以见得?”皇太极不明的问道。

    朱由校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自己的脑门,说道:“因为你的这个,是让我敬畏的!说实在的,努尔哈赤凭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攻占辽东,称汗建国,其雄风堪比成吉思汗,足以令四方诸侯胆寒不安,也让我大明从此不宁,朝中臣工闻其名如谈虎而色变。纵观而看,在有生之年能成此伟业者,古往今来寥寥可数,努尔哈赤可谓当今雄者,但朕对他却没有一点惧意。”

    说完,朱由校幽深深的望着他。

    皇太极不在乎的说:“你是大明皇帝,大明国力远胜于我大金,在你眼里我们不过是蛮邦逆臣,你当然不惧怕我父汗。”

    朱由校摇摇头,道:“努尔哈赤为人残暴,嗜杀成性,不懂怀柔之策,其治政远逊于军事谋略。他认为在屠刀下人人都会屈服。也许,他会用他的屠刀打下一片江山,但是,他在百姓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屠夫,一场浩劫,是人人谈起如谈虎的恶魔!成吉思汗东征西讨,建立的庞大帝国如今安在?百姓之中又有谁在崇仰祭拜他?文天祥,兵败被俘,威武不屈,留下一颗赤胆忠心,至今仍被百姓传颂敬仰,难道他不是英雄?”

    “说的好!”皇太极拿起酒杯,言道:“为你这番话,我先干为敬!”

    说着,他一仰脖子,饮尽杯中酒。

    朱由校也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皇太极问道:“当今天下,能与大明为敌的只有我大金,若论当世英雄,唯您与我父汗。”

    “朕说了,是我跟你。”朱由校重复道。

    “我没有资格。”皇太极道。

    朱由校说:“你胸怀大志,锐意进取,志在入主中原,又心存革新,欲推行新政,行怀柔之策,调解女真人与汉人的关系,理顺国政,开创盛世。这些都是你父汗做不到的,因此,相比起来朕更怕你,因为你比你父汗更懂得获取民心。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你深谙为君之道,岂能不让朕担忧惧怕吗?”

    “哈哈原来如此!”

    皇太极抚案而笑,“我虽有此志,只可惜天不佑我!”

    朱由校直视他,说道:“你没能等到成为大汗的那一天,是朕的荣幸。若再过几年努尔哈赤归天,你继任女真大汗,那才是朕的噩梦!”

    皇太极“呵呵”的笑道:“还记的咱们第一次相遇吗?”

    朱由校“嗯”了一声,点点头。

    皇太极接着说:“在一个小酒馆里遇到你的那一刻,我就认定你是将来是我大金的劲敌,只是没想到你竟然是皇长孙,今日的大明皇帝!要是当时知道你的真实身份,我就是拼了一死也不会放过你。”

    朱由校回想起当年在辽东的那次邂逅,他也感慨一声,“是呀!当时我3要是知道你是皇太极,我也不会放过你。”

    “想不到,大明百年来是江河日下,大厦将倾,正是我大金逐鹿中原的好时机,却不曾想遇到了你这百世明君,看来大明气数未尽,我大金气数已尽。”

    说到这里,皇太极猛然站起来。看到这一幕,竟把卢象升看的吃了一惊,他身后的两名士兵也警惕起来,手不自觉的伸向了腰间的刀柄,只要他有异常举动,就地处决。

    朱由校身后的两名士兵也警惕起来,屏风后埋伏的兵一直在窥探他的一举一动,更是警觉的慢慢抽出刀。

    只见皇太极拱手道:“在下有个请求,还望您答应。”

    “请说。”朱由校道。

    “待您挥师克胜之日,误伤我女真族人,爱新觉罗家族也请高抬贵手,留他们性命。”

    还以为是什么事,朱由校微笑答应道:“这你放心,不管汉人,女真人,还是蒙古人,都是我大明子民,朕一律平等对待。”

    “多谢陛下。”

    接着,他又从铠甲内掏出一块玉佩,双手捧着,说:“若是见到我的家眷,也请您将这玉佩交还给她,并善待她们。”

    在昏暗的烛光下,精致而又透着润色的玉佩发出柔嫩的亮泽,只需看一眼就知道这是上好的玉佩。

    朱由校点头道:“这你放心,朕绝不加害无辜一个人。”

    说着,朱由校递给卢象升一个眼色,他立即领会他的意思,起身走到皇太极的身前,从他的手上拿起玉佩,双手捧着,小心翼翼的呈现在朱由校的面前。

    朱由校正要伸手接过玉佩,忽然大吃一惊。

    他看着卢象升手中捧着的玉佩,感觉十分的熟悉,就是是他曾经带过数年的玉佩。

    “这玉佩哪来的?”朱由校惊诧的问道。

    有人催更吗?

