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叫人化装成运粮队伍,混进邹丹军营,夜半一把火烧了邹丹余下不多的粮草,阎柔见火起,便带兵踏营,邹丹大败,退往方城,到达方城兵马不过数千。

    鲜于辅叫齐周做说客,劝邹丹投降,邹丹家人皆在鲜于辅手上,便投降了鲜于辅,公孙瓒气愤,当夜便连杀了数百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反抗军里面大家士族,地方门阀的子侄,到公孙瓒军队效劳的文职工作者和武将,当然公孙瓒杀人是一窝端的,不紧要杀这些人,还杀家眷,亲属。

    公孙瓒从刚开始的友好接触到有限量的信任到提防,最后变得不耐烦,痛恨,惊惧,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三五年的时间,公孙瓒没有能力治理幽州这么大一块地方,他没有士家大族的根底,也没有名望,不过是一介武夫,士家瞧不起他,他更不愿低声下气的去求士家跟他一起共事,给他们尊重和权力。

    一个军阀不管多牛,政治上处于弱势,就会必败无疑,只是时间问题,当然没有袁绍这个外力的推动,这个时间和过程会变得缓慢很多。

    至少在强权和强大的军事武力威慑下,谁也不敢动轻举妄动的,只是鲜于辅作为一个引火线,点燃了这个稻草房子。

    公孙瓒不仅滥杀,还派士兵去掠县,抢粮草,不过数月他抢了二三百万石粮食,公孙瓒又修高城,把易京城修得像城堡一样的,袁绍打了几个月都无攻而返。

    公孙瓒经过无数的背叛和失败后变得异常暴躁,又加上年纪大了,变得疑神疑鬼的,动不动就杀人。

    公孙瓒搞了个像后世锦衣卫的组织,由他的死忠粉严申任头头,这个组织大概有千人之多,盯着城中将领,士家大族,一有异动就叫人带兵杀人全家,血流成河。

    赵云在城中度日如年,看不过眼就去见公孙续,叫他劝劝他爹,不能这么滥杀,公孙续劝过几次,公孙瓒不听,有一次公孙瓒心情不好,还要杀了公孙续,公孙续没办法至此再不敢劝。

    袁绍,鲜于辅见易京打不下来,就懒得打了,就撤军了,该干嘛干嘛去,袁绍留鞠义一万兵马围公孙瓒,自己带颜良,文丑和他的谋士团回冀州,准备干曹操。

    曹操已经平定了徐州,兖州,豫州,袁绍已经拿下了青州,冀州,并州,幽州只剩下公孙瓒这个硬骨头,啃也啃不动,不啃的话,跟曹操干起来,公孙瓒肯定又出来咬人了。

    袁绍进谋士沮授言跟公孙瓒议和,议和条件比较苛刻,便是公孙瓒为袁绍将领去守朝鲜那个地方,公孙瓒不肯干,你杀了我弟弟,我跟你不死不休,并大骂袁绍。

    袁绍气的不行,叫鞠义强攻,鞠义不干,自己本部兵马越打越少,不听号令,又和鲜于辅的眉来眼去。

    鲜于辅与袁绍有君子协定,这幽州除了易京之外,基本上就算平定了,袁绍跟他们向朝廷表功,鲜于辅被封了个渔阳太守,阎柔被封了个乌丸校尉,刘和做了个涿郡太守,袁绍又派自己的人加强对幽州的控制。

