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备得成都后,孙权叫鲁肃去讨了一回,刘备回复是你再缓一缓,我还有几个郡没打下来,我和曹操在汉中正在开战,这个时候还荆州给你不是好时机。

    为什么不是好时机?假如刘备在汉中之争失利,关羽从荆州出兵攻打曹操,不管是围魏救赵,还是二路出兵都是一个好的选择,刘备这个时候不能还荆州这个战略位置。

    孙权这个人暴躁脾气,座稳江东之主的位置后,本性就露出来了,要荆州无果后,孙权马上叫吕蒙,甘宁出兵攻打荆南四郡,三个月不到,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被拿下。

    刘备这下着急了,马上调兵与孙权对峙,仗也没打起来,最后达成协议,一人让一半,孙权打下来的拿一郡来换江夏郡,面子上就算过去了。

    这孙刘联盟也算是进入了冷战的冰点时期,孙权见刘备拿下了汉中,曹操失利退出汉中之争,孙权更座不住了,吕蒙来了招白衣渡江,一次性把关羽大本营给端了,关羽后路一失,直接导致败走麦城,被潘璋拿了脑袋。

    孙权第一次拢鲁肃卖周瑜,第二次拢吕蒙卖鲁肃,第三次是拢陆逊直接卖了吕蒙。

    周瑜国策制订线路是拿下荆州,入西川,鲁肃说你攻打个江夏用了八年都打不下来,荆南四郡你要多久拿得下来,需要多少兵力去守,去平叛乱,你有能力搞得定吗?

    当时的情况孙权还真搞不定,那什么时候孙权搞得定了呢?

    收复了交州,拥两州之地,财大气粗,曹操连续南征了三次,都被守住了,这个时候孙权开始自大了,开始想起周瑜的战略,是不是当初用周瑜的战略作为国策,现在自己不是多了荆州,益州吗,那个卖草鞋的刘备是个什么东西,白送了他一个荆州,最可恨的跑益州去了,自己的大蛋糕给了刘备这个小鳖三抢了,非常的悔恨。

    吕蒙每次提起这个事情的时候,孙权就悔恨,就想哭,假如当初我再坚持一下,这一半的天下都是我的,现在又制造出了一个强大的敌人,益州刘璋好收拾,这益州刘备就不好收拾了,当初周瑜叫我不要养虎为患我不听,结果真养虎为患了,都怪这个鲁肃。

    鲁肃去成都要荆州没要到,回来后就被孙权一阵冷言相讽。

    冷落鲁肃,重用吕蒙,鲁肃很清楚自己就像茅坑里的草稿纸,用完擦了屁股,是时候扔掉了,自己引退是没有办法退的,你荆州借出去的,你得要回来。

    鲁肃面临当初周瑜的困境,现在吕蒙又来将自己了,这个主公好像根本不念什么旧情,心中积郁,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了。

    有人说鲁肃做了一辈子买卖,最亏的就是把荆州借给刘备没要回来。

    洽洽相反,鲁肃这个买卖为孙氏集团守住了江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孙权,消化不了荆州,守不住江东,鲁肃的国策非常正确,只是跟错了主公,或者说这是东吴的一个特色。

    

吕蒙传(一)()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吕蒙是邓当小舅子,邓当是地方武装投靠孙策一起创业的,吕蒙少年时就跟着邓当一起投靠孙策,随孙策东征西讨,平定江东的。

    吕蒙进入孙权视线大概是公元201年左右,孙权继位后进行大阅兵,检阅部队,吕蒙这个人很有头脑,将自已的士兵统一着装,打扮的与众不同,阅兵时走起路来步伐统一,操练有素。

    孙权看到这支队伍,非常的开心,孙权当时也就19岁,吕蒙23岁,孙权见吕蒙的部队有个性,吕蒙用心,就特意留意到了吕蒙。

    孙权相当于高官,去军区大阅兵,吕蒙相当于营长,一个营就管个三百多人的军队,而吕蒙是个有见解的人,别出心裁想引起领导的注意,这样领导真注意到他了,最后给吕蒙增派士兵。

    公元204年,吕蒙因为平定山越有功,被任命为校尉兼任广德长(升团长及县长职务)。

    吕蒙这个人也是非常有个性的,他不是很喜欢读书,认识的字不多,孙权经常问他问题他都答不上来,孙权叫他回去读几本书再来。

    吕蒙找周瑜借了几本书,回去读了数月,孙权有事召吕蒙来问题,吕蒙对答如流,后有一句谚语叫做,士别三日当另眼相看,讲的就是吕蒙读书读了几天,说话都变得有学问了。

    这个典故也有说是鲁肃与吕蒙策对,鲁肃说吕蒙已经不是吴下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更刮相看,我们在这里不作深入研究。