第三百三十七章秦良玉的危急时刻() 
一段尘封往事勾起了朱由校的美好回忆,那是一年多前,他偷袭科尔沁本部王帐偶遇甜美绝伦的草原玉女布木布泰,邂逅了一段情愫,并互相交换了信物,他当时送给她的就是随身佩戴多年的这枚玉佩,又给她另取汉名字——玉儿。

    想不到事隔一年,这枚玉佩又辗转而回到他的身边。

    但是,已是物是人非了,现在的玉佩已不是当年他送给玉儿的玉佩了,早已成为了他人的定情之物。朱由校的心真是五味杂瓶,滋味好不难受。

    皇太极十分感怀,忧伤的脉脉回朱由校的问话,说道:“这是我的一个妃子送给我情物,她来到盛京后没多久,她就嫁给了我,在新婚之夜,她送给我这块玉佩。”

    说着,他黯然神伤的叹口气,“看来我们是无缘再见了,待您北克盛京之日,请您将这枚玉佩转交给她,也算我不辜负他的一片情义。我这里先行谢过陛下了。”

    说完,他深深地跪下向朱由校叩头。

    朱由校没有看他一眼,此时的他的内心像是刀割一样锥心的痛。

    他强忍着内心的情伤,抿了抿嘴唇,咬着牙说道:“她叫什么名字?朕见到她也好转送给她。”

    “大玉儿。”

    朱由校一听到这个熟悉而又温馨的名字,他的心“扑通”的猛跳了一下,阵阵的更加疼痛,右手不自觉的捂住了胸口。

    “好漂亮的名字,就像这块玉一样,洁白无瑕,美若如玉。”朱由校艰难的说出一句话来。

    “是啊!”皇太极挺起上身,微微仰起头,惋惜而又忧伤的叹然:“她就像草原上的一颗明珠,璀璨而又夺目,冰雪而又睿智,她是美貌与智慧并重,是不可多得的女子,只可惜”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垂泪惋惜,“我不能与她长相厮守了,也不能实现带她入主中原的梦想了。”

    “你很爱他?”朱由校痛心的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道。

    “是的!”

    “她爱你吗?”

    “当然!我们情投意合。”

    朱由校痛心的彻底绝望了,他有一种被欺骗和抛弃的感觉,当年两人在草原上山盟海誓,才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已情非意变了。

    他改变了历史,却没有改变一个人的情史。

    想到这里,他感觉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他和皇太极是死对头,却同时和一个女人牵扯到了一起。

    “好,好啊!”朱由校不自觉的将目光转移,有意避开皇太极的视线,他不想让对手看到他的不自在,洞穿他的内心。

    “待朕北定辽东,不管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都是我大明子民,朕一律平等对待,不妄杀一人,你的家眷朕也会关照供养。”

    朱由校半别过脸去,手拿玉佩紧紧的握在手心里,脑子一片空白。

    皇太极敏锐的觉察到了朱由校的不对劲,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细想,他现在是阶下囚,已经没有心思想多想了。

    他起身站直了,像是一块大石头落地一样,心净身轻,对朱由校说道:“酒喝好了,您打算赐我怎么个死法?皇太极在此悉听尊便。”

    事情既然已经委托完,他就没有遗憾了,大金的未来恐怕是凶多吉少了,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明君,一个不易对付的对手,这是无法改变的命运,也无法改变的国运,大明昌盛已成必然。他救部了女真,能救的只有家眷了。

    他凌然的话刚说完,卢象升向厅门外一招手,“呼”的窜进来数个武士,将皇太极围住等候发落。

    皇太极凛然而立,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惧色,等待着朱由校对他的最后判决。

    朱由校别过脸去愣了许久,对玉儿嫁给皇太极的事久久没能反应过来,前厅之中肃杀的氛围就这样凝注了。

    不见皇帝的命令,卢象升小心翼翼的请示,“陛下,怎么处死皇太极?”

