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极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御极大明-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爱卿,你觉得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这种灭绝人性的事?”朱由校额头上青筋根根凸起,他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克制自己没有发怒了。

    徐光启拱手俯身答道:“臣不敢,臣不知!”

    “知道朕为什么单单留你吗?”

    “臣不知。”徐光启回答的句句中声,没有敬意,也没有惧意。

    朱由校道:“朝堂上谁都明白这是有预谋、有计划的,目的就是扰乱朝纲,毁坏朕的新政!然而百姓混沌不懂,只要有人散布谣言,受到惊吓的百姓们就会以讹传讹,被人蛊惑必然引起轩然大波,今天的阮大城就是一个例子!他这个蠢材,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真是找死!”

    徐光启平静的回道:“陛下,他是冤枉的,不是真凶。”

    “朕当然知道!”朱由校不屑道:“真正的凶手才不会这个时候冒出来说这样的话,只会在暗处散布,或是派人以讹传讹,阮大铖这个没脑子的,朕就是给他这个胆他也没这个智商!想往枪口上撞,他是自己找死!”

    “爱卿,”朱由校放缓了口气,说:“朕为政是严厉了些,但乱世当用重典,顽疾需要猛药,朕对此事绝不姑息,不管牵扯到谁,朕都一律严惩,这次,朕要大开杀戒,不清除这些败类蛀虫,大明中兴就无望!这件案子就由你来办吧!”

    “断案非臣之所长,还请陛下另择能人担此众人。”

    “卿可有人选?”

    徐光启有点疑惑了,不明白的问朱由校,“陛下不是已经责令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扶着查此案了吗?”

    朱由校哼道:“他一介武夫,哪懂什么破案!查抄上刑他在行,断案差远了!”

    他眉头一皱,倒吸一口气,吐出两个字,“宗新。”

    “宗二?”朱由校眉头轻挑,不敢相信的说:“他一个粗人,怎么会断案。”

    徐光启回道:“宗二是外粗内细,且在东厂服役多年,深谙稽查、侦探之事,他是侦破此案的不二人选。”

    “对!”朱由校嘴角微微一动,笑道:“朕怎么没想到呢!好!就他了!”

    “程化祥!”朱由校叫道。

    “老臣在!”

    “速去东厂传旨宗二,命他暗暗查访此案限期十天侦破此案!”

    “遵旨!”

    至此,震惊全国的“王恭厂大爆炸”案拉开了序幕,锦衣卫和东厂开始全力侦查此案,整个京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怖之中。

第二百七十一章反其道清洗政敌() 
天子令下,锦衣卫和东厂迅速出动,他们明察暗访,乔装打扮四处出击,只要听到一点风声不管是谁直接抓来严密审问。

    这一次追查行动,田尔耕和宗二都把目光瞄准了权贵们,因为王恭厂是军事重地,制造和囤积火药的地方,一般人是进不去的,只有内部的人和一些权贵们有这个权力,他们自然把主要侦查对象锁定在某些权贵和兵部的一些大臣身上。

    随着案子的侦查的范围无限的扩大,田尔耕做事不顾后果,只要有点嫌疑的就抓人,以至于许多新派官员也被牵扯进去。

    朱由校对此甚为不满,将他召进宫内,一番严加斥责后,暗暗的指示他,新派官员不得妄动,他们大多职位不高,且多支持新政,不会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来,重点侦查权贵和反对新政的官员。

    田尔耕心神领会,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京师已经沸腾了,唯独皇宫还保持着一种表面上的平静,由于宫廷森严的秩序,人们在明面上不敢谈论这件事,至少不会让朱由校听到。

    被抓进锦衣卫诏狱的不是达官就是显贵,个个都十分有钱,他们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和被栽赃陷害,都纷纷贿赂田尔耕,有的甚至直接赠送土地豪宅,以求免受侦查。

    这可是难得的发财之道,田尔耕又一次碰上了这么好的机遇,以前这些权贵们还没机会敲诈一番,这次,只要你往他们家门口一站,整个府上下都得吓趴下,他们还不乖乖的把钱给他送过去,这可是要多少给多少,绝不含糊。

    十天过去了,田尔耕和宗二都没有查到结果,这让朱由校十分不满。

    这件“爆炸案”绝对是精心策划的,想查出来绝对不容易,就算逮住真凶也不会承认,这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宁可受刑致死也不会承认。朱由校想要的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不是想制造事端引起混乱吗?我就趁着借着此案彻底清洗反对新政的达官显贵们,为日后的新政扫除障碍。

    但是,田尔耕和宗二没有完全领会他的心意,一个趁机敲诈勒索,一个真真的查办案子。

    朱由校对此十分的不满,愠色的对他们俩说:“你们查不出来让朕如何向天下臣民交代?如何向死难的百姓交代?”