    吕蒙性格是比较喜欢拍马屁的,好战狂热份子,主战派。

    周瑜很欣赏吕蒙的这个人,作战勇猛,听指挥,关键是年青有闯劲,周瑜喜欢用吕蒙,做事能出奇致胜,用现在的话说,有急智,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那种人。

    周瑜部署作战计划时,调用韩当,祖茂,程普这些人都很难,打赢了好说,打输了容易发生矛盾,而这个老将都是历三代的老将领,不好用,很多问题。

    周瑜启用新人就不同了,吕蒙,甘宁作战勇猛,执行力高。

    吕蒙在周瑜手下,参加了赤壁之战,南郡之战,都有建树,立有赫赫战功。

    吕蒙是从基层爬上来的军中中坚将领,军事能力不逊周瑜,甚至还要强于周瑜,吕蒙和鲁肃的想法洽洽相反,他更倾向周瑜的制定的战略。

    刘备入川后,二年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索要南郡无果,令吕蒙出兵攻打荆南四郡,吕蒙奇袭荆南四郡,不过二个月就连下三郡,非常的强势。

    公元215年,刘备令关羽集结军事做进攻姿态,战争一触即发,这个时候曹操也开始来打孙权,孙权没有办法只能和刘备达成和解,不过占领的地盘没有让出去,用一个郡换一个郡的方式达成和解。

    公元216年吕蒙的工作主要是用于江东防线上。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魏王曹操治兵完毕,遂再次兴师伐吴,进至居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孙权即在濡须口筑城据守,以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同时,以吕蒙为都督,令其率军守濡须坞(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关镇),凭借以前所建的船坞,置强弩万张以拒曹军。曹操的前锋尚未安营,吕蒙即率兵出击,将其击溃。由于吕蒙等的奋勇抵抗,曹军久攻濡须坞不克。三月,曹操见难以急战速胜,遂率军撤回。吕蒙因此役被任命为左护军、虎威将军。

    同年冬,鲁肃病逝,吕蒙接手鲁肃职务,任江东大督都一职。

    吕蒙辖区与关羽的江陵毗邻,二人各守其土。吕蒙深知关羽善战,有对外扩张的野心,而且从地势上讲,又处在自己的上游,绝对不会长期相安无事。因此,积极备战,准备伺机收回荆州。

    当初,鲁肃等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战乱刚刚开始,孙刘应该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同仇敌忾,不可因双方利害争夺影响大局。当时,吕蒙就持有不同见解,曾向孙权献陈密计,他说:“如果现今让征虏将军孙皎据守南郡,潘璋进驻白帝,由蒋钦带领一万人的机动部队,沿长江上下巡察,敌人出现在哪里就奔赴哪里,而微臣我则为主公向前占据襄阳。像这样进行布置,还担忧曹操什么呢?还依赖关羽什么呢?再说关羽他们君臣,依仗其狡诈和力量,处处反复无常,怎么能将他们当作真心的好朋友啊!现今关羽之所以没有立即向东侵犯我们的辖境,原因就在于主公您无比圣明,我嫩这些将领还在世啊。如今不趁我们强壮时打他们的注意,一旦我们死了,要想在施展力量,还可能吗?”孙权深纳其策,又对吕蒙说起攻取徐州的意图,吕蒙说:“如今曹操在黄河以北,安抚平定了幽州、冀州,没有空暇顾及东面,徐州境内防守的兵士所说力量微不足道,只要去进攻,自然可以攻克。然而徐州的地势,只通陆路,是骁勇骑兵驰骋的地方,至尊您今日得到徐州,十天内曹操就会来争夺,虽说用七八万人来坚守它,还是值得忧虑的。不如攻取关羽,占据全部长江流域,形势就会更加壮大。”孙权认为这建议更为切实可行。

    及至吕蒙代替鲁肃为将,初到陆口,他便对关羽加倍殷勤,广施恩义,和关羽结下友好关系。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吕蒙称病叫陆逊接手大都督职务,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南郡,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身死。

    关羽死后,接着吕蒙,甘宁,孙皎,蒋钦全部病死,三国演义里说的很神,关羽来找他们复仇了,历史上的猜测是发生了瘟疫,都不幸病死了。

    这四个人是什么身份呢?

    鹰派的主要首脑人物,一窝端了,吕蒙大都督,相当于江东三军的总指挥,孙皎是孙权的堂弟,接任程普的位置,甘宁是孙权的犬牙,江东虎将之首,相当于陆军总指挥,蒋钦相当于水军总指挥。

    是巧合还是有着什么惊天的阴谋。

    刘备为什么二年后才发兵攻打江东,而不是马上提兵攻打江东,这里面又有什么默契和不可告人的交易阴谋。

    我的猜测是孙权要面临曹魏的南征,面临刘备的怒火,两面受敌,江东孙氏随时可能要面临亡政权的危险,东吴要面临灭国的危机。

    孙权要保吕蒙是保不住的,哪些人会要他们的命,朱治,张昭,诸葛谨,顾雍等等这些人。

    他们死后,这些职位就多出来了,陆逊接任了大都督职务,朱然接任了甘宁的位置,诸葛谨接任孙皎的位置,那陆逊为什么没有死呢?我们接下章陆逊传。

    这些死的人都是什么人,寒士权贵,擦屁股的茅房纸,用了就扔。这些接手的人是什么来头,本土豪门旺族,世家门阀。

    政治就是这样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陆逊传(一)()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提起陆逊就让我们想起,在关羽面前装孙子,然后和吕蒙白衣渡江干掉了关羽,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大都督吕蒙,甘宁,孙皎,蒋钦全部都死了,陆逊为什么没有死呢?