    袁绍叫鞠义撤兵,鞠义撤兵回渤海,走到半路,颜良,文丑来接,待两马走近,颜良挥刀,一刀就把鞠义脑袋砍搬家了。

    鞠义旧部被颜良,文丑接手,袁绍增派三万大军,又叫逢纪,审配来督战,务必要把公孙瓒这个钉子拔掉。

    颜良,文丑先打外围,公孙瓒老将匡满被围,公孙瓒不去救,众臣皆怨,有种兔死狐哀的感觉,至此很少有将去见公孙瓒进言。

    公孙瓒大儿子公孙续见这样不是办法,城还没有破,说不定城里就先反了,就跟公孙瓒讲,咋们去请张燕来救援,袁绍兵马一退,我们就自由了。

    公孙瓒召大家来一问,大家都同意了,众将士,谋士也怕公孙瓒哪天神精病发了,一个人都杀光了,如果袁绍兵马退了,公孙瓒就不用精神紧张,大家就不用每天怕他到处杀人。

    几丈高的城墙,里三层,外三层的,还没接近城门,说不定就被射死了,至于谋士,将领之间的串门都得小心翼翼,要是被打了小报告,说不定哪天睡觉还在梦里的时候就被公孙瓒的特务们剁死了。

    公孙续在赵云的护送下,带数十骑兵就出了城,一个月后公孙续找到了张燕,叫张燕出兵去救,张燕犹豫不决,公孙续就许他百万粮草,一半的幽州地盘,张燕心动了,提兵十万去救。

    哪知兵马还未走几日,公孙瓒就下面的人出卖了,公孙瓒伤心难过之下,就自焚了,一代枭雄就这么挂了,死时惨不忍堵,烧成了一个人碳。

    公孙瓒挂了,张燕手下渠帅就打起了公孙续的算盘,数百人围砍公孙续,在赵云的护送下开始逃跑,公孙续中箭挂了,赵云回不了幽州,也不想投袁绍,想了几天,最后打算去找刘备,跟着刘备混。

    赵云就这样,一匹一枪,离开太行山,一路打听刘备消息,一边往许都去,刘备这时候正在曹操那里喝着青梅酒论英雄。

    公元200年三月,袁绍控四州,成为天下最大的诸候,带甲数十万,粮草千万,战马十万,钱数十亿,袁绍又封其子袁熙为幽州刺史。

    话分两头,公元196年夏,郭,李二大军阀相继灭亡,献帝被白波贼与军阀残余势力所持归雌阳,曹操领兵西进迎天子回许昌定都,曹操手里尽得政治上的优势,一时风光无限。

第一百三十章 蓝华看望师尊,遇诸葛亮() 
宛城五十里外有一山,名端木山,山有小道,一灰袍中年携两人随从,往山上去,此人便是贾诩,也就是穿越的蓝华。

    身边二人,一人胡车儿,一人周仓,自投了张绣后,蓝华自不在问政事,不问军事,一月便有数回来此山,拜见师尊祝公明,探讨学问。

    蓝华经黄巾起义事败,张角身死,郭,李入京,劫持政权,鱼肉百姓,后身死,蓝华投张绣,放下了很多,每日便是游山玩水,搞搞手工科研,来此山见师尊,谈经论道。

    往山上半个时辰,半山有一亭,名鬼谷亭,此半山月自有一片天地,此处被祝公明开出数千平方,用上好杉木搭了一排木屋,山上有一泉,祝公明引泉入渠,百平方左右。

    祝公明又开肯数亩荒山,种上菜与谷物,生活倒不成问题,祝公明少有出世,隐居此地,偶会收徒,偶有大儒来此山论道,讲经。

    来客皆备酒肉上山,问道寻悟,蓝华上山后,见有一客,五十好几老翁,身边一少年,白袍童颜,未及弱冠。

    老翁与祝公明正在亭中饮茶,两位相隔不过及三尺,两人席座边饮边聊,少年童子则站在公翁身边,侧耳倾听。

    蓝华不及三丈便被祝公明看见,微笑点头,蓝华弯腰行礼以示拜见,祝公明也不起身,扼首当是回应。

    蓝华直腰继续前行,不过数息,便至亭中,亭中有倒有位置,蓝华搬一草团,又置一桌座在旁边,也不招呼。

    二人聊得正兴,丝毫不以为忤,老翁望了蓝华一眼,微笑点头示意,蓝华回应,只是不知是何人,师父未讲,自己也不便多问,坐在侧面位置,听二人讲经。

    祝公明经常也有六十好几,发有稍白,身体倒也硬朗,收得孤儿二人,服待左右,端茶送水,只是现在却不见,怕是又见烧水炒茶去了。

    祝公明正在讲一段经文,蓝华细耳听来,知是一段典故,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讲到楚人气节,另迅死而不屈。

    少年童子道:“今天子被曹操所持,汉室复兴难矣?”