    两人战战兢兢,伏地叩首,“微臣无能,辜负陛下重托。”

    “东厂侦办最是不利,十天竟然没给朕提供一个嫌疑人!锦衣卫倒是不少,结果都放了,也没抓到一个!”

    “微臣无能,微臣无能”两人磕头如捣蒜一般自责。

    “不是你们无能,是欺朕!”朱由校板着脸喝道:“宗二,你下去!这事不用你管了!”

    宗二冒着冷汗,浑浑噩噩的退出乾清宫,只剩下田尔耕一人跪在地上,没有人作伴,他显的更为惶恐。

    宗二退出了乾清宫,在外面透了一口气,额头上的冷汗已经挂满了,滴滴成柳的流下来,他擦了擦汗水,惶恐的自言自语:“焉知祸福啊!”

    此时周围已经没有人了,朱由校撤去了乾清宫内所有的太监宫女,只剩下他和田尔耕两人。在静静的殿内连人的呼吸声都听不到,静的很可怕,田尔耕更加不自在了。朱由校蹲下身子,靠近把脸贴近地板的田尔耕小声的说:“朕让你重点查权贵和反对新派的官员,你就这么的查的?都放了?”

    “他他们没罪。”

    “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使一人漏网!”朱由校铮铮道:“捏造罪名是你们锦衣卫的拿手戏,这还给朕办不好么?!”

    田尔耕彻底的明白了,皇帝是要借着机会清理这些旧势力。这招够狠!皇帝看上去年轻,城府却如此之深。

    他没有了选择余地,锦衣卫指挥使就是为皇帝服务,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不折不扣的执行皇帝的意志。他不按照皇帝的意志去做,结果可想而知。

    “臣,臣明白。”田尔耕更咽了一口唾沫,艰难的吐了出这几个字。

    “好!”朱由校起身,吐出一口气,严肃道:“朕给你七天时间,等你消息!”

    本以为安然无事的亲贵们,刚从锦衣卫的诏狱中出来,再一次的被投入了诏狱,原本就把整个神经绷紧的人们再一次的陷入了恐慌,而且这次恐慌用钱也买不到平安了。

    田尔耕把他们再次抓起来,严刑逼供,直至招认,他们再送钱也无济于事了,田尔耕忽然变得一下子十分的清廉,一文钱不收。

    他们大骂田尔耕是无耻小人,哭喊着自己冤枉,然而,在深深地诏狱里除了锦衣卫们,不会有人再听到他们任何的声音。

    有的人身子娇弱,经不起折腾,没多久死在了诏狱里。还有招认的,朱由校直接大笔一挥,押赴刑场,公布他们的罪行,在众多百姓面前处斩,并当场宣布家产充没,用于灾后受损百姓家园的重建费用。

    百姓们是无知的,朝廷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只要坏人受到惩罚,他们的损失能得到补偿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官员们却不满,纷纷上书指责锦衣卫滥用刑法,严刑逼供,致使这么多人死在诏狱,让许多亲贵们人心惶惶,朝不保夕,有的甚至被吓疯了。

    亲贵们多有爵位,只要在此案定罪的,朱由校都将他们的爵位剥夺,取消一切特权,只保留财产。这样,在政治上进一步打压了权贵们的势力。

    但是,官员们也不傻,他们逐渐看出来了,这是喊着口号查大案,实际上是清洗政敌!

    孙承宗、徐光启虽然不喜欢那些那些排挤他们的官员,也痛恨亲贵们百般阻挠新政,但他们俩也不愿意看到血雨腥风,还不至于把政敌置于死地。这么多的人被冤杀,激起了他们俩的不满。

    他们甚至明白这是皇帝授意的,因此直接进宫,当面规劝朱由校杀伐太过,只有桀纣那样的暴君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面对两人的义愤填膺,朱由校倒也不生气,说:“太祖爷曾因郭恒一案杀尽朝官,空印案杀尽天下府县官员,与朕比,可谓如何?”

    孙承宗正色的回道:“太祖圣武天聪,郭恒一案牵扯虽多,都是贪腐所牵,空印案也是各地府县官员违反朝廷规制,太祖用法严过,但无伤太祖圣明!陛下不分清白,牵连这么多官员和亲贵,只怕天下难服!”

    “朕用法虽猛,但却利于天下!”朱由校的眼神泛起了一丝的伤感,说:“朕这么做都是为了推行新政。你们跟随朕这么多年了,还没感受到推行新政的艰难吗?现在已到了不改必亡,晚改也亡的地步了。朕不想做亡国之君,也不想让祖宗的江山在朕的手里终结。北有女真为患,南有奢崇明叛乱,东南沿海不靖,朝廷武备久弛,内忧外患,处处需要钱粮,国库不丰如何应对?!你们都是内阁辅臣,财政多紧张你不清楚吗?!”

