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件事,是向那些劝进他不要远征乌桓的人道谢。

    第二件事,升荀彧的官职,把荀彧从尚书令上推到三公的位置,荀彧拒绝升官。

    第三件事,曹操废三公称丞相,南征刘表。

    曹操平定了北方,得到了袁绍的地盘,又有献帝在手,一时名望如日中天,曹操为什么做这三件事。

    曹操怀疑荀彧想通过郭嘉谋害自己,远征乌桓是送死行为,郭嘉死了,曹操差点也死了。

    为什么会怀疑荀彧,曹操收拾袁绍后,这天下剩下的诸侯就剩刘表,刘璋,孙权,韩遂马超。刘表,刘璋是汉室宗亲,做荆州牧,益州牧,镇守地方,合情合理,孙权封个扬州刺史,韩遂马超已经是招安了,这天下基本上算是太平了。

    打败袁绍后,就没曹操什么事情了,如果曹操死在千里之外,荀彧就可以做能臣了,治理国家,制订一系列的改革措失,这国家很快就能富强起来,百姓安居乐业,刘表,刘璋孙权也不用去管他们,汉献帝主政,这些人马上就会向朝廷称臣了。

    曹操没死,曹操回来后干了这三件事情,明显的是对荀彧有意见,曹操死了,荀彧做司空,荀攸做太尉,孔融干个司徒,再以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刘表,刘璋,镇守地方每年上表朝廷,封孙权为扬州刺史,镇守江东,封马超韩遂镇羌将军,镇边将军,这天下就太平盛世了。

    显然荀彧可能是这种想法,大部分的士大夫也是这种想法,接下来的事情荀彧就可以做管仲,华夏第一相,搞改革,强国富民,多好的事情,曹操为什么就不死呢,曹操不死,这国家还要打仗,不知道打到什么时候。

    或者说这个时候的曹操根本不再想统一天下,这天下统一了,是篡汉自立,还是被放权后诛灭九族,只有这两种结果。

    曹操的第三选择,带着寒士自己建国,把汉朝分了,变成曹魏国,后汉国,江东吴国,荆州国,蜀国等等。五六个国,战国七雄。

    自己有生之年,希望促成自保的格局,自己死后,二三十年后,希望自己的子孙,僻如曹冲,僻如曹丕,曹植,把这几个国灭了,统一华夏,立曹魏帝国。

    曹操的想法从匡扶汉室的理想,变成把国分了,称王立国。

    荀彧的想法是曹操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理想,曹操要做的事放弃手中的兵权,或者是死掉,我们来接手他的工作。

    曹操的子孙后代呢?只要不造反,只要听话,做个将军封个侯没有问题。

    汉献帝能放过曹操一族吗?

    不会,至少曹操认为汉献帝肯定会诛他九族,历史经验,荀彧不会这么认为,曹操的牺牲,可以换来天下一统是值得和必要的。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荀彧传(五)() 
    这是一种冲突,曹操与荀彧政见的冲突,曹贼不死,大乱不止。

    曹操认为必须用武力平定割据一方诸侯,平定天下叛乱后,给我块地盘,让我立国封王,我有不世战功,封个异姓王,不过份。

    荀彧认为,曹操收拾了袁绍后,剩下的只有孙权稍有点难搞,招安许爵就可以了,孙权是孙武之后,一道圣旨招安也能搞定,至于刘表,刘璋都是忠诚汉室的皇亲,镇守地方,刘表的荆州没有什么动乱,刘备治理的很好,刘璋的益州更不用说,天府之国,民富国强,根本不需要出兵攻打。

    曹操收拾刘表,给谁做荆州刺史或者是荆州牧?曹家的人吗?

    曹操将刘璋收拾了,给谁做益州刺史,忠诚于曹魏的走狗吗?

    显然这个时候需要曹操牺牲,需要曹操去死,曹操不干,曹操说我死了,我老婆孩子怎么办,不行,不能死。

    曹操不想死,也不能死,但曹操怕他们谋害自己,常常跟老婆孩子们讲,假如我死了,你们那织棉花手艺不能丢,不然到时没饭吃,我死了这个拿去卖了,那个拿去卖了,可以换钱有口饭吃,我的老婆们可以自己找一户人家改嫁。

    曹操是不是被人害死的,不好说。

    荀彧这个时候地位就有点尴尬了,弄死曹操,没弄死,郭嘉死了,曹操没死。

    曹操称丞相后,很多人不愿跟曹操合作了,荀彧不乐意再给曹操出主意了,曹操也逐渐冷淡了荀彧。

    无法调和的理想矛盾,利益矛盾。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刘表,征询荀彧意见,荀彧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荀彧一句话就打发曹操了,荀彧前句话的意思是,华夏都平了,你还打个鬼,不要打了,后面的那句是你搞突袭轻进就可以赢了。”