    蓝华望去,见少年童子眼神睿智,暗自称奇,其人虽是偏瘦,倒也伟岸,蓝华心想少年不可欺也。

    老翁皱眉,见祝公明脸上并不异样,心中稍安,只等祝公明一解高论,现如何天下分裂,诸候割据,百姓水深火热,老翁虽也通时势变化,但也集思广议,为家族打算。

    此少年童子便是老翁带上山来求学,纵横之术乃鬼谷一门专长,自己只不过墨子传人,精通手艺将作,农工手技,现乱世当道,诸候并起,当要一人习得纵横之术以保家族之兴旺,老翁以领过几人前来,祝公明皆因天资不足以回绝。

    现又领来一人,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是诸葛玄子侄,一载之前曹操引兵攻徐州,琅琊郡被战火洗礼,诸葛一族避难荆州,路上被曹操兵匪所劫,幸得张飞引兵路过,杀退流兵,诸葛亮一家才得以平安避祸荆州。

    诸葛亮一族数十口人,来到荆州不过数人,皆被曹操流兵所劫杀,诸葛亮深恨曹操,常斥为曹贼不两立。

    蓝华并不知此两人,一人为名士黄承彦,墨子传人,一人便是后世的智圣诸葛亮,黄承彦前来便是引诸葛亮拜师,习得纵横之术。

    黄承彦膝下无子,育有一女,名黄月英,整日不待深闺之中,喜弄各种手工技术,跑到山里伐木晒太阳,晒的黑不溜瞅的,又长得满脸青春痘,与美女二字却有此不搭边,若是见人便常又棉绢遮面。

    黄承彦乃是时任豫章太守诸葛玄的首席座上宾,常去指点一番,也只是教些守城建造之法,诸葛亮有三兄弟,二个姐姐。

    诸葛谨投了刘繇,大弟诸葛亮,小弟诸葛均皆由其叔父诸葛玄照料,诸葛亮的大姐又嫁给了荆襄大族蒯祺为妻,二姐嫁给了庞德公长子庞山民。

    诸葛亮政治资源是非常浑厚的,之所以后来脱颖而出,还是跟他的专业,人脉惜惜相关的。

    诸葛玄向黄承彦求教,诸葛亮未及冠弱,还没有达到公务员的标准,是不是找个专业让他进修一下。

    黄承彦反问诸葛玄,你想你侄子学什么呢?

    诸葛玄就道,叫诸葛亮去学战略,学治政,黄承彦思索片刻,就叫诸葛玄征求一下诸葛亮的意见。

    诸葛玄便叫人唤诸葛亮前来,诸葛玄道,你年龄还未到做公务员的标准,你现在正值十四,五岁的豆寇年华,要去学点东西,去学做公务员怎么样?

    诸葛亮道,天下分裂,诸候并立,怕是以后诸候之间打来打去,又回到七国争霸的天下格局,自己一个小公务员没有什么用,说不定哪天就被一个匹夫给杀了,自己想学张仪的纵横之术,做王佐之才。

    诸葛玄细细一想,倒是有些道理,便问黄承彦哪里有这种专业可以学的,黄承彦说,我刚好知道一个人,名字叫祝公明,住端木山上与庞德公,水镜先生交情都不错,也跟我算是是好友,我去求他收诸葛亮为徒,说不定能成。

