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上表汉献帝,称赞乐进及于禁、张辽三人:“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

    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显要荣宠。”

    于是以乐进为折冲荡寇将军。乐进奉命别征高干,从北道入上党,回出其后。高干等人还守壶关,连战斩首。高干坚守未下,直至曹操亲自来征,壶关方拔。秋八月曹操征管承时,进军淳于,遣乐进与李典往击。结果管承破走,逃入海岛,海滨尽平,惟荆州未服,被遣屯军于阳翟。

    建安十三年(208年),乐进从平荆州,留屯襄阳。

    建安十四年(209年),进击关羽、苏非等人,皆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

    后乐进又从讨刘备手下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建安十八年(213年),从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

    建安十九年至建安二十年(214—215年)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以乐进数有军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不久,乐进迁右将军。

    建安二十年(215 年),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曹操在出征张鲁前,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到“贼至乃发(贼军到时就打开)”,在大军压境之际,张辽等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

    因双方兵力悬殊,诸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本来张辽、李典二人因为兖州之战而素来不睦,曹操为了防止战中二人间隙至于不利之境,于是命令乐进守城接应。三人在逍遥津之战紧密配合,大破吴军,几获孙权。

    战后,张辽问投降的东吴士兵,刚有个紫色胡须、上身长腿短、善于骑射的人是谁,东吴降卒说那就是孙权。张辽回到合肥城中,和乐进相遇,谈到这事,说早知道就急追他,搞不好就抓到了,曹军听了皆大为叹恨。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乐进逝世,谥曰威侯。其子乐綝嗣任。乐綝性格果毅,有乃父之风,官至扬州刺史。后诸葛诞造反,掩袭杀乐綝,朝廷下诏悼惜,追赠卫尉,谥曰愍侯。其子乐肇嗣任。

    正始四年(243年),乐进从祀于曹操庙庭。

    曹操的评价: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于禁出生名月不详,寒士。

    中平四年(184年),于禁被鲍信招募讨伐黄巾军。

    初平三年(192年),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与其党俱封为都伯,属将军王朗。王朗异之,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可任大将。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让他统兵到徐州,攻打广戚,攻克广威之后,任命他为陷陈都尉。

    兴平元年(194年),随同曹操到濮阳讨伐吕布,于禁单独率兵在城南攻破了吕布两座营寨,又率兵在须昌打败了高雅。随从曹操攻打寿张、定陶、离狐,在雍丘包围了张超,占领了四座城池。又随曹操讨伐黄巾军刘辟、黄邵等部,屯扎在版梁。黄邵等乘夜袭击曹操营寨,于禁领部下迎击,打败了黄巾军,斩杀黄邵等,迫使黄巾军全部投降。

    同年,从围袁术部将桥蕤、张勋等于若县,斩其四将。

    建安二年(197年),于禁随曹操至宛,张绣投降。旋即张绣复叛,曹操的阵营被张绣军队忽然袭击,应付来不及,便各自退兵,非常混乱。

    唯独于禁约束部下,且战且退,非常的纪律,解了曹操之围,于禁前后功,封为益寿亭侯。

    建安三年(198年),复从曹操破张绣于穰,擒吕布于下邳。

    建安四年(199年),与史涣、曹仁、乐进攻破眭固于射犬,破斩之。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在徐州叛变,曹操东征之。袁绍攻于禁,于禁坚守,后于乐进一起领兵攻打嘉县,斩千人,降袁绍将二十余人,封偏将军。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投降曹操后再次反叛,曹操派遣于禁征讨。昌豨降于禁,东海平定以后,曹操上表汉献帝表功于禁,乐进,与张辽三人,于禁因此拜为虎威将军。

    建安十四年(209年),于禁与臧霸等人讨伐梅成,张辽督领张合、牛盖等人讨伐陈兰。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于禁迁为左将军,假节钺(注意:在晋朝之前,使持节(假节)、假黄钺(假节钺)是同等的地位,只是礼仪不同。例如,假节的辛毗可以依据皇命而约束假节钺的司马懿。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攻樊城,于禁与庞德一起救援曹仁,此时大雨连绵,汉水暴涨,七军都被大水淹没。于禁和众将登高坡望水,没有可以回避的地方,关羽乘船攻打于禁等人,于禁随即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

    庞德大骂关羽而宁死不降,庞德向关羽说:“竖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你们的刘备只是庸才而已,岂能敌魏王啊!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逐为关羽处斩。曹操得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江陵后,于禁从荆州获释而到了东吴,有次和孙权同骑马出行。虞翻见二人并排十分不满,大骂于禁只是俘虏,没有资格与孙权并排;更手持马鞭要鞭挞于禁,孙权立刻喝止。随后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演乐曲时伤心流泪,虞翻又指于禁是装可怜。于禁虽为他所恶,但犹赞叹其忠义。

    曹丕即位,孙权称臣。黄初二年(221年),孙权遣于禁回魏国。于禁回魏后,却遭受其他人的嘲笑。当时于禁的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脸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为觉得丢脸而羞愧得病死去,谥号是厉侯。

    于禁一生身经百战,斩杀袁术,袁绍战将数十名,攻必克,也可以当得上名将之姿,后因被关羽所擒,降了关羽,晚节不保,现实主义者,有人说他爱兵如子,更甚爱曹魏政权,也有人说于禁是个知识份子,有自己的想法。