    两层意思,前后都有意思。

    如果以前荀彧会怎么讲,一大堆典故就出来,现在的荀彧,话都懒得多讲。感觉没意思,讲那么多干嘛,反正你现在都不听,叫你不要称丞相,你偏要称丞相,我说不称三公,你偏要给我加官职,我是清流,不是同流。

    不开心,心灰意冷,不想干了,这辈子没希望干掉曹操了,曹贼不死,大乱不止,说不定曹操还要做王莽,我不过是家奴罢了,我不想做家奴,我要做管仲。

    曹操心想,爱干不干,不干拉倒,我自己来干,没有张屠夫,还能吃带毛的猪。

    曹操公元208年赤壁大败而归,非常生气,但是没有办法,还是找荀彧,司马朗合作,不找他们合作,结果大败而归。

    这些人的想法还是那样,别打,过段时间就降了。

    就连贾诩这个局外人,忠于曹魏的人也是这种想法,何况荀彧,荀攸,司马朗,程昱,别打,等。

    曹操不信又打了一次,打不赢,刘备和孙权联盟更紧密了,关系更好了,就连江东反盟派的首脑人物周瑜都死了。

    曹操没有办法,不能等,赶紧的立功封公称王,那就打关中!

    公元211年,曹操带着贾诩去平定关中之乱,荀彧已经不肯合作,也信不过了,问他计策,要么说好呀,要么说丞相你自己做决定。

    平定了关中之乱,曹操欲进国公,加九锡,荀彧又上奏,曹丞相,你忘记了我们当初的理想吗?难道你就这么想封公称王,篡汉自立吗?

    曹操很烦燥,荀彧你不是说我曹操说的算吗?

    荀彧说,我当丞相朋友,丞相不能做不忠不义之事,身后要背负骂名的。

    曹操说,你去谯县劳军,看看前方将士。

    荀彧只有领命,去谯县劳军,大概曹操准备了一出戏份给荀彧看,希望荀彧能回心转意,曹操给刘备的戏份是青梅煮酒,给汉献帝安排过许田狩猎,给荀彧安排的是什么戏份呢?

    曹操以为荀彧有默契,结果荀彧是没有默契的,为什么这么讲。

    曹操为什么要荀彧劳军,并封荀彧为侍中,参丞相军务,是希望分家之后,荀彧能执掌军队,为汉献帝平定天下。

    曹操放弃了军权又能怎么样,天下叛乱能休止吗?人的欲望能满足吗?乱世以武制乱,荀彧以为德礼教化,仁治国家,百姓安居乐业就可以天下太平了。

    天真腐儒的想法,为什么清流在一次次历史的洪流中被党锢,被杀害,难道是皇帝很蠢吗?

    不是的,是缺普通人的生存智慧,是治理上的失败吗?也不是的,是利益固化,需要洗牌。

    曹操平定北方没多久,北方也是经常发生地方叛乱,荀彧能搞得定吗?搞不定,搞不定那就让你留在军中去学习,如何领军作战,看武将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曹操希望荀彧学到最基本的一些常识,不能天真梦呓,青梅煮酒之后是什么?酒池肉林。

    荀彧能理解曹操的一片苦心吗?

    不理解,也无法理解,理解了更加痛苦。

    荀彧想这个事情,想的生病了,荀彧留在寿春养病,曹操送了一个食器给荀彧。

    荀彧收到这个盒子后,打开一看里面是空的。

    食器,食器,同音死期,荀彧留在寿春,给曹操是什么意思呢,大汉的寿命生机,曹操回复是死期,或是袁术在寿春称帝,不得善终的意思。

    荀彧接受不了,上吊自杀了。

    有人说是曹操赐了毒酒,那我们假设一下,曹操要自己的儿子送一个盒子给荀彧,曹丕想了半天,送个盒子是啥意思,送个棺材还差不多。

    曹丕搞不懂,回去后,问自己谋士,那个聪明的谋士想了半天,可能是叫您搞个空盒子里放杯毒酒给荀彧,赐死荀彧。

    曹丕一听,有道理,搞个了食器盒子,放了一杯毒酒。

    荀彧打开一看,喝了,死了。

    那曹操究竟啥意思呢?

    给你个机会,想的通,里面装个东西给我,装个表示忠诚的东西里面给我,想不通那就装你自己吧!

    曹操死的时候,也是收到了一个盒子,关羽的人头,孙权也是很会玩,把关羽的人头装盒子里送给曹操,曹操一看吓成精神分裂了,没过多久也死了

    因果轮回,特别好玩,我们看三国演义时,各种猜谜,非常的有趣。

    曹操叫荀彧装个东西进去,荀彧没有东西可装,自杀身亡,孙权说,我来给你装,我给你装个忠义进去,把关羽的人头装进去怎么样?