    两人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朱由校越说越激动,“新法利于百姓,利于朝廷,损于官员豪绅,新法已然初见成效,卿等有目共睹,去年一年的税银就是前朝数倍,拖欠官员的薪俸都补齐了,赈灾款项、兵饷都有了着落。再过个几年,国库充实了,朕就能四处用兵靖平海内,实现朕远迈汉唐的宏愿!”

    “陛下壮志雄心,是千年难得一遇的雄主。”孙承宗恭维道。

    “呵呵,”朱由校不自然的苦笑道:“朕推行新政成功中兴大明就是雄主,失败了,还不如昏君庸主呢!”

    朱由校的语气稍微缓和的说:“作为辅臣,你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上看待问题,只要国家强盛,社稷稳固,靖平四海,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你就是成功的,你高风亮节,两袖清风,如果百姓也跟着你吃糠咽菜,国家外敌不御,社稷不稳,你身居高位有何意义?”

    两人动容了,不知如何回答,愣了许久才低头压低了声音,“臣等惭愧。可陛下衣不能如此大开杀戒啊!”

    朱由校露出了笑容,“太祖刚猛,何人敢说太祖残暴?朕不及太祖,亦非效仿,不过时势所迫,朕以猛治国,在于猛药治顽疾,朕心系天下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朕愿为汉武帝,刚毅猛烈中兴大明,绝不学宋神宗有始无终功亏一篑!朕一定会超越太祖!卿也可与范文正齐名!”

    “陛下雄心壮志,臣惭愧,陛下打击亲贵太明显,岂不落人口实,对您”

    朱由校摇手打断了他的话,“朕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国家受益,百姓受益就是功,迂腐之人才纠结点滴是非,国家大事自然要用非常手段,古往今来千古明君无不手沾血腥,朕不怕后人诟病!这些亲贵们仗着祖上的功劳享受富贵还不知足,非要与国家作对,朕岂能容他们!新政推行他们不是造谣生事就是暗中羁绊,是该清算他们了。朕在此给你们透各实底,日后再无世袭爵位,包括亲王,太祖留给朕的藩王太多了,朕养不起,必须解决!”

    这话说到他们俩的心窝离去了,他们早就认为宗室世袭不合理了,嘉靖年间就已经养不起宗室了。

    两人终于露出了喜色,拱手敬道:“陛下圣明!这是有利大明千秋万代的事!”

    “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朕还不能这么做,两位爱卿要严守此话!关键时刻,朕需要两位爱卿的鼎力相助,当务之急要做好受灾百姓的善后事宜,所需之物皆有朝廷供给,另外命工部核算损毁房屋,朝廷统一修建赔偿百姓。另外严防有人造谣生事,绝不可将事态扩大。”

    “臣等明白,臣定当竭心尽力!”两人低身拱手拜道。

    “只是,”孙承宗担心的说道:“陛下如此杀伐,只怕他们会拧成一团反对陛下,届时天下官员也会站在他们一边,那时陛下要如何应对?”

    “朕自有办法应对,你们就不用问了,下去把你们的事办好就行了。当务之急是稳定百姓,平息这场灾祸。”

    “臣遵旨!”

    两人心平气和的走出去了,没有先前的不满和要和皇帝争谏地气势了。

    朱由校从窗外看着离去的他们,自言自语的叹道:“不是朕无情,是他们不适合时代的生存了,不是朕要杀他们,是历史抛弃了他们!”

第二百七十二章出宫视察灾情() 
目送孙承宗和徐光启走后,朱由校起身走出乾清宫,站在金水桥上,感受一下温暖的清风徐徐拂面的柔和,享受着和煦的阳光沐浴暖身,洗涤掉一身的疲劳和杂念,静静的什么都不去想,只感受这片刻的安宁。

    最近的事太多了,作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他在享受着无上的尊荣时也同样担负着无比沉重的负担。

    只有做过皇帝的人才懂得,皇帝真不是一个好职业啊!朱由校就深深的感受到了:做一个有为之君更难!

    虽然现在的大明多灾多难,但是,大明的前途是光明的,至少目前看来是一片向好的,虽然还有许多旧官僚、权贵豪绅们反对,但是这次大爆炸给他提供了一次绝好的大清洗的机会。

    经过这次清洗,朝中的守旧官僚和权贵们基本没多大实力了,以后的新政将不会再这么艰难了,至少朝中是顺畅多了,至于地方的豪绅们,都是鸡头蛇尾,治理他们费不了什么劲。

    “陛下,小心着凉。”

    不知道程化祥什么时候跟过来的,拿着一件披风给他披上。

    “是程公公啊,”朱由校微微向后看了一眼他,平静的说:“两位阁老说朕用刑太重,有意残害一些官员和权贵,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呢?”

    程化祥吃了一惊,没想到皇帝会问他这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