    乐进,于禁合成一传,曹魏的五子良将,被曹操的个人光环所掩盖了光芒。

张郃、徐晃传(一)() 
张郃传(一)

    张郃(?-231年),生出年月不详,寒士,字儁乂,河间啵恕N遄恿冀诶飞系拿陀旅透趵纸诮

    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袁绍,任校尉。

    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河北四庭柱之一,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

    张郃为什么比于禁,乐进更知名留世,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三国演义着墨点比较多。

    第二点:官渡之战,曾提出救乌巢之计,袁绍拒绝采纳张郃的建议。

    第三点:弃暗投明,背袁绍,投曹操。

    第四点:街亭大败马谡。

    第五点:张飞大败张郃,为张飞做了配角。

    曹操的光芒太盛,曹操手下的武将都难有表现的机会,在曹操的指挥下,战绩都还不错,不管是平叛,还是随曹操出征,也没有什么斗智斗勇的事迹和表现。

    我们在玩三国游戏时,张郃这个角色,算是比较稳的一个角色,忠诚度高,能独领一军作战。

    曹魏的五子良将和蜀汉的五虎上将相比要差上一筹,曹魏的寒门将领注重的是忠诚度,执行力,没有什么个性化,出身都是寒门。

    五虎上将历史知名度高的原因,是三国演义中保留了他们的个性,赵云一身是胆,关羽忠诚高傲,张飞嗜酒如命,黄忠老年壮志,马超羌胡胆寒。

    五虎上将个性鲜明,五子良将除了张辽沉稳,武勇,胆大心细之外,其他几将都没有什么突出的个性。

    五子良将的武艺,排在二流武将之列,曹魏名将是很多的,在曹操的带领下,克袁术,战吕布,征乌桓,这些功劳都是曹操的,而曹魏战将不出名就很正常了。

    关羽,张飞跟随刘备到处流浪,经常吃败仗,后打赢了几场仗,也大多是诸葛亮,庞统,法正的功劳,这些功劳分给了武将,也是一种政治需要。

    张郃之死也有很多分歧,有人说是司马懿害死的,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不叫张郃追击,张郃就不会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也就不会身亡。

    张郃是五子良将中最长寿的一个,官职也是最高的,任征西车骑将军,仅次于当时司马懿。

    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啵睿蠲硬苷婊髌桨捕ㄇ己笥胂暮钌形Чソ辍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马谡,迫诸葛亮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陈寿评价:“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赤壁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与夏侯尚一起攻克了上庸,但是,却未能攻克江陵。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利用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争立后嗣的矛盾,发兵北上攻打冀州。

    曹操包围了邺城,攻破了邯郸,易阳令韩范诈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临城下,给韩范写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陈明利害,劝韩范投降。韩范被说服后改变主张,决定以全城投降。

    徐晃劝告曹操说:“如今袁谭、袁尚还没有被击败,没有攻下的城池都等待消息,如果今日灭了易阳,明日那些城池都会死命防守,河北就没有平定的那一天了。请求您招降易阳来给各城看,那样他们都会望风归顺。”曹操采纳他的意见,封韩范为关内侯。接着,又收降了涉县(今河北涉县西北)长梁岐,同样赐爵关内侯。曹操能够很快翦除邺城羽翼,攻克邺城,夺得翼州,和他听取了徐晃的这一建议是分不开的。

    旋即徐晃又攻毛城(今河北涉县东南),设伏兵大败袁军,破三屯。之后,随曹操在南皮(今河北南皮)大破袁谭,袁谭被曹军所杀。徐晃又平定平原叛贼。建安十二年(207年),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受张辽的指挥,大败敌军,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被杀,曹操最终讨平乌桓,彻底铲除袁氏残余。徐晃因从征有功,而被为拜横野将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亲统大军十余万南征荆州,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徐晃随曹操出征,攻中庐、临沮、宜城地,又与满宠在汉津征讨关羽。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曹操留徐晃与征南将军曹仁共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同年,徐晃还与曹仁在江陵共同抗击吴将周瑜的进攻。

    建安十五年(210年),徐晃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其首领商曜。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曹操发兵进取关中,徐晃奉命屯守汾阴,以镇抚河东。曹操至潼关后,遇到关中马超阻击,不得前进。曹操问计于徐晃,徐晃说:“您已带大兵到此,而敌人不再分兵守卫蒲阪,可知他们缺乏谋略。请给我一支精兵,渡过蒲坂津,作为大军的先导,截断敌人的后路,就可擒住他们了。”曹操至同意此举,并派徐晃、朱灵率四千精兵从蒲坂津(今山西永济、陕西大荔朝邑之间黄河渡口)乘虚渡过黄河。阵地尚未建成,贼人梁兴夜间率步骑五千余人攻徐晃,徐晃将其击走,随即建立了桥头阵地。闰八月,曹军从此渡河。九月,曹操又采纳谋士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和韩遂,最终大破关中军,斩成宜、李堪等。马超、韩遂逃往凉州(今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派徐晃与夏侯渊平定隃麋、汧诸氐,在安定会师。曹操还邺后,又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鄜(今陕西省延安地区)、夏阳余贼,斩杀梁兴,降三千余户。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徐晃随曹操征讨张鲁,徐晃因功升为平寇将军。不久,解将军张顺之围,击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同月,曹操回邺,任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率徐晃与张郃驻守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以拒刘备,自己返回邺城。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攻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四月,蜀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今四川广元北),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被徐晃击败,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