    陆逊不能死,陆逊死了,江东就没有兵马统帅了,陆逊不死,蜀国能平息怒火吗?不能,不能的话,总有个交待,这时候陆逊的父亲替死了。

    公元219年关羽身亡,刘备要提兵攻打孙权,众臣劝说无果,法正将刘备劝住,法正是怎么劝住了刘备推辞两年再征讨东吴。

    第一点:先立国称皇帝。

    第二点:施压给东吴,让东吴将参与攻打关羽的首脑人物全部清理掉。

    第三点:联合五溪蛮一起攻打东吴。

    这样才将刘备劝了二年时间,东吴死了很多将领,蜀汉是不是要有所表示,是不是修复关系,重新建立盟友关系,互为齿寒呢?

    刘备没有,刘备整军待戈,兵马集结后发兵东吴。

    公元220年,黄忠,法正死了,法正不死后果很严重,法正如果随军,东吴可能会在曹魏,蜀汉两面夹击下亡国。

    所以法正必须死,被谁害死的?最有可能是诸葛亮,也有可能马谡,因为他们的动机是最大的,为什么不是黄权,董和,吴懿,简雍,这些人呢?

    又或者法正是自杀的,或者被刘备逼死的。

    吕蒙,甘宁是孙权的左手,孙权自断一臂,力求自保,不得不断,别人要谋害吕蒙和甘宁,孙权是救不了的,忍气吞声,默认交易。

    法正,黄忠是刘备的左手,即然孙权被活生活的拧掉了左手,刘备如果坚持发动对东吴的战争,将面对孙权同样的命运,刘备的最拟仗的谋士法正死了,最忠勇的荆州系将领黄忠死了,益州系死了一个顶级军事天才,荆州系死了一个顶级武将。

    刘备这么聪明的人肯定是知道的,知道又能怎么样,刘备还是要为关羽报仇,他能不报仇吗?不能,不报仇,自已没脸活在世上,丢了仁义。

    刘备见法正,黄忠都死了,刘备知道自己命也不长久了,苟活几年,享受荣华富贵不挺好的吗?东吴自断一臂了,刘备还想怎么样?

    刘备能怎么办?不去攻打东吴没脸活,活着煎熬,天下人都笑话他,能窝在益州当孙子吗?

    攻打东吴,法正死了,黄忠死了,诸葛亮不会随军,益州谋士也不会随行,赵云,魏延也不会同行,必败之局。

    刘备知不知道必败之局呢,刘备希望曹魏出兵,两路出兵灭了孙权平分天下,楚汉相争,自己是汉,曹魏是楚,刘备是想赌曹魏不会放过这个灭吴的好机会,即然不想灭吴,为什么二三年攻打一次东吴,如果曹操在位,曹操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过曹操在关羽死后没多久就死了,然后曹丕继位,曹丕性格完全不同,曹丕就想灭刘备,灭不灭孙权无所谓。

    刘备不顾众臣反对,坚持攻打孙权,对外号称八十万大军,其兵马不过十五万,孙权总兵力加起来不到十万。

    孙权并不怕刘备攻打,怕刘备联合曹魏攻打,这样肯定是要亡国的,所以称帝后孙权马上支帝号向曹丕称臣,将江东的古玩,美女献给曹丕。

    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并承诺不会出兵攻打孙权。

    这个时候孙权启用陆逊作为兵马总指挥,给陆逊上方宝剑,所有将领听陆逊指挥,有违令者陆逊有权斩杀不用上报。

    陆逊当时的权力非常之大,仅次于孙权。

    当时江东草木皆兵,刘备刚开始水陆并进,后来随军的马良也被谋杀了,黄权因为反对刘备出兵留在后方,张飞出征前被自己手下谋杀了。

    张飞一生醉酒鞭打士兵,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被自己士兵谋杀,说不通。

    典型的阴谋,将反盟派一网打尽。

    刘备连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刘备座在军营里唉声叹气,一会哭法正,一会哭庞统,一会哭张飞,一会哭黄忠。

    荆州集团主干只剩下诸葛亮和李严。

    马良,黄忠死了,魏延镇守汉中,赵云死誎被刘备驱走,坐镇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