    朱由校“噢”了一声,回过神来,苍茫的唏嘘一声,轻声道:“先带下去严加看管,他要是死了或是逃跑,看管的人军法处置。”

    卢象升吃了一惊,皇帝竟然没有要杀他的意思,这很让他意外,但他不敢违背皇帝的旨意,极不情愿的阴沉着脸仇视了一眼皇太极,一挥手,“带下去!”

    皇太极也是愕然了,原本以为自己死定了,却不知为何不杀他了,刚想开口问个明白,半个字还没吐出口就被士兵们拖了下去。

    皇太极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卢象升才敢上前问朱由校,“陛下,您为何不杀了他?”

    朱由校意犹未尽的说:“杀他还不容易?先留着,说不定还有用,看好他,别让他自杀了。”

    说完,他无心再留在这里,起身向后堂走去,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枚玉佩。

    前厅之中只剩下了卢象升,他想不明白圣上留着皇太极还有什么用,难不成要当人质要挟努尔哈赤吗?这可能行不通,努尔哈赤是铁石心肠,才不会为了一个儿子的性命安危而受他人要挟,何况皇太极也算是枭雄,怎么可能会轻易的被人利用呢?

    想不通,真是圣意难测啊!

    管他的,桌子上剩下的酒菜还没吃呢,先填饱肚子再说,虽然菜不硬,也比干啃干粮好多了。

    在后堂的中,朱由校左手拿着玉佩,右手拿着大玉儿送给他的狼牙,这颗狼牙一直戴在他的身上从未离身,思人睹物,每次想起玉儿的时候他都会掏出这颗狼牙观赏,有这颗狼牙在身边,他也一直觉得玉儿就在身边,现在,物还在,心却不在了。

    大同城下,明军四散突围,场面混乱不堪,然而,明军多为步兵,蒙金两军均是骑兵,在军阵被破的明军下,蒙金两军尽情的剿杀着明军,像是一群狼冲进了羊群一般,尽情的收割着战利品。

    秦良玉也向金人最薄弱的两翼突围,她虽为女流,但久经沙场,武艺超群,不输男儿,凭着手中的一杆长枪,愣是从右翼突围出去。

    然而,她虽然突围成功,但被金人掘壕围城在此刻显示出了作用,面对宽深的壕沟无法跨越,身后的追兵也紧追不舍,根本没有给她机会想办法翻越壕沟,何况金兵已经围城,就算翻过壕沟也逃脱不掉,只能掉头向其它城门而去,希望能有机会逃入进城。

    金兵们对她是紧追不舍,因为都知道大同城的总兵是个女的,所以,他们一眼就认出秦良玉是女儿身,然后,根本不用再想,杀一百个小兵都不如活捉一个总兵。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大乱,突围无门,互相践踏,又被他的军队剿杀,看的是心情各位开朗,不禁的“哈哈”大笑,侍奉他左右的将领们也跟着开怀大笑,这是他们围困大同以来最辉煌的战果了。

    就在努尔哈赤得意的时候,一飞骑飞速而来,在观战台下停马而报:“启禀大汗!得胜堡已失,八贝勒爷全军覆没,被明军生擒了。”

    “什么?!”

    正得意洋洋的努尔哈赤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脸色瞬间凝注了,不敢相信的叫道:“你再说一遍!”

    “得胜堡已失,阿济格逃进宏赐堡,皇太极中了明军埋伏,全军覆没,他也被明军生擒。”

    “啊!”

    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震惊的努尔哈赤和他周围的将领失色。他们不敢相信皇太极会全军覆没,他足智多谋,是众多将领中的佼佼者,所以努尔哈赤才会派他去救援得胜堡,可是,没想到

    这对他来说是不小的打击,皇太极如同他的左膀右臂,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做出令人精绝的谋划,是他众多子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