    荀彧是埋没在历史尘埃的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其才能并不弱汉初三杰的萧何,可惜被曹操的光芒所掩盖,历史知之其事迹甚少,后世还不如诸葛亮知名。

    

荀攸传(一)()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荀攸在何进任大将军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如果说荀彧是曹操的萧何,那么荀攸就是曹操的张良,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时期,荀攸作为曹操的谋士,出过很多有见解的谋略。

    公元196年,荀攸被曹操征召,封荀攸为汝南太守,入尚书事。

    曹操很多重要的谋士在三国演义里基本都成了摆设,我们怎么判断一个谋士有才能呢?

    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很难看出其才能的,僻如某个谋士引用某个典故,分析对手,这叫举一反三,僻如知道天下大势发展,这叫运筹为幄,又僻如知道哪个诸侯近期后干什么,不会干什么,这叫料敌于先。

    那荀攸的能力是什么?

    我们来说几点荀攸的事迹。

    第一件事:公元198年,曹操再征张绣,这次曹操带上了荀攸,曹操的战术是攻打张绣,攻打宛城,荀攸的建议是不能急攻,得缓一缓,这个时候攻打张绣,刘表与张绣结成死盟,我们吃力不讨好,反而容易失利,意思是围而不打,张绣的军资粮草是刘表供应的,我们围一段时间,刘表的军资供应肯定会停下来,这个张绣与刘表联盟就会破裂,到时再收复张绣就容易得多。

    曹操不听,猛攻张绣,果然刘表出兵攻打曹操,曹操大败。

    曹操跟荀攸道歉,采纳荀攸的建议,设两路奇兵,一路破刘表,一路攻打张绣,结果大胜。

    就叫权经达变能力,料敌于先。

    第二件事:公元198年十月,打败了张绣,刘表联军后,曹操马上又去攻打吕布,和吕布打了几场,吕布败退,守城不出,曹操就把下邳围了起来,围了一段时间,曹操想退兵回朝,荀攸劝进,咋们现在困难,吕布也困难,吕布那个人心理不够强大,陈宫计谋尚未定夺,曹公可一股作气拿下吕布。

    曹操采纳荀攸的建议,引泗水淹城,城破后,大军攻入,大败吕布,把吕布给活捉了。

    就叫知已知彼,百战不贻。

    第三件事:公元200年,袁绍大将颜良大军围攻白马,四月曹操亲率大军解白马之围,荀攸建议,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做渡河姿态引袁绍大军回援,分散袁绍主力,再以轻骑快进,解白马之围,曹操采纳荀攸建议,果然大败颜良军,斩杀袁绍大将颜良。

    解白马之围之后,曹操押着粮草军资速退,又与袁绍大将文丑五千多兵马遭遇了,当时曹操兵马不过数百,众将士皆是害怕,叫曹操退守大营,荀攸建议曹操丢弃军资,粮草,以诱袁军,袁军果然无心恋战,抢捡地上的军资,战马,曹操见状叫士兵上马,攻击袁军,袁军大败,文丑在混乱中被关羽所斩。

    第四件事:袁绍与曹操相持在官渡,双方军粮将尽,荀攸进言曹操,袁绍的大将韩猛送粮一天内便至,此人精干但轻敌,可叫一上将去劫此人粮草,必有所获,曹操问,派何人前往,荀攸答,派徐晃去劫韩猛,曹操派徐晃领军去劫袁军粮草,果如荀攸所料,徐晃大败韩猛,将袁绍的粮草一把火烧了。

    第五件事:许攸来投,透露给曹操袁绍的粮草屯于乌巢,由大将淳于琼看守,可以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众人都持怀疑态度,荀攸和贾诩劝进,听从许攸的建议,曹操留下荀攸,曹洪守营,自己领着八百铁骑去烧了袁绍屯在乌巢的粮草。

    后张郃来投,曹洪有疑,荀攸劝进,张郃的建议袁绍不听从,张郃是真投,不会有假,曹洪才接受了张郃的投降,袁绍大败。

    与袁绍对战的时候,荀攸的计策都能应验和实施并取得重大的成功,其一荀攸对袁绍的了解和袁军的布局是作了研究工作的,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其二荀攸的堂叔,荀谌在袁绍阵营,可能会有暗通消息。

    第六件事:公元203年,曹操赢了官渡大战之后,就不想收拾袁绍,转而想攻打刘表,荀攸建议先收复袁绍余党。

    曹操的想法,可能是留个后路,以前和袁绍还结过盟。

    荀攸的想法,稳定北方是重中之重,刘表是漂亮的草包,不会骚扰后方的。

    果然如荀攸所料,刘备劝进刘备趁曹操收拾袁绍余党的时候,出兵攻汝南,没有得到支持。

    冀州平定,曹操上奏汉献帝为荀攸请求封爵说:“军师荀攸,从开始就辅佐臣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