    这就有了今天这么一出,黄承彦带诸葛亮上山拜师,也有几人托黄承彦叫他领上山来拜师祝公明,但祝公明这个人收徒弟讲究缘份,讲究天份,几人都被拒绝了。

    黄承彦觉得诸葛亮天份不错,便受了诸葛玄之托,领着诸葛亮来端木山拜师为艺。

    两人到了也才一柱香的时间,蓝华就上山了,摆好草团席座听聊,黄承彦虽没见过这个人,但是听过祝公明讲过,他收过一个徒弟叫蓝华,黄承彦心想这个人大概也就是蓝华了。

    黄承彦自也是老江湖了,一眼扫过蓝华,见他风淡云清,面露微笑,但知这个有料,又沉稳睿智,便也不敢轻视,微笑示意。

    蓝华也不敢无礼打断祝公明说话,自是微笑点头算是回应,只待听他们讲完一段,有空了再施礼问候。

    祝公明刚讲到楚有三户,亡秦必楚,一是讲楚人之气节,二是讲天道循回之理,古人讲话常讲典故,但是典故对每个人的理解就是不同的,有的人可以做总结知其理,有人可以举一反三推断当今之势,有人可想出借势借力之法,关键取决人的思考能力。

第一百三十一章 诸葛亮策对,蓝华泄露天机() 
祝公明望向少年,笑道:“孔明可有其法?”

    蓝华一惊,起身问道:“你便是诸葛亮?”

    众人一头雾水望向蓝华,蓝华自觉失态,笑道:“我闻有一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聪明无比,号有卧龙之称。”

    祝公明,黄承彦皆是摸须点头,祝公明从曾听说过此人,不过其徒蓝华讲道,那便是此少年着实了得,动了收徒之心。

    黄承彦细细一想,又觉不对,诸葛亮何时有卧龙之称,抬头望着诸葛亮,诸葛亮见黄承彦望着自己,答道:“我乃琅琊郡阳都人,一载之前曹操兴兵讨伐陶谦,我诸葛一族数十口人便投奔叔父豫章太守诸葛玄,路上被曹操兵匪所持杀了随从,族人数十人,幸得一黑脸将军路过所救,投靠叔父之时不及十数。”

    蓝华一脸尴尬,笑道:“怕是听得误传。”

    蓝华讲完从又座下,祝公明也疑惑不已,皱眉思索,蓝华此人一向谨慎沉稳,不知为何听了此名如此失态,怕是此人定有不凡之处。

    黄承彦道:“我自住在卧龙冈一山中,不知所言可是此冈也?”

    蓝华一愣,心想南阳一郡三十三县,乡里无数,自己哪知什么卧龙冈,怕是诸葛亮便是跟着黄承彦一起在卧龙冈种菜,被人取做卧龙先生。

    黄承彦问到,蓝华不得不答,“我常有梦境,怕是梦到过。”

    蓝华说的神秘,黄承彦,诸葛亮自是不敢乱猜,只当蓝华有预知未来之力,三载之后,诸葛亮学成,同数人学士一同去拜见庞德公为其祝寿,庞德公探题论对,几人皆得名号,自诸葛亮被号为卧龙先生,王佐之才,其次子被号为凤雏,有孙武之谋也,徐庶号为四杰之首,战略天才,至于余下几人学士,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皆有治一郡之才也。

    蓝华行礼拜问,“不知老丈,如何称呼。”

    黄承彦道:“我乃一山野老人黄承彦是也。”

    蓝华惊道:“你便是黄月英之父,黄承彦?”

    黄承彦又是疑惑,蓝华又是失态,祝公明见蓝华两次失态,不由看了蓝华几眼,看他面上并非假装,倒是一会无人之时问个明白。

    黄承彦道:“你识得我家月英?”

    蓝华知自己失态,便想了一借口道:“不识,不过梦中有见。”

    黄月英可是诸葛亮的老婆来的,精通机关术,不过听闻长相不咋地,听到黄承彦蓝华失态